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在大承氣湯作為主要成分之一,其使用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味苦性寒,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促進大便通暢。在大承氣湯中,大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其瀉下的特性來清除腸胃中的燥熱和積滯。
- 蕩滌腸胃:大黃能夠蕩滌腸胃中的邪熱積滯,幫助消除導致病症的根本原因。由於大承氣湯主治的是陽明腑實證,這類患者通常會有腹滿、便秘等症狀,因此需要一種強有力的藥物來清理腸道。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在大承氣湯中,大黃與其他藥材如厚朴、枳實、芒硝等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效力。
- 急下防變:對於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如出現高熱、神昏等危重症狀時,使用大黃能夠迅速減輕症狀,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大承氣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通便: 厚朴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瀉熱通便之功效。大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腹痛,厚朴可助其瀉熱通便,緩解腸道熱結,促進排便。
- 理氣除脹: 厚朴還具有理氣的作用,可以緩解腸道脹氣、腹痛等症狀。大承氣湯中加入厚朴,除了通便之外,還可以幫助理氣除脹,使腸道通暢,排便順利。
大承氣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大承氣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芒硝可迅速瀉熱解毒,通利大便,解除腸道積滯,發揮主要作用。
2. 引藥下行:芒硝性滑,可引藥下行,助其他藥物直達病所,增強療效。例如,大承氣湯中含有黃芩、大黃等清熱瀉火之藥,芒硝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進入腸道,發揮作用。
大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之效,能消解腸道熱結,促進腸蠕動,幫助排泄宿便,配合大黃、芒硝等藥物,增強瀉下之效,迅速解除熱結便祕。
- 行氣消積:枳實還具有行氣消積作用,可緩解腸胃氣滯,促進消化吸收,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通暢腑氣、消除積滯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因此,大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不僅能增強瀉下通便的效果,還能改善腸道氣機,促進排泄,達到治療熱結便祕的最佳效果。
方劑介紹
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主要功效是「強力通便」、「清除體內積熱」,是中醫治療「陽明腑實證」、「少陰病津液不足」及「陽明熱痙」等病症的一種經典方劑。
所謂的「陽明腑實證」:主要表現爲便祕、腹脹、肚子脹痛且按壓時感到硬塊,患者甚至可能發燒、胡亂說話、四肢出冷汗,舌苔乾黃或乾裂,脈象沉重有力。
歷代醫家繼承並發展了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熱性病引起的便祕、腹脹等症狀,並總結出「痞、滿、燥、實」這四字來概括其適應症,分別解釋如下:
- 痞:指患者自覺胸腹部有悶塞和壓迫感。
- 滿:指腹部脹滿,按壓時有抵抗感。
- 燥:指腸內糞便乾硬,難以排出。
- 實:指腹痛明顯,且拒絕按壓,大便祕結或下利清水,但腹痛不緩解。
後代在使用本方時,通常不會拘泥於這四個症狀是否全部一起出現,主要是以便祕、腹脹硬痛、舌苔黃厚、脈象有力為主要依據,古今醫家通常不會輕易使用此方。
陽明經絡主要負責體內胃腸的功能,胃腸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的器官。
當外部邪氣入侵到陽明腑時,熱邪在體內積聚,和腸中的食物殘渣結合,形成了便祕的症狀。
在《趙進喜精講傷寒論》書中提到這種運用時機,腸道堵塞無法正常排便,患者會感覺繞臍腹痛或者腹脹痛,一摸肚子不喜歡按,特別是肌緊張很明顯。
按壓時能摸到這個肚子裏有燥屎結成塊,便祕並頻繁放屁,這種情況就是大承氣湯的腹證表現,提示陽明病胃腸結熱已經形成了「燥屎」。
陽明經常在下午的申時和酉時(下午3點到晚上7點)最爲旺盛,因此患者在這個時間段容易發熱,像潮汐一樣的熱症。
此外,腸胃的熱邪會導致抽搐甚至精神錯亂,熱氣擾亂了神志,導致患者精神混亂胡言亂語。由於腸胃積熱,津液減少,四肢出汗,舌頭乾燥,舌苔變黃或裂開。
在某些情況下,熱結導致腸道的津液無法正常傳導,便出現了腹瀉,但大便仍然是清水樣且伴有惡臭。雖然有下利,但實際上仍然是熱結在腸內,這時還會伴隨腹部硬塊和疼痛。
若體內實熱積聚,反而導致四肢的陽氣被阻擋,而可能會出現手足冰冷的「熱厥」現象。
大承氣湯的組成,配方主要用來治療邪熱積滯堵塞在腸胃所引起的多種病症,方中的「大黃」是一味苦寒藥,主要作用於脾胃和大腸,能夠消除宿食和積滯,清除腸胃內的積熱,使身體恢復正常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根據《神農本草經》中的記載,大黃可以「破瘀血、消積聚、清腸胃」,因此在本方中作為主藥,負責通便、清熱、化瘀,特別適合治療由宿食和便祕引起的腹脹和裏熱積滯。
「芒硝」則是一味鹹寒藥,作用於胃和大腸,能夠軟化硬便,潤燥通便。芒硝與大黃一起使用時,能夠加強清除腸胃積熱的效果,特別是對於便祕嚴重的患者。
「厚朴」和「枳實」則主要負責行氣散結,幫助消除腹脹和積滯,作為輔助藥。厚朴具有苦辛的性質,溫和作用於脾胃和大腸,能夠去除腸胃的滯氣,緩解腹脹。枳實則有苦寒的特性,能消散積滯,消除脹滿感,促進消化。
厚朴和枳實這兩味行氣藥和大黃、芒硝配合,能夠一方面疏通氣機,另一方面加強排除積熱的作用,使得本方的通便效果更加明顯。
正如古籍中所說:「枳實能消脹滿,厚朴能導滯,芒硝能軟堅,大黃能蕩熱」,這四藥合用能使腸道的阻塞得以疏通,便祕的症狀自然會痊癒。
此方是古代瀉下藥中的代表方,隨著醫學發展,許多新的方劑也在大承氣湯的基礎上加減變化。
這種古代的強力瀉藥用起來一定有效嗎?事實上古人有不少紀錄,都顯示常要配合其他中藥才會有效。
中醫名家羅大倫,在其書《中醫祖傳的那點兒東西2》中提到一個近代名醫張錫純的案例。
有一天,張錫純見鄰居家裏聚集了很多人,原來是有一個人服用了兩劑大承氣湯,一點都瀉不出來,大家都議論紛紛,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當時有另外一位名醫劉肅亭幫這位患者把脈,只開了一味藥「威靈仙」(去風濕通經絡中藥),大家都覺得更奇怪了,這怎麼會有效呢?
結果,剛服下藥的患者突然呻吟了一聲直奔廁所,大便就通了,病也好了。張錫純就請教這位名醫原理?
名醫說:「告訴你吧,這位患者雖然服用了大承氣湯,但是因爲臟腑氣化阻滯不通,所以藥力並沒有發揮作用,都鬱滯在那裏了,所以沒有瀉,此時這兩帖大承氣湯還在肚子裏面呢!」
可見,除了開對藥物之外,平時還要疏通經絡,才可以讓藥物的效果明顯。這個威靈仙的作用,就好比是放槍放炮的導火線。
談到「大」,必然有「小承氣湯」,表示本方的力量較大,適合病情嚴重的患者。大承氣湯通過四味藥物的配合,達到「無堅不破、無微不入」的強效通便和清熱作用,因此稱為「大承氣」。
大承氣湯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以及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闌尾炎、幽門梗阻、急腹症、流行性乙型腦炎、感染性休克等疾病。此外,某些熱性病,如扁桃腺發炎、神志昏迷、抽搐、發狂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將上述四種藥材中的厚朴和枳實先用水煎煮,取藥液約2.5升,去掉藥渣。然後加入大黃繼續煮,取藥液約1升,再去掉藥渣。最後加入芒硝,用小火煮至稍微沸騰即可。藥液稍微放涼後分次溫服。如果有剩下的藥液,不建議再服用。現代用法是水煎服,大黃要後放,芒硝需要在溶解後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這個藥方作用強烈,可能會引起嘔吐或腹瀉,虛弱的患者應該特別小心使用。孕婦嚴禁使用。由於這是一種強效的通便藥,對於氣虛(身體能量不足)、陰液不足、便秘不嚴重的患者,特別是年老或體弱者,應該謹慎使用。
- 使用此藥時,應該注意一旦症狀緩解就停止服用,以免過度使用而損傷身體正氣。如果患者的身體虛弱、脈象沉弱或胃腸中沒有積熱,則不適合使用,否則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現代藥理研究
- 瀉下作用:大黃含有「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能刺激大腸,增加蠕動而導瀉,另外大黃含有「 鞣 質、沒食子酸」之收斂成分,可使蠕動減弱而便秘,久煎時會使瀉下成份破壞,而致便秘,故本方用生大黃,并宜後下。芒硝含「硫酸鈉」,使腸腔外水份向腸內滲透,軟化糞便,易於排出。厚朴小量對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枳實使胃腸收縮節律增加而有力。
- 抗菌作用:大黃有強抗菌作用;厚朴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較強抑制作用,穩定不易受酸鹼之破壞。
- 本方可改善胃腸血液循環,增加膽汁分泌,膽囊收縮。
大承氣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多數人體內三焦經、大腸經實證,連動膽經與胃經實證,尤其是每年夏末初秋期間最明顯,體內嚴重火熱,有機會出現大承氣湯證。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大承氣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大黃3錢,芒消1錢,厚朴1錢,柴胡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主治:邪氣挾食,存於大腸,火氣炎蒸,夾食作祟,痛而手不可按。
大承氣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大黃4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5枚(炙),芒消3合。 主治:峻下熱結;急下救陰;通胃結,救胃陰;瀉陽明之燥氣而救其津液,清少陰之熱氣而復其元陰;蕩滌三焦之堅實;峻瀉熱結。主治:傷寒、溫病或瘟疫陽明府實。身熱,大便秘結,頻轉矢氣,胸脘痞滿,腹部脹痛拒按,甚或潮熱譫語,舌苔焦黃而厚,甚或起刺,或焦黑燥裂,脈象沉實或弦數,甚或沉遲;或熱結旁流,下利清水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實,口舌乾燥者;或熱厥、痙病,神志昏迷而見陽明熱實者。現用於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急性菌痢等屬裏實熱證者。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手足然汗出者;陰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屬陽明,脈實者;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卧,有燥屎;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陽明病,發熱汗多者;發汗不解,腹滿痛者;腹滿不減,減不足言;脈滑而數,有宿食;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痙爲病,胸滿口噤,卧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男子傷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脹,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悶亂至死者。瘟疫伏邪傳胃,煩躁發熱,通舌變黑生刺,鼻如煙煤,此邪最重,復瘀到胃。陽明溫病,面目俱赤,肢厥,甚者通體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脈沉伏,或並脈亦厥,胸腹滿堅,甚則拒按,喜涼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