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香丸

XING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7%
肝經 16%
胃經 11%
膀胱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香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天南星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驅散風寒濕邪,止痛消腫;其溫燥之性,可化痰散結,通竅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天南星可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 星香丸中其他藥物如白芷、蒼朮等,多具有疏風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與天南星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星香丸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星香丸主要功效為祛風散寒、燥濕化痰,而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星香丸中可能包含其他辛溫之品,如乾薑、生薑等,容易引起胃氣上逆,半夏能有效抑制此類症狀,使藥效更加穏定。

星香丸中包含白礬,主要是因為白礬具有以下作用: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止瀉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礬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並可輔助治療外傷感染。

因此,星香丸中加入白礬,可起到燥濕止癢、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和外傷感染。

星香丸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星香丸作為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的方劑,陳皮的加入有助於理氣降逆,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 陳皮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星香丸中常配伍其他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物,陳皮的加入可以加強藥效,使止痛效果更佳。

星香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備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行氣消積:香附亦能健脾和胃,行氣消積,對於脾胃不和、氣滯食積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亦有較好療效。

綜上所述,香附在星香丸中,可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以及調和脾胃、行氣消積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星香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天南星:祛風化痰,散結止痛。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白礬:燥濕解毒,止癢消腫。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香附:疏肝解鬱,調經止痛。

主治:

  • 諸氣嗽生痰。

方劑出處及記載:

  • 《仁術便覽》
  • 《奇效良方》
  • 《証治準繩‧類方》
  • 《景嶽全書》
  • 《濟陽綱目》
  • 《沈氏尊生書》
  • 《古今醫統大全》

方劑記載內容分析:

  • 諸氣嗽生痰:多個文獻記載星香丸可治「諸氣嗽生痰」,如《奇效良方》、《証治準繩‧類方》、《景嶽全書》、《濟陽綱目》、《古今醫統大全》等,表明此方主要針對因氣機不暢導致的咳嗽痰多症狀。
  • 兼治風痰、氣痰:《仁術便覽》提到「治痰火氣嗽,兼治風痰」,《景嶽全書》提到「痰逆」及「氣嗽痰」,提示星香丸對風痰、氣痰均有療效。
  • 婦人多有之:《雜病源流犀燭》及《沈氏尊生書》指出「氣嗽一症,婦人多有之」,並推薦使用星香丸,顯示此方尤其適用於女性因情志不暢導致的氣嗽。
  • 脈象及兼證:《雜病源流犀燭》描述氣嗽的脈象為「浮洪滑數」,兼有「上氣喘急,痰涎凝結,或如敗絮,或如梅核,滯塞咽喉,吐不出,咽不下」等症狀,有助於辨證使用星香丸。

治療原理:

綜合上述分析,星香丸主治「諸氣嗽生痰」,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理氣化痰:**方中陳皮、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氣機,使氣順則痰消;半夏、天南星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除痰涎;白礬燥濕解毒,有助於化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之效。
  2. **疏肝解鬱:**氣嗽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所致。香附為疏肝解鬱之要藥,配合陳皮理氣,有助於舒緩情緒,緩解因氣鬱導致的咳嗽。
  3. **燥濕袪痰:**南星、半夏皆為燥濕化痰之品,可消除體內濕邪,減少痰液生成,從而緩解咳嗽症狀。

總結:

星香丸是一首理氣化痰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氣機不暢導致的咳嗽痰多症狀,尤其適用於女性因情志不暢引起的氣嗽。其通過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等作用,達到止咳化痰的功效。在臨牀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南星3兩,半夏3兩,白礬1兩(研,同水浸二味1宿),陳皮(5兩,泔浸1周時,去白)3兩,香附子3兩(皂角,水浸1周時,曬)。
上藥不見火,為末,生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臨臥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星香丸, 出處:《袖珍》卷一。 組成:南星3兩,半夏3兩,白礬1兩(研,同水浸2味1宿),陳皮(5兩,泔浸1周時,去白)3兩,香附子3兩(皂角,水浸1周時,曬)。 主治:諸氣嗽生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