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血通絡,散寒降逆,散寒滌飲,降逆溫中,養血通脈。主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內有久寒者又復外受寒邪。素體血虛,手足厥逆,舌淡苔白,脈細欲絕,或兼見頭頂痛,乾嘔、吐涎者
現代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慢性蕁麻疹、凍瘡等;亦可用於慢性消化道疾病而疼痛嘔吐較劇者、頭痛、潰瘍病、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炎、痛經、閉經等。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細辛性辛、溫、小毒。主治祛風、散寒、溫肺化痰、鎮咳通鼻竅、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少陰引經藥、治少陰頭痛牙痛。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性味甘,淡,微寒。主治瀉肺,利小便,下乳汁。 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腫,產婦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厥陰血虛寒鬱,血虛寒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