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理解腸道疾病、腸躁症與肛門痛是什麼原因?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0-05 首次發表:

現代人腸道疾病發生機率愈來愈高,各種發炎性腸道疾病、腸躁症,持續困擾著現代人的生活,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率更是全世界第一名,可見改善腸道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像這種這麼令人困擾的疾病,現代醫學卻依然找不到明確原因,若從「經絡」的角度來理解腸道疾病的成因,反而很簡單清楚。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身驗證,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大腸發炎至今原因不明

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晉三,是日本憲政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在他被刺殺之前,真正打倒他的並不是政敵,而是疾病!

是什麼樣的疾病可以打倒這位政治強人呢?那就是「潰瘍性大腸炎」,它屬於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發炎性腸道疾病經常出現於20-35歲、40-60歲之族群,以學生、上班族為主,患者大多是年輕人,但其他年齡層也有可能發生。

現代人腸道疾病發生機率持續提升
現代人腸道疾病發生機率持續提升

依據台灣健保局資料統計,從1998年到2013年短短 15 年之間,腸道疾病人數增加了 26 倍。

最常見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就是「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與「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而潰瘍性大腸炎出現機率較高!在過去這兩種病屬於罕見疾病,但是現在卻相當普遍

發炎性大腸炎經常會出現以下症狀:慢性腹痛、慢性腹瀉解出黏液和血液、便血、且有裡急後重感覺、經常想大便、容易易疲倦沒有精神、腹脹氣、噁心、嘔吐、食慾減低…等等。

安倍首相受到這種疾病困擾50年以上,可見這是多麼痛苦的事!

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很多,但真正的原因依然不明確
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很多,但真正的原因依然不明確

腸躁症成為流行疾病

另一種更流行的大腸疾病是「大腸激躁症」(腸躁症),台灣目前每10位成人當中,就有1位是大腸激躁症患者。

任何年齡層都可得到此病,反而是年輕人最多,中年人次之,50歲以上較少見,而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3-4倍。

與潰瘍性大腸炎類似,出現的症狀也是腹脹、腹鳴、腹瀉、便祕、腹痛、大便有黏液、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乾淨…等等。

主要症狀就是排便習慣不規律,其中以「腹瀉型腸躁症」患者最多,經常一天排便次數超過三次以上。

當代名醫劉博仁醫師認為,大腸急躁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屬於功能性的問題

針對這些變化多端的大腸疾病,現代醫學的幾乎找不出真正原因,初步推斷可能是細菌感染、免疫力降低(自體免疫)、壓力太大、食物過敏或遺傳...等等。

既然這些大腸疾病找不出原因,那就更不用說大腸癌了。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全球排名第一,如何根本預防大腸疾病已經刻不容緩。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全球排名第一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全球排名第一

從經絡理解大腸疾病

大腸疾病深深地困擾著現代人,可是卻找不出真正的原因?這些原因,通常超出現代醫學儀器能檢測出來的範疇。

現代科技既然無法證明什麼是經絡,但是運用經絡理論,卻可以合理地解釋很多人身上的現象。

既然是「大腸」的疾病,從經絡的名詞來理解,很有可能就是「大腸經」異常所造成的問題。

大腸經的本身,與其他經絡存在著對應關係,例如:大腸經與肺經互為表裡關係、大腸經與胃經都屬於陽明經、大腸經別通肝經具有臟腑別通陰陽對應關係。

2023年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大腸經與脾經具有「負相關」的關係,大腸經與「鐵三角經絡型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個人一旦穩定呈現「鐵三角經絡體質」,就非常難以改變,尤其是工作壓力大的人,這也難怪安倍晉三會受到大腸疾病困擾超過50年。

可以從以下幾個真實案例來理解經絡與大腸的關係:

案例一:肛門痛

大腸經究竟與「大腸」有沒有關係?雲端中醫某會員於2020年9月3日時出現嚴重腹瀉,拉了一整天肚子之後出現肛門痛。

他說:「那種痛實在很難形容,整個肛門到腹部感到很難受。當時他坐在馬桶上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說:「後來,我突然間想到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就在廁所裡按摩了10分鐘,沒想到肛門就不痛了!」

另一位會員也回憶,在幾年前某一天尾椎附近肌肉竟然開始出現抽續,感覺就像是肛門附近痛,結果最後按摩肺經上的「魚際穴」,當場就改善很多,後來持續按摩2天後就完全不痛了。

兩個穴道都是位於手上,為什麼可以改善遠在臀部的肛門肌肉?這就是中醫經絡的神秘之處!

肺經與大腸經的穴道,可以改善臀部與肛門附近疼痛
肺經與大腸經的穴道,可以改善臀部與肛門附近疼痛

案例二:腹瀉、肛門痛

2023年10月初有一位會員私下分享,他在起床之後就開始一直想大便,至少跑了3次廁所。同時精神非常不好,頭暈、頭昏腦脹,感覺身體就是很不舒服。

一直工作到中午的時候,身體覺得越來越不舒服,精神不好,尤其特別覺得肛門附近怪怪的,似乎有抽痛感,說不出是什麼原因,也不知道要不要看醫生?

他開始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呈現下圖上面的經絡型態,是「上實下虛」的嚴重狀態。由於不久前他閱讀雲端中醫,提到了大腸與肝臟的關係。

他心裡想說:「反正今天也是頭暈暈的,來吃一下"小柴胡湯"好了。」「會不會吃這種肝藥,肛門附近的不舒服就會好了呢?」

男性暈眩,精神不佳且肛門痛,服用小柴胡湯緩解
男性暈眩,精神不佳且肛門痛,服用小柴胡湯緩解

他分享說:「沒想到,服用小柴胡湯10分鐘之後症狀就改善一大半,覺得眼睛突然間亮了起來,精神也好多了,而且肛門附近的緊繃感竟然逐漸消失?」

他很好奇地在馬上再度進行經絡檢測,果然「上實下虛」的嚴重程度開始減緩(可比較腎經、膽經與胃經),依然剩下鐵三角經絡型態。

他說:「其實我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已經出現好一陣子了,沒想到在季節轉換的時候就開始發病了!」

情緒、濕氣與大腸疾病

除了經絡之外,情緒壓力、寒氣、濕氣、濕熱、火氣…等等,也都無法運用高科技來證明,這也都是造成大腸疾病的原因。

壓力與情緒是如何影響大腸的?可以從客觀的現象找出線索,例如陳詩潔中醫師就曾經提到,每當接近年底各行各業進入歲末結算時,經常就會有患者抱怨各種腸道症狀(例如: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

現代醫學也發現,「腸子是第二大腦」,腸子與大腦之間具有「腦腸軸線」,大腦與腸道之間的連結是雙向的。

情緒壓力與大腸疾病密切相關
情緒壓力與大腸疾病密切相關

過去千年來的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的功能,能夠調和情緒,壓力大時最容易出現「肝氣鬱結」、「肝鬱脾虛」、「脾虛」..等等證型。

因此中醫認為,腸躁症主要原因是肝脾不調,造成大腸運化失常所造成,「疏肝理脾」是成為治療腸躁症的主軸,從肝下手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向!

有趣的是,不斷地從會員的實際報告中發現,只要是壓力大、經常熬夜的人,幾乎都不脫離不了「鐵三角經絡型態」,這種經絡型態通常就是中醫所謂的「肝病」或「脾病」。

中醫經常從肝下手治療大腸的疾病
中醫經常從肝下手治療大腸的疾病

此外,中醫熱為「濕熱」也是造成大腸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他像「氣滯」、「氣虛」、「津傷血虛」、「火氣」、「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等都會造成大腸疾病。

台灣地區終年潮濕,相對濕度70-80%屬於常態,若再加上吸煙、過量飲酒、熬夜…等等原因,就可以形成大腸濕熱體質。

寒濕、濕熱的身體環境,最容易出現大腸疾病
寒濕、濕熱的身體環境,最容易出現大腸疾病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三焦經與大腸經實證是多數人常見的經絡現象,而這也代表著現代人大腸經容易出現火氣,結合濕氣,就會是「濕熱」。

要證明這件事情其實很容易,某會員就曾經分享,他完全無法吃麻辣火鍋,因為每次吃完後絕對會出現肛門辣痛,每次只要服用「葛根黃芩黃連湯」都會快速改善!

濕熱造成的大腸疾病,就是透過養生排濕、排熱之後,身體環境就會改善,大腸疾病自然也會消失!


總結:

無論從「經絡」的角度,或是現代醫學所發現的「腦腸軸線」,都已經不斷證明這種的難解的疾病,與情緒壓力有密切的關係。

情緒造成中醫的肝臟、肝經異常,基於經絡陰陽對應的原理,逐步形成各式各樣的疾病,其中大腸疾病只是最常見的一種。加上寒氣、濕氣、火熱之氣讓一切更加嚴重。

只要持續進行正確的養生,改善這些異常經絡,排除濕氣、寒氣與火熱,釋放自己的心情壓力,就可以延緩形成大腸疾病的可能性,更可以預防大腸癌。

從今天開始學習與自己的經絡體質共存,不要讓它演變成為器質性病變,就是一套精確的個人化的預防醫學系統。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