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半夏生薑湯

黃芩半夏生薑湯

HUANG QIN BAN XIA SHENG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18%
心經 12%
肝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半夏生薑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尤其針對心、肺、胃熱,可解表散熱、清熱燥濕。此方用黃芩,主要針對因熱邪犯肺、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止咳化痰: 黃芩除了清熱瀉火,亦具止咳化痰之效。本方以黃芩配合半夏、生薑等藥材,共同發揮止咳化痰、宣肺利氣的作用,對熱痰咳嗽有顯著療效。

黃芩半夏生薑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和胃止嘔: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功效。半夏性寒,容易導致胃寒嘔吐,而生薑可溫中和胃,協調半夏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胃,進而達到止嘔效果。

二、 助藥力: 黃芩性寒,半夏性涼,二藥合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溫性可助黃芩、半夏藥力發揮,使藥性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提升療效。

黃芩半夏生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方中黃芩苦寒,半夏辛溫,生薑辛溫,藥性偏寒燥,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的寒燥之性,保護脾胃,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脾胃、益氣生津等功效。它可以增強黃芩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效果,以及半夏燥濕化痰、止嘔的效果,使整體方劑療效更佳。

黃芩半夏生薑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方中黃芩清熱燥濕,生薑溫中止嘔,與半夏合用,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止嘔降逆,緩解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
  2. 化痰止咳: 半夏善於化痰止咳,尤其對於痰多粘稠、咳嗽不止者效果顯著。配合黃芩清熱解毒,生薑溫肺止咳,可共同作用,清除痰濁,緩解咳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芩半夏生薑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以下兩類病症:

  1. 膽府發咳,嘔苦水如膽汁
    • 此症屬「膽熱犯胃」之候,膽氣上逆,挾胃中津液化為苦水嘔出。
    • 《靈樞》云「膽病者,嘔宿汁」,與此相合,黃芩清膽熱,半夏、生薑降逆和胃,共奏止嘔之功。
  2. 痘疹吐利者
    • 痘疹初期見吐利,多因邪熱內擾,脾胃升降失司。此方以黃芩清熱解毒,半夏、生薑調和中焦,炙甘草緩急安中,契合熱毒夾濕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黃芩(炒)

    • 性苦寒,歸膽、肺、胃經,炒製略緩其寒性。
    • 主清膽腑鬱熱,針對「嘔苦水」之膽火上炎;於痘疹中則清血分伏熱,兼能燥濕止利。
  2. 臣藥:半夏

    • 辛溫降逆,化痰止嘔,與黃芩相配,辛開苦降,調和膽胃之氣機逆亂。
    • 於痘疹中可通降胃氣,協調脾胃以止吐利。
  3. 佐藥:生薑(重用)

    • 既助半夏和胃止嘔,又制黃芩之寒,防其傷中,為「嘔家聖藥」。
    • 其辛散之力,能宣發鬱熱,助黃芩透邪外出,尤宜痘疹表邪未盡者。
  4. 使藥:炙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緩急迫之嘔逆,並防黃芩、半夏之燥烈。

全方配伍精義

  • 以「清膽熱、降胃逆」為核心,黃芩與半夏形成「寒熱並用」之局,使膽熱得清,胃氣得降。
  • 生薑雙向調節,既協半夏止嘔,又佐黃芩透熱,更防寒藥傷陽。
  • 對應現代病機,可視為「膽汁反流性胃炎」或「病毒性腸胃炎」之初期熱證的經典簡效方。

此方結構簡潔,藥性相制相成,體現仲景「膽胃同治」與「熱嘔從苦辛」的經方思路。

傳統服藥法


黃芩2錢(炒),生薑2錢,甘草2錢(炙),半夏2錢。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麻疹嘔吐咳嗽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半夏生薑湯, 出處:《內科摘要》卷下。 組成:黃芩2錢(炒),生薑2錢,甘草2錢(炙),半夏2錢。 主治:膽府發咳,嘔苦水如膽汁。痘疹吐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