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8%
肝經 15%
胃經 15%
腎經 6%
大腸經 6%
心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太平丸

整體功效:氣消積,散結止痛。

主治: 胸腹疼痛脹滿,及食積氣積血積氣疝血疝、邪實秘滯,痛劇者。

太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腹疼痛脹滿,以及食積、氣積、血積、氣疝、血疝、邪實秘滯等症狀。

文獻參考:

  1.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 本草綱目
  3. 《中藥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陳皮3錢,厚朴3錢,木香3錢,烏藥3錢,白芥子3錢,草豆蔻3錢,三稜3錢,蓬朮(煨) 3錢,乾薑3錢,牙皂(炒斷煙) 3錢,澤瀉3錢。
如欲其峻,須用巴豆2錢。
上為細末。巴豆(用滾湯泡,去皮心膜)1錢,用水1碗,微火煮至半碗,將巴豆撈起,用乳鉢研極細,仍將前湯攙入研勻,然後量藥多寡,入蒸餅浸爛搗,丸前藥如綠豆大。
每用3分或5分,甚者1錢,隨證用湯引送下。凡傷寒停滯,即以本物湯送下;婦人血氣痛,紅花湯或當歸湯送下;氣痛,陳皮湯送下;疝氣,茴香湯送下;寒氣,生薑湯送下;欲瀉者,用熱薑湯送

方劑組成解釋

太平丸由陳皮、厚朴、木香、烏藥、白芥子、草荳蔻、三稜、蓬莪朮、乾薑、豬牙皂、澤瀉等中藥組成。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導滯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積的功效;烏藥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積的功效;白芥子具有消食散結、行氣止痛的功效;草荳蔻具有行氣消積、寬中和胃的功效;三稜具有行氣破結、消積止痛的功效;蓬莪朮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豬牙皂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太平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因此,在服用太平丸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相關疾病

腹內有腫塊
肺結核
癲癇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肺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多痰
四肢痿軟無力
睪丸疼痛腫脹
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太平丸, 出處:《醫統》卷三十五引《局方》。 組成:黃連(同茱萸炒,去萸不用)、芍藥(炒)減半。 主治:泄瀉。

太平丸,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陳皮3錢,厚朴3錢,木香3錢,烏藥3錢,白芥子3錢,草豆蔻3錢,三棱3錢,蓬朮(煨)3錢,乾薑3錢,牙皂(炒斷煙)3錢,澤瀉3錢。 主治:胸腹疼痛脹滿,及食積、氣積、血積、氣疝、血疝、邪實秘滯,痛劇者。

太平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膽南星2錢,木香2錢,細辛2錢,羌活2錢,硼砂2錢,冰片2錢,酒化蟾酥2錢,沉香1兩,檀香1兩,香橼1兩,白芷1兩,佛手2兩。 主治:活絡止痛。主治:風寒時疫,胃腸疼痛,四時痧脹;小兒驚癇,胸膈不開,痰迷暈厥,一切時疫。

太平丸, 出處:《脩月魯般經》引《勞證十藥神書》(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天門冬3兩,麥門冬3兩,知母3兩,貝母3兩,款冬花3兩,杏仁3兩,當歸1兩半,地黃1兩半,黃連1兩半,阿膠珠1兩半,蒲黃1兩,京墨1兩,桔梗1兩,薄荷1兩,白蜜4兩,麝香少許。 主治:益陰潤肺。主治:勞證久嗽,肺痿肺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排氣飲

相似度 55%

木香通氣散

相似度 55%

沉香消痞丸

相似度 54%

厚朴溫中湯

相似度 52%

開胸順氣丸

相似度 52%

抑扶煎

相似度 52%

小建脾丸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