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加茯苓散
SI NI JIA F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方出《傷寒論》,名見《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四逆加茯苓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方中包含乾薑、附子等溫熱藥性較強的藥物,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藥物燥烈之性,使藥性調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二、補脾益氣: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四逆加茯苓散主治陽氣不足、寒凝血脈等症,甘草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機體對寒邪的抵抗力,有助於促進陽氣回升,改善寒凝血脈的症狀。
四逆加茯苓散方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四逆加茯苓散主治寒飲停滯於胸中,導致心胸滿悶、呼吸不暢等症狀。枳實加入方中,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理氣消積,使寒飲得以疏通,胸中氣機得以宣暢。
- 緩解脹滿: 枳實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能緩解胸中積滯所致的脹滿感。四逆加茯苓散中,茯苓、甘草等藥物可補脾益氣,而枳實則可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協同作用,改善胸中滿悶、腹脹等症狀。
四逆加茯苓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原因:
- 解表散寒: 柴胡味苦性寒,善於疏散風邪,解表退熱。四逆加茯苓散針對的是陽虛外寒之證,柴胡可解表散寒,使寒邪外出,恢復陽氣。
- 調和營衛: 柴胡兼具升陽舉陷之效,可調節營衛氣血,使之流通。本方中加入柴胡,可促進陽氣回升,改善營衛失調,達到溫陽散寒、化氣利水之功效。
四逆加茯苓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緩解寒邪凝滯: 四逆加茯苓散主要用於治療四逆證,其症多因寒邪客於少陽,導致陽氣虛衰,氣血運行不暢。白芍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 斂陰止痛、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的功效,可協助茯苓、甘草等藥材溫陽化氣,緩解寒邪凝滯,改善氣血運行。
- 滋陰養血: 四逆加茯苓散方中,其他藥材多偏溫燥,白芍的加入可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避免溫燥傷陰,使方劑更爲平和。同時,白芍還可與甘草相配,起到 緩急止痛 的作用,減輕寒邪侵襲所帶來的疼痛症狀。
四逆加茯苓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同時,其亦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改善四逆散所治的陽虛水泛、四肢厥逆等症狀。
- 配伍增效:茯苓與四逆散中的其他藥物如附子、乾薑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茯苓的利水滲濕,能幫助附子、乾薑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從而增強方劑整體的療效。
主治功效
四逆加茯苓散
中藥方劑「四逆加茯苓散」,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枳實、柴胡、白芍和赤茯苓。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柴胡
中藥的傳統代功效,包括:
散風熱、發汗解表:
- 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
- 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
止咳化痰:
- 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
平肝息風:
- 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
補陽:
- 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
清熱瀉火:
- 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
疏肝解鬱:
-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枳實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赤茯苓
赤茯苓性微寒,味甘淡,歸心、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赤茯苓可促進水分代謝,調節水液平衡,改善水腫,緩解腹脹。此外,赤茯苓還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可改善脾胃虛弱,促進消化吸收,緩解心悸不安。
總結
中藥方劑「四逆加茯苓散」,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枳實、柴胡、白芍和赤茯苓,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和中、利水滲濕、平肝息風之效。臨牀上,多用於治療傷寒少陰證,小便不利,腹脹水腫,心悸不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甘草1兩(炙),枳實1兩(去瓤,麩炒),柴胡1兩(去苗),芍藥1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
上為細散。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逆加茯苓散具有溫陽利水、通利小便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小便短赤、口乾舌燥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逆加茯苓散,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甘草1兩(炙),枳實1兩(去瓤,麸炒),柴胡1兩(去苗),芍藥1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 主治:傷寒少陰證,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