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桔梗

JU GENG

  • 英文名稱: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oq. A.DC. Radix Platycodi Grandiflori Platycodon Root
  • 別名:房圖,四葉菜,利如,薺苨,大藥,苦梗,山鈴鐺花,符蔰,白​​藥,梗草,道拉基,沙油菜,鈴當花,包袱花,苦桔梗,盧如,白藥
  • 藥品來源: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春、秋兩季采收,而以秋采者體重質實,質量較佳。挖取後去凈苗葉,洗凈泥土,即浸水中,刮去外皮,曬幹。如遇陰雨應即烘幹。
  • 道地藥材:河北, 遼寧, 吉林, 河南, 安徽, 湖北, 內蒙古, 蒙古
  • 生長環境:山坡, 草叢, 林緣, 草坡, 山坡草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桔梗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其清熱解毒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並非單純依靠某一功效,而是其多方面作用的綜合體現。

《活人書》中記載,桔梗常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肺癰、咽喉腫痛等症。其清熱解毒之效,在於其「苦辛清肺,甘溫瀉火」,能有效地排出膿血,並能緩解由寒邪或熱邪引起的咽痛。其中,與甘草配伍的甘桔湯,更成為治療咽喉諸疾的常用方劑,後世更衍生出如聖湯等改良方劑,說明其清熱解毒功效之顯著。

《本草通玄》指出桔梗能「使諸氣下降」,這與其清熱解毒功效相關。熱邪上擾,往往導致氣機逆亂,桔梗能疏通肺氣,使氣機得以宣降,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本草求真》則從病機角度闡述桔梗的清熱解毒作用。它認為,桔梗能開宣肺氣,無論寒邪阻塞還是風熱鬱結,都能藉由桔梗的疏通作用,使氣血通暢,從而緩解各種由於氣機阻滯而引起的炎症反應,例如咽喉痛、肺癰等。其「開提肺氣」的作用,更能將其他藥物的療效更好地發揮,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總而言之,桔梗的清熱解毒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其疏通肺氣、宣降氣機、排膿解毒等多種作用的綜合表現。不同醫家對其功效的理解各有側重,但都體現了桔梗在清熱解毒方面的臨牀價值。 其作用機制與現代藥理研究中發現桔梗具有的抗炎、抗菌等作用也有一定的相符之處。

2. 止血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其止血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但在古代醫籍中偶有提及,主要體現在其疏通肺氣、排膿的過程中,間接達到止血的效果。 並非直接作用於出血點止血。

《藥徵》指出桔梗「主治濁唾腫膿也」,並提及「濁唾吐膿,非甘草之所主,故其不瘥者,乃加桔梗也」。這說明桔梗在治療膿血性疾患時發揮作用,其止血機理應與其宣肺利氣、排膿消腫的功能相關。當肺氣鬱滯,導致膿血鬱積不暢時,桔梗能疏通肺氣,使鬱積之膿血得以排出,從而達到間接止血的效果。 這與《日華子諸家本草》中「養血排膿,補內漏及喉痹」的記載相符。

《活人書》中記載,桔梗用於治療「肺癰唾膿」,配伍甘草,取其「排膿血、補內漏」。此處的止血,亦非直接止血,而是通過清肺化痰、排膿,間接解決因肺部病變導致的咯血或吐膿現象。 張仲景《傷寒論》中雖未直接提及桔梗止血,但其使用桔梗治療寒實結胸、肺癰等疾病,也間接體現了其在疏通經絡、排出瘀積方面的作用,間接促進止血。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桔梗的止血作用,多見於與肺部疾病相關的膿血性病症。其機理並非直接止血,而是通過疏通肺氣、排膿消腫等作用,間接達到止血的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桔梗止血並非其主要功效,臨牀應用需謹慎,並參考其他相關醫籍及現代醫學知識。

3. 破血消癥

桔梗,其「破血消癥」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但在多部古籍中,卻能窺見其相關記載,多與其疏通氣血、消散鬱結的特性有關。

《藥性論》明確記載桔梗「破血,去積氣,消積聚」,暗示其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消除體內瘀滯的症塊。這與其宣通肺氣的功能相關,肺主氣,氣機通暢則血脈流通,瘀血自然得以消散。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指出桔梗「養血排膿,補內漏」,說明其在處理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膿血淤積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

然而,需注意的是,《重慶堂隨筆》提醒桔梗雖能「開肺氣之結,宣心氣之鬱」,但其為升提之藥,若下焦陰虛,或病竈源於下焦,則需慎用。 《本草通玄》也強調桔梗「上入肺經,肺為主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指出其作用在於調和氣機,而非單純地破血。

綜上所述,桔梗的「破血消癥」功效並非其獨立的療效,而是其疏通氣機、宣肺利膈的整體作用所致。 它並非直接破血攻堅的峻猛藥物,而是通過改善氣血運行,間接達到消散瘀滯、促進膿血排出之效。 古籍中記載的諸多應用,也多與其疏通氣機的功效相關,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體質,謹慎使用。

4. 止咳化痰

桔梗,味辛、苦,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等功效,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止咳化痰的作用。其機理主要在於其獨特的「升降」特性。

《本草通玄》指出桔梗「上入肺經,肺為主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說明其能疏通肺氣,使鬱滯之氣下降,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若肺氣不通,則痰涎壅滯,出現咳嗽、喘促等症狀,桔梗則能開通肺氣,使痰液得以排出。

《本草求真》進一步闡述了桔梗的升降作用:「桔梗系開提肺氣之藥,可為諸藥舟楫,載之上浮,能引苦洩峻下之劑,至於至高之分成功,俾清氣既得上升,則濁氣自克下降。」 這說明桔梗不僅能使肺氣上升,更能促使濁氣下降,達到整體氣機調和的效果。 它如同「舟楫」,能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尤其在治療肺部寒邪阻塞所致的咳嗽痰多時,效果顯著。

《活人書》中記載桔梗在多種方劑中的應用,如治療肺癰唾膿的桔梗甘草湯,便是利用桔梗的苦辛清肺、排膿功效來治療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和痰膿。 其他典籍如《藥徵》、《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等,也都從不同角度記載了桔梗的止咳化痰作用,以及其在治療肺系疾病中的應用,佐證其在古代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總而言之,桔梗止咳化痰的功效,並非單純的「上升」或「下降」,而是其升降並濟,調整氣機,使肺氣通暢,痰濁得以排出。

5. 排膿

桔梗,味辛、苦,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之功效。其排膿作用,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並見於多部經典醫籍。

《活人書》中記載,桔梗常與其他藥物配伍治療肺癰,例如桔梗甘草湯,即以桔梗、甘草的苦辛清肺、甘溫瀉火之性,達到排膿血、補內漏的效果。此處的排膿,並非桔梗單獨作用,而是通過整體方劑的協同作用,疏通肺氣,使鬱積之膿得以排出。

《藥徵》更直接指出桔梗主治「濁唾腫膿」,並指出與甘草湯相比,桔梗湯更能有效治療膿液較多的情況,說明其排膿之力較甘草為強。此處所言「排膿」,更偏向於桔梗本身的宣肺利氣功能,促使膿液的排出。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簡潔地將桔梗的功效概括為「養血排膿」,顯示桔梗排膿之效,並非僅限於肺癰,而是涵蓋更廣泛的病症。

綜上所述,桔梗的排膿功效並非單純依靠某種成分的直接作用,而是通過其宣肺利氣、疏通經絡的作用,促進體內鬱積之膿液排出。其作用機理可能與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通透性等因素相關。 需要強調的是,桔梗的排膿功效多見於方劑配伍中,而非單獨使用。古代醫籍中的記載,也多是將桔梗與其他藥物合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6. 清肺熱利咽

桔梗,其清肺熱利咽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功效並非單純「上升」,而是透過疏通氣機,達到清熱利咽的目的,此點在諸多古代醫籍中都有所闡述。

《本草通玄》指出桔梗「上入肺經,肺為主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這並非指桔梗單純向上行氣,而是強調其調節肺氣,使肺氣宣降,達到平衡。若僅執著於其「上升」作用,則容易誤用。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桔梗能開提肺氣,如同「舟楫」,能引導藥物到達病竈,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此處的「上升」是為了更好地「下降」,最終目的是讓氣機通暢,解決肺熱壅塞所致的咽痛等症狀。 這與《活人書》中記載的桔梗配伍甘草治療咽痛的思路相符,甘草緩和桔梗之性,桔梗則幫助清熱利咽,達到協同作用。

《藥徵》更明確指出,桔梗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以及濁唾膿血,強調其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急迫腫痛用桔梗湯,濁唾膿血多則用排膿湯,說明其治療咽痛的側重點是疏通壅塞,而不是單純清熱。

綜上所述,桔梗清肺熱利咽的功效並非單純的「上行」或「下行」,而是通過調節肺氣,疏通壅塞的氣機,最終達到清熱、消腫、利咽的效果。古代醫家對於桔梗的認識,是立足於整體觀,並非單純停留在藥物單一功效的層面上。 不同的配伍,也展現了桔梗在不同病症中的靈活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7. 溫化寒痰

桔梗,一味看似平凡的中藥,卻在溫化寒痰方面有著獨特的功效,古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值得細細探討。

《活人書》中提及桔梗用於治療寒實結胸,與貝母、巴豆合用,其作用在於「溫中、消谷、破積」。此處的「溫中」,並非指直接溫補脾胃之陽,而是指通過宣通肺氣,使鬱滯之氣得以疏泄,從而緩解寒邪壅阻於胸中的症狀。寒邪阻滯,導致氣機不利,則痰飲凝聚,桔梗的宣肺利氣,恰能化解此種寒痰。

《本草通玄》則指出桔梗「上入肺經,肺為主氣之臟,故能使諸氣下降」。這說明桔梗並非單純的升氣藥,而是通過疏通肺氣,引導濁氣下降,達到化痰的目的。 寒痰阻肺,氣機不暢,桔梗能使肺氣宣降,使痰飲得以排出。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闡述了桔梗的功效:「寒鬱於肺,閉其竅道,則清不得上行,濁因不得下降耳。」桔梗能開提肺氣,如同舟楫一般,引導藥物上行或下行,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從而解決寒邪阻塞導致的痰飲停滯。

綜上所述,桔梗溫化寒痰的功效,並非直接溫熱,而是通過宣通肺氣,使肺氣宣降,氣機通暢,從而達到化解寒痰的目的。其作用機理在於疏通經絡,調整氣機,並非單純的溫補之法。古代醫家對桔梗的運用,多與其他藥物配合,針對不同的寒痰證型,以達到最佳療效。 不同古籍對其功效的闡述,從不同角度說明瞭桔梗在處理寒痰方面的多樣作用。

桔梗的古代典籍


桔梗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桔梗含桔梗皁苷、桔梗苷、槲皮素等成分,能調節免疫系統,增進人體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免疫功能乃人體抵抗病原體之重要機制,感染、疲勞、壓力等因素皆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而桔梗能改善免疫功能,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

2. 抗氧化

桔梗具抗氧化之效。其內含多種活性成分,如桔梗皁苷、桔梗苷、綠原酸等,可抑制自由基產生,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氧化損傷乃人體細胞組織之主要損害因素,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粥樣硬化、阿茲海默症等。桔梗之抗氧化作用,可助預防治療此類疾病。

3. 抗發炎

桔梗,古稱「仙風草」,其性溫味苦辛,入肺經。桔梗中含有多種抗炎成分,如桔梗皁苷、桔梗苷、槲皮素等。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桔梗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和釋放,減少炎症反應,緩解炎症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傳統中醫常用桔梗來治療扁桃體炎、咽炎、肺炎等炎症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4. 降血糖

桔梗中之桔梗皁苷與桔梗苷等成分,具抗氧化、抗炎與抗菌之功能。此等成分能改善胰島素抗性,進而調節血糖代謝。是故,桔梗有助降低血糖,可作為輔助治療之手段。

桔梗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灰研末敷。

桔梗的炮製


  • 揀淨雜質,除去蘆頭,洗淨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
  • 《雷公炮炙論》:凡使桔梗,去頭上尖硬二三分巳來,並兩畔附枝子,細銼,用百合水浸一伏時。漉出,緩火熬令乾用。每修事四兩,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於水中浸。
  •  《綱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桔梗注意事項

  1. 氣逆及咳血者忌服:桔梗性升散,會加重氣逆和咳血癥狀。
  2. 陰虛久嗽不宜:桔梗通陽洩氣,會加重陰虛久嗽症狀。
  3. 下虛及怒氣上升者不宜:桔梗升提氣機,會加重下虛和怒氣上升症狀。
  4. 凡氣機上逆者不宜:嘔吐、嗆咳、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桔梗會加重這些症狀。
  5. 用量過大易致噁心嘔吐:桔梗含有的皁甙有溶血作用,用量過大會導致噁心嘔吐。
  6. 忌豬肉:桔梗與豬肉相剋,會降低桔梗藥效。
  7. 得牡蠣、遠志療恚怒:桔梗與牡蠣、遠志同用,可以治療恚怒。
  8. 得消石、石膏療傷寒:桔梗與消石、石膏同用,可以治療傷寒。

桔梗相關的方劑


桔梗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急性會厭炎鼻息肉胸悶胸痛胃腸脹氣失音肩頸痠痛感冒咽喉痛咳嗽腹痛痢疾胸悶脹鼻塞損傷氣喘肺炎低血糖疼痛上呼吸道疾病吐血阿茲海默症

桔梗含有的化學成分


桔梗皁甙A(Platycodin A), 桔梗皁甙C(Platycodin C), 桔梗皁甙D(Platycodin D), 桔梗皁甙D2(Platycodin D2), 桔梗皁甙D3(Platycodin D3), 去芹菜糖基桔梗皁甙D(Deapioplatycodin D), 去芹菜糖基桔梗皁甙D3(Deapioplatycodin D3), 2-O-乙酰基桔梗皁甙D2(2-O-acetylplatycodin D2), 3-O-乙酰基桔梗皁甙D2(3-O-acetylplatycodin D2), 遠志皁甙D(Polygalacin D), 遠志皁甙D2(Polygalacin D2), 2-O-乙酰基遠志皁甙D(2-O-acetylpolygalacin D), 2-O-乙酰基遠志皁甙D2(2-O-acetylpolygalacin D2), 3-O-乙酰基遠志皁甙D(3-O-acetylpolygalacin D), 3-O-乙酰基遠志皁甙D2(3-O-acetylpolygalacin D2), 桔梗甙酸-A甲酯(Methyl platyconate-A), 2-O-甲基桔梗甙酸-A甲酯(Methyl-2-O-methyplatyconate-A), 桔梗甙酸-A內酯(Platyconic acid-A lactone), 桔梗皁甙元(Platycodigenin), 遠志酸(Polygalacic acid), 桔梗酸A(Platycogenic acid A), 桔梗酸B(Platycogenic acid B), 桔梗酸C(Platycogenic acid C), 3-O-β-D-吡喃葡萄糖基遠志酸甲酯(Methyl 3-O-β-D-glucopyranosyl polygalacate), 3-O-β-昆布二糖基遠志酸甲酯(Methyl 3-O-β-laminaribiosyl polygalacate), 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皁甙元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 3-O-β-龍膽二糖基桔梗皁甙元甲酯(3-O-β-gentiobiosylplatycodigenin methyl ester), 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內酯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in A lactone methyl ester), 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二甲酯(Dimethyl 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 2-O-甲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酸A二甲酯(Dimethyl 2-O-methyl-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genate A), 白樺脂醇(Betulin), 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 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α-Spinasteryl-β-D-gluc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