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漆湯

ZE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金匱》卷上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脾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5%
肝經 7%
膀胱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澤漆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澤漆湯主要用於治療痰飲阻肺,咳嗽喘息等症。半夏性味辛溫,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痰飲,改善呼吸道症狀。
  2. 燥濕化痰: 澤漆湯中含有澤漆等燥濕藥物,容易出現燥邪傷津的弊端。半夏入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而不傷津的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

因此,半夏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澤漆湯的療效,並降低其副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澤漆湯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 紫菀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澤漆湯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紫菀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2. 潤肺養陰: 紫菀還具有潤肺養陰的作用。澤漆湯中某些藥物可能存在燥性,紫菀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傷肺陰,保護肺部的作用。

總之,紫菀在澤漆湯中,能夠有效地增強其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同時也起到潤肺養陰的作用,使方劑整體效果更加完善。

澤漆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和緩和藥性:澤漆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瀉下、利水、解毒的功效,但若單味使用,容易損傷正氣,導致脾胃虛寒。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毒止嘔的作用,能解澤漆之寒,緩和其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2. 促進藥物吸收:生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的作用,可使澤漆的藥效更好地發揮,並加快其在體內的吸收和轉運,提高療效。

因此,澤漆湯中加入生薑,不僅可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還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澤漆湯中加入白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化痰:白前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止喘之功。澤漆湯以澤漆為主藥,善於清熱解毒,但可能導致肺氣鬱結,痰液阻塞。白前的加入,可協同澤漆清熱解毒,同時宣肺化痰,使藥力更趨平和,避免藥性偏寒而傷及肺氣。
  2. 利水消腫:白前亦具利水消腫之效。澤漆湯治濕熱蘊結,常伴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白前的加入,可與澤漆共同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減輕濕熱症狀,使療效更為顯著。

澤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澤漆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瀉熱、解毒、利水之功,但若單用則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味平,入脾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與澤漆配伍,可減輕澤漆的寒性,保護脾胃,使其藥力得以平穩發揮。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澤漆的苦味,提高患者的服藥順應性,有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療效。此外,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與澤漆相輔相成,可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

澤漆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澤漆湯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癰疽、疔瘡、乳癰等症。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熱毒的蔓延,促進瘡瘍的消退。
  2. 涼血止血:澤漆湯中常配合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如沒藥、乳香等,但這些藥物也可能引起出血。黃芩則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避免藥物副作用。

澤漆湯,本為治濕熱毒盛之方,其組成中含人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用意。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有補氣固脫、益血生津之效。澤漆湯中,澤漆、川芎等藥性較寒涼,易傷脾胃,而人參可補益脾氣,防止藥性過寒損傷脾胃,且人參能益氣生津,有助於緩解藥物對人體的毒性反應。

因此,人參在澤漆湯中起到平衡寒涼藥性、保護脾胃、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使其藥效更趨於平和,更利於患者康復。

澤漆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澤漆祛風止痛: 澤漆性寒,擅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但對於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效果有限。桂枝性溫,溫陽散寒,有助於溫通經絡,緩解寒凝之痛,與澤漆相輔相成,增強祛風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 澤漆寒涼之性較強,若單用容易損傷陽氣,造成脾胃虛弱。桂枝溫和,可中和澤漆的寒性,避免寒涼過甚,保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

主治功效


澤漆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各藥功效:

  • 半夏: 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 紫菀: 潤肺止咳、祛痰定喘。
  • 生薑: 溫胃散寒、解表發汗。
  • 白前: 利咽消腫、平喘止咳。
  • 甘草: 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 黃芩: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
  • 人參: 大補元氣、健脾養心。
  • 桂枝: 發汗解肌、通陽達脈。

古代主治:

水飲內結,咳喘浮腫,胸脅痛,脈沉。

治療原理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可以歸納出澤漆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 祛除水飲:

    • 澤漆 為本方君藥,其性味苦寒,功擅利水,主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古籍記載澤漆「利水功類大戟」,「五枝五葉,白汁白根,稟金土之精,故能制化其水,蓋金生水而土製水也」,說明澤漆能透過其金土之性,達到制水利水的功效。
    •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協助澤漆祛除體內水飲。
    • 白前 長於降氣,「專搜肺竅中風水」,可協助將肺中水飲下行。
    • 桂枝 溫陽化氣,推動水液運行。
  2. 降氣止咳平喘:

    • 白前 為降氣要藥,能「保定肺氣,治嗽多用」,特別是針對「肺氣壅實而有痰者」。《金匱》用澤漆湯治「咳嗽而脈沉者」,即是取白前降氣之功。
    • 紫菀 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能「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並有「消痰止渴」之效,對肺經血氣有滋養作用,有助於改善咳喘症狀。
    • 半夏 降逆止嘔,亦有助於止咳。
  3. 溫散寒邪,通陽達脈:

    • 生薑 溫胃散寒,解表發汗,與桂枝配伍,有助於溫散表裡之寒邪。
    • 桂枝 發汗解肌,通陽達脈,能推動氣血運行,改善水飲停滯所致的脈沉、胸脅痛等症狀。
  4. 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清除體內熱邪,避免水飲鬱而化熱。
    • 甘草 調和諸藥,補脾益氣,在本方中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5. 扶正補虛:

    • 人參 大補元氣,健脾養心,用於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特別是針對久病體虛,或因水飲內停而耗傷正氣者。

綜合分析:

澤漆湯以澤漆為君,利水消腫;臣以白前、紫菀降氣止咳平喘;佐以半夏、生薑、桂枝溫化水飲,黃芩清熱解毒;使以人參、甘草扶正補虛,調和諸藥。全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標本兼顧,旨在祛除水飲,降氣平喘,扶正固本,從而達到治療水飲內結,咳喘浮腫,胸脅痛,脈沉等症的目的。

方中澤漆、白前、紫菀的配伍,體現了《金匱要略》「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的辨證精髓。脈沉提示病位在裡,且與水飲停滯有關,故以利水降氣為主要治法。

此外,古文還強調了「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的區別,提示了脈象在辨別外感與內飲、表證與裡證中的重要性。澤漆湯中不用麻黃,而用生薑、桂枝,正是考慮到脈沉提示病邪在裡,不宜過度發散,而應以溫化為主。

傳統服藥法


澤漆葉(微炒)5兩,桑根白皮(炙令黃色,銼)3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炒香)1兩半,人參1兩半,白朮(銼,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1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煎取8分,去滓溫服,後半時辰再服。取下黃水數升,或小便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作用,適合於水飲內結引起的咳喘、浮腫、胸脅痛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糖尿病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黃熱病咳嗽肋間神經疼痛全身性水腫多痰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澤漆湯, 出處:《三因》卷十四。 組成:澤漆(洗去腥)5兩,桑白皮6兩(炙),射乾(泔浸)4兩,黃芩4兩,茯苓4兩,白朮4兩,澤瀉2兩,防己2兩。 主治:石水,四肢瘦,腹腫,不喘,其脈沉。

澤漆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古今錄驗》。 組成:澤漆2兩(炙),知母2兩,海藻2兩,茯苓2兩,丹參3兩,秦艽2兩,木防己2兩,豬苓2兩(去皮),大黃3兩,通草2兩,青木香2兩。 主治: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吹,脈浮數。

澤漆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半夏半升,紫參5兩(一作紫菀),澤漆3斤(以東流水5鬭,煮取1鬭5升),生薑5兩,白前5兩,甘草3兩,黃芩3兩,人參3兩,桂枝3兩。 主治:瀉水逐飲通陽,止咳平喘消疾。主治:水飲內結,咳喘浮腫,胸脅痛,脈沉。

澤漆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澤漆根10兩,鯉魚5斤(若無鯉魚鲖魚亦可用),赤小豆2升,生薑8兩,茯苓3兩,人參2兩,麥門冬2兩,甘草2兩。 主治:水氣,通身洪腫,四肢無力,或從消渴,或從黃疸支飲,內虛不足,營衛不通,氣不消化,實皮膚中,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眼不得視。

澤漆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澤漆葉(微炒)5兩,桑根白皮(炙令黃色,銼)3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3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炒香)1兩半,人參1兩半,白朮(銼,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1兩。 主治:水腫盛滿,或痢後腫滿,氣急喘嗽,小便澀赤如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