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

白礬

BAI FAN

  • 英文名稱: Alunite, Bai Fan, Baifan, White Alum
  • 別名:雪礬,生礬,羽涅,礬石,石涅,涅石,明礬,雲母礬,白君,羽澤,理石,枯礬
  • 藥品來源: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而成的結晶。採收和儲藏:採得後,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發濃縮,放冷後即析出結晶。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湖北, 福建, 浙江, 安徽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04-18

白礬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白礬,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中醫認為,許多疾病與體內熱毒有關。白礬的主要成分為明礬石,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通過清熱解毒、消炎抗菌的作用來治療一些與體內熱毒相關的疾病,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白礬尤其對於感染引起的發熱、咳嗽、喉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2. 外用

白礬外用具有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等作用。

皮膚瘙癢:白礬粉撒於皮膚上,止癢、消炎、收斂。

痤瘡:白礬粉與水混合成糊狀,塗於痤瘡部位,消炎、殺菌、收斂毛孔。

水泡疹、燒傷:白礬粉撒於患處,消炎、止痛、促進癒合。

疤痕:白礬粉與熱水混合成糊狀,塗於疤痕部位,促進細胞再生,減輕疤痕。

3. 解毒

白礬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白礬的主要成分是明礬石,它能抑制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和炎症反應。因此,白礬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

4. 燥濕

白礬乃清熱燥濕之良藥,其性寒味酸澀,主治燥濕病症。燥濕病症者,多見於梅雨季節或潮濕環境,症狀有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白礬能收斂濕氣,燥濕化濕,故可治癒燥濕病症。

5. 止瀉

白礬,性味酸、澀、寒,入脾、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收斂止瀉的功效。主治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痢疾是由於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疾病,而白礬的主要功效是清熱燥濕、收斂止瀉,對於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 止血

白礬收斂固澀,止血。本品性寒味苦,入肺、大腸、胃經,具有止血、斂瘡、燥濕、解毒之功。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瘡瘍久潰不斂、水火燙傷。

白礬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疼痛,如皮膚切割、擦傷等傷口疼痛,口腔、喉嚨等部位的疼痛,以及牙痛、頭痛等。白礬的鎮痛作用主要是通過其收斂止血、消炎的作用,從而緩解疼痛。

2. 抗菌、抗病毒

古云:「白礬性寒,味苦澀,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燥濕化痰、止瀉痢之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白礬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可用於口腔、喉嚨等部位的消毒、消炎,也可用於皮膚傷口、燒傷等外傷處理。

白礬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入丸、散,0.2-1錢。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白礬的炮製


1.白礬:揀淨雜質,用時搗碎。
2. 煅白礬(又名枯礬):取揀淨的白礬,置砂鍋內加熱溶化並煅至枯乾,取出,剁塊。
3. 《雷公炮炙論》:凡使白礬,須以磁瓶盛於火中煅,令內外通赤,用鉗揭起蓋,旋安石蜂窠於赤瓶之中燒,蜂窠盡為度,將鉗夾出放冷,敲碎,入鉢中研如粉後,於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卻以紙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兩,用石蜂窠六兩燒盡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胃弱,無濕熱者忌服,且不宜久服和多服,及洩痢日久,由於脾胃氣虛
  • 婦人白沃,由於中氣下陷;營血不足以致寒熱者,不宜用。
  • 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慎用:由於白礬具有一定的收斂和止血作用,因此在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應當慎用。
  • 皮膚損傷嚴重者不適宜外用:對於皮膚傷口、燒傷等傷口較嚴重者不適宜外用白礬,因為白礬會收斂傷口,阻礙傷口正常的排污和癒合。
  • 過量使用有害:長期過量使用白礬,可能會導致消化系統、腎臟等器官受損,出現相應的不良反應。

白礬相關的方劑


白礬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扁桃腺炎結膜炎腦中風子宮崩漏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肝炎子宮下垂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甲狀腺腫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急性會厭炎脫肛胃腸出血陰囊搔癢眼睛紅痛皮膚顏色發黃牙齦出血半身或下肢麻木大便出血十二指腸潰瘍白帶黃疸疥癬癲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