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陽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肝陽虛證是指「肝氣虛」進一步發展到「陽虛生寒」,肝之作用減弱,出現一系列的症狀與疾病。
肝陽與情緒密切相關,遠從《黃帝內經.靈樞》就提到:「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為驚駭」、「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黃帝內經.素問》提到:「肝病者痛引小肝病者,兩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慌慌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補之。」
傳統中醫認為「肝藏魂」,肝陽虛則魂不安而神動,神動則驚。膽與肝互為表理,肝虛則膽怯,膽怯則容易恐懼,所以「肝陽虛」的人,常常會感到驚恐。
反過來,因為過度驚恐也會造成肝陽虛證,或是因為外在環境長久居於逆境,導致陽氣消沉。或是外在寒氣入侵體內,造成肝陽不足。或因為色欲過度,房事不節。
由於「肝開竅於目」,肝的陽氣不足以通達於眼睛,導致視物不明,或眼生黑花。由於「肝主筋」,肝陽氣虛則筋失所養,容易疲乏、懈怠,不能耐勞,頭身麻木,四肢不溫。
綜合肝陽虛的主要症狀是:容易憂鬱、恐懼、心情悶悶不樂、眼睛模糊視物不明、容易怕冷、肋間神經痛、胸悶胸脹、下肢發冷、頭身麻木、面帶青色、指甲枯淡、容易抽筋、肌肉筋寒攣縮、手指僵硬。
由於肝經通往陰部,因此會影響男性性器官、性欲缺乏、陽萎不舉或舉而不堅、睪丸冷衰濕、滑精或陰器萎縮。
女子以肝為先天,肝陽虛之女性會出現小腹寒痛、月經延後或淋漓不斷,白帶清冷、子宮陰寒不孕,伴隨舌淡苔白,脈沉細弦遲。
由於「腎主恐」,恐懼太嚴重的人會傷到腎,由於「腎開竅於耳」,所以會出現耳朵疾病甚至耳聾。所以傳統中醫治療肝虛驚恐時,除了養肝膽,還會加上補腎藥物。
肝陽虛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驚恐」、「陽痿」、「懈惰」、「虛損」等疾病中。本證常與與「肝氣虛證」、「腎陽虛證」一起討論相鑒別。
肝氣虛與肝陽虛類似,如果怕冷、指甲淡白、睪丸陰冷、陽萎不舉、精滑、不孕、脈遲,出現1-2種就傾向於肝陽虛。
從經絡理解肝陽虛
造成肝陽虛的5種主要原因
肝陽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肝陽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肝陽虛的相關證型
改善肝陽虛的常用方劑
肝陽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肝陽虛的經絡型態,常見與「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身上,這類型的人一年四季都容易出現「陽虛」的經絡心態,如果肝經與腎經的能量長期不足的話,就很容易出現所謂的「肝陽虛證」。
尤其在每年進入冬季末期到初春這段時間,有一定比例的人會出現所謂的「一派陽虛」經絡型態(倒鐵三角+上下皆寒的經絡型態),這是最容易出現「肝陽虛證」的一種經絡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