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蠶

白僵蠶

JIANG CAN

  • 英文名稱: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aillant. Dead Sick Silkworm Bombyx mori
  • 別名:天蟲,薑蠶,殭蛹,僵蟲,白僵蟲,僵蠶
  • 藥品來源:蠶蛾科動物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蟲。過去收集的僵蠶,均為自然病死者。近年來進行人工接種培養,方法是:在蠶4次蛻皮後,將白僵菌用溫水或冷水調成菌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濕為度。接種後第14次給桑,以後每隔5-6給桑1次。飼養室的溫度以℃,濕度90%為宜避免通風接種後,蠶陸續發病死亡要及時揀出,另行攤放,保持同樣溫主,待其充分發僵變白後,置於通風處風乾或弱光下曬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白僵蠶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白僵蠶,卻在古代醫籍中被賦予了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作用機理值得探究。歷代本草書籍對其功效的描述,雖側重點各有不同,卻殊途同歸。

《神農本草經》及張壽頤的註解認為,白僵蠶可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夜啼,並推測其清熱降火的作用。其論點認為,此症多因胎火上壅,鬱熱不通,而白僵蠶能清肅降火,解決這個問題。《本草經疏》則從經絡入手,指出白僵蠶入足厥陰、手太陰、少陽經,而厥陰經與肝臟相關,故能治療因風熱乘肝臟而引起的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等症。其辛溫之性,能祛散風寒,通行血脈。此外,它還能治療男子陰瘍,因其能散風熱、燥濕。

《日華子諸家本草》承襲前人觀點,強調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風熱邪氣,這也間接體現其清熱解毒的能力。風熱本為陽邪,白僵蠶的陽性特質,使其能有效對抗這種邪氣。

《本草求真》則從祛風散寒、燥濕化痰的角度闡述白僵蠶的功效,指出其能治療因風寒內入、結而為痰的諸症,如中風失音、頭風齒痛等。而治療丹毒瘙癢,則因其辛平之性,能拔邪外出,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這說明白僵蠶的清熱解毒,部分來自於其祛除致病因素(風寒濕熱)的能力。

《本草思辨錄》則進一步指出白僵蠶善治濕勝之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並解釋其在治療小兒驚癇夜啼中的作用機理:劫痰濕而散肝風。這也說明其清熱解毒作用並非簡單的降低體溫,而是針對特定病因病機的治療。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白僵蠶清熱解毒功效的描述,側重於其祛除風寒濕熱等致病因素,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其作用機理既有溫經通絡、行血化瘀之功,也有祛風散寒、燥濕化痰之效,共同體現了白僵蠶在清熱解毒方面的獨特價值。 但需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現代醫學對其作用機理的研究尚需深入。

2. 散結

白僵蠶,古籍中記載其具有散結功效,其機理並非單純的物理消散,而是透過多重途徑,針對不同成因的結塊進行調理。綜觀《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疏》、《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求真》及《本草思辨錄》等古代醫籍,可以歸納出白僵蠶散結的幾個面向:

首先,白僵蠶性味辛溫,《神農本草經疏》指出其「辛能祛散風寒,溫能通行血脈」,這與其散結功效密切相關。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凝滯成痰,形成腫塊,白僵蠶的辛溫之性可以驅散這些邪氣,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散結的目的。《日華子諸家本草》也強調其性屬陽,能發散諸邪熱氣,這也說明瞭其在處理陽邪引起的結塊方面的作用。

其次,《本草求真》認為白僵蠶「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這更進一步闡明瞭其散結機制的多樣性。它不僅能散寒,還能燥濕化痰,痰濕凝聚也是造成結塊的重要原因。 《本草思辨錄》則更精確地指出,白僵蠶「治濕勝之風痰,而不治燥熱之風痰」,說明其應用範圍並非涵蓋所有結塊,需辨證施治。

最後,針對一些特殊病症,《神農本草經》和《本草思辨錄》從肝、厥陰經的角度闡述白僵蠶的散結作用。例如,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等,都與肝經氣血運行不暢、痰濕阻滯有關,白僵蠶可以通過疏肝解鬱、行氣活血,達到散結的目的。《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說明,白僵蠶能治療男子陰瘍,也與其散風除濕的功效有關。

總而言之,白僵蠶的散結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基於其辛溫之性,通過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等多重機制,針對不同病因病機的結塊進行調理。其應用需根據具體病症辨證施治,方能發揮最佳效果。

3. 清肺熱利咽

白僵蠶,其清肺熱利咽之效,古籍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則需深入探討。綜觀《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疏》、《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求真》、《本草思辨錄》等古籍,我們可以發現,其功效與其辛溫燥性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辛溫之性使其能上達肺經。肺主氣,而肺熱則表現為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白僵蠶的辛味可以宣肺散熱,溫性則能溫通肺氣,從而達到清肺熱、利咽喉的效果。書中更提到其能「去皮膚諸風」,暗示其對風熱所致的肺熱也有療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強調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諸邪熱氣」,這與其辛溫之性相符,進一步佐證其清熱解表之功。

《本草求真》指出白僵蠶「祛風散寒,燥濕化痰」,這說明其不僅能清肺熱,還能祛除因風寒濕邪導致的肺部痰濁,而痰濁壅肺亦可致咽喉腫痛。

《本草思辨錄》則提出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更精確地指出其適用於濕勝的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這提醒我們需根據病症辨證施治。書中也提及白僵蠶能「劫痰濕而散肝風」,說明其清熱作用與疏肝理氣亦有相關。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表明白僵蠶清肺熱利咽的功效,主要源於其辛溫燥的藥性。它能宣肺散熱、溫通肺氣、祛風燥濕、化痰散結,從而達到治療肺熱、咽喉腫痛等症的效果。然而,不同古籍對其性味及功效的闡述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病症及臨牀經驗,謹慎應用。

4. 止咳化痰

白僵蠶,其止咳化痰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理論亦有相通之處。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味辛微溫,氣味輕揚,能上行入肺經,其「辛溫入肺,去皮膚諸風」,可理解為其能疏通肺氣,祛除肺部風寒濕邪。風邪客肺,常導致咳嗽痰多,而白僵蠶的辛溫之性,恰能驅散寒邪,使肺氣宣降,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此書更指出其能治「面色不光潤」,也暗示了肺氣通暢與面色潤澤的關聯。

《日華子諸家本草》及《本草求真》則強調白僵蠶的燥濕化痰作用。它們認為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邪熱,而痰多咳嗽,往往與濕邪停滯於肺有關。白僵蠶的辛溫之性,能燥濕化痰,使痰液得以排出,從而緩解咳嗽。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說明,白僵蠶能治「喉痹咽腫」,這也與其化痰通絡的功效密切相關。

《本草思辨錄》則指出白僵蠶善治濕勝之風痰,而不治燥熱之風痰。此處點明瞭白僵蠶的適用範圍,並將其止咳化痰功效與辨證論治相結合。書中提及白僵蠶用於小兒驚癇夜啼,是因其能劫痰濕,散肝風,從而使陽氣得以舒展,此亦間接說明其疏通經絡、宣肺止咳的機理。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白僵蠶止咳化痰功效的闡述,側重於其辛溫燥濕、疏風散寒、化痰通絡的作用。這些作用機理,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也與祛除肺部炎症、疏通氣道、促進痰液排出等機制相符,但需注意其應用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

5. 祛風除濕

白僵蠶,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祛風解表」,而是更為複雜的。讓我們從幾部經典醫籍中一探究竟: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性味辛溫,氣味輕浮,具有向上升散的特性。它能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及少陽膽經。厥陰經主藏血,與風木之氣密切相關,因此白僵蠶能治療因風熱、風寒侵犯肝經而導致的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及產後餘痛等症。書中更指出其辛溫之性可祛散風寒,溫通血脈,並能改善因風邪客肺而引起的皮膚問題。對於男子陰瘍,則認為是風濕浸淫所致,白僵蠶的辛溫之性可散風熱且燥濕,故能有效治療。

《日華子諸家本草》及其他醫家皆認為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風熱邪氣,此與其辛溫之性相符。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指出白僵蠶能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其治療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痹咽腫等症,皆因其能藉由辛熱之力,去除風寒內阻所致的痰濁。 書中也提及其治療丹毒瘙癢的功效,認為是因其辛平之性,能拔除邪熱。

《本草思辨錄》則強調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因此適用於治療濕盛的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其治療小兒驚癇夜啼,是因其能劫痰濕,散肝風,使陽氣得以舒展。其他如男子陰瘍、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皆是厥陰經的風濕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的註解者張壽頤則認為,古籍中白僵蠶治療小兒驚癇夜啼、崩中赤白等症,更側重其清熱降火之功,而非單純的祛風解表。

綜上所述,白僵蠶祛風除濕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機制,而是透過其辛溫燥的特性,針對不同的病證,發揮疏風散寒、燥濕化痰、溫通血脈、清熱降火等多方面作用。其治療的病症,往往是風濕、風寒、痰濁等多種病邪共同作用的結果。

6. 平肝息風

白僵蠶,其「平肝息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值得深入探討。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味辛微溫,性輕浮,能上行入足厥陰、手太陰、少陽經。厥陰肝經主藏血,故白僵蠶能治療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等肝風內動的病症。其辛溫之性,可祛散風寒,通行血脈,從而平息肝陽之風。此外,其亦能治皮膚諸風及男子陰瘍,因其辛溫之性可達肺經,散風除濕。

《日華子諸家本草》及《藥性論》等則強調白僵蠶性屬陽,能散發風熱邪氣,此與其治療風熱型肝風相符。

《本草求真》則指出白僵蠶能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並能治療中風失音、頭風齒痛等,皆因風寒痰濕內阻所致。其辛熱之性,可化痰散風,達到平肝息風的目的。

《本草思辨錄》則更進一步說明,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適用於濕勝之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小兒驚癇夜啼,多因肝熱生風,痰濕阻滯,陽氣不得舒展,白僵蠶能劫痰濕,散肝風,改善症狀。文中也指出,其他如男子陰瘍、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等,皆與厥陰之風濕有關,白僵蠶均可發揮其平肝息風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白僵蠶平肝息風功效的理解,多側重於其辛溫、輕揚之性,能疏通經絡,祛散風寒濕邪,從而達到平息肝陽,治療肝風內動的目的。其作用機制涉及到疏肝解鬱、化痰散風、溫經通絡等多個方面,但不同醫家對其適應症的理解略有差異,需根據具體病症辨證施治。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典籍觀點未必完全符合現代醫學,僅供參考。

白僵蠶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白僵蠶具有溫經止痛、鎮靜安神、活血散瘀等作用。常用於治療風濕痛、經痛、胸痛、腰痛,以及中風失音、中風口歪眼斜、驚癇、頭風、偏正頭痛等症狀。

2. 降血脂

膏粱之疾,脂融於血,是為高血脂焉。白僵蠶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性味甘平,可入心、肝、腎經,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且多用於治療高血脂症。

3. 預防心血管疾病

白僵蠶含有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增進血流、降脂降壓,是心血管疾病之聖藥。另有抗氧化、消炎等功效,益於護心。

白僵蠶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

白僵蠶的炮製


  • 白僵蠶:揀去絲毛,洗淨灰土,曬乾。
  • 炒僵蠶:用麩皮撒於熱鍋中,候煙冒起,倒入僵蠶,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僵蠶100斤,用麩皮10斤)
  • 《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僵蠶,先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於水面上,然後漉出,微火焙乾,以布淨拭蠶上黃肉毛並黑口甲了,單搗,篩如粉用也。
  • 《日華子本草》:入藥除綿絲並子盡,勻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僵蠶注意事項重點

  1. 中風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等因素導致的心虛神魂不寧或血虛經絡勁急者,以及女子崩中、產後餘痛者,非風寒客入者不宜使用。
  2. 忌用藥材: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3. 多服可能導致小腹冷痛、遺溺,原因為其性味下行而成寒。
  4. 肝腎不足者應慎用,過量使用可能導致脾胃失和、肝鬱氣滯。
  5. 濕熱病患者忌用,白僵蠶容易助濕。
  6. 過敏體質者慎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7.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使用。

白僵蠶相關的方劑


白僵蠶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三叉神經痛扁桃腺炎腦中風腮腺炎乳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甲狀腺腫鏈球菌性咽喉炎丹毒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急性會厭炎皮膚搔癢咽喉痛頭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舌頭腫大半身或下肢麻木面部疼痛高血脂疼痛口乾腰痛失音目昏咳嗽

白僵蠶含有的化學成分


草酸銨(Ammoniumoxalate), 草酸(oxalicacid), 脂肪酸(fattyacids), 棕櫚酸(palmitic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acid), 硬脂酸(stearicacid), 棕桐油酸(Palmitoleicacid), α-亞麻酸(α-Linolenicacid), 脂酶(Lipase), 蛋白酶(Protease), 殼質酶(Chitinase), 溶纖維蛋白酶(Fibrinolysin), 甾體11α-羥基化酶系(Steroid11α-hydroxylasesystem), 變態活性融激素(Metamorphosisactivemelthormone), 促脫皮甾酮(Proecdysone), 3-羥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 6-N-羥乙基腺嘌呤(6-N-hydroxyethyladenine), 軟白僵菌素(Tenellin), 白僵菌黃色素(Bassianin), 環縮醇酸肽類(Cyclodepsipeptide), 白僵菌環四肽(Bassianolide), 白僵菌環三肽(Beauverilide),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Beauverolide), 棕櫚酰胺(Palmitamide), 硬脂酰胺(Stearamide), 哌嗪-2-5-二酮(Piperazine-2-5-dione), 環(L-異亮氨酸-L-纈氨酸)二肽(Cyclo(L-lle-L-Val)), 環(L-異亮氨酸-L-異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 類脂(Lipid), 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 氮源(Nitrogensource), 玉米螟(Pyraustanubialis), 蠟蛾(Galleriamellonella), 類皮質激素(Cortico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