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檳榔丸

Mu Xian Bin L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儒門事親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5%
大腸經 13%
肺經 11%
三焦經 6%
膽經 5%
腎經 5%
心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心包經 1%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膽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木香檳榔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痛、腹瀉、裏急後重等症,而黃連能清熱瀉火,抑制腸道炎症,緩解腹痛、腹瀉。
  2. 制約檳榔燥烈之性: 檳榔性熱,味辛,易傷脾胃,而黃連性寒,味苦,能制約檳榔燥烈之性,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損傷脾胃。

因此,木香檳榔丸中加入黃連,不僅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還能制約檳榔燥烈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好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黃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火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檳榔善於驅蟲,但性燥易傷陰,黃柏可協同檳榔驅蟲,同時兼顧清熱瀉火,避免燥性過強而傷陰。
  2. 止痛止癢: 黃柏亦有止痛止癢作用,可輔助木香、檳榔等藥材,緩解因蟲寄生所引起的腹痛、腹脹、以及皮膚瘙癢等症狀。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通便: 木香檳榔丸主要用於治療胃腸氣滯、積食停滯等症狀。大黃性寒,具有瀉熱通便、清積化滯的功效,可配合木香、檳榔等藥物,共同達到消食導滯、通便止痛的效果。
  2. 降氣止痛: 大黃還有降氣止痛的作用,可以配合木香、檳榔等藥物,共同緩解胃腸脹滿、腹痛等症狀,並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總之,大黃在木香檳榔丸中發揮瀉火通便、降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胃腸氣滯、積食停滯等病症的效果。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香附,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疏肝理氣: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消痞散結的功效。與木香、檳榔等藥材搭配,可共同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調和脾胃:香附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對於因肝氣鬱結影響脾胃功能所造成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下通便: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峻下通便之效。與木香、檳榔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其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食積腹脹、腸胃不適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 牽牛子除了通便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與木香、檳榔等藥物配合使用,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 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大便祕結等症,檳榔能促進消化,排除宿食,緩解症狀。

2. 驅蟲止痛: 檳榔的驅蟲功效在古籍中已有記載,可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蛔蟲病等。此外,檳榔還能緩解腸胃氣滯、腹痛等症狀,與木香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效果。

總而言之,檳榔在木香檳榔丸中起着消積導滯、驅蟲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理氣行氣,和胃止痛: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和胃止痛之功效。與木香、檳榔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陳皮性溫,能調和木香、檳榔等藥材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更利於藥性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可起到舒緩作用。

2. 促進消化: 木香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配合檳榔消食導滯,共同發揮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因此,木香在木香檳榔丸中起到行氣止痛、促進消化的作用,與檳榔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木香檳榔丸」方劑中加入「青皮」,其作用主要有二:

  1. 行氣止痛: 青皮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與木香、檳榔等藥材合用,可加強行氣止痛的功效,緩解胃脘脹痛、腹痛等症狀。
  2. 消積化滯: 青皮能理氣消積,促進消化,對於食積、腹脹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與檳榔、木香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消積化滯的效果,幫助消化不良的患者恢復食慾。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的功效。與木香、檳榔等藥物配合,能增強消食導滯、理氣止痛的效果,適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枳殼具有降氣止嘔的作用,對於因氣機不暢、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檳榔、木香等藥物,可有效改善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減輕噁心嘔吐症狀。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積止痛: 莪朮性溫,善於消食化積,並能行氣止痛。配合檳榔,可加強消積化滯的效果,對於因積滯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莪朮的加入,既能增強木香檳榔丸消積止痛的作用,又能活血化瘀,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止痛: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散結、消積止痛的功效。它能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腹部脹痛,與木香、檳榔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行氣止痛效果。

二、消食導滯:三稜還能消食導滯,幫助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搭配檳榔的消食導滯之功,可更有效地緩解胃腸不適,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三稜的加入對於木香檳榔丸整體療效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木香檳榔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木香檳榔丸以理氣消積為主要功效,但若積滯過久,易致腹脹便祕,芒硝的加入可幫助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引藥下行:芒硝性寒,能引藥下行,使其藥力直達腸胃,增強理氣消積的效果。同時,芒硝還能清熱解毒,配合木香、檳榔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消積、通便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木香檳榔丸:行氣導滯,攻積泄熱。木香檳榔丸是一個經典的中藥方劑,首見於《衛生寶鑒》,主要用於治療飲食積滯、濕熱內蘊所致的胸腹痞滿、大便秘結或瀉痢裡急後重等症狀。該方以行氣導滯、攻積泄熱為主要功效,藥力較為峻猛,適用於實證。

組成分析

木香檳榔丸的基本組成包括:

  • 木香: 為本方君藥,辛溫香竄,行氣止痛,善行胃腸之氣,又能疏肝解鬱,對於氣機鬱滯所致的胸腹脹痛、食積不化有較好的療效。
  • 檳榔: 苦辛溫,歸胃、大腸經,消食導滯,行氣利水,殺蟲。檳榔行氣導滯之力較強,並能驅除腸道寄生蟲,與木香配伍,增強行氣消積之功。
  • 青皮、陳皮: 理氣行滯,消積化痰。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作用較強;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二藥合用,能加強理氣消積的作用,並能燥濕化痰。
  • 枳殼: 理氣寬中,行滯消脹,與青皮、陳皮相配,增強行氣除脹之功。
  • 香附: 疏肝理氣,調經止痛。香附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與木香相配,加強疏肝行氣之力。
  • 黃連、黃柏: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善清心胃之火,黃柏善清下焦濕熱,二藥合用,能清除體內濕熱積滯。
  • 大黃: 苦寒沉降,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祛瘀。大黃在本方中起到推陳致新、釜底抽薪的作用,是方中的重要瀉下藥。
  • 牽牛子: 苦寒,有毒,瀉下通便,利水消腫,驅蟲。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與大黃相配,增強瀉下通便之功。
  • 莪朮、三稜: 破血逐瘀,消積止痛。莪朮破氣中之血,三稜破血中之氣,二藥合用,能消癥瘕積聚,對於有形積滯有較好的療效。
  • 芒硝: 軟堅散結,瀉下通便,清熱消腫。芒硝能軟化燥屎,增強大黃、牽牛子的瀉下作用。

治療原理

木香檳榔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氣導滯,消積化痞: 方中以木香、檳榔為主藥,行氣導滯,消積化痞。配合青皮、陳皮、枳殼、香附等理氣藥,加強行氣消積之力,使氣機通暢,積滯得消。
  2. 攻積泄熱,推陳致新: 方中大黃、牽牛子、芒硝等藥物,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能迅速排除體內積滯和濕熱,推動氣血運行,使邪有出路。
  3. 破血逐瘀,消癥散結: 方中莪朮、三稜破血逐瘀,消癥散結,對於有形積滯、癥瘕痞塊有較好的療效。
  4. 燥濕清熱,解毒消腫: 方中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能清除體內濕熱,減輕炎症反應。

不同醫家的觀點

不同的醫家對木香檳榔丸的組成和應用略有不同的看法:

  • 《衛生寶鑒》/祝補齋: 記載了木香檳榔丸治療一切氣滯、心腹痞滿、脅肋脹悶、大小便結滯不快利者,並認為氣口緊盛傷於食,根據傷食的輕重,分別選用枳朮丸、雄黃聖餅子、木香檳榔丸、枳殼丸等方劑。
  • 《類證治裁》/林佩琴: 記載了多個醫家對木香檳榔丸的應用和加減變化,如治療久積、食滯脾氣不得運於四肢成痿、積聚痛等,並根據不同病症加減應用木香檳榔丸的經驗。也提到蟲痛可使用木香檳榔丸攻下。
  • 《聖濟總錄》/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記載了木香檳榔丸治療瘴氣和胃氣虛弱,飲食無味等症狀。
  • 《仁齋直指方論》/楊士瀛: 記載了木香檳榔丸治療一切氣滯、心腹滿悶、脅肋膨脹、大小便結滯不利,以及殺下諸蟲。
  • 《世醫得效方》/危亦林: 認為木香檳榔丸能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快氣消食,並提到熱盛、大便秘,可在三和散、木香檳榔丸中加大黃。
  • 《醫方考》/吳昆: 認為食不自膈,或由氣塞,或由火鬱,然後停食而作食膈,芩連枳朮丸、木香檳榔丸的方義亦近之。
  • 《仁術便覽》/張浩: 記載了木香檳榔丸治療痢疾裡急後重,並給出了具體的藥物組成和劑量。
  • 《醫方集解》/汪昂: 詳細分析了木香檳榔丸的組方原理和藥物功效,並指出此方為手足陽明藥,能通三焦、解六郁,燥濕清熱,破血中氣滯和氣中血滯,除血中伏熱,通行積滯,但非實積,不可輕投。並引用了滑伯仁的觀點:腸胃,陽明燥金也;下焦,少陽相火也;後重之用木香、檳榔,行燥金之郁也;癃秘之用知母、黃柏,散相火之熾也。
  • 《醫方論》/費伯雄: 認為木香檳榔丸較硇砂丸已從輕減,但峻烈之品尚多,並質疑其對元氣的損害,認為即使加當歸一味,一潤而十攻,豈尚能有濟。
  • 《成方切用》/吳儀洛: 與《醫方集解》觀點相似,並詳細分析了方中各藥的功效。
  • 《退思集類方歌注》/: 總結了木香檳榔丸的功效和適應症,並解釋了方中各藥的作用。
  • 《嬰童百問》/魯伯嗣: 提到了木香丸和木香檳榔丸,後者具有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通潤大腸的功效。
  • 《証治準繩‧女科》/王肯堂: 提到了木香檳榔丸的使用。

總結

木香檳榔丸是一個藥力較為峻猛的方劑,以行氣導滯、攻積泄熱為主要功效,適用於飲食積滯、濕熱內蘊所致的胸腹痞滿、大便秘結或瀉痢裡急後重等實證。該方組成中,行氣藥、瀉下藥、清熱藥、破血消癥藥並用,能迅速排除體內積滯和濕熱,推動氣血運行,使邪有出路。

注意事項: 由於本方藥力峻猛,易傷正氣,故體虛者、孕婦、老人、兒童慎用。使用時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現代用法:共為細末,水泛小丸,每服3~6g,食後生薑湯或溫開水送下,一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行氣攻積之力較強,易傷正氣,故食積而脾胃虛弱者慎用。對虛人、孕婦忌用。


相關疾病


肚臍周圍腹痛上腹胃脘痛腹瀉嘴中感到酸酸的胃腸脹氣大便秘結排便前腹痛卻排便不順舌苔黃膩胃及十二指腸炎消化不良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大腸激擾綜合症積滯腸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