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yperus rotundus L. Rhizome Cyperi Rotunda Nutgrass Rhizome
- 別名:三棱草,雷公頭,雀頭香,香附米,回頭青,香頭草,莎草,苦羌頭,豬通草茹,香附子,三稜草根,莎草根
- 藥品來源:本品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乾燥根莖。春、夏、秋三季均可採,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莖,用火燎去鬚根及鱗葉,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籠中蒸透取出曬乾。再放入竹籠中來回撞擦;用竹篩去凈灰屑及鬚毛,即成光香附。亦有不經火燎,即將根莖裝入麻袋撞擦後曬乾者。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稱為香附米。
- 道地藥材:山東, 河南, 浙江, 湖南
- 生長環境:山坡草地, 水邊, 耕地, 潮濕, 路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香附的傳統功效
1. 散結
香附,古稱莎草根,其散結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作用機理值得探討。
《湯液本草》王好古指出「香附,凡氣鬱血氣必用之」,認為其能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諸多病症,更提及「炒黑能止血,治崩漏」,說明香附的運用方式與功效會因炮製方法而異。 《本草衍義》則強調「香附子,必用童便浸」,認為此法能引導藥力至氣分,進而生血,體現了陰陽互生的中醫哲理。
《本草綱目》李時珍對香附的功效及炮製方法論述最為詳盡。他認為香附「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其走竄性可達全身,並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作用部位和功效也有所差異。 李時珍更引用飛霞子韓矛的觀點:「香附能推陳致新,故諸書皆雲益氣」,駁斥了當時認為香附耗氣的說法,並指出其尤其適用於婦女、老人和兒童,因為他們往往氣虛或氣滯。 《本草綱目》中更記載香附用於治療各種氣滯血瘀所致的病症,例如婦科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等。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香附散結的機理,認為其「辛味甚烈,香氣頗濃,皆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 但同時指出香附雖辛溫,卻「不燥不散」,能頻用而無弊,並能疏通氣血,解決氣結導致的各種病症,無論是上焦、中焦或下焦的疾病,皆可見效。 這說明香附的散結功效,並非單純的辛散之性,而是通過調和氣血,使氣機暢達而達到散結的目的。 總體而言,歷代醫家都肯定了香附的散結功效,並根據其特性及臨牀應用不斷豐富其理論。
2. 調經
香附,歷代醫家皆肯定其調經之效。其功效並非單純「補」,而是透過調節氣血運行,達到平衡陰陽、改善經期紊亂的目的。
從古代醫籍來看,《湯液本草》記載王好古認為香附「凡氣鬱血氣必用之」,說明其善於疏通氣血鬱滯。 炒黑則能止血,適用於崩漏等症,但需注意用量,避免走氣過甚。 《本草衍義》則強調以童便浸泡香附,認為其能「引至氣分而生血」,這與現代醫學中氣血互生的觀點不謀而合,說明其調理氣血的雙向作用。
《本草綱目》李時珍對香附的藥性闡述最為詳盡。他指出香附「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並說明炮製方法的不同,其藥性也各有側重,如炒黑止血,鹽水浸潤燥等,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藥物炮製的精細研究。 文中更提到飛霞子韓矛的觀點,認為香附「能推陳致新」,並強調其益氣作用,並非單純耗氣,尤其適用於女性,因為婦人以血為用,氣行則血和,經血自然順暢。
《本草述鉤元》則更進一步指出,香附作用於血中之氣,調和氣血,使血氣運行通暢,從而達到調經的目的。 其作用範圍涵蓋上焦、中焦、下焦,幾乎涉及所有因氣血不調導致的婦科疾病。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中,香附調經之效主要體現在疏通氣血、調和陰陽方面。 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補益,而是透過調節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經期紊亂等症狀,這也符合現代醫學對中藥作用機理的理解。 不同炮製方法的香附,其功效也略有側重,體現了中醫藥的精妙之處。
3. 補氣
香附,其補氣功效並非直接明述於古籍,而是體現在其疏通氣血、調和陰陽的整體作用中。古代醫家對其補氣作用的理解,多從其特殊的藥性及臨牀應用中推導而出。
《湯液本草》王好古言「香附,凡氣鬱血氣必用之」,指出香附主治氣血鬱滯,並非直接補氣,而是透過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類似補氣的效果。炒黑香附止血,說明其藥性可隨炮製方法而有所變化,影響其功效的發揮。
《本草衍義》認為香附「引至氣分而生血」,說明其能將氣血引導至氣分,促進氣血生成,間接達到補益氣血的目的。而《丹溪心法》朱震亨則指出「《本草》不言補,而方家言於老人有益」,暗示香附的補益作用並非直接的補氣,而是透過調理氣機,使氣血運行得以改善,從而達到益老之效。
《本草綱目》李時珍更詳細地闡述了香附的藥性及應用,認為其「能推陳致新」,能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從而達到益氣的功效。飛霞子韓矛更進一步指出,香附「氣分為主藥」,配合人參、黃耆等補氣藥物,可快速治療虛弱症狀。其在黃鶴丹、青囊丸等方劑中的應用,也說明香附在治療氣虛相關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綜上所述,香附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的、單純的補益,而是透過疏通氣機、調和陰陽,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間接的補氣效果。其功效的發揮,與炮製方法、配伍藥物以及患者體質密切相關。古代醫家們對香附補氣功效的理解,正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精髓。
4. 理氣行氣
香附,其理氣行氣功效,古籍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精妙,非單純的「行氣」二字所能概括。
《湯液本草》王好古言:「香附,凡氣鬱血氣必用之」,指出香附適用於氣滯血瘀諸證,並提到炒黑能止血,說明其藥性可因炮製而變化,生用走氣,炒黑則止血,體現其藥性多樣性。 《本草衍義》則強調以童便浸泡香附,「凡血氣藥必用之,引至氣分而生血」,認為其能引導藥力至氣分,從而滋生血液,這點與現代中醫注重氣血雙補的觀點相呼應。
《丹溪心法》朱震亨提到「方家言於老人有益」,說明香附雖無直接的補益之說,卻能在行氣的過程中產生補益的效果,這是一種「行中有補」的理氣方式。 《本草綱目》李時珍則更進一步闡述其藥性:「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說明香附氣味兼具升降、疏通、和緩的特性,並詳細論述不同炮製方法對其藥效的影響,如生用上行,熟用下行,黑炒止血,等等,充分說明香附的應用靈活多變。
《本草求真》則將香附與木香比較,認為香附「解鬱居多」,與木香的「通氣甚捷」有所不同,強調香附更偏向於疏解氣機鬱滯,而非單純的快速通氣。 多部典籍都提到香附能治療婦科疾病,如《神農本草經疏》指出其能治「婦人崩漏、帶下、月經不調」,皆因其能「降氣、調氣、散結、理滯」,使氣血運行通暢。 綜上所述,香附的理氣行氣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疏通經絡、調節氣機、改善氣血運行等多方面作用來實現的。 其藥性溫和,且可根據不同病情和炮製方法調整其藥效,是一味應用廣泛、療效顯著的中藥。
香附的古代典籍
香附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香附具抗菌、抗病毒功效。香附中揮發油、酚類、黃酮類等能抑製多種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及真菌。
2. 抗發炎
香附醇提物可有效降低大鼠正常體溫,具有解熱作用,對注射酵母菌引起的大鼠發熱也有效。香附醇提物及石油醚提取物皆能抑制角叉菜膠和甲醒引起的足腫脹,抗炎作用強於氫化可的松,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更約為氫化可的松的 8 倍,推測有效成分可能是三帖類化合物。
3. 保肝利膽
香附水煎液經十二指腸給藥,可促進麻醉大鼠的膽汁分泌,給藥後30分鐘,膽汁流量增加最高,達45%;60分鐘後,膽汁流量增加達65%。此外,香附水煎液對CCl4肝損傷大鼠的膽汁分泌仍有促進作用,可見香附具有保肝利膽的功效。
4. 止痛功效
香附之止痛功用,源於其所含之揮發油、酚類化合物,能刺激中樞、周邊神經系統。尤善治胃腸寒濕痛、經痛、頭痛。香附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和解熱鎮痛抗炎效果,故能調經止痛。另外,香附可舒緩肌緊張,促血循,對風濕痛及肌肉疼痛也有緩解作用。
5. 其他功效
香附5%流浸膏對豚鼠、兔、貓或犬等動物的離體子宮均呈現收縮減弱、張力降低的抑制作用,可抑制子宮平滑肌的收縮,緩解子宮痙攣。醇提物20mg/ml濃度時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腸道平滑肌的收縮,緩解腸絞痛。香附對組胺噴霧所致豚鼠支氣管痙攣有保護作用,可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
香附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調敷。
香附的炮製
- 生香附: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制香附:將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內,用黃酒及米醋拌勻。再用砂糖,力水適量炒烊,然後將香附倒入鍋內,與砂糖水充分混合,炒乾。(每香附粒100斤,用黃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四制
- 香附:取淨香附用米醋、童便、黃酒、煉蜜(加開水烊化),充分拌炒至乾透取出。(每生香附10O斤,用米醋、黃酒、童便各12.5斤,煉蜜6斤)醋香附:取淨香附粒,加醋拌勻,悶一宿,置鍋內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
- 香附炭:取淨香附,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雷公炮炙論》:採得香附,陰乾,於石臼中搗,勿令犯鐵,用之切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香附]注意事項重點:
- 氣虛無滯、陰虛及血熱者慎服。
- 與童子小便、醋、芎藭、蒼朮併用效果較佳。
- 月事先期者(血熱者)不宜使用。
- 獨用、多用或久用會耗氣損血。
特殊體質者應慎用:
- 血燥便祕者
- 脾虛泄瀉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 出血傾曏者
- 高熱者
香附相關的方劑
香附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香附含有的化學成分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澱粉(Starch), 揮發油(Volatile oil), β-蒎烯(β-pinene), 樟烯(camphene), 檸檬烯(limonene), 對-聚傘花素(p-cymene), 香附子烯(cyperene), 芹子三烯(Selinadiene), β-芹子烯(β-selinene), α-香附酮(α-Cyperone), β-香附酮(β-Cyperone), 綠葉萜烯酮(Patchoulenone), α-莎草醇(α-Rotunol), β-莎草醇(β-Rotunol), 香附醇(Cypero1), 異香附醇(Isocyperol), 古巴二烯(Copadiene), 環氧莎草奧(Epoxyguaiaol), 香附醇酮(Cyperolone), 莎草奧酮(Rotundone), 考布松(Dobusone), 異考布松(Isokobusone), 古巴烯(Copa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丁香烯(caryophyllene), 廣藿香烯醇乙酸酯(Patchoulenyl acetate), 香附子烯-2-酮-8-醇乙酸酯(Sugeonyl acetate), 鼠李素-3-O-鼠李糖基(1-4)-吡喃鼠李糖甙(Rhamnetin-3-O-rhamnosyl(1-4)-rhamnopyran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