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普濟消毒飲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熱毒瘡瘍,黃芩可清熱瀉火,消除濕熱,達到涼血解毒的效果。
- 止血生肌: 黃芩還具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瘡瘍的癒合,防止感染擴散。在治療熱毒瘡瘍過程中,黃芩的止血生肌作用可以促進創面癒合,加速病患康復。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病菌繁殖,消除體內熱毒,對治療溫熱病、熱毒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腹痛腹瀉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抑菌消炎: 黃連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如小檗鹼,具有強烈的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此外,黃連還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緩解發熱、疼痛等症狀。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祛邪: 普濟消毒飲主要針對溫疫、暑濕等病症,病機多為邪毒熾盛,正氣虛弱。人參性甘溫,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之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扶助正氣,以抵抗外邪侵襲。
- 防止毒邪傷正: 溫疫等病症易傷氣血,導致氣虛血弱。人參補氣固表,可防止邪毒深入機體,進一步損傷正氣,避免病程加重。
因此,普濟消毒飲中加入人參,不僅有助於抵抗外邪,更能扶正祛邪,保護正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和胃降逆: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方中因病邪犯肺,脾胃受損,導致氣機鬱滯,胃氣上逆,症見胸悶、噁心等,陳皮可理氣化痰,和胃降逆,緩解這些症狀。
- 助藥力,增效: 陳皮能促進藥物吸收,並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增強清熱解毒、化濕止咳等功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心、腎經。其清熱解毒作用主要針對熱毒蘊結於血分,表現為發熱、口渴、咽痛、瘡瘍等症狀。而涼血消腫則針對熱毒所致的出血、腫脹、疼痛等症狀。
普濟消毒飲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配伍玄參可加強清熱解毒效果,並輔以涼血消腫,使藥效更趨完善。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普濟消毒飲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胃,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緩解疼痛等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提高藥效。
此外,甘草還可起到緩解藥物苦味,提高患者服藥順應性的作用。
普濟消毒飲中包含連翹,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外感熱邪、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普濟消毒飲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毒熾盛,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渴脣乾、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症狀。連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邪,並消散瘡瘍腫毒,達到治療溫熱病的目的。
普濟消毒飲中包含板藍根,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板藍根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其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並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治療由病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效果。
- 抗菌消炎:板藍根中含有多種抗菌成分,能夠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繁殖,並促進炎症消退。在普濟消毒飲中,板藍根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有效消滅感染源,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馬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馬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馬勃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止血生肌: 馬勃還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瘡瘍潰爛等症狀,馬勃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因此,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馬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對於治療外感熱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外傷出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普濟消毒飲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白僵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疏散風熱,消腫止痛: 白僵蠶善於疏散風熱,並能消腫止痛。對於因風熱侵襲所致的頭痛、發熱、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白僵蠶也能發揮一定的療效。
因此,普濟消毒飲中加入白僵蠶,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熱毒壅盛、風熱侵襲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效果。
普濟消毒飲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作用。對於麻疹初起,症見發熱、惡寒、頭痛、咽痛、皮疹隱而不發者,升麻可助麻疹透發,減輕發熱等不適。
- 升陽舉陷,利水消腫:升麻亦可升陽舉陷,利水消腫。對於麻疹後期,症見氣虛乏力、水腫、咳嗽氣喘者,升麻可升舉陽氣,利水消腫,幫助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升麻在普濟消毒飲中發揮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以及升陽舉陷、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麻疹,促進患者恢復。
普濟消毒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解鬱,和解表裡: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裡之效。此方以柴胡為君藥,可解表散寒,同時兼顧肝氣鬱結,起到疏肝解鬱、調整氣機的作用,使外邪得解,內氣得調。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連翹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和代謝,進一步提升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普濟消毒飲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桔梗性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利咽之效。其寒涼之性可清熱解毒,宣肺利咽之效可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
2. 促進藥物下達: 桔梗具有開宣肺氣、通利咽喉的作用,可促進藥物下達,使其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部位,增強方劑的療效。
普濟消毒飲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牛蒡子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疏散風熱: 普濟消毒飲主治溫病初起,症狀以發熱、口渴、頭痛、咽痛、咳嗽等為主。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能幫助機體抵抗外邪入侵,促進體內熱毒的排出。
因此,牛蒡子的加入,有助於普濟消毒飲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進一步提高其治療溫病初起的療效。
主治功效
普濟消毒飲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普濟消毒飲主治「大頭瘟」,症見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熱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現代醫學認為這些症狀包括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礙等,病因為風熱邪毒侵襲。
治療原理
普濟消毒飲的治療原理可以從「清熱解毒、疏風散邪」八個字來概括,其方劑組成與藥物功效如下:
君藥:
- 黃芩、黃連: 苦寒之品,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直折上焦熱毒,為方中君藥。
臣藥:
- 玄參: 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
- 連翹、板藍根: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利咽,加強清熱解毒之力。
- 馬勃、牛蒡子、白僵蠶: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疏散風熱。
- 陳皮: 理氣化痰,使氣機通暢,有助於清熱解毒。
佐藥:
- 升麻、柴胡: 疏散風熱,透邪外出,並引諸藥上行頭面,直達病所。
-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引藥上行。
使藥:
- 甘草: 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方劑配伍特點:
此方以黃芩、黃連為君,直折上焦熱毒;玄參、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白僵蠶為臣,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佐以升麻、柴胡疏散風熱,透邪外出,並引藥上行;桔梗宣肺利咽;使以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之效。
古文佐證
多篇古文獻記載了普濟消毒飲的應用及功效:
- **《衛生寶鑒》、 《醫方集解》、 《成方切用》、 《驗方新編》、 《幼科心法要訣》**等書中均記載了普濟消毒飲用於治療「大頭瘟」,並描述了其顯著療效。
- 《類證治裁》 中多次提及普濟消毒飲,並記載了根據不同病情加減應用的方法,如治療喉症時去升麻、柴胡;治療大頭痛、目赤痛而頭目浮腫時則直接應用。
- 《本草備要》、 《本經逢原》、 《要藥分劑》 等書中提到了普濟消毒飲中馬勃的應用,並說明其清肺解熱、散血止嗽的功效。
- 《本草蒙筌》 記載了普濟消毒飲中加入板藍根,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 《奇效良方》 強調普濟消毒飲治療天行大頭(痄腮)的顯著效果。
- 《醫法圓通》 指出大頭毒由外感時行癘氣壅於三陽所致,主以普濟消毒飲治療。
- 《兒科萃精》 描述了普濟消毒飲的組成及清毒邪的功用。
- 《金匱翼》 詳細解釋了普濟消毒飲的藥物組成、藥性以及配伍機理,並說明其命名緣由。
總結
普濟消毒飲是一個經典的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方劑,其配伍嚴謹,藥效顯著,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大頭瘟等熱毒壅盛、風熱上攻的病症。多部中醫典籍的記載,特別是關於其加減應用的論述,充分證明了該方劑的臨床價值和靈活性。現代醫學也證實其對丹毒、腮腺炎等疾病有效,是中醫方劑學中一個具有重要地位的代表方劑。
傳統服藥法
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一方無薄荷,有人參三錢;亦有加大黃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藥物多苦寒辛散,陰虛者慎用
現代藥理研究
王氏用普濟消毒飲加減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性睪丸炎,日1劑水煎服,結合耳針,點刺睪丸穴(對耳屏內側前下方),夜間將藥渣搗爛、醋調,濕敷患處,臥床休息。療效標準:治癒:症狀消失,腮腺炎症完全消退,睪丸、附睪腫痛消散,實驗室檢查正常。結果:本組 68例均治癒。退熱時間1-2日,睪丸、附睪、陰囊等紅腫疼痛消退時間3-7日,未發現睪丸萎縮,療效滿意。[王明義.下病上取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性睪丸炎。中國中醫急症 2000; 9 (2) :87]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普濟消毒飲, 出處:《醫門補要》卷中。 組成:桔梗、薄荷、馬勃、柴胡、薑蠶、升麻、黃芩、荊芥。 主治:蝦蟆瘟。
普濟消毒飲,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黃芩、玄參、薑蠶、力子、甘草、川連、瓜蔞、麥冬、連翹、薄荷。 主治:麻症。目不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普濟消毒飲,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六。 組成:連翹、黃連、黃芩、玄參、青黛、薄荷、荊芥、人參(不虛勿加)、牛蒡、甘菊、甘草、桔梗、柴胡、橘紅。 主治:散邪退熱消毒。主治: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閉,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雲大頭傷寒風,諸藥不癒者。
普濟消毒飲, 出處:《衛生鴻寶》卷一。 組成:柴胡2錢,川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1錢,元參1錢,桔梗1錢,大力子(炒,研)1錢,白芷1錢,馬勃1錢,闆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1錢,薄荷1錢,僵蠶7分,升麻7分。 主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舌燥,咽喉不利。
普濟消毒飲, 出處:《袖珍小兒》卷九。 組成:麻黃(去節留根)5分,羌活5分,防風5分,升麻5分,生地5分,黃柏(酒炒)5分,川芎2分,藁本2分,葛根2分,蒼朮2分,黃芩(酒炒)2分,生黃芩2分,柴胡2分,細辛1分,紅花1分,蘇木1分,陳皮1分,白朮1分,甘草3分,歸身3分,連翹半分,吳茱萸(炒)半分,黃連3分。 主治:小兒痘瘡初發熱,及發熱頭目昏痛,渾身壯熱,不問傷風傷食,並時氣大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