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半丸

XING B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23%
肝經 17%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5%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半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考慮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化痰散結、祛風止痙、止痛等作用。

對於某些因 風寒痰阻 所致的病症,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天南星能有效 化痰止咳、舒筋活絡,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此外,天南星還有 溫肺散寒 的功效,對於一些寒性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星半丸中含有半夏曲,主要原因有二:

1. 和胃降逆: 半夏曲性溫,善於燥濕化痰,並能降逆止嘔。星半丸中常與其他藥物配合,針對脾胃濕阻、痰濁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腹脹等症狀,起到和胃降逆、消痰止嘔的作用。

2. 增強消食化積: 半夏曲經過曲製,其藥性更溫和,且有助於促進消化,增強消食化積功效。星半丸中常配伍山楂、麥芽等消食藥,共同發揮消食化積,改善胃腸功能的作用。

星半丸方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星半丸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泄瀉,白礬可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緩解腹瀉症狀。

2. 燥濕止癢: 白礬亦可燥濕止癢,星半丸中加入白礬,可輔助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起到清熱止癢的作用。

總而言之,白礬在星半丸方中發揮收斂止瀉和燥濕止癢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治療脾胃虛弱、泄瀉及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病症。

星半丸中含有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星半丸主治小兒驚風、抽搐、發熱等症,白僵蠶能有效緩解痙攣、止抽搐,並輔助清熱解毒,達到平息驚風的目的。

2. 驅除蟲積:白僵蠶亦可驅除腸道寄生蟲,對於小兒因蟲積而引起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白僵蠶在星半丸中起到疏風止痙、驅除蟲積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提高藥效。

星半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星半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和胃降逆: 生薑能夠和胃降逆,促進消化,緩解噁心嘔吐。星半丸中一些藥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引起嘔吐等,生薑可以起到緩解這些副作用的作用,提高藥物的療效。

主治功效


星半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濟陽綱目》與《古今醫統大全》記載,星半丸主治諸般咳嗽,以及胸膈脹滿、痰涎不利、頭目昏眩等症。其組成藥物與功效如下:

  • 天南星: 祛風化痰,散結止痛。天南星辛溫,具有較強的化痰散結作用,能有效清除肺經之痰濁,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其散結止痛的功效,則能舒緩因痰濁阻滯所致的胸痛、頭痛等。

  • 半夏曲: 降逆止吐,燥濕和胃。半夏性溫,味辛,善於降逆止嘔,又能燥濕化痰。 《濟陽綱目》中所用的「半夏曲」經過炮製,減輕了其毒性,增強了溫化痰濕的作用,對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胸悶尤為有效。

  • 白礬: 殺蟲止癢,清熱解毒。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在星半丸中,其作用可能在於燥濕化痰,並抑制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瘙癢。

  • 白僵蠶: 散風解毒,化痰止癢。白僵蠶性平,味辛鹹,具有散風解毒、化痰止癢的功效。與白礬相配伍,更能增強燥濕化痰,消散風邪的作用。

  • 生薑: 發汗解表,溫胃散寒。生薑辛溫,能溫中散寒,促進氣血運行,並有助於藥物吸收。在星半丸中,生薑既能溫胃散寒,緩解因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又能促進其他藥物的藥效發揮。

治療原理分析:

星半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溫化寒痰濕。方中天南星、半夏曲為主要化痰藥,通過溫化寒痰濕,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治療咳嗽、胸膈脹滿、痰涎不利、頭目昏眩等症狀的目的。白礬、白僵蠶則輔助燥濕化痰,殺蟲止癢,以增強療效。生薑則起到溫中散寒、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

不同版本的星半丸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核心作用機理都是圍繞溫化寒痰濕展開。例如,《濟陽綱目》中的一個版本加入了附子、硫黃等藥物,增強了溫散寒邪,以及殺蟲止癢的作用,針對痰濕較重,兼有寒邪者。而另一個版本則加入了凝水石(軟石膏),可能更注重於清熱解毒,針對痰濕兼有熱毒者。

總而言之,星半丸是一個溫化寒痰濕的代表方劑,其組成藥物各司其職,共同作用於痰濕的病機,達到治療咳嗽等相關症狀的效果。 不同版本的配伍差異,反映了臨牀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調整藥物和劑量。

傳統服藥法


南星1兩,半夏1兩,蛤粉2兩。
濕痰,加蒼朮;食積痰,加神曲、麥芽、山楂;有熱加青黛。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青黛為衣。
每服50丸,生薑湯送下。
本方加蒼朮,名「星夏蛤粉丸」(見《明醫指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前列腺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星半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組成:南星1兩,半夏1兩,蛤粉2兩。 主治:濕痰,及白濁因痰者。

星半丸, 出處:《袖珍》卷一。 組成:南星(薑制)1兩,半夏曲1兩,凝水石1兩,枯礬1兩,僵蠶(炒)1兩,乾生薑1兩。 主治:諸般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