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itrus aurantium L. Fructus Immaturus Citrii Aurantii Bitter Orange, Sweet Orange
- 別名:枳殼,鵝眼枳實,江枳殼,蘇枳殼,川枳殼
- 來源: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乾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乾或低溫乾燥,較小者直接曬乾或低溫乾燥。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 生長環境:丘陵, 枸頭橙, 湖泊, 低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枳實的傳統功效
1. 理氣行氣
枳實,其理氣行氣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制也頗值得探討。
從多部醫書記載來看,枳實的理氣功效與其“破氣”、“消痞”的特性密切相關。如《湯液本草》指出,枳實可用於破氣,可與大黃、牽牛等峻下藥同用;同時,它也能益氣,可與人參、乾薑等補益藥合用。這說明枳實並非單純的破氣藥,其運用需根據病情而定,可攻可補。
《本草衍義》和《本草衍義補遺》則側重描述枳實的峻猛之性,認為其能“衝牆倒壁,滑竅瀉氣”,具有強烈的瀉下通利作用,可以消除體內壅滯之氣。而《藥品化義》則進一步指出枳實能“專洩胃實,開導堅結”,針對胃部積滯、氣機阻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疏通作用,並能改善由此導致的食慾不振、皮膚瘙癢等症狀。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臟腑角度闡述了枳實理氣的機理,認為其能疏通足陽明、太陰經氣滯,從而解決痰癖、停水、結實脹滿等問題。文中指出,胃氣壅滯可導致心下急痞,而枳實能破散衝走壅滯之氣,使氣機恢復通暢,從而緩解相關症狀。 張潔古則認為枳實能治療心下痞滿,並指出其能“去脾經積血”,說明枳實的理氣作用也與血液循環相關。
綜上所述,枳實的理氣行氣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其峻猛的瀉下通利作用,以及對臟腑氣機的調節,來達到疏通氣滯,改善症狀的目的。其臨牀應用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謹慎選用。
2. 消食化積
枳實,其消食化積之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歷代醫家所重視。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消食」,而是涉及到氣機的疏通和運化。
《本草經疏》指出枳實能治療諸多因氣滯所致的病症,例如胸脅痰癖、脹滿、心下痞痛等。其原理在於,陽明、太陰經氣滯,則運化失常,導致痰、水、食積等停滯。枳實具有破散衝走之力,能疏通氣機,使壅滯之物得以排出,從而達到消食化積的效果。 書中更進一步說明,枳實能作用於胃氣,賁門與心相連,胃氣壅滯則心下痞痛,枳實能安胃氣,解決此症狀。
《湯液本草》則從益氣與破氣兩個角度闡述枳實的功效。 它指出,枳實可與人參、乾薑、白朮等益氣藥合用,也可與大黃、牽牛、芒硝等破氣藥配伍。這說明枳實並非單一作用的藥物,其使用需根據病情而定。 書中更提到「非枳實不能除痞」,說明枳實對於消除食積導致的痞滿,具有獨特且重要的作用。
《藥品化義》則更直接地指出枳實「專洩胃實,開導堅結」,能治療因食積導致的胃脘脹滿、臍腹間實滿等症狀,並能「逐宿食」。 這與《本草衍義補遺》中所說的「瀉痰,能衝牆倒壁,滑竅瀉氣」相呼應,說明枳實具有較強的通利作用,能將停滯於胃腸道的食積排出體外。 張潔古更在《本草書名》中提及枳實能治療心下痞及宿食不消,並指出其能去脾經積血,進一步說明枳實的消食化積作用與氣血運化的關係密切。
綜上所述,枳實的消食化積功效,並非僅僅是單純的消食,而是通過疏通氣機、化解痰飲、排除積滯等多重途徑,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其作用機理複雜,需結合病症和辨證論治來合理應用。
3. 止咳化痰
枳實,為芸香科植物酸橙或其同屬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其具有多種功效,其中止咳化痰亦為其重要作用之一。 然而,其止咳化痰並非直接作用於肺部,而是通過疏通氣機,消散痰飲間接達成。
《本草衍義補遺》明確指出「枳實瀉痰,能衝牆倒壁,滑竅瀉氣之藥也」,說明枳實的化痰功效是通過其峻下泄瀉之性,將體內鬱積之痰飲排出。 此與《藥品化義》中「消痰癖,祛停水」的記載相符,皆強調其破除積滯的功能。 痰飲的產生,古代醫家認為與氣機阻滯、臟腑失調密切相關。《神農本草經疏》指出枳實能治療「胸脅痰癖」,並說明此乃足陽明、太陰經氣滯所致,枳實能破散衝走氣滯,從而使痰飲得以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枳實的應用有側重。《湯液本草》提到枳實「破氣則佐之以大黃、牽牛、芒硝」,強調其破氣消積的特性,在治療痰飲阻塞的情況下,可以與其他峻下藥配伍,以更徹底地清除痰飲。 而《本草衍義》則指出枳實與枳殼的不同,前者性峻,後者性緩,暗示著枳實用於痰飲壅滯較為嚴重的情況。 《本草書名》中提及張潔古使用枳實治療「心下痞」,也從側面說明積滯的消除有助於痰飲的化解,因心下痞滿往往伴有氣機阻滯,痰濁內停。
綜上所述,枳實的止咳化痰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肺,而是通過其峻下泄瀉之性,消散體內積滯,疏通氣機,從而間接達到化痰止咳之效。其應用需結合患者病情及體質,謹慎使用。
4. 補氣
枳實,其功效並非單純的瀉下。綜觀古籍,其「補氣」作用值得深入探討。
《湯液本草》中明確指出:「枳實,益氣則佐之以人參、乾薑、白朮;破氣則佐之以大黃、牽牛、芒硝」。此處將枳實與益氣藥材並列,暗示其具有益氣的潛力,只是其益氣作用需要在特定情況下才能顯現。文中更進一步指出「非枳實不能除痞」,說明枳實能去除胸膈痞滿,而痞滿的產生往往與氣機阻滯有關。 因此,枳實的「補氣」並非直接的氣血滋補,而是通過疏通氣機,解決氣滯所造成的病理狀態,從而達到間接的補氣效果。
《本草經疏》則從病理機制解釋了枳實的益氣作用。文中指出枳實能治療「心下急痞痛,逆氣」,這些症狀都與氣機阻滯有關。通過「破散衝走」的力量,消除氣滯,從而使胃氣得以安和,達到「安胃氣,止溏洩」的效果。 這也間接說明,當氣機通暢後,臟腑功能恢復正常,便能更好地吸收和運化營養,從而達到一種「補氣」的效果。
《用藥心法》更精確地指出枳實能「去脾經積血,故能去心下痞」。脾主運化,脾經積血阻礙了氣血運行,導致心下痞滿。枳實通過消散積血,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解決了根本問題,也間接達到了補氣的效果。
總而言之,枳實的「補氣」並非直接的補益,而是通過其疏通氣機、消散痰瘀的作用,改善臟腑功能,間接地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一種「治其標,本自除」的補氣效果。 其作用機制與現代醫學中強調的「通則不痛」的理念相契合。
5. 止瀉
枳實,古籍中多有記載其止瀉功效,但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瀉下,而是與其理氣、消痞、消積等作用密切相關。諸多醫籍對此都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枳實能「止溏洩」,其機理在於「足陽明、太陰受病,二經氣滯,則不能運化精微,而痰癖停水,結實脹滿所自來矣」。意思是說,陽明、太陰經氣滯,導致水濕痰飲停滯,造成腹瀉。枳實能破氣消積,疏通經絡,使氣機運化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書中並提到,胃氣壅滯會導致心下痞痛,而枳實能破散衝走壅滯之氣,使胃氣安和,因此也能止瀉。
《藥品化義》則強調枳實「專洩胃實,開導堅結」,認為腹瀉可能是由於胃實積滯所致,枳實能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從而解除胃腸道的阻塞,恢復正常的排泄功能。
《本草衍義》指出枳實、枳殼「一物也」,只是大小不同,藥性強弱有別。 張仲景用枳實於承氣湯,旨在迅速疏通、決洩、破結實。 這說明在某些急症腹瀉,因氣滯、積滯導致的便祕夾瀉的情況下,枳實的快速通利作用能有效緩解症狀。
《湯液本草》則從益氣與破氣的角度闡述枳實的運用,指出其可根據病情配伍不同的藥物, 說明枳實的止瀉作用並非單一,而是與整體的治法策略密切相關。
總而言之,枳實止瀉並非單純依靠瀉下作用,而是透過理氣、消積、消痞等多方面作用,調整臟腑氣機,消除導致腹瀉的病因,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其應用需根據不同病因、病機,靈活運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枳實的古代典籍
枳實的現代功效
1. 預防心血管疾病
枳實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潛力源於所含多種活性物質,特別是類黃酮與單寧酸。這些化合物賦予枳實顯著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體內氧化損傷,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發展的重要起始環節。同時,枳實展現了降血壓及降血脂的藥理作用,有助於緩解高血壓及高脂血症對血管內皮造成的壓力與損傷。其對脂質代謝的調節作用尤為關鍵,能改善脂質譜,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積聚,從而降低血管阻塞的風險。透過調節內皮細胞功能,枳實有助於維持血管彈性與舒張能力,防止內皮功能障礙。此外,枳實對於改善代謝症候羣、肥胖症及糖尿病這些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亦有助益,例如,能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或調節能量代謝。這些綜合效應共同作用,最終達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目的。
2. 抗發炎
枳實的抗炎作用源於其所含多種活性成分,如枳實素、槲皮素、芒硝酸等。這些現代藥理學上已知的化合物,主要透過抑制發炎反應的啟動與發炎因子的生成,從分子層面減少組織損傷。具體而言,它們能調節細胞信號通路,降低促炎介質如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的釋放。此作用機制使其可應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牙齒炎症及皮膚炎症等多種發炎性疾病。
3. 抗氧化
枳實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類黃酮化合物,如橙皮苷(即枳實素)和槲皮素。這些活性成分憑藉其獨特的化學結構,能有效捕獲並清除多種活性氧自由基(ROS),例如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從而降低氧化應激水平。此抑制自由基鏈式反應的能力,能顯著保護細胞膜、DNA和蛋白質免受過氧化損傷,對於預防細胞凋亡及線粒體功能障礙至關重要。其抗氧化功效不僅有助於延緩皮膚衰老、提升彈性與光澤,科學研究亦指出,透過調節Nrf2/ARE等信號通路,枳實類黃酮或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進而在預防慢性疾病中發揮潛在作用。這使得枳實提取物在美容及保健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尤其在對抗環境氧化壓力方面。
4. 防癌抗腫瘤
中藥枳實具有潛在的防癌抗腫瘤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枳實及其近緣藥物,如枳殼,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根據一份資料指出[枳殼還是中醫治療腫瘤的常用藥,枳殼已被證實能明顯誘導腫瘤壞死因子。此外,它對順鉑等化療藥物還能起到增效及協助排毒的作用。這些藥理作用機制為枳實類藥物在腫瘤輔助治療中的潛力提供了現代科學依據。
5. 升高血壓
枳實升高血壓的機制,現代藥理分析認為,可能與其所含的生物鹼成分如辛弗林(synephrine)有關。辛弗林結構類似去甲腎上腺素,主要作用於血管上的α1腎上腺素受體,導致血管收縮。這種血管收縮作用迅速而短暫,進而引起血壓在短時間內明顯上升,隨後恢復正常,這與動物實驗數據所示的血壓變化動態一致。
6. 抗過敏
枳實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顯著的抗過敏功效。此作用機制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包括密橘黃素、柑橘黃酮與CA4-F3。這些活性成分共同發揮作用,有效抑制多種過敏反應。具體而言,研究顯示,密橘黃素在經灌胃給予50mg/kg的劑量下,即能呈現顯著的抑制過敏作用。從更深層的機制探討,枳實能夠顯著降低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的數量,而組織胺是引起過敏症狀的關鍵介質。同時,枳實對被動皮膚過敏反應亦具有抑制作用,進一步證實其在緩解過敏症狀方面具備廣泛的潛力。綜合來看,枳實透過多重途徑,有效針對過敏發生的核心環節進行干預,從而緩解過敏症狀。
7. 止痛功效
枳實具有鎮痛作用。現代藥理分析指出,其揮發油是主要活性成分。研究顯示,枳實揮發油能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次數明顯減少,這明確證實了枳實揮發油的鎮痛功效。
8. 其他功效
枳實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主要活性成分,如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陳皮素及其他類黃酮化合物,在消化系統方面展現多重功效。它能顯著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胃排空,從而有效緩解食積、腹脹、便秘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狀,體現其理氣、消痞、導滯的傳統藥效。此機制可能涉及調節胃腸平滑肌的收縮與舒張,以及對膽鹼能受體的影響。此外,枳實所含的辛弗林(Synephrine)被研究指出具有擬交感神經作用,能引起血管收縮,使心率加快及升高血壓,因此在心血管方面也有其獨特藥理反應。其抗炎、抗氧化特性也正被深入探討。
枳實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水煎,3-10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研末調塗;或炒熱熨。
枳實的炮製
枳實炮製方法
-
生枳實:
- 揀淨雜質。
- 用水浸泡至八成透。
- 撈出,潤至內無硬心。
- 切片。
- 晾乾。
-
炒枳實:
- 先將麩皮撤勻於加熱的鍋內。
- 侯煙冒出時,加入枳實片。
- 拌炒至微呈焦黃色。
- 取出,篩去麩皮。
- 放涼。
- (每枳實片100斤,用麩皮10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枳實注意事項
- 虛體久病者禁用:虛證體質或長期患病者,不宜服用枳實,以免損傷正氣。
- 孕婦忌用:枳實具有收斂作用,孕婦長期或大量服用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
- 氣虛者禁用:枳實會消耗真氣,氣虛體質者服用後會加重症狀。
- 腹瀉或腹瀉者禁用:枳實具有通便作用,腹瀉或腹瀉患者服用後會加重病情。
- 腸道梗阻者禁用:枳實促進腸道蠕動,腸道梗阻患者服用後會加劇梗阻。
- 食道炎或胃潰瘍者禁用:枳實具有收斂作用,食道炎或胃潰瘍患者服用後會刺激受損部位,加重病情。
枳實相關的方劑
枳實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枳實含有的化學成分
檢皮甙(Hesperidin), 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 油皮甙(Naringin), 辛弗林(Synephrine), 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 柚皮甙(Naringin), 野漆樹甙(Rhoifolin), 忍冬甙(Lonicerin), 橙皮甙(Hesperidin), 福橘素(Tangeritin), 宜昌橙苦素(Ichangin), 去乙酸鬧米林(Deacetyl nomilin), 檸檬苦素(Limonin), 鬧米林(Nomilin), 黃柏酮(Obacunone), 去乙酰鬧米林酸(Deacetylnomilinic acid), 異檸檬尼酸(Isolimonic acid), 鬧米林酸(Nomilinic acid), 19-羥基去乙酰鬧米林酸-17-β-D-葡萄糖甙(19-hydroxydeacetylnomilinic acid-17-β-D-glucoside), 油皮素-7-芸香糖甙(Naringenin-7-rutinoside), 柚皮芸香甙(Narirutin), 異櫻花素-7-芸香糖甙(Isosakuranetin-7-rutinoside), 聖草枸楷甙(Eriocitrin), 柚皮素-4'-葡萄糖甙-7-芸香糖甙(Naringenin-4'-glucoside-7-rutinoside), 松柏甙(Coniferin), 丁香甙(Syringin), 去氫二松柏醇-4-β-D-葡萄糖甙(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β-D-glucoside), 2''-O-β-木糖基牡荊素(2''-O-β-xylosylvitexin), 反香葦醇-6β-吡喃葡萄糖甙(trans-Carveol-6β-glucopyranoside), α-松油醇-8-β-D-吡喃葡萄糖甙(α-terpineol-8-β-D-glucopyranoside), 9-羥基芳樟醇-9β-吡喃葡萄糖甙(9-hydroxylinalool-9-β-glucopyranoside), 催吐蘿芙木醇-9-O-D吡喃葡萄糖甙(Vomifoliol-9-O-β-D-glucopyranoside), 枳屬甙(Poncirin),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亞麻酸(Linolenic acid), 構橘香豆精(Poncimarin), 異枸橘香豆精(Iso-poncimarin), 7-牻牛兒醇基香豆精/葡萄內酯(7-Geranyloxycoumarin (Aurapten)), 6-甲氧基葡萄內酯(6-Methoxyaurapten), 香柑內酯(Bergapten), 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 異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 栓翅芹內酯/獨活內酯(Prangenin (Heraclenin)), 栓翅芹內酯水合物(Prangenin hydrate),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月桂烯(myrcene), 檸檬烯(limonene), 樟烯(camphene), γ-松油烯(γ-terpinene), 對聚傘花素(p-cymene), 丁香烯(caryophylle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