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黃芩

黃芩

HUANG QIN

最後更新日:2023-03-19

黃芩的傳統功效

1. 清熱瀉火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本品又分枯芩,即生長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腸之火,瀉下焦濕熱。

此外,還可用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唇燥、溲赤便秘、苔黃脈數,常與薄荷、梔子、大黃等同用,以瀉火通便,如涼膈散。

黃芩對酵母、傷寒菌苗所致家兔發熱有解熱效果。實驗對傷寒菌苗發熱家兔,黃芩或黃芩湯皮下注射均有顯著解熱效果。

用酵母菌所致發熱大鼠的實驗表明,12種中藥水提液灌服,僅黃芩、黃柏及豆根有解熱作用,藥後1 小時體溫即顯著下降,維持3 小時以上,作用強度與SOmg/kg 阿司匹林相似或更強。

古代典籍

2. 燥濕

黃芩善於清除濕溫暑濕,濕熱痞悶,黃疸瀉痢。本品苦寒,清熱燥濕,能清肺胃膽及大腸經之濕熱,尤善病中上焦濕熱。

用治濕溫暑濕,濕熱鬱阻,胸脘痞悶、噁心嘔吐、身熱不揚、舌苔黃膩,多與滑石、白蔻仁、通草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若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常與黃連、乾薑、半夏等配伍,辛開苦降,如半夏瀉心湯若大腸濕熱,泄瀉痢疾,可與黃連、葛根同用,如葛根芩連湯。用治濕熱黃疸,則與茵陳、梔子同用。

古代典籍

3. 清熱解毒

黃芩用於肺熱咳嗽,熱病煩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實熱,若肺熱壅遏,肺失清降,咳嗽痰稠,單用即效,如清金丸。亦可配桑白皮、知母、麥冬等同用,以增強清肺止咳之功,如清肺湯。

黃芩兼入少陽膽經,與柴胡同用,治邪在少陽寒熱往來,有和解少陽之功,如小柴胡湯。 用於痛腫瘡毒,咽喉腫痛。本品有較強的規火解毒之力,瀉火毒熾盛的瘡痛腫毒,咽喉腫痛,常與銀花、連翹、牛蒡子、板藍根等同用。

《 科學的民間藥草》提到黃芩:「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黃芩醇提物靜脈注射可顯著對抗士的寧所致蛙、貓、犬等驚厥,能減低驚厥強度,降低死亡率。

有效成分為黃芩苷,黃芩苷皮下注射可明顯提高士的寧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黃芩的解毒效果可能與其所含葡萄糖醋酸有關。

古代典籍

4. 解毒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黃芩苷、黃芩素、黃芩甙等,具有強效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有害物質,促進肝臟的解毒代謝功能,有助於改善肝臟和膽囊疾病。

在中醫學中,黃芩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熱毒病症,如疮瘡腫毒、癰疽腫毒、痢疾等。此外,黃芩還可以用於治療病毒性感冒、急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5. 清熱利尿

黃芩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腎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因為它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

黃芩水提物、醇提物及其黃酮類成分如黃芩苷、黃芩素及漢黃芩素靜注均可使麻醉兔尿量增多,浸膏及黃芩苷靜注對麻醉犬也有利尿效果,正常家兔口服黃芩醇提物也有利尿作用。

6. 排膿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的功效,能夠幫助排膿。可用於治療多種疮瘡、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如果有膿包或者膿瘍,也可以使用黃芩幫助排膿。

古代典籍

7. 降氣

由於黃芩有涼性,可以用來降氣。降氣是指通過調節人體氣機的運行,來改善氣機不調所引起的疾病。氣機不調常常表現為氣滯、氣逆、氣虛等症狀,這些症狀可以通過使用黃芩等中草藥來緩解。

同時,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來降低血壓,緩解氣滯等問題。

8. 清熱涼血

黃芩用於血熱吐衄。本品請熱涼血止血,可治療火毒熾盛迫血妄行的出血證,如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白茅根、三七等同用。

亦用於胎熱不安:本品有除熱安胎之效,用治懷胎蘊熱,胎動不安之症。常與白朮、當歸等配伍,如當歸散。

古代典籍

9. 止血

黃芩主要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疾病,但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黃芩能夠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尤其對於出血症狀較輕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例如,在外傷或牙齒出血時,可以使用黃芩等中藥治療。

此外,在中醫方劑中,黃芩常常和其他中藥搭配使用,以提高止血功效。例如「傷寒論」中的黃連阿膠湯就含有黃芩,可用於治療胃腸道出血、便血等症狀。

10. 瀉下

黃芩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痛等功效,尤其對於熱毒所致的疾病,如口瘡、喉痹等有良好的療效。黃芩也有一定的瀉下作用,促進腸道排便,通過排便來治療便秘、腹瀉等疾病。

黃芩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黃芩有利膽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及黃芩素、黃芩苷可促進家兔膽汁分泌。LPO 所致實驗動物血清GPT 、GOT 升高,黃芩黃酮可顯著抑制之。

實驗表明,對半乳糖胺所致大鼠的猛暴性肝炎,預先給黃芩口服有保護效。

漢黃芩素還能顯著降低血清r-GTP 、GPT, 並使血清GOP 、肝中TG 及TC 有所下降。黃芩素還能減低血清中r-GTP 、游離脂肪酸及TG; 黃芩苷並能顯著降低血清中r-GTP 。

2. 抗菌、抗病毒

黃芩的多種制劑具有顯著而廣譜的抗菌作用,如在體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變形桿菌、霍亂弧菌、結核桿菌以及鈎端螺旋體等的生長。

黃芩對於某些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例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黃芩所含黃酮成分,如黃芩素,漢黃芩素也曾報道對多種細菌、阿米巴原蟲等有抑制作用。

3. 鎮靜

黃芩非經口給藥時可顯著減少實驗動物自發活動,抑制陽性條件反射,改善陰性條件反射,加強大腦皮質抑制過程。

黃芩煎劑40g/kg 灌服,可明顯增強闊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效果。在前蘇聯,黃芩酐作為一種鎮靜劑使用。

4. 預防腫瘤或抗癌

黃芩有一定抗腫瘤作用,黃芩乙酰提取物中有對黃芩新素抗癌增效的成分存在。對於體外培養的人肺腺癌細胞AGZY-83 株,黃芩有明顯抑制作用,並呈一定量-效關係,配伍白朮作用增強 。

黃芩中的一些化合物可能對抗癌有一定的作用,如白藜蘆醇、黃芩素等,但這些研究大多是在體外實驗或動物實驗中進行的,並且尚未進行足夠的臨床研究,因此其對人體的抗癌作用仍需進一步驗證。

5. 抗凝血

黃芩所含多種黃酮有強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黃芩素、漢黃芩素、千層紙素、黃芩新素II及白楊素能抑制由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白楊素、黃芩素、漢黃芩素還能抑制由ADP或AA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黃芩素及黃芩苷能抑制由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對於由內毒素所致大鼠急性DIC,黃芩的醋酸乙酣、甲醇或水提物有一定對抗作用。

6. 降血脂

對餵飼玉米油—膽固醇-膽酸鈉所致高脂血症大鼠,黃芩新素II 可明顯減低血清總膽固醇、肝組織甘油三酷含量。

漢黃芩素降低肝組織甘油三酣並升高血清HDL 水平,黃芩新素II 能抑制腎上腺素和ACTH 的脂解作用,並能抑制葡萄糖向脂肪的轉化。

7. 降血壓

黃芩有顯著的降血壓活性,其多種制劑、多種給藥途徑及對不同的動物均表現降壓效果。

例如黃芩浸膏靜脈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壓明顯降低,其降壓機理可能主要在於抑制血管運動中樞,另也與直接擴張血管及刺激血管感受器而引起反射性血壓下降有關。

8. 抗過敏

黃芩具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主要是因為黃芩中含有一些成分,如黃芩苷、黃芩素、芩苷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過敏等作用。

研究表明,黃芩可抑制過敏反應的發生,減輕過敏症狀。黃芩中的化學成分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發炎細胞的釋放,減輕症狀。此外,黃芩還可以促進細胞的免疫功能,增加人體抵抗力。

對於I 型變態反應,它們能明顯抑制致敏豚鼠離體回腸及離體氣管對抗原激發所致過敏性收縮,黃芩素、黃芩苷均可抑制組織胺和SRS-A 的釋放。

口服黃芩苷對蛋清致敏豚鼠吸入抗原所致過敏性休克也有明顯保護效果。對於豚鼠、小鼠的被動全身過敏反應及豚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黃芩素與黃芩苷也均有顯著抑制作用,且以黃芩素為強。

9. 抗發炎

黃芩具有抗發炎作用,主要是因為其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黃芩苷、黃芩素、芩苷等。這些成分可以抑制發炎介質的釋放,減輕炎症反應,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抗發炎和抗過敏等方面。

研究表明,黃芩可以通過多種機制發揮其抗發炎作用,包括抑制炎症介質的合成和釋放、抑制白細胞滲出和血管擴張、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等。

黃芩苷、黃芩素能明顯降低炎症時小鼠耳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及低氣壓所致小鼠實驗性肺出血。

腹腔注射對鹿角菜膠性大鼠腳爪水腫,呈現與阿司匹林相似的抗炎作用。實驗表明,對於大鼠的酵母性腳腫脹,以黃芩水提液灌服有顯著抑制作用。

10. 抗氧化

黃芩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過氧化脂質的生成,清除自由基,有效成分為其所含多種黃酮,如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漢黃芩苷、黃芩
新素II 。

黃芩苷在體外還可阻斷鄰苯三酚自氧化的自由基鏈反應。此外,黃芩苷及其銅、鋅配合物還能清除超氧自由基。

11. 降血糖

根據研究,黃芩中的一些成分,如黃芩苷、黃芩素等,能夠抑制糖的消化與吸收,減緩血糖的上升。此外,黃芩也能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身體利用血糖的效率,從而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黃芩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黃芩的炮製

  • 揀去雜質,除去殘莖,用涼水浸潤或置開水中稍浸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注意避免曝曬過度發紅)
  • 酒黃芩:取黃芥片噴淋黃酒,拌勻,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每黃芩100斤,用黃酒10-15斤)
  • 炒黃芩:取黃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為度,取出,放涼。黃芩炭:取黃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邊緣帶黑色為度,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藥對》:「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
  • 《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泄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 黃芩口服毒性甚小,煎劑給小鼠灌服達163.3g/kg 也不引起死亡,注射給藥則有一定毒性。
  • 孕婦慎用:黃芩有可能對胎兒造成損害,哺乳時有可能透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乳母應避免使用。
  • 體虛便溏者不宜使用:黃芩性涼,容易損傷脾胃,使脾胃虛弱的人容易引起腹瀉、便溏等症狀。
  • 腹瀉、噁心、嘔吐者不宜使用:黃芩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如果本身已經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的人,使用黃芩可能會加重病情。
  • 藥物過敏者不宜使用:黃芩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發痒等症狀,對於對黃芩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

黃芩相關的方劑

黃芩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肺結核
前列腺炎
乳腺炎
膀胱炎
乳房腺體瘤
原發性高血壓
腎及輸尿管結石
痢疾
志賀桿菌病
阿米巴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胃腸出血
腎盂腎炎
尿道膿傷
背部膿瘡
乾眼症
忽冷忽熱
小便疼痛
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皮膚顏色發黃
大便出血
胎動不安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咳嗽
腹痛
胸悶脹
頭痛
黃疸
慢性肝炎
膽囊炎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牛皮癬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顯示更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