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天雄散中包含天雄,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天雄性溫,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對於陽虛寒凝所致的肢冷、腹痛、腰膝痠軟等症狀,天雄可以起到溫陽驅寒的作用。
- 祛風止痛: 天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疼痛,例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
天雄在方劑中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夠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雄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 天雄散為燥烈之方,容易傷脾胃。白朮性溫和,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能補脾氣,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損傷脾胃,維持整體藥效的平衡。
- 固本培元: 天雄散主要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而白朮可補中益氣,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天雄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天雄散主治寒濕凝滯,筋骨疼痛,而桂枝能溫陽散寒,使寒濕之邪得以散去,改善筋骨疼痛。
- 調和藥性,增效作用:天雄散中含有較多寒涼藥物,如天雄、附子等,桂枝的溫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並有助於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作用,增強藥效。
天雄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為解毒、益氣和安神。其中,龍骨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龍骨,實際上是某些動物的化石,主要用於強化陰陽、安定神經,並且具有鎮靜和抗焦慮的效果。由於天雄散常用於處理與情緒相關的病症,龍骨能有效穩定心神,減少焦慮和緊張感,從而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此外,龍骨的鉀鈣成分能夠促進骨骼健康,對於因情緒壓力帶來的身體不適也有輔助療效。因此,龍骨在天雄散中的添加,不僅增強了其安神的特性,也讓整個方劑更具綜合性和有效性,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中陰陽平衡的重要性,對於調整身心狀態、達到內外和諧均有深遠的影響。
主治功效
天雄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代醫學典籍記載,天雄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腎陽虛衰: 畏寒、腰膝冷痛、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或不利。
- 虛勞失精: 男子失精、遺尿、小腹動悸、惡寒、或見衝逆、或小便不利。
- 亡血失精: 陽虛導致的失血、失精。
- 風寒濕痺: 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肢體麻木等。
- 頭風眩暈: 頭暈目眩、頭痛、如屋轉旋倒。
- 中風偏癱: 肢體偏癱、口噤、角弓反張。
- 歷節風痛: 關節疼痛遊走不定,痛不可忍。
- 陰部腫痛: 陰囊腫痛、囊下濕癢、小便余瀝。
- 婦人風眩: 頭暈、心神昏悶、四肢緩弱。
治療原理:
天雄散由天雄、白朮、桂枝、龍骨四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溫陽、補氣、固精、安神等理論:
- 天雄(炮): 為君藥,大辛大熱,具有強大的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能溫補腎陽,祛除體內寒邪,強壯筋骨,止痛消腫。針對腎陽虛衰的核心病機,起到扶陽固本的作用。
- 白朮: 為臣藥,甘溫,健脾燥濕,補氣養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朮能補益脾氣,增強運化功能,使氣血充盈,進而滋養腎精。同時,白朮還能燥濕利水,對於陽虛水泛所致的小便不利也有改善作用。
- 桂枝: 為佐藥,辛溫,發汗解表,溫通經脈,調和營衛。桂枝能溫通經脈,助天雄散寒,並能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陽氣的布達。此外,桂枝還能化氣行水,協助白朮改善小便不利的症狀。
- 龍骨: 為使藥,甘澀平,鎮靜安神,固精止遺,收斂固脫。龍骨能鎮靜安神,對於虛勞失精所致的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有良好效果。同時,龍骨還能收斂固澀,用於治療遺精、遺尿等症。
四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補氣固精、鎮靜安神之效。
具體病症分析:
- 失精、虛勞: 天雄散通過溫補腎陽,充盈腎精,並配合龍骨的固澀作用,來治療失精、遺尿等症狀。同時,白朮健脾益氣,桂枝溫通經脈,共同改善虛勞的狀態。《本經疏證》中提到「天雄散者,陰寒精出之治」,說明其主要針對陰寒導致的精液外洩。
- 畏寒腰冷、陽痿: 天雄溫腎陽,桂枝溫經通脈,白朮補氣,三藥合用,可以改善腎陽虛衰引起的畏寒、腰冷、陽痿等症狀。
- 小便頻數或不利: 天雄、桂枝溫陽化氣,白朮健脾燥濕,三藥合用,可以改善陽虛引起的小便異常。
- **風寒濕痺、歷節風痛、中風偏癱:**天雄散中天雄、桂枝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作用。而不同版本的天雄散組成或有不同,會增加如獨活、防風、木香、麻黃等驅風散寒、活血通絡之藥物,更適合於治療風寒濕痺、歷節風痛、中風偏癱。
- **頭風眩暈:**天雄、防風、獨活等藥物組合,可以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有助於改善頭風眩暈的症狀。
總結:
天雄散是一個以溫陽散寒、補氣固精為主要功效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衰、虛勞失精等病症。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溫補腎陽、健脾益氣、固精安神來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不同版本的天雄散,會因藥物組成有所調整,其主治病症會略有不同,更偏向於治療風寒濕痺、頭風眩暈、中風偏癱等症。由於天雄為大熱之品,且不同版本的天雄散藥物組成有所不同,因此具體應用時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遠志1兩(去心),續斷1兩,蛇床仁1兩,桂心1兩,菟絲子3兩(酒浸3宿,曝乾,別杵末),肉蓯蓉1兩(酒浸,去皴皮,微炙),雄蠶蛾1兩(微炒),石龍芮1兩。
上為細散。
每服3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 本方有固精止遺的作用,孕婦不宜使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雄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天雄1枚(末),膩粉1錢,麝香1錢。 主治:陰生瘡,腫痛。
天雄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 組成:天雄1兩,五味子1兩,遠志1兩,蓯蓉10分,蛇床子6兩,菟絲子6兩。 主治:五勞七傷,陰萎不起,衰損。
天雄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衛生寶鑑》。 組成:天雄1兩(如無,以大川烏代之),雄黃半兩(水磨,澄乾),川芎1兩半,全蠍半兩(去土),白僵蠶4錢(直者,去絲嘴),蓽茇3錢(微炒)。 主治:頭風。
天雄散, 出處:《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組成:天雄3分,防風3分,川芎3分,人參3分,獨活3分,桂心3分,葛根3分,白朮6分,遠志6分,薯蕷6分,茯神6分,山茱萸6分,莽草4分。 主治:頭目眩暈,屋轉旋倒,或三兩日卻明,發動無定,久成青盲。
天雄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雄黃半兩(細研),桂心1兩,獨活3分,木香1兩,乾蠍半兩(生用),天南星半兩(微炒,煨),地龍半兩(微炒),朱砂半兩(細研),麝香1分(細研)。 主治:風入腹,臟腑中切痛,心腹拘急。
天雄散,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天雄3兩(炮),白朮8兩,桂枝6兩,龍骨3兩。 主治:補陽攝陰。主治:腎陽虛衰,畏寒腰冷,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或不利。虛勞。男子失精。老人腰冷。小便頻數,或遺溺,小腹有動者。失精,臍下有動而惡寒,或衝逆,或小便不利者。陽虛亡血,失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