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排尿困難?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方劑理解!

- 最後更新:2022-08-04
關於排尿困難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

排尿困難」是指在排尿過程出現困難,尿不出來的現象,有時可能會伴隨疼痛,小便無力需要用力、排尿啟動緩慢、小便延遲、排尿不乾淨(殘尿感)、尿滯留(尿不完)...等等。

小便困難通常是泌尿道感染發炎所引起,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例如:中樞神經病變、脊髓外傷、膀胱病變、腫瘤或結石、帶狀泡疹、尿道狹窄、前列腺肥大、過動性膀胱、子宮脫垂、骨盆底肌肉不能放鬆、膀胱頸功能失調、免疫神經疾病...等等。

現代許多女性上班族,因為工作需求而必須久坐、憋尿,讓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逐漸無法放鬆,導致排尿困難。同時,女性膀胱出口阻塞的機率最高達到25%。

年紀大的男性容易出現排尿障礙,約有50%以上是攝護腺肥大引起。長期排尿困難,最終容易造成膀胱、腎臟功能受損及尿毒症,所以一定要儘早治療。

現代醫學治療排尿困難的方法,經常運用藥物,或用手加壓腹部輔助排尿,或運用導尿管或手術治療。醫生會建議進行膀胱訓練,骨盆底肌肉強化訓練(例如:凱格爾運動(Kegel)或提臀運動)。

如果一個人長期出現排尿障礙,又找不出明確的原因或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就很適合運用中醫的理論來探討,尤其是短暫出現的排尿困難,有可能只是經絡氣血的障礙所造成。

從中醫的觀點看排尿困難


類似名稱:癃閉,胞痹,閉癃,溺閉,溺癃,不得小便,小便赤澀,小便澀痛,淋症,小便不通,小水不通,溺溲不通,小便不利,癃㿉,癃㿉,

排尿困難是指小便不通,尿液點滴難出,這絕對是困擾中國人上千年的症狀,在古代稱為《黃帝內經》稱「癃」或「不得小便」、「癃閉」...等等,類似的名詞非常多。

依照傳統中醫的觀察,小便不通可以分類為以下證候,這同時也可以運用經絡檢測來加以比對驗證,分述如下:

一、外感傷寒(太陽病)

「小便不通」與「小便不利」概念類似,中醫的《傷寒論》可以說整本書有一大半都在處理感冒及其後遺症現象,而其中大量探討「小便不利」的症狀,涉及的條文有37條。

小便不利指的是「尿少或無尿」,「小便不通」是指膀胱中有尿液,但是排出困難,這兩種症狀經常會交替出現。

《傷寒論》將外感傷寒區分為六個階段(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與厥陰病),從熱證到寒證都會出現小便不利。

所謂的太陽病,大部分指的就是「膀胱經」,膀胱不就是管控排尿的主要器官嗎?因此在外感傷寒之後,很容易出現膀胱相關症狀,排尿障礙就是其中一個。

當外在的寒邪之氣進入體內之後,膀胱氣化失職,水液停留在下焦時,就容易出現口渴、口乾一直想要喝水,「尿不出來」或是「頻尿」兩種可能性,最常出現的就是「五苓散」證、「小青龍湯」證。

體內水液同時也與脾臟有關聯,因為「脾主運化」。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膀胱經與脾經的連動性極高,因此當膀胱經異常時,會出現體內水氣運化障礙,就是這麼理所當然了

膀胱經與脾經連動性高,牽動體內水氣運作
膀胱經與脾經連動性高,牽動體內水氣運作

某會員A先生觀察自己身上的經絡長達10年以上,確認自己只要每次有點感冒的感覺就會開始頻尿,然而在夏天的時候,有時候會尿不出來,甚至感覺尿痛,幾乎每次只要立刻服用治療太陽病的「五苓散」就會快速改善,屢試不爽。

對某些人而言,一年四季出現膀胱經與脾經虛證已經成為一種體質現象,因此有些人很容易出現膀胱炎。2022年7月時就有一位男性會員分享,他被診斷出前列腺肥大,經常尿不出來,而他就是典型的「鐵三角經絡體質」。

二、外感傷寒(少陽病)、肝氣鬱結

當外來寒邪進入少陽病之後,影響到膽經與三焦經,三焦不通時,體內的水氣運化就會出現障礙,因此也容易出現小便不利。同時出現暈眩、口苦、口乾、食慾不佳的現象,最常出現的就是「小柴胡湯」證,或是合併太陽病的「柴胡桂枝湯」證。

現代人由於壓力過大,情緒鬱悶,容易肝氣鬱結。不論是《傷寒論》或是後代中醫都有提出,體內肝氣鬱結時,很容易出現小便不通的現象。

由於情志失調,肝失調達,疏泄不利而出現小便不通、心情鬱悶、多煩善怒、肋痛、失眠、多夢、口苦胃酸、舌紅苔薄黃,脈弦。

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肝經通往整個陰部,因此肝經異常時容易出現泌尿道、陰部的相關疾病。從現代人高機率出現肝經實證的狀況看來,長期坐在辦公室的現代人,容易出現膀胱疾病就是這麼理所當然了!

現代人肝氣鬱結,容易出現肝經實證之鐵三角經絡型態
現代人肝氣鬱結,容易出現肝經實證之鐵三角經絡型態

同時肝經實證的時候,膀胱經與脾經經常出現虛證,呈現所謂的鐵三角型態,因此傳統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造成的小便不通,用圖象化來理解就是這種經絡型態

三、外感傷寒(陽明病)、下焦濕熱

造成小便困難最常見的狀態,其實是體內過於濕熱,有火氣所造成的,這常常是外感寒邪化熱(陽明病階段),或是夏天處於濕熱的環境下所造成。常出現尿痛、尿頻、尿急、小便灼熱感、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黃疸。

現代醫學也發現,夏季是膀胱炎高頻率出現的季節。古書《諸病源候論》提到:「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體內濕熱阻滯牓胱,移熱於膀胱,濕熱互結,膀胱氣化失調,導致小便不通。這時候就要運用清熱利尿、瀉火、瀉大便的方法。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完全可以印證這個事實,從腎經與膀胱經的能量趨勢看來,這2條經絡一起出現虛證的機率,在夏天到達了最高點。

夏季時,腎經與膀胱經虛證機率達到極點
夏季時,腎經與膀胱經虛證機率達到極點

某會女性會員C小姐過去經常開車,找不到廁所時就憋尿,久了就經常膀胱炎,可以說每隔幾個月就出現一次,她的經絡型態就是經常出現腎經與膀胱經虛證,持續觀察了好幾年都保持一樣的經絡型態,就算已經治癒了,也依然是屬於「鐵三角經絡體質」。

因此,要改變一種經絡體質是非常困難的,必須要持之以恆養生,努力提升腎經與膀胱經的能量,才有可能根本改善慢性膀胱炎的體質

事實上,所謂的陽明病與下焦濕熱,依然沒有逃脫鐵三角經絡型態的範疇。到了夏季的時候,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出現胃經實證,呈現下圖這種經絡型態,這是很容易出現膀胱炎的。

夏季容易出現型態,其實就是陽明濕熱膀胱炎的模型
夏季容易出現型態,其實就是陽明濕熱膀胱炎的模型

在2022年6-7月間,至少有3-5位會員回報出現膀胱炎現象,幾乎都是出現這種經絡型態,這是因為夏季至少有50%的人會出現鐵三角經絡型態,而這種變化型就是常見的一種。

四、外感傷寒(太陰少陰病)、下焦濕寒及腎氣不足

以上都是在講夏季的鐵三角,進入秋冬之後有沒有機會出現小便不通的機會呢?也是有的,這就是傳統中醫所說的腎氣不足小便不通。

當外感寒邪進入體內進入三陰階段之後,體內就開始變得很寒,進入所謂的少陰病,這個少陰指的就是「腎臟」,腎陽、腎氣不足時,就會出現小便排出無力,尿意頻頻又排尿困難,腰膝痠痛,手腳冰冷的症狀。

現代醫學同時也發現,冬天也是容易出現排尿障礙的季節。這時候只要溫暖腎陽,小便不利的現象就會消失。由於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現腎陽虛,因此這個年紀的人如果出現小便困難,通常就是這個原因所造成的。

腎陽虛造成的小便不利,在冬天機率很高
腎陽虛造成的小便不利,在冬天機率很高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完全可以印證這個事實,從腎經與膽經胃經陽虛的能量趨勢看來,這3條經絡一起出現虛證的機率,在冬天到達了最高點。同時在冬季也有不少會員回報出現小便不通的現象,尤其是45歲以上機率更高。

現代人腎經高機率出現虛證,夏天與鐵三角經絡型態結合,冬天與陽虛經絡型態結合,因此只要是腎氣虛弱的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現小便不通,這是必須要特別注意的。

尤其是男性前列腺肥大,幾乎都是夏季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加上冬季的腎陽經經絡型態所構成,這通常要到中年以上才會穩定出現。現代醫學也發現50-60歲有50%機率出現前列腺肥大,完全不謀而合

因此,善於養生者,一定要提升腎經能量,這樣就可以根本改善慢性長期困擾人的膀胱炎。

五、脾胃虛弱(中氣不足)、下腹部瘀血

傳統中醫還提到所謂的「中氣不足」會造成小便不通,這其實與上面的所有背後原因都是一樣的,由於鐵三角經絡型態脾經長期虛證,因此脾胃運化能力不佳

上面提到肝氣鬱結的人,通常都會出現脾胃障礙,長期脾胃虛弱的人,也會出現排尿困難,伴隨各種脾胃症狀(食慾不佳、肚子脹氣、大便稀溏...等等)。

除了是季節性的影響,平日生活習慣(壓力、熬夜晚睡)也會造成鐵三角經絡型態,必須要改變生活習慣才會根本改善。

2022年8月初時有一位會員H先生就回報,由於該年夏天非常熱,全球處於熱浪狀態,他幾乎每天都晚上1點才睡。漸漸地發現自己的脾胃功能變差,食慾不佳,白天沒有精神,後腦杓常常暈暈的,經常還會出現背痛,分享經絡圖如下:

2022年經常熬夜造成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案例
2022年經常熬夜造成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案例

有些人長期喝冰水或寒涼食物,造成腹部經絡阻塞,外是車禍外傷造成下腹部瘀血,也會出現排尿困難,這時候可以運用「經絡療法」,或是運用活血化瘀中藥,將下腹部的瘀血化開,即可改善長期慢性的排尿障礙。

古代中醫也有運用導尿術治療小便不通,由於這是現代醫學的強項,嚴重到需要導尿時,是一定要到醫院去就診的,中醫的角色是用來平時保養及預防疾病才具有意義。

相關的10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改善排尿困難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排尿困難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排尿困難之相關中醫典籍


  •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有氣虛、血虛、有痰、風閉、實熱。氣虛用參、耆、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耆藥中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或芎歸湯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陳湯先服後吐。已上皆用探吐。若瘀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下,蓋氣承載其水也。有實熱者當利之,砂糖湯調牽牛末二三分,或山梔之類。有熱、有濕、有氣結於下,宜清宜燥宜升。」
  • 《辨證錄.小便不通門》:「人有小便不通,點滴不能出,急悶欲死,心煩意躁,口渴索飲,飲而愈急,人以為小腸之熱極也,誰知是心火之亢極乎。夫心與小腸為表裡,小腸熱極而癃閉,乃熱在心而癃閉也。蓋小腸之能開合者,全責之心腎之氣相通也。今心火亢熱,則清氣不交於小腸,惟烈火之相迫,小腸有陽無陰,何能傳化乎?小腸既不能傳化,膀胱何能代小腸以傳化邪?況心腎之氣既不入小腸,亦何能入於膀胱,以傳化夫水哉。治法瀉心中之火,兼利其膀胱,即心腎氣通,小便亦通矣。」
  • 《備急千金要方.膀胱腑》中記載導尿法: 「胞囊者,腎膀胱候也,儲津液并尿。若臟中熱病者,胞澀,小便不通,…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便愈。」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