解水毒飲子

解水毒飲子

JIE SHUI DU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9%
大腸經 15%
腎經 10%
肝經 10%
心經 4%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水毒飲子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中止寒,散寒止痛: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水毒常伴有寒邪入侵,吳茱萸可溫中散寒,止痛止瀉,有助於驅散水毒,緩解寒性腹痛、腹瀉等症狀。
  2. 燥濕化痰,利水消腫:吳茱萸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對於水毒引起的痰濕壅阻,可起到疏通水道、利水消腫的作用。

解水毒飲子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嘔: 水毒常伴隨脾胃虛寒,導致嘔吐、腹瀉等症狀。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止嘔止瀉,有助於緩解水毒引起的胃腸不適。
  2. 化解寒毒: 水毒多因寒邪入侵,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經散寒的作用,可協助驅散寒毒,利於水毒的排出。

生薑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解毒效果。

解水毒飲子中包含犀角,是因犀角在古時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但現今,犀角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嚴禁獵殺及交易。因此,現代中醫臨牀中已不再使用犀角,而以其他藥物代替,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其藥性與犀角類似,可達到同樣的療效。

「解水毒飲子」方中使用升麻,主要是基於其 疏散風熱宣透水氣 的作用。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脾經,具有 發表散寒升陽舉陷 的功效。水毒內阻,常表現為身體沉重、頭昏腦脹、肢體浮腫等症狀。升麻可疏散風熱,宣透水氣,將鬱積於體內的水毒之邪向上宣透,使之從汗液排出,從而達到解毒利水的功效。

此外,升麻亦能 振奮脾陽,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改善水腫的症狀。因此,升麻在「解水毒飲子」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水毒內阻引起的諸多症狀。

「解水毒飲子」方劑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健脾利濕:橘皮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水毒常伴隨氣滯痰阻、脾虛濕困等症狀,橘皮能疏肝理氣、化痰止咳,同時健脾利濕,有助於去除體內水濕,改善水毒症狀。
  2. 行氣利水,通達水濕:橘皮性輕,能行氣利水,促進水液運行通暢,使水濕得以排出體外。水毒多因氣機阻滯、水液停滯所致,橘皮能開通水道,引導水濕由小便排出,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解水毒飲子」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入肺經,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水毒入肺,易導致咳嗽、痰多,烏梅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水毒傷津,導致口渴、咽乾,烏梅可補充津液,緩解口渴。

因此,烏梅在「解水毒飲子」中發揮了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有助於清除水毒,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水毒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水毒」之症,表現為手足指冷,甚則冷至肘膝。古代所謂「水毒」,多指涉水、冒雨或接觸不潔之水後,寒濕之邪侵襲人體,導致氣血凝滯、陽氣閉鬱,出現肢體厥冷、麻木等症狀。此方旨在「闢邪解毒」,透過溫散寒濕、調和氣血以緩解厥冷。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吳茱萸、生薑(主溫中散寒)

    • 吳茱萸性熱,能溫肝胃、散寒濕,尤擅緩解寒凝所致的肢冷腹痛。
    • 生薑辛溫,助吳茱萸散寒,兼和胃止嘔,針對寒濕中阻之證。此二藥為君,直祛寒邪。
  2. 犀角、升麻(清熱解毒,升透鬱火)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替)性涼,清心解毒,古代認為能解「水毒」蘊熱,防寒濕鬱久化熱。
    • 升麻升散透邪,既能助陽氣外達以解肢冷,又能引藥上行,協同犀角透發毒邪。
  3. 橘皮、烏梅(理氣化濕,斂陰防燥)

    • 橘皮理氣健脾,化中焦濕濁,助吳茱萸、生薑運化寒濕。
    • 烏梅酸斂,一防溫散過度傷陰,二能生津緩急,合橘皮調和氣機。

三、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全方以「溫散寒濕為主,清透解毒為輔」,寒熱並用,標本兼顧:

  • 溫通陽氣:吳茱萸、生薑散寒,改善肢冷。
  • 解鬱毒:犀角、升麻清透內蘊熱毒,防寒濕鬱閉化熱。
  • 調和中焦:橘皮、烏梅理氣化濕,斂陰護胃,使全方溫而不燥。

此方適用於寒濕閉鬱兼輕度熱鬱之證,通過溫散、清透、調和三法並行,使氣血通暢,邪毒得解。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升,生薑(切)1升半,犀角2兩,升麻2兩,橘皮2兩,烏梅14枚。
闢邪解毒。
上(口父)咀。用水7升,煮取2升,分2服。
本方方名,《中國醫學大辭典》引作「解水毒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寒涼性,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解水毒飲子, 出處:《千金》卷二十五。名見《杏苑》卷。 組成:吳茱萸1升,生薑(切)1升半,犀角2兩,升麻2兩,橘皮2兩,烏梅14枚。 主治:闢邪解毒。主治: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