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稜

三稜

SAN LENG

  • 英文名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Rhizoma Sparganii Stoloniferi Bur-Reed Rhizome, Scirpus, Three Edges
  • 別名:三棱,光三棱,京三稜,黑三棱,京三棱,萆根,光三稜,紅蒲根
  • 來源: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乾燥塊莖。冬季至次年春採挖,洗淨,削去外皮,曬乾。
  • 道地藥材:四川,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湖北
  • 生長環境:池沼, 水溝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三稜的傳統功效


1. 止嘔

三稜味苦辛,入肝脾經。傳統中醫觀點認為,其止嘔功效主要源於其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能。嘔吐多為胃氣上逆所致,三稜能活血化瘀,理氣通滯,使胃腑氣機暢達得以降逆。若因食積、痰飲或瘀血內阻,導致脾胃升降失調,三稜可通過消除這些病理產物,恢復胃腑受納與通降之常,從而緩解嘔吐。

2. 活血化瘀

三稜性苦平,歸肝、脾二經。其活血化瘀之力甚強,善於破血逐瘀,為破血消癥之要藥。中醫認為,血瘀為病,可致脹痛、癥瘕積聚。三稜入肝經活血,入脾經消積,能強力推動氣血運行,消散體內瘀血、積塊,疏通經絡,緩解因瘀滯引起的局部疼痛與腫塊,達至「通則不痛」之效。

3. 破血消癥

從傳統中醫角度,三稜乃破血消癥之要藥。醫書記載,五積六聚、七症八瘕,皆因血瘀氣滯而生,癥瘕積聚之症,三稜能直入血分,強力活血化瘀,通暢經絡,消散癥瘕,故歷來為治療氣血瘀滯所致頑固性症狀之選。

4. 通經

三稜味苦性平,歸肝、脾經。中醫觀點認為,其通經功效主要源於其強效活血化瘀作用。婦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多由血脈瘀滯、經絡不通所致。三稜能破血逐瘀,疏通經脈,使瘀阻得消,血行暢達,從而使月經恢復正常、減輕疼痛。尤其適用於因瘀血積聚引致的月經不暢、產後腹痛及惡露不盡等症。

5. 消食化積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其辛可行散,溫能助陽健運。宿食不化、飲食積滯,常由脾胃運化失健,氣機鬱滯所致。三稜入脾胃,能溫化寒濕,行氣散結,消磨積聚。藉其辛散之性,可推動脾胃氣機,導滯下行,化解停滯之宿食,從而消除腹脹、反胃噁心及食積不化等症。此乃其消食化積之理。

6. 理氣行氣

三稜秉性峻烈,傳統醫學認為其首要功效在於「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其「理氣行氣」之特點,體現於能夠強力疏通壅滯的氣機,尤其對於因氣滯而形成的癥瘕、積聚有顯著作用。

三稜善於打破鬱結,理順氣血的運行。當中焦氣滯,影響脾胃運化,乃至形成食積脹痛,或因氣滯久鬱導致血行不暢,凝結成瘀血癥瘕時,三稜皆以其破散之功,推動氣機運行,使氣血得以通暢。此即所謂「疏通氣機」,解決氣阻帶來的各種聚積問題。因此,對於氣滯血瘀、氣滯食積等實證,三稜常被選用以其強勁的行氣之力,化解凝滯,消除積滯所致的脹痛與包塊。

三稜的古代典籍


三稜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三稜的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核心活性成分包含多種生物鹼、三萜類化合物及苯丙素類化合物。這些複合成分能對機體免疫系統進行精細的雙向調節。具體而言,它們不僅促進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活化與增殖,增強其吞噬及呈現抗原的能力,也調控其細胞因子(細胞激素)的分泌模式。透過刺激促炎性或抗炎性細胞因子的平衡釋放,三稜有助於優化免疫應答的強度與時序性,避免過度或不足的免疫反應。此作用機制顯著提升了機體的整體免疫防禦能力,使其能更有效地識別、清除並抑制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入侵與複製,從而強化宿主對感染的抵抗力,實現普遍性的免疫力提升效果。

2. 防癌抗腫瘤

三稜的抗癌潛力源於其複雜而獨特的現代藥理成分。研究顯示,其主要活性物質包括三萜類化合物、生物鹼和苯丙素類化合物,這些成分在抗腫瘤作用中扮演關鍵角色。其中,苯丙素類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增殖與生長,並對特定癌細胞展現選擇性毒殺作用,能在不顯著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精確打擊癌細胞。

此外,三萜類化合物和生物鹼則能深入調節腫瘤發育與進程中涉及的關鍵信號傳導路徑,例如影響細胞週期,誘導癌細胞凋亡(程序性死亡),以及抑制血管新生,從而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透過抑制腫瘤細胞的異常增殖與誘發其程序性死亡,並阻斷其養分來源,這些化合物協同作用,進而能顯著阻遏腫瘤細胞的轉移和侵襲,降低腫瘤的惡性程度。三稜的這些機制為其預防癌症和輔助腫瘤治療提供了堅實的現代藥理基礎。

3. 降血糖

三稜所含的活性成分如三萜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及生物鹼,是其降血糖藥理作用的關鍵。其中,苯丙素類化合物被發現能有效刺激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並透過多種途徑增強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效率,例如可能提升胰島素受體活性或改善胰島素信號轉導,進而促進葡萄糖的利用與儲存,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同時,三萜類化合物與生物鹼則展現出對糖脂代謝的全面調節能力。它們不僅能顯著降低血清中的葡萄糖及三酸甘油酯濃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此效應可能透過減少胰島素抵抗、改善細胞對胰島素的訊號反應來實現,例如減輕炎症反應、抗氧化應激,或直接作用於葡萄糖轉運蛋白。這些作用共同促進了機體葡萄糖穩態的恢復,並顯著改善糖耐受能力,為糖尿病的輔助治療提供了現代藥理依據。

4. 抗菌抗病毒

三稜的抗菌功效歸因於其所含的三萜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及生物鹼等生物活性成分。其中,苯丙素類化合物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肺炎鏈球菌等多種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此外,三萜類化合物和生物鹼亦展現廣泛的抗菌活性,可對抗多種病原體。這些成分賦予三稜作為天然抗生素的潛力,可用於治療口腔炎、皮膚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細菌性疾病。然而,參考文章中未提及三稜的抗病毒功效。

5. 止痛功效

「三稜」的止痛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指出主要歸因於其蘊含的三萜類、苯丙素類及生物鹼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這些成分透過多重機制協同作用以發揮鎮痛潛力。三萜類化合物常展現顯著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NF-κB等關鍵炎症通路及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例如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和介白素-1β (IL-1β),從而減輕炎症反應所致的疼痛。部分成分亦可能影響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苯丙素類化合物則以其抗氧化特性,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組織的損害,進一步達到抗炎止痛效果。此外,三稜中的生物鹼類化合物機制多樣,部分可能直接作用於疼痛傳導路徑,如調控離子通道功能或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與作用,直接降低痛覺感受。整體而言,三稜的止痛效應是其抗炎、抗氧化及神經調控等多重途徑共同作用的結果,使其能有效緩解包括頭痛、關節疼痛與痛經等各種類型的痛楚。

三稜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三稜的炮製


三棱炮製方法

  • 三棱:
    • 除去雜質
    • 浸泡
    • 潤透
    • 切薄片
    • 乾燥
  • 醋三棱:
    • 取淨三棱片
    • 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至色變深
    • 每100Kg三棱,用醋15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稜注意事項

  1. 氣虛體弱者禁用。
  2. 血枯經閉、孕婦禁用。
  3. 《醫學啟源》:破氣損真,氣虛人不用。
  4. 《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5. 《得配本草》:素有血癥者禁用。
  6. 嚴重肝腎功能不良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使用。
  7. 對三稜或其他柑橘科植物過敏者應避免使用。
  8. 使用時注意劑量,過量使用可能導致噁心、嘔吐、頭痛。
  9. 三稜具降血糖和降血壓作用,低血糖或低血壓患者應諮詢醫師。

三稜相關的方劑


三稜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月經稀少閉經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腹部腫大產後腹痛損傷腹痛肺炎月經不調頭痛疼痛皮膚炎低血糖感冒糖尿嘔吐糖尿病細菌感染咳嗽

三稜含有的化學成分


苯乙醇(Phenethyl alcohol), 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 去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lactone), 1-羥基-2-乙酰基-4-甲基苯(1-Hydroxy-2-acetyl-4-methylbenz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2-呋喃甲醇(2-Furanmethanol), 2-乙酰基吡咯(2-Acetylpyrrole), 琥珀酸(succinic acid), 三棱酸(Sanleng acid), 10-十九烯酸(10-Nonadecenoic acid), 11-二十烯酸(11-Eicosenoic acid), 苯甲酸(Benzoic acid), 3-苯-2-丙烯酸(3-Phenyl-2-propenoic acid), 壬二酸(Azelaic acid), 癸二酸(Decanedioic acid), 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生物鹼(Alkaloids), 維生素C(Vitamin C)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