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

生薑

SHENG JIANG

  • 英文名稱: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Zingiberis Officinalis Recens, Rhizoma Fresh Ginger, Ginger Juice
  • 別名:百辣雲,因地辛,薑母,生薑,炎涼小子,薑根,蜜炙薑,生薑汁,勾裝指,鮮生薑,薑
  • 藥品來源:薑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薑的根莖。各地均產。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切片生用或熟用。
  • 道地藥材:陝西, 四川, 廣東, 山東, 西南地區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生薑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生薑,味辛性溫,歷代醫家皆認為其具有顯著的發汗解表功效。其作用機理,古籍中已有精闢論述。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認為生薑味辛甘,能運行脾胃津液,調和營衛,其作用並非單純發散。此觀點指出生薑發汗解表,並非僅僅是表面的驅散寒邪,更能調節人體內在的氣血運行,使之趨於平衡。

《神農本草經疏》則強調生薑在發汗、散風、祛寒方面的功效優於乾薑,更能消痰、止嘔、止洩、疏肝、導滯。此處著重於生薑的多重功效,並非僅限於發汗解表,也包含了其他調理臟腑的功能。

《本草綱目》記載生薑「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說明其生薑的應用方式與功效有所不同。生薑發汗解表,在預防風寒侵襲方面亦有作用,例如「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 李時珍更進一步指出生薑的應用廣泛,可食可藥,並佐以許多臨牀實例。

《本草新編》則提出生薑發汗解表雖有效,但不宜過量,過量則傷正氣。同時,該書也提及生薑在治療手足厥逆等陰寒內傷的應用,以其溫熱之性祛除內寒。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生薑發汗解表功效的記載,不僅著重其驅散外邪的能力,更強調其調節人體內在氣血、臟腑功能的作用,使其發汗解表功效更為全面且深入。 古代醫家對生薑的運用,已展現出對其藥性的深入理解與豐富的臨牀經驗。 其辛溫之性,配合其他藥物,更能發揮更大的療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古代典籍

2. 散風寒

生薑,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就被廣泛運用於中醫治療,其散風寒的功效更是受到歷代醫家推崇。多部經典醫籍都記載了生薑驅散風寒的藥理作用及其機制。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生薑「去臭氣,通神明」,暗示其具有驅除體內寒邪,恢復機體正常功能的功效。《本草經集註》的陶弘景則更進一步闡述:「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說明生薑不僅能散風寒,還能調理臟腑,化痰止嘔。

《傷寒明理論》的成無己認為生薑「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說明生薑能調和人體的氣血運行,而營衛調和,則風邪自然難以侵犯。《蘭室祕藏》的李東垣則引述孫真人之言:「薑為嘔家聖藥」,指出其辛散之性可有效化解氣逆不暢所引起的嘔吐,這也與散風寒的機理相通,因為風寒之邪往往也會造成氣機阻滯。

《本草新編》更直接地指出:「生薑性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並建議以生薑配伍薄荷治療風寒感冒。這說明在古代,生薑就被單獨或配伍使用於治療風寒表證。 諸如《藥品化義》、《本草綱目》等典籍,也從不同角度論述了生薑散風寒、解表邪的功效,並提及其與其他藥材配伍的應用。 總而言之,生薑散風寒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發汗,而是透過辛溫之性,促進氣血運行,驅除風寒邪氣,最終達到調理臟腑,恢復人體正氣的作用。

古代典籍

3. 健脾胃

生薑,其健脾胃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著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值得深入探討。

從多部醫籍記載來看,生薑健脾胃的作用並非單一,而是體現出多方面的功效。首先,生薑味辛性溫,具有開胃的作用。如《蘭室祕藏》中李東垣引孫真人所言“薑為嘔家聖藥”,指出其辛散之性可解氣逆,佐以“上牀蘿蔔下牀薑”的俗語,說明其開胃助消化的功效深入民心。《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說明,生薑能「開胃補脾,止洩瀉」,直接點明其健脾胃的功效。

其次,生薑能溫中和胃。《本草綱目》提到“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說明生薑的炮製方法也會影響其功效,熟用更偏向於溫中和胃。《本草從新》也指出煨薑“和中止嘔”,與大棗同用,則能“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此處強調了生薑協同其他藥物,共同調理脾胃的功能。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認為薑、棗“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亦從津液運行角度說明其作用機制。

再者,生薑還具有化濕的功能。許多醫籍記載生薑可治濕邪導致的嘔吐、泄瀉等症狀,例如《神農本草經疏》中提到生薑“止嘔、止洩”,《醫學啓源》也提及「溫中去濕」。 這說明生薑的健脾胃作用,也與其化解脾胃濕邪的能力相關。

總而言之,生薑健脾胃的功效,並非單純的「開胃」,而是通過其辛溫之性,以及行氣、化濕、溫中的多重作用,來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不同醫籍的論述,從不同角度闡明瞭生薑健脾胃的機理,為我們理解這味常用中藥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古代典籍

4. 止嘔

生薑,辛溫之品,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嘔吐。其止嘔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且各有側重。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生薑「去臭氣,通神明」,說明其具有化解穢濁,振奮心神的作用。而嘔吐,往往與胃氣不和、氣機逆亂相關,生薑的這種特性,恰能從根本上緩解症狀。《本草經集註》的陶弘景則更進一步,認為生薑「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說明其作用不僅限於止嘔,更具有多方面的療效。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引用孫真人觀點,稱生薑為「嘔家聖藥」,認為其辛味能散氣,而嘔吐本為氣逆不散,故生薑能藉由行陽散氣以止嘔。此說法與《藥品化義》中「生薑辛竄,藥用善豁痰利竅,止寒嘔」的觀點相呼應,皆強調其辛散之性對治療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有效。

《傷寒明理論》中的成無己則從氣血津液的角度闡述生薑的作用,認為其「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說明生薑能調和氣血,平衡津液,從而達到止嘔的目的。《本草新編》則指出生薑「性散,能散風邪」,並強調其四時皆可服用,但不可多服,說明生薑的運用需適度。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生薑止嘔功效的理解,從其辛散之性、行氣化痰、調和營衛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並強調用量及用法需根據病情調整。 生薑止嘔,並非單純的針對某一病因,而是通過其多方面的功效,改善機體狀態,從而達到止嘔的目的。

古代典籍

5. 活血化瘀

古籍中對生薑的藥性記載豐富,其活血化瘀功效雖非主要作用,卻可從多個角度推測。許多古籍並未直接點明生薑「活血化瘀」,但其記載的藥理作用間接說明瞭此功效的可能性。

《本草綱目》言「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並記載薑汁可治赤眼、風濕痛,這些病症都與氣血瘀滯相關。其「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的記載,也暗示了生薑具有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文中更提到「凡中風、中暑、中氣……用薑汁與童便服,立可解散」,中風、中暑等症狀都與氣血運行受阻有關,生薑能使其解散,間接佐證其活血之效。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認為「薑、棗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營衛運行順暢,則氣血得以正常流通,瘀滯自然減輕。 《藥品化義》提到生薑「善豁痰利竅」,痰濁瘀滯,阻礙氣血運行,生薑能豁痰,則可間接促進氣血流通。 《本草經集註》記載生薑「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下氣」有助於氣血運行,而風濕寒熱也常與氣血瘀滯相關。

《醫學入門》更直接指出「薑,產後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這明確指出生薑在產後破血逐瘀的應用。然而,需注意此處指的「破血」是在產後惡露排出之必要,與一般瘀血情況的處理有所不同,需謹慎理解。

綜上所述,雖然古籍中鮮有直接提及生薑「活血化瘀」,但透過其記載的散寒、解表、行氣、活血等功效,以及在治療相關疾病中的應用,可以推斷生薑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潛力。 其活血化瘀功效可能並非其主要藥效,而是其整體藥性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情況下發揮作用。 需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籍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研究結論。

古代典籍

6. 祛風除濕

生薑,其祛風除濕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籍記載中,可見其功效並非單純的「發散」,而是多層次的。

《傷寒明理論》成無己言:「薑、棗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指出生薑不僅發散,更能調和人體氣血。 《神農本草經疏》更直接點明生薑「散風、祛寒」的功效,且其效力優於乾薑。 《藥品化義》則詳細描述生薑「豁痰利竅,止寒嘔,去穢氣,通神明」,並指出其可與其他藥物配合,治療風寒濕熱等表邪。

《本草綱目》李時珍則總結生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無論生食、熟食,皆有益處,並提及其可預防山嵐濕氣侵襲。 文中更引述方廣《心法附餘》的記載,說明薑汁可治療中風、中暑等急症,顯見其迅速化解邪氣之效。 《本草新編》也強調生薑「能散風邪」,並說明其四時皆可服用,但需注意用量,避免過度散氣傷及正氣。

此外,《本草經集註》陶弘景提及生薑「除風濕寒熱」,《珍珠囊藥性賦》則言其「散風寒」,這些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生薑祛風除濕的功效。 綜觀古籍記載,生薑祛風除濕的機理,並非單純的物理性發汗,而是通過其辛溫之性,促進氣血運行,驅散體內風寒濕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現代醫學中對薑辣素等成分的藥理研究結果相呼應,但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7. 解毒

生薑,其解毒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解毒」,而是透過其特殊的藥性,達到祛除邪氣、恢復人體正氣平衡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生薑「去臭氣,通神明」,此處的「臭氣」可以理解為體內積聚的病邪之氣,而「通神明」則指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 《本草拾遺》更進一步說明生薑「汁解毒藥」,說明其汁液具有解毒功效,能化解某些毒物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日用本草》則明確指出生薑「解菌蕈諸物毒」,這與現代某些研究發現生薑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不謀而合。

然而,生薑的解毒並非單純的直接拮抗毒素,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認為生薑「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說明它能調節脾胃功能,平衡體內陰陽,從而增強人體自身的抗邪能力,間接達到解毒的效果。《藥品化義》則指出其「豁痰利竅,止寒嘔,去穢氣,通神明」,說明生薑能祛除痰濁、寒邪等致病因素,從根本上解決中毒症狀。《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生薑無論生食、熟食,甚至佐以其他調料,都具有其獨特功效,並記載了薑汁童便治療各種中毒的偏方,說明其在應對緊急中毒情況下的特殊作用。 《本草新編》則強調生薑的「性散」,能散風邪,並指出用量要適度,避免損傷正氣。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關於生薑解毒功效的論述,並非單指其直接中和毒素的能力,而是體現了古人對其調節人體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間接達到解毒效果的深刻理解。 生薑解毒的機理,需要從多個層面,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來深入探討。

古代典籍

8. 補陽

生薑,其補陽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發散之品。其補陽機制主要體現在溫中散寒、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等方面。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提到生薑「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說明其能調理脾胃,使津液運行通暢,進而調節人體的營衛之氣,達到平衡陰陽的效果。營衛之氣是人體陽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調和代表著整體陽氣的提升。

《蘭室祕藏》李東垣引用孫真人言論,認為生薑是「嘔家聖藥」,因其「行陽而散氣」,能有效治療因氣逆不散導致的嘔吐。這說明生薑的補陽作用能舒暢氣機,恢復臟腑功能。

《神農本草經疏》更詳細地列舉了生薑的諸多功效,包括「消痰、止嘔、出汗、散風、祛寒、止洩、疏肝、導滯」等,這些功效都與溫陽、化寒、通絡密切相關。 例如祛寒,就是針對陽氣不足、寒邪入侵的狀況。

《本草綱目》中提到生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說明其能抵禦外邪入侵,保護人體陽氣。文中也記載了生薑在治療中風、中暑等陽氣虛衰的急症中的應用,佐證其具有迅速回陽的功效。

《本草新編》則指出生薑「通神明」,但需配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效果。這說明生薑的補陽作用需要與其他藥物配合,才能更好地調節人體陰陽平衡。 同時也強調了生薑雖可四時服用,但不可過量,以免傷及正氣。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生薑補陽功效的描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溫中散寒、行氣活血、調和營衛等作用機制,說明生薑作為一味補陽藥物,在中醫臨牀應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補陽方式並非單純的燥烈,而是溫和而有效。

9. 降氣

生薑,其「降氣」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指降低體表之氣,而是涵蓋多層面的調節作用。

《傷寒明理論》中成無己指出,生薑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說明生薑能調和脾胃運化功能,並協調人體陰陽平衡。此「降氣」非單純的瀉氣,而是調理氣機的紊亂,使之趨於平和。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引述孫真人觀點:「薑為嘔家聖藥」,因「嘔乃氣逆不散,此藥行陽而散氣」。此處「降氣」指疏通因氣逆而導致的嘔吐,透過辛散之性,使氣機得以暢達。

《神農本草經疏》則更全面地闡述生薑功效:「消痰、止嘔、出汗、散風、祛寒、止洩、疏肝、導滯」,這些作用都與氣機的順暢息息相關。例如止嘔,是通過調和胃氣來實現;止洩,則是通過溫運脾陽來達到目的。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生薑「開痰下氣」,並提到薑汁與童便同服可治療多種急症,此處「降氣」更強調其迅速疏通氣機、解除病邪的能力。 《本草新編》也提及生薑「能散風邪」,但強調「不宜多服散氣」,說明生薑降氣需掌握劑量,避免損傷正氣。

綜上所述,生薑的「降氣」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其辛溫發散之性,調節臟腑氣機,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包括調理脾胃、止嘔、止瀉、散寒等,其作用的深層機理,仍需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闡明。

10. 止咳化痰

古籍中屢屢提及生薑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而是多方面協同作用的結果。

《神農本草經》簡潔地指出生薑「去臭氣,通神明」,《本草經集註》陶弘景進一步闡述其「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 這說明生薑的功效不僅限於肺部,而是整體性的調理作用。 其「去痰」的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痰液本身,而是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來實現。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生薑「消痰」功效優於乾薑,這暗示了生薑在化痰方面的獨特之處,可能與其辛溫發散的特性相關。 《藥品化義》則強調生薑「辛竄,藥用善豁痰利竅」,指出其辛辣之性可以宣通肺氣,利於痰液的排出。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說明:「生用發散,熟用和中」,暗示生薑的炮製方法也會影響其功效,生薑偏於發散外邪,而熟薑則偏於溫中和胃。

《傷寒明理論》成無己認為生薑「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說明生薑能調節體內水液代謝,而痰液的形成與體內水液代謝失衡密切相關。 《本草新編》則指出生薑「能散風邪」,對於因風寒引起的咳嗽痰多,生薑能有效發揮作用。 多部典籍提及生薑可配伍其他藥材,如與大棗合用(《神農本草經讀》),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止咳化痰的功效,說明單味生薑在臨牀應用中,常常會根據病情需要配合其他藥材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總之,生薑止咳化痰的功效,源於其辛溫發散的特性,以及對肺氣、脾胃、營衛等多個方面的調節作用。 古籍記載中,生薑的應用方法也多樣,從單味使用到複方配伍,都體現了其在治療咳嗽痰多方面的臨牀價值。

生薑的現代功效


1. 促進血液循環

生薑中的薑酚成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抗炎和鎮痛的作用,可以幫助保持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2. 降血壓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溫經止血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薑中的薑辣素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此外,生薑中的姜烯酚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生薑可以幫助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 改善消化系統

生薑具有發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化痰止嘔之效。生薑含薑辣素,能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於增進食慾,消除胃氣,舒緩消化不良、胃脹等不適。

4. 提升免疫力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瀉、溫肺止咳、解毒功效,亦能增強免疫。

生薑中含多種營養成分及抗氧化物質,如姜黃素、薑辣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身體免疫系統,提升細胞抗病毒、抗菌能力,降低感染風險。

同時,生薑可刺激血液循環,代謝細胞新陳,進一步增強身體免疫力,且有助預防疾病。

5. 減肥減重

生薑可溫經散寒,又能健胃消食,通氣醒脾。生薑中含有的薑辣素和姜黃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消化功能和降低脂肪吸收等作用,有助於減少體內脂肪的積聚。此外,生薑還可以提高體溫、促進汗液排泄,幫助身體消耗熱量,進一步促進脂肪的燃燒。生薑的薑辣素在食用時會刺激腦部,促進棕色脂肪細胞燃脂,分解白色脂肪細胞中的脂肪,達到預防發胖的效果。

6. 防癌抗腫瘤

薑具有抗癌的能力,原因在其抗氧化物,特別是薑辣素(Gingerol)和薑烯酚(Shogaol),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抗癌。

西方對小鼠的其他研究發現,當生薑被餵給暴露於一種導致結腸癌的化學物質的動物時,它可能有助於防止腫瘤的形成。

許多研究指出,薑萃取物能夠抑制多種癌症,包括乳癌、大腸癌、直腸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臟癌、皮膚癌和黑色素瘤等。

7. 抗發炎

生薑的薑辣素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對膝蓋疼痛也有療效。生薑中的「薑黃素」,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和抗發炎劑,可以抑制細胞損傷和發炎反應。

薑黃素可以幫助減少細胞受損,抑制炎症引起的細胞損傷和組織損傷,從而減少疼痛和不適。此外,生薑還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引起的腫脹和疼痛,並促進身體的自然癒合過程。

因此,生薑被廣泛地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和炎症相關的疾病,例如關節炎、肌肉疼痛、頭痛和牙痛等。此外,生薑還可以用來治療消化系統炎症,例如胃潰瘍和腸炎等。

生薑含有抗氧化劑、抗炎和抗菌的化學物質。 研究表明,它也有助於緩解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的嚴重炎症。

8. 抗潰瘍作用

生薑具有溫中止嘔、散寒發汗、止咳化痰之功。生薑可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改善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症狀,有助於預防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

9. 抗菌抗病毒

生薑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對抗多種細菌和真菌,包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其中,生薑素是生薑中主要的抗菌成分,具有很強的抗菌能力。此外,生薑還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幫助身體對抗細菌和病毒的侵襲。

生薑具有解毒殺菌的作用,食物中毒拉肚子、嘔吐,或對海鮮過敏時,可以食用生薑來緩解。

夏天食物較容易腐敗,食物容易受到細菌的汙染,若在料理中加入薑,可以減少食物變質的機會。

體外試驗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

10. 抗氧化

許多研究發現生薑中的薑辣素,在體內能產生一種抗衰老物質超氧化物,抗氧化效力很高,比起多數的蔬菜水果都還高。

此外,還可以抗細菌感染、降低血糖、降低膽固醇、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輔助治療及預防癌症、預防阿茲海默症、減輕肌肉疼痛和酸痛、改善關節炎、減輕月經痛、改善孕吐與嘔吐。

生薑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搗汁衝。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熱熨;或絞汁調搽搽

生薑的炮製


  • 生薑: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用時切片。
  • 鮮薑粉:取鮮生薑,洗淨,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沈澱的粉質,曬乾,或低溫乾燥。
  • 煨薑:取淨生薑,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生薑」注意事項重點

  1. 陰虛內熱及實熱證禁服:生薑性溫,陰虛內熱者服用會加重熱證,實熱證患者服用會助長火勢,故不宜服用。
  2. 傷陰助火:生薑味辛,容易損耗陰液,加重火熱,故陰虛內熱者忌服。
  3. 積熱患目:長期食用生薑會積熱,引起眼睛發紅、疼痛等症狀。
  4. 久服損陰傷目:久服生薑會損傷陰液,導致眼目受損。
  5. 陰虛咳嗽吐血、自汗盜汗等症狀:生薑會加重這些症狀,故不宜服用。
  6. 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生薑會促進胃液分泌,加重潰瘍部位疼痛和出血。
  7. 血液疾病:生薑會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出血風險,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患者應避免食用。
  8. 孕婦:過量食用生薑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增加流產風險。
  9. 藥物禁忌:生薑與抗凝血劑、降血糖藥物、降血壓藥物等藥物併用會產生相互作用,影響藥物療效。

生薑相關的方劑


生薑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鼻塞心內膜炎胃潰瘍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腸吸收不良大腸激擾綜合症噯氣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發燒及發冷噁心反胃感冒咳嗽頭痛氣喘心臟病十二指腸潰瘍發燒腸潰瘍消化不良偏頭痛甲癬損傷風濕病低血糖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肝癌肺癌腸炎暈車怕冷阿茲海默症海鮮過敏低血壓細菌感染

生薑含有的化學成分


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 α-薑黃烯(α-curcumene), 橙花醛(nerol), 牻牛兒醛(geranial), 樟烯(camphene), β-羅勒烯(β-ocimene), 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 月桂烯(myrcene), β-蒎烯(β-pinene), 檸檬醛(limonene), 4-薑辣二醇(4-gingediol), 8-薑辣二醇(8-gingediol), 10-薑辣二醇(10-gingediol), 6-甲基薑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 6-薑辣二醇雙乙酸酯(6-gingediacetate), 天冬氨酸(asparticacid), 穀氨酸(glutamicacid), 絲氨酸(ser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