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損普濟消毒飲

ZENG SUN PU JI XIAO D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9%
肝經 14%
心經 11%
脾經 7%
大腸經 6%
膽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玄參,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方劑中因有熱毒蘊結,玄參可清解熱毒,並改善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玄參具滋陰降火之功效,可緩解熱毒所致的陰虛內熱,並保護津液,防止熱毒耗傷陰津。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方中以黃連為主藥,旨在清熱解毒,針對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
  2. 抑制濕熱: 增損普濟消毒飲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濕毒熾盛的疾病。黃連能燥濕熱,配合其他藥物如黃芩、黃柏等,共同起到抑製濕熱的作用,進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之效。方劑中因病症多屬熱毒熾盛,故以黃芩清熱解毒,並能抑制病菌生長,避免毒邪蔓延。此外,如病者兼有血熱妄行之症,黃芩更可涼血止血,緩解出血癥狀。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包含連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連翹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可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熱症,如溫病初起、熱毒瘡瘍、目赤腫痛等。增損普濟消毒飲主治溫病初期,連翹可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
  2. 疏散風熱: 連翹還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常與其他疏風解表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其疏散風熱的效果,達到清熱解毒、宣肺利咽之目的。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方中加入梔子,可有效清解暑熱,並針對由熱毒引發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紅腫等症狀。

2. 緩解毒性: 梔子除了清熱瀉火外,還具有解毒功效。方中加入梔子,有助於緩解藥物或其他毒素引起的毒性反應,例如藥物過敏或食物中毒等,進一步提升全方清熱解毒的效果。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方劑中加入牛蒡子,可清熱解毒,消散鬱熱,治療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2. 宣肺透疹: 牛蒡子能宣肺透疹,對於麻疹、風疹等疾病引起的疹子難出或疹出不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增損普濟消毒飲中,牛蒡子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有助於宣肺透疹,使疹子順利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青黛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性疾病,如痄腮、丹毒、喉痹、口瘡等。青黛能清解熱毒,涼血止血,可有效緩解這些疾病的症狀。

2. 抑制細菌生長: 青黛中含有靛藍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該方劑中加入青黛,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可以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消腫止痛: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桔梗,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利咽消腫,減輕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引藥下行,協同其他藥物:桔梗具有引藥下行、助藥直達病所的作用。方劑中加入桔梗,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向下運行,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提高藥效。

總之,桔梗在增損普濟消毒飲中起到宣肺利咽、消腫止痛,以及引藥下行、協同其他藥物的作用,對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緩解脾胃氣滯,促進消化吸收,並能化解痰濕,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陳皮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此外,陳皮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材配伍,能更好地清除體內熱毒,提高藥物療效。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此方劑為清熱解毒之劑,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寒涼藥性對脾胃的刺激,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藥物苦味,提高患者服藥順應性。同時,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總之,甘草在增損普濟消毒飲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加入蟬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熱,透疹止癢: 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之邪襲肺,導致疹出不暢、瘙癢難忍的患者,蟬蛻可以幫助疏散風熱,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瘙癢症狀。
  2.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蟬蛻亦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對於因熱毒壅盛,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的患者,蟬蛻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咽喉不適。

總而言之,蟬蛻在增損普濟消毒飲中,發揮著疏風散熱、透疹止癢、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咽喉腫痛等疾病。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源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

白僵蠶為蠶蛾幼蟲感染白僵菌後製成的藥材,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其能疏風散熱、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對於熱毒蘊結、風熱上擾所致的熱病、抽搐、痙攣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在增損普濟消毒飲中,白僵蠶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癘毒、風熱上擾所致的發熱、神昏、痙攣等症。

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內熱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便祕、腹脹等症,大黃可以起到清熱瀉火、通腑排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毒消炎之效。

二、 促進藥物吸收: 大黃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在增損普濟消毒飲中,大黃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增損普濟消毒飲 」,主要成分是:

  •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梔子:具有清熱涼血、消炎止血的功效。
  • 牛蒡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青黛: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蟬蛻: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
  • 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主治功效:大頭瘟。初期出現怕冷、高燒、全身痠痛的症狀,接著頭部和臉部開始腫脹,眼睛無法睜開,呼吸困難,喉嚨痛、吞嚥困難,嘴巴乾澀、舌頭發硬。

總結: 增損普濟消毒飲 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滋陰潤燥等功效,可治療大頭瘟。

傳統服藥法


黃芩10克,黃連5克,元參10克,連翹12克,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僵蠶10克,金銀花15克,蘆根30克,荊芥5克,板蘭根15克,苦梗3克。
大便燥,加酒軍。
清熱解毒,疏風消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氣喘腮腺炎咽喉痛腹瀉身體消瘦口乾口渴身體沉重舌苔乾燥(舌乾)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普濟消毒飲, 出處:《溫病刍言》。 組成:黃芩10g,黃連5g,元參10g,連翹12g,馬勃5g,牛蒡子10g,薄荷5g,僵蠶10g,金銀花15g,蘆根30g,荊芥5g,闆蘭根15g,苦梗3g。 主治:清熱解毒,疏風消腫。主治:流行性腮腺炎。頭面部及咽喉腫痛,如無名腫毒,牙齦腫痛,急性扁桃體炎等。

增損普濟消毒飲, 出處:《寒溫條辨》卷四。 組成:元參3錢,黃連2錢,黃芩3錢,連翹(去心)2錢,梔子(酒炒)2錢,牛蒡子(炒,研)2錢,蘭根(如無,以青黛代之)2錢,桔梗2錢,陳皮1錢,甘草(生)1錢,全蟬蛻12個,白僵蠶(酒炒)3錢,大黃(酒浸)3錢。 主治:大頭瘟。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甚,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燥舌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