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連5錢,黃芩7錢,生大黃1兩,銀花1兩,生甘草5錢。
清熱化毒。
各取淨末和勻,用白蜜3兩,煉熟為丸,分做100粒,每粒約乾重5分。
嬰兒每日1丸,分2次開水化下;小兒每日2次,每次1丸,開水化下;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丸,開水化下。
孕婦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桔梗、生地黃、赤芍、牛蒡子、玄參、連翹、甘草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芒硝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福化毒丹,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玄參、尖生、花粉、僵蠶、桔梗、瓜蔞、甘草、天冬、麥冬。 主治:麻症正期,胎熱目閉。頰赤喉痹,毒丹紅腫。
五福化毒丹, 出處:《明醫指掌》卷十。 組成:玄參3兩,桔梗3兩,甘草7錢,牙消5錢,青黛1兩,人參7錢,茯苓1兩半(一方加黃連1兩炒)。 主治:小兒胎中受熱,大小便不利,丹毒瘡瘍,赤疹赤目,重舌木舌,口瘡。
五福化毒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桔梗50兩,生地50兩,赤芍50兩,牛蒡子(炒)50兩,玄參(去蘆)60兩,連翹60兩,甘草60兩,芒消5兩,青黛20兩,黃連5兩。 主治:清熱解毒。主治:小兒蘊積熱毒,多生瘡癤,口舌生瘡,煩躁不安。
五福化毒丹,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犀角5錢,桔梗(去蘆)5錢,生地黃(酒洗)5錢,赤茯苓(去皮)5錢,牛蒡子(微炒)5錢,朴消6錢,連翹6錢,玄參(黑者)6錢,粉草6錢,青黛2錢(研極細)。 主治:小兒壅積熱毒,唇口腫破生瘡,牙根出血,口臭頰赤,咽乾煩躁,或痘疹餘毒未解,或頭目身體多生瘡癤。
五福化毒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生地2兩,連翹(去心)2兩,桔梗2兩,元參(去蘆)2兩,赤芍5錢,甘草5錢,黃連5錢,膽草3錢,青黛5錢,芒消3錢,銀花1兩,炒牛蒡子2兩(上藥共爲細粉),犀角粉1錢5分。 主治:清實熱,解毒。主治:小兒熱毒實火,口舌生瘡,牙根出血,頸頰赤腫,周身常生瘡癤,疹後餘毒不淨。
五福化毒丹,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桔梗(微炒)6兩,玄參(洗,焙)6兩,青黛(研)2兩,牙消(枯)2兩,人參(去蘆)2兩,茯苓(去皮)5兩,甘草(炒)1兩半,銀箔8片(爲衣),麝香(研)半錢,金箔8片(爲衣)。 主治:清膈涼血。主治:小兒熱毒內蘊,口舌生瘡,常患瘡癤。(匿蟲)鼻疳瘡,熱疳肌肉黃瘦,雀日夜不見物。胎斂瘡。小兒熱極,皮膚火熱,紅暈成片,遊走狀如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