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aillant. Dead Sick Silkworm Bombyx mori
- 別名:天蟲,薑蠶,殭蛹,僵蟲,白僵蟲,僵蠶
- 來源:蠶蛾科動物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蟲。過去收集的僵蠶,均為自然病死者。近年來進行人工接種培養,方法是:在蠶4次蛻皮後,將白僵菌用溫水或冷水調成菌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濕為度。接種後第14次給桑,以後每隔5-6給桑1次。飼養室的溫度以℃,濕度90%為宜避免通風接種後,蠶陸續發病死亡要及時揀出,另行攤放,保持同樣溫主,待其充分發僵變白後,置於通風處風乾或弱光下曬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白僵蠶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白僵蠶,卻在古代醫籍中被賦予了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作用機理值得探究。歷代本草書籍對其功效的描述,雖側重點各有不同,卻殊途同歸。
《神農本草經》及張壽頤的註解認為,白僵蠶可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夜啼,並推測其清熱降火的作用。其論點認為,此症多因胎火上壅,鬱熱不通,而白僵蠶能清肅降火,解決這個問題。《本草經疏》則從經絡入手,指出白僵蠶入足厥陰、手太陰、少陽經,而厥陰經與肝臟相關,故能治療因風熱乘肝臟而引起的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等症。其辛溫之性,能祛散風寒,通行血脈。此外,它還能治療男子陰瘍,因其能散風熱、燥濕。
《日華子諸家本草》承襲前人觀點,強調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風熱邪氣,這也間接體現其清熱解毒的能力。風熱本為陽邪,白僵蠶的陽性特質,使其能有效對抗這種邪氣。
《本草求真》則從祛風散寒、燥濕化痰的角度闡述白僵蠶的功效,指出其能治療因風寒內入、結而為痰的諸症,如中風失音、頭風齒痛等。而治療丹毒瘙癢,則因其辛平之性,能拔邪外出,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這說明白僵蠶的清熱解毒,部分來自於其祛除致病因素(風寒濕熱)的能力。
《本草思辨錄》則進一步指出白僵蠶善治濕勝之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並解釋其在治療小兒驚癇夜啼中的作用機理:劫痰濕而散肝風。這也說明其清熱解毒作用並非簡單的降低體溫,而是針對特定病因病機的治療。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白僵蠶清熱解毒功效的描述,側重於其祛除風寒濕熱等致病因素,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其作用機理既有溫經通絡、行血化瘀之功,也有祛風散寒、燥濕化痰之效,共同體現了白僵蠶在清熱解毒方面的獨特價值。 但需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現代醫學對其作用機理的研究尚需深入。
2. 散結
白僵蠶,古籍中記載其具有散結功效,其機理並非單純的物理消散,而是透過多重途徑,針對不同成因的結塊進行調理。綜觀《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疏》、《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求真》及《本草思辨錄》等古代醫籍,可以歸納出白僵蠶散結的幾個面向:
首先,白僵蠶性味辛溫,《神農本草經疏》指出其「辛能祛散風寒,溫能通行血脈」,這與其散結功效密切相關。風寒濕邪痹阻經絡,凝滯成痰,形成腫塊,白僵蠶的辛溫之性可以驅散這些邪氣,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散結的目的。《日華子諸家本草》也強調其性屬陽,能發散諸邪熱氣,這也說明瞭其在處理陽邪引起的結塊方面的作用。
其次,《本草求真》認為白僵蠶「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這更進一步闡明瞭其散結機制的多樣性。它不僅能散寒,還能燥濕化痰,痰濕凝聚也是造成結塊的重要原因。 《本草思辨錄》則更精確地指出,白僵蠶「治濕勝之風痰,而不治燥熱之風痰」,說明其應用範圍並非涵蓋所有結塊,需辨證施治。
最後,針對一些特殊病症,《神農本草經》和《本草思辨錄》從肝、厥陰經的角度闡述白僵蠶的散結作用。例如,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等,都與肝經氣血運行不暢、痰濕阻滯有關,白僵蠶可以通過疏肝解鬱、行氣活血,達到散結的目的。《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說明,白僵蠶能治療男子陰瘍,也與其散風除濕的功效有關。
總而言之,白僵蠶的散結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基於其辛溫之性,通過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等多重機制,針對不同病因病機的結塊進行調理。其應用需根據具體病症辨證施治,方能發揮最佳效果。
3. 清肺熱利咽
白僵蠶,其清肺熱利咽之效,古籍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則需深入探討。綜觀《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疏》、《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求真》、《本草思辨錄》等古籍,我們可以發現,其功效與其辛溫燥性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辛溫之性使其能上達肺經。肺主氣,而肺熱則表現為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白僵蠶的辛味可以宣肺散熱,溫性則能溫通肺氣,從而達到清肺熱、利咽喉的效果。書中更提到其能「去皮膚諸風」,暗示其對風熱所致的肺熱也有療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強調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諸邪熱氣」,這與其辛溫之性相符,進一步佐證其清熱解表之功。
《本草求真》指出白僵蠶「祛風散寒,燥濕化痰」,這說明其不僅能清肺熱,還能祛除因風寒濕邪導致的肺部痰濁,而痰濁壅肺亦可致咽喉腫痛。
《本草思辨錄》則提出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更精確地指出其適用於濕勝的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這提醒我們需根據病症辨證施治。書中也提及白僵蠶能「劫痰濕而散肝風」,說明其清熱作用與疏肝理氣亦有相關。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表明白僵蠶清肺熱利咽的功效,主要源於其辛溫燥的藥性。它能宣肺散熱、溫通肺氣、祛風燥濕、化痰散結,從而達到治療肺熱、咽喉腫痛等症的效果。然而,不同古籍對其性味及功效的闡述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病症及臨牀經驗,謹慎應用。
4. 止咳化痰
白僵蠶,其止咳化痰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理論亦有相通之處。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味辛微溫,氣味輕揚,能上行入肺經,其「辛溫入肺,去皮膚諸風」,可理解為其能疏通肺氣,祛除肺部風寒濕邪。風邪客肺,常導致咳嗽痰多,而白僵蠶的辛溫之性,恰能驅散寒邪,使肺氣宣降,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此書更指出其能治「面色不光潤」,也暗示了肺氣通暢與面色潤澤的關聯。
《日華子諸家本草》及《本草求真》則強調白僵蠶的燥濕化痰作用。它們認為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邪熱,而痰多咳嗽,往往與濕邪停滯於肺有關。白僵蠶的辛溫之性,能燥濕化痰,使痰液得以排出,從而緩解咳嗽。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說明,白僵蠶能治「喉痹咽腫」,這也與其化痰通絡的功效密切相關。
《本草思辨錄》則指出白僵蠶善治濕勝之風痰,而不治燥熱之風痰。此處點明瞭白僵蠶的適用範圍,並將其止咳化痰功效與辨證論治相結合。書中提及白僵蠶用於小兒驚癇夜啼,是因其能劫痰濕,散肝風,從而使陽氣得以舒展,此亦間接說明其疏通經絡、宣肺止咳的機理。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白僵蠶止咳化痰功效的闡述,側重於其辛溫燥濕、疏風散寒、化痰通絡的作用。這些作用機理,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也與祛除肺部炎症、疏通氣道、促進痰液排出等機制相符,但需注意其應用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
5. 祛風除濕
白僵蠶,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祛風解表」,而是更為複雜的。讓我們從幾部經典醫籍中一探究竟: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性味辛溫,氣味輕浮,具有向上升散的特性。它能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及少陽膽經。厥陰經主藏血,與風木之氣密切相關,因此白僵蠶能治療因風熱、風寒侵犯肝經而導致的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及產後餘痛等症。書中更指出其辛溫之性可祛散風寒,溫通血脈,並能改善因風邪客肺而引起的皮膚問題。對於男子陰瘍,則認為是風濕浸淫所致,白僵蠶的辛溫之性可散風熱且燥濕,故能有效治療。
《日華子諸家本草》及其他醫家皆認為白僵蠶性屬陽,能發散風熱邪氣,此與其辛溫之性相符。
《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指出白僵蠶能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其治療中風失音、頭風齒痛、喉痹咽腫等症,皆因其能藉由辛熱之力,去除風寒內阻所致的痰濁。 書中也提及其治療丹毒瘙癢的功效,認為是因其辛平之性,能拔除邪熱。
《本草思辨錄》則強調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因此適用於治療濕盛的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其治療小兒驚癇夜啼,是因其能劫痰濕,散肝風,使陽氣得以舒展。其他如男子陰瘍、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皆是厥陰經的風濕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的註解者張壽頤則認為,古籍中白僵蠶治療小兒驚癇夜啼、崩中赤白等症,更側重其清熱降火之功,而非單純的祛風解表。
綜上所述,白僵蠶祛風除濕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機制,而是透過其辛溫燥的特性,針對不同的病證,發揮疏風散寒、燥濕化痰、溫通血脈、清熱降火等多方面作用。其治療的病症,往往是風濕、風寒、痰濁等多種病邪共同作用的結果。
6. 平肝息風
白僵蠶,其「平肝息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值得深入探討。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白僵蠶味辛微溫,性輕浮,能上行入足厥陰、手太陰、少陽經。厥陰肝經主藏血,故白僵蠶能治療小兒驚癇夜啼、女子崩中赤白等肝風內動的病症。其辛溫之性,可祛散風寒,通行血脈,從而平息肝陽之風。此外,其亦能治皮膚諸風及男子陰瘍,因其辛溫之性可達肺經,散風除濕。
《日華子諸家本草》及《藥性論》等則強調白僵蠶性屬陽,能散發風熱邪氣,此與其治療風熱型肝風相符。
《本草求真》則指出白僵蠶能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溫行血脈,並能治療中風失音、頭風齒痛等,皆因風寒痰濕內阻所致。其辛熱之性,可化痰散風,達到平肝息風的目的。
《本草思辨錄》則更進一步說明,白僵蠶味辛氣溫而性燥,適用於濕勝之風痰,而非燥熱之風痰。小兒驚癇夜啼,多因肝熱生風,痰濕阻滯,陽氣不得舒展,白僵蠶能劫痰濕,散肝風,改善症狀。文中也指出,其他如男子陰瘍、女子崩中赤白、產後餘痛等,皆與厥陰之風濕有關,白僵蠶均可發揮其平肝息風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白僵蠶平肝息風功效的理解,多側重於其辛溫、輕揚之性,能疏通經絡,祛散風寒濕邪,從而達到平息肝陽,治療肝風內動的目的。其作用機制涉及到疏肝解鬱、化痰散風、溫經通絡等多個方面,但不同醫家對其適應症的理解略有差異,需根據具體病症辨證施治。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典籍觀點未必完全符合現代醫學,僅供參考。
白僵蠶的古代典籍
白僵蠶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白僵蠶(或僵蛹)的水煎液,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抗腫瘤活性。具體而言,對小鼠肉瘤S180具有抑制作用。 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予小鼠50%的白僵蠶水煎液,每日灌胃0.2ml,連續13天。結果顯示,此給藥方式能夠顯著抑制小鼠體內肉瘤S180的生長,抑制率達到71.4%。這表明白僵蠶的有效成分可能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腫瘤細胞,干擾其增殖或生長。
2. 抗凝血
白僵蠶的水提醇沈液在體內和體外實驗中均展現出強效的抗凝血活性。
在體外實驗中,白僵蠶能有效延長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具體而言,每克白僵蠶生藥的抗凝血效果,相當於1.08單位肝素對凝血酶時間的影響、13.47單位肝素對凝血酶原時間的影響,以及14.5單位肝素對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影響。這些數據表明,白僵蠶對多個凝血環節均有抑制作用。
體內實驗方面,研究顯示,小鼠腹腔注射白僵蠶提取液後,所有凝血指標均顯著延長,並且抗凝血作用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尚未明確白僵蠶中具體的抗凝有效成分,但初步研究排除了糖類、苷類或生物鹼類物質的可能性。
3. 其他功效
- 對實驗性糖尿病的影響: 白僵蠶對四氧嘧啶誘導的實驗性糖尿病家兔具有療效。組織學觀察顯示,白僵蠶可能對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家兔的胰腺細胞具有修復作用。
- 抗菌活性: 白僵蠶對多種細菌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但抑製作用程度較輕。
4. 催眠
白僵蠶醇水浸出液具有催眠作用。在動物實驗中,研究顯示其對小鼠和家兔均有催眠效果。具體而言,給予小鼠2.5g/kg的白僵蠶醇水浸出液(灌胃)或0.25g/kg(皮下注射),其催眠效力大約等同於皮下注射50mg/kg的苯巴比妥鈉。這意味著,在小鼠實驗模型中,白僵蠶的特定劑量,其催眠效果可與常用鎮靜催眠藥物苯巴比妥鈉的效果相當。
分析:
- 有效成分: 文獻提及的是「醇水浸出液」,因此具體的有效催眠成分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分離和鑑定。
- 作用途徑: 研究未提及白僵蠶作用的具體神經機制。它可能是透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特定神經遞質,例如GABA、血清素等,從而產生催眠效果。
- 劑量反應: 該研究明確指出了在小鼠中的有效劑量。不同給藥方式(灌胃、皮下注射)的有效劑量不同,這可能與藥物吸收和代謝的差異有關。
- 效力比較: 白僵蠶的催眠效力被拿來與苯巴比妥鈉比較。這有助於初步了解白僵蠶的催眠強度。
5. 抗驚厥
根據研究,中藥白僵蠶的抗驚厥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現代藥理分析:
- 對抗士的寧引起的驚厥: 白僵蠶水煎劑(22.5g/kg灌胃)能顯著對抗士的寧(0.65mg/kg靜脈注射)引起的小鼠強直性驚厥,並顯著降低士的寧引起的死亡率。僵蠶蛹的水煎劑(20g/kg灌胃)也有類似效果,且作用稍強於僵蠶。
- 作用機制: 白僵蠶的抗驚厥機制推測是降低了脊髓的興奮性。由於士的寧主要作用於脊髓,且白僵蠶對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有效,因此支持此推論。同時,因為僵蠶蛹對癲癇大小發作也有部分療效,所以可能還作用於其他部位,包括大腦皮層及腦幹(士的寧在大劑量時也會影響這些部位)。
- 有效成分: 白僵蠶抗驚厥的有效成分被認為是草酸銨。實驗證明,去除草酸銨的僵蛹、僵蠶水煎劑失去對抗士的寧驚厥的活性。
- 對其他類型驚厥無效: 白僵蠶對電休克、戊四唑及咖啡因引起的驚厥無效。
- 無協同作用: 白僵蠶與戊巴比妥鈉無協同作用。
- 對活動無影響: 白僵蠶對小鼠的自主及被動活動無影響。
6. 止痛功效
白僵蠶的止痛功效,現代藥理研究主要指向其抗炎、活血化瘀及可能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其體內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蛋白質、胜肽、酶類(包括絲狀蛋白酶)及脂肪酸等。
其中,酶類成分,特別是類絲狀蛋白酶(serrapeptase-like enzyme),被認為具有顯著的抗炎和消腫作用。這類酶能分解炎症滲出物中的纖維蛋白和組織胺等炎性介質,減輕局部水腫和組織壓力,從而緩解由炎症反應引起的疼痛,如風濕性關節痛、軟組織損傷疼痛及某些術後疼痛。
此外,白僵蠶「活血散瘀」的傳統功效,在現代藥理上可理解為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血瘀和炎性產物的清除,增加組織的氧供和營養,從而減輕缺血或代謝產物積聚導致的疼痛,例如經痛或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腰痛、胸痛。
對於頭痛、面部神經麻痺等症狀,白僵蠶可能透過其神經保護或神經調節作用發揮止痛效果,例如減輕神經炎症、改善神經組織代謝或影響疼痛傳導途徑。整體而言,白僵蠶的止痛效果是其多種活性成分協同作用的結果。
7. 降血脂
白僵蠶的降血脂功效經現代藥理分析,歸因於其所含生物活性物質,如多肽、脂肪酸及多醣等。這些成分可能藉由抑制腸道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的吸收,促進膽汁酸的排泄,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此外,部分活性物質對肝臟脂質代謝酶系具有調控作用,並展現抗氧化、抗炎特性,有助於綜合改善脂質代謝紊亂。
8. 預防心血管疾病
白僵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作用機制多元。其顯著的降血脂功效,能有效調節血清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水平,可能透過影響脂質代謝或促進排泄。同時,白僵蠶具降血壓潛力,或涉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與血管舒張。其富含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物質及多醣,展現強效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減少血管內皮損傷,從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此外,其抗炎特性有助於抑制血管壁炎症反應,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綜合來看,白僵蠶透過多靶點作用,改善血流,益於心血管健康維持。
白僵蠶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
白僵蠶的炮製
- 白僵蠶: 揀去絲毛,洗淨灰土,曬乾。
- 炒僵蠶: 用麩皮撒於熱鍋中,候煙冒起,倒入僵蠶,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僵蠶100斤,用麩皮10斤)
- 《雷公炮炙論》: 凡使白僵蠶,先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於水面上,然後漉出,微火焙乾,以布淨拭蠶上黃肉毛並黑口甲了,單搗,篩如粉用也。
- 《日華子本草》: 入藥除綿絲並子盡,勻炒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白僵蠶注意事項重點
- 中風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等因素導致的心虛神魂不寧或血虛經絡勁急者,以及女子崩中、產後餘痛者,非風寒客入者不宜使用。
- 忌用藥材: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 多服可能導致小腹冷痛、遺溺,原因為其性味下行而成寒。
- 肝腎不足者應慎用,過量使用可能導致脾胃失和、肝鬱氣滯。
- 濕熱病患者忌用,白僵蠶容易助濕。
- 過敏體質者慎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使用。
白僵蠶相關的方劑
白僵蠶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白僵蠶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草酸銨(Ammonium oxalate), 賴氨酸(Lysine), 亮氨酸(Leuc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氨基酸 (其他14種)(Amino acids (other 14)), 鎂(Magnesium), 鈣(Calcium), 鋅(Zinc), 元素 (其他25種)(Elements (other 25)), 變態活性融激素(Molting hormone), 促脫皮甾酮(Ecdysone), 3-羥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 6-N-羥乙基腺嘌呤(6-N-Hydroxyethyladenine), 軟白僵菌素(Tenellin), 白僵菌黃色素(Bassianin), 白僵菌環四肽(Bassianolide), 白僵菌環三肽A(Beauverilide A), 白僵菌環三肽B(Beauverilide B),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A(Beauverolide A),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B(Beauverolide B),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Ba(Beauverolide Ba),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C(Beauverolide C),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Ca(Beauverolide Ca),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D(Beauverolide D),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E(Beauverolide E),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Ea(Beauverolide Ea),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F(Beauverolide F),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Fa(Beauverolide Fa),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H(Beauverolide H),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I(Beauverolide I),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Ja(Beauverolide Ja), 白僵菌環縮醇酸肽Ka(Beauverolide Ka), 棕櫚酰胺(Palmitamide), 硬脂酰胺(Stearamide), 環(L-異亮氨酸-L-纈氨酸)二肽(cyclo(L-Ile-L-Val)), 環(L-異亮氨酸-L-異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 環(L-丙氨酸-L-脯氨酸)二肽(cyclo(L-Ala-Pro)), 棕櫚酸(Palmit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 類脂 (其他成分)(Lipids (other components)), 脂酶(Lipase), 蛋白酶(Protease), 甲殼質酶(Chitinase), 溶纖維蛋白酶(Fibrinolysin), 穀氨酸(glutamic acid),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草酸銨(Ammonium oxalate), 枸櫞酸銨(Ammonium citrate), 酒石酸銨(Ammonium tartrate), 白僵菌素(Beauvericin), 甾體11α-羥基化酶系(Steroid 11α-hydroxylase), 類皮質激素(Cortico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