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天雄散

TIAN XIONG SAN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0%
腎經 20%
膀胱經 10%
脾經 10%
肝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腎陽虛衰,畏寒腰冷,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或不利。虛勞。男子失精。老人腰冷。小便頻數,或遺溺,小腹有動者。失精,臍下有動而惡寒,或衝逆,或小便不利者。陽虛亡血,失精。

傳統服藥法

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遠志1兩(去心),續斷1兩,蛇床仁1兩,桂心1兩,菟絲子3兩(酒浸3宿,曝乾,別杵末),肉蓯蓉1兩(酒浸,去皴皮,微炙),雄蠶蛾1兩(微炒),石龍芮1兩。
上為細散。
每服3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天雄性辛,熱,大毒。主要功效祛風散寒;益火助陽。主風寒濕痹;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龍骨性甘澀、平、無毒。主治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囊濕冷頻尿排尿困難遺精性冷感動脈粥樣硬化尿失禁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腳氣病耳聾半身不遂失明心內膜炎五十肩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中耳炎原發性高血壓

相同名稱方劑

天雄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天雄1枚(末),膩粉1錢,麝香1錢。 主治:陰生瘡,腫痛。

天雄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 組成:天雄1兩,五味子1兩,遠志1兩,蓯蓉10分,蛇床子6兩,菟絲子6兩。 主治:五勞七傷,陰萎不起,衰損。

天雄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衛生寶鑑》。 組成:天雄1兩(如無,以大川烏代之),雄黃半兩(水磨,澄乾),川芎1兩半,全蠍半兩(去土),白僵蠶4錢(直者,去絲嘴),蓽茇3錢(微炒)。 主治:頭風。

天雄散, 出處:《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組成:天雄3分,防風3分,川芎3分,人參3分,獨活3分,桂心3分,葛根3分,白朮6分,遠志6分,薯蕷6分,茯神6分,山茱萸6分,莽草4分。 主治:頭目眩暈,屋轉旋倒,或三兩日卻明,發動無定,久成青盲。

天雄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雄黃半兩(細研),桂心1兩,獨活3分,木香1兩,乾蠍半兩(生用),天南星半兩(微炒,煨),地龍半兩(微炒),朱砂半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主治:風入腹,臟腑中切痛,心腹拘急。

天雄散,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天雄3兩(炮),白朮8兩,桂枝6兩,龍骨3兩。 主治:補陽攝陰。主治:腎陽虛衰,畏寒腰冷,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或不利。虛勞。男子失精。老人腰冷。小便頻數,或遺溺,小腹有動者。失精,臍下有動而惡寒,或衝逆,或小便不利者。陽虛亡血,失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三物天雄散

相似度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