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礬丹
FEI F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五引張承祖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飛礬丹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在於白礬的藥性與功效:
- 燥濕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之效。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白礬能清熱燥濕,起到止瀉作用。
-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效。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流血等情況,白礬能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飛礬丹以白礬為主要成分,正是利用其燥濕止瀉與收斂止血的功效,針對特定的疾病或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飛礬丹方劑中含有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低毒性:飛礬丹的主要成分為礬石,性寒且毒性較強。半夏性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解毒的功效。其加入方劑中,可以緩解礬石的寒性,並減輕其對胃腸道的刺激,降低其毒性。
2. 增強療效:半夏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幫助去除痰液,促進藥效的發揮。同時,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服用飛礬丹後可能出現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總而言之,半夏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飛礬丹的毒性,並增強其療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飛礬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通竅化痰: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之效。其能散寒通竅,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因痰阻經絡所致的各種症狀。
- 逐風散結: 天南星亦具驅風散寒之效,可散瘀消腫,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在飛礬丹中,天南星可輔助其他藥物,起到消散結塊、活血止痛的作用。
飛礬丹方劑中包含白僵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驅除風邪,止痙定搐: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定驚解毒的功效。飛礬丹多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白僵蠶能有效抑制因風邪入經而引起的痙攣、抽搐,起到驅邪止痙的作用。
- 消痰化瘀,通絡止痛:白僵蠶還具有消痰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清除因痰瘀阻滯所致的經絡不通,從而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達到通絡止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飛礬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治喉閉不通、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等症。傳統認為其能化痰開竅、祛風止痙,針對痰阻咽喉或風痰上壅所致之急症,如咽喉窒塞、小兒驚風抽搐、牙關緊閉等,屬中醫「痰閉風動」之範疇。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君藥:枯礬(飛過)
- 性味酸澀寒,傳統用於燥濕化痰、解毒蝕腐。
- 經煅製(飛過)後,取其輕清上浮之性,尤善消咽喉痰涎壅塞;北礬或縧礬質地純淨,化痰力更佳。
臣藥:半夏、天南星
- 半夏(生薑制):生薑減其毒性,增其溫化痰涎、降逆開結之效,專治痰阻氣道。
- 天南星(皂角水製):皂角協同增強祛風痰之力,尤擅化解風痰壅盛之急驚風,製後毒性降低,而通絡開閉之功不減。
佐藥:白僵蠶
- 生用祛風止痙,米醋浸後柔緩痙攣,兼具化痰散結之效,針對牙關緊閉、喉閉不通,可緩解肌肉拘急。
使藥:生薑湯/薄荷/皂角水
- 生薑湯送服:溫化痰飲,助藥力上行。
- 薄荷水:清輕辛涼,宣散風熱,利咽喉。
- 皂角水調灌:急救時強力滌痰開竅,通關啟閉。
邏輯推理與方義
此方以枯礬為核心,結合半夏、南星之峻化痰涎,佐僵蠶熄風止痙,構成「化痰—祛風—開閉」三層作用:
- 痰消則竅通:枯礬、半夏、南星分解痰涎之膠結,緩解咽喉阻塞。
- 風息則痙止:南星配僵蠶,平肝風、定驚搐,治小兒驚風之肢體拘急。
- 外治急救:皂角水外用或灌服,直接刺激粘膜分泌,衝刷痰涎,急救醒神。
全方側重「痰、風」同治,通過內服外治雙途徑,快速緩解喉閉、驚風之急候,體現中醫「急則治標」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飛過枯礬2兩(北礬、縧礬尤佳,如無只用通明南礬),半夏(生薑制1宿),天南星(切作片子,用皂角挪,水浸1宿,來日就銚子熬,以水盡為度),白僵蠶1兩(半兩生用,半兩米醋浸1宿)。
化痰。
上為細末,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水丸亦可。
每服15丸至20丸,生薑湯送下;喉閉,用薄荷兩葉,以新汲水浸少時,嚼薄荷吞藥,用水送下;如咽不得,即用15丸搗細,用皂角水調灌下;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可開者,亦用皂角水調塗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飛礬丹, 出處:《百一》卷五引張承祖方。 組成:飛過枯礬2兩(北礬、絳礬尤佳,如無隻用通明南礬),半夏(生薑制1宿),天南星(切作片子,用皂角挪,水浸1宿,來日就铫子熬,以水盡爲度),白僵蠶1兩(半兩生用,半兩米醋浸1宿)。 主治:化痰。主治:喉閉,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