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氣湯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科類編釋意》卷三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7%
大腸經 14%
肝經 11%
心經 10%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肺經 6%
心包經 3%
腎經 3%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承氣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大黃可迅速清熱瀉火,通利大腸,使積滯之物排出體外,達到通便止痛的效果。
  2. 引藥下行: 承氣湯中多為峻下藥,需配合大黃的引導作用,將藥力引至下焦,使其發揮最佳效果。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並能將其他藥物帶入腸道,加速藥效發揮。

承氣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燥濕化痰,瀉熱通便:承氣湯屬於大承氣湯的變方,其主治熱結便祕,厚朴性燥,能燥濕化痰,並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通便,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瀉熱通便的效果。
  2. 厚朴降氣除滿,調和藥性:承氣湯中多用峻猛之品,容易傷及脾胃,厚朴降氣除滿,能緩和藥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穩。

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化痰之效。承氣湯為峻下之劑,主治熱結便祕,枳實可助其瀉熱通便,更能促進腸胃蠕動,緩解便祕。
  2. 理氣消積:枳實還具備理氣消積的功效,可緩解因熱結而導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承氣湯中加入枳實,除了瀉熱通便外,更能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承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承氣湯屬於峻下寒涼之劑,藥性偏寒,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脾。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與大黃配伍,能增強大黃瀉下通便的作用,同時也能減輕大黃的毒性。

因此,甘草在承氣湯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並增強藥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承氣湯中加入芒硝,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寒,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泄腸胃積熱,適用於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等症。
  2. 軟堅散結:芒硝亦有軟堅散結之效,能化解積聚於腸道中的硬塊,促進排泄,有助於改善因熱結所致的便祕。

故芒硝在承氣湯中,可有效地發揮清熱瀉下、軟堅通便的作用,達到治療熱結便祕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承氣湯」主要成分是大黃、厚朴、枳實、甘草、芒硝。主治功效包括:

  1. 痘瘡發熱腹痛,大渴煩躁,大便閉結,狂妄者: 指痘瘡患者出現高熱、腹痛、口渴煩躁、大便不通暢、神志不清等症狀。

  2. 痘瘡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 痘瘡患者出現痘瘡焦黑、口渴煩悶、呼吸急促、逆氣上衝、大便不通等症狀。

  3. 胃腑實效,口噤胸滿,臥不著席,腳攣急,大便閉結不通: 指胃腸道實熱壅盛,口脣緊閉、胸悶、臥不安穩、腳抽筋、大便不通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大黃: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3. 厚朴: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4. 芒硝: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5. 枳實: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總結: 中藥方劑「承氣湯」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黃、厚朴、枳實、甘草、芒硝。其主治功效有痘瘡發熱腹痛、痘瘡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胃腑實效、口噤胸滿、臥不著席、腳攣急、大便閉結不通等症狀。該方劑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樸消、豆豉、枳實、厚朴各等分。
發汗,瀉下,去臟毒。
上用水二鐘,煎至八分,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承氣湯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在服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服用承氣湯前,應先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適合服用。
  2. 服用承氣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3. 服用承氣湯期間,應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4. 服用承氣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月經顏色紫黯肚臍周圍腹痛心胸煩熱上腹胃脘痛腹瀉尾椎疼痛舌苔乾燥(舌乾)舌頭僵硬,活動不靈小便顏色偏黃嘴唇顫動鼻子乾燥睡眠時磨牙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乾嘔癲狂狂躁幼兒發熱胡言亂語神志不清手腳冰冷產後大便難

相同名稱方劑


承氣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九。 組成:茯神1兩,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1兩(去蘆頭),青竹茹半兩。 主治:中毒吐卻惡毒物後,覺胸心安穩。宜服此。

承氣湯,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枳實5枚,大黃4兩,芒消半升,甘草2兩。 主治:少陰病得之2-3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得之6-7日,腹滿不大便者。下血。

承氣湯,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六。 組成:厚朴4兩(去皮),薑2兩(同搗爛,焙乾),大黃2兩,枳實半兩(麸炒去瓤),芒消1兩半。 主治:剛痙,大便不通10數日。

承氣湯, 出處:《千金》卷十六。 組成:前胡1兩,枳實1兩,桂心1兩,大黃1兩,寒水石1兩,知母1兩,甘草1兩,消石2兩,石膏2兩,栝樓根2兩。 主治:氣結胸中,熱在胃管,飲食嘔逆,渴者。

承氣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四。 組成: 承氣湯(《攝生眾妙方》卷四。)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四。組成:大黃、朴消、豆豉、枳實、厚朴各等分。主治:發汗,瀉下,去臟毒。 。 主治:發汗,瀉下,去臟毒。

承氣湯, 出處:《痘科類編釋意》卷三。 組成:大黃1錢,厚朴1錢,枳實1錢,甘草5分,芒消1錢。 主治:痘瘡發熱腹痛,大渴煩躁,大便閉,狂妄者;痘瘡焦黑,煩渴頓悶,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實效,口噤胸滿,卧不著席,腳攣急,大便閉結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