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DAN GUI SI NI JIA WU ZHU Y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6%
肝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沉脈,遲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偏頭痛,睪丸疼痛腫脹,頭頂痛,頭痛,女外陰痛,恥骨痛,中指痛,手部疼痛,媽媽手,腳四趾痛,月經腹痛,腹股溝痛,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腕部關節痛

症狀下肢萎縮,胸部發冷,女陰搔癢,陰囊搔癢,性慾低下,乾嘔,手腳容易出汗,噁心反胃,手腳冰冷,月經稀少閉經,嘔吐,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身體發熱四肢冰冷,容易腳冷但手不冷

現代疾病胸部發冷,甲狀腺機能減退,異位性皮膚炎,小指扳機指,無名指扳機指,中指扳機指,食指扳機指,扳機指,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蕁麻疹,腹股溝疝氣,腕管綜合症,慢性腎衰竭,原發性高血壓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使用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通脈,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溫經通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方中因有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易傷陰耗血,當歸可補益氣血,緩解溫熱藥物的副作用。
  2. 引藥入血,協調各藥:當歸可引藥入血,使其他藥物更好的發揮效用。方中吳茱萸、生薑等藥物,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效果,但需要血液的運送才能到達病竈,當歸的活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發揮最佳效果。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包含桂枝,主要是為了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此方以當歸、芍藥、甘草為君藥,溫補氣血,緩解寒邪侵襲所致的四肢厥逆、腹痛、腰痛等症狀。桂枝的加入,可以與君藥相輔相成,增強溫經散寒的效力,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進一步改善寒邪所致的病症。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寒邪凝滯,調和營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寒邪凝滯,可致營衛不和,四肢厥逆,腹痛等症。白芍可緩解寒邪凝滯,促進血液循環,調和營衛,協同當歸、桂枝等藥物發揮溫經散寒的作用。
  2. 柔肝止痛,緩解痙攣:白芍能柔肝止痛,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寒邪凝滯,可引起肝氣鬱結,導致腹痛、腹脹、痙攣等症。白芍可柔肝緩急,協同吳茱萸、生薑等藥物,達到止痛解痙的效果。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該方以溫經散寒為主,細辛可以增強溫陽之力,助於驅散寒邪,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四肢厥冷、腹痛等症狀。
  2. 助陽化氣: 細辛具有助陽化氣的功效,可以促進陽氣的生成和運行,進一步增強溫陽散寒的效果。此外,細辛還能通利氣血,配合當歸、吳茱萸等藥物,共同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吳茱萸、生薑性溫熱,容易傷胃,甘草性甘平,能緩和其燥熱之性,避免傷胃。同時,甘草又能調和當歸、芍藥等藥性,使各藥物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解毒之功效,可增強方中其他藥物補血活血、溫經散寒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兩點:

  1. 緩和藥性: 方中吳茱萸性溫,生薑性溫,皆具較強的辛溫燥烈之性,易傷陰耗津。大棗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吳茱萸和生薑的燥烈之性,防止傷陰耗津,使藥性更加平和。
  2. 調和氣血: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治寒凝血瘀之證,大棗有補血養血、和血調經之效,能與當歸、吳茱萸等藥物相輔相成,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寒凝血瘀的症狀。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由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二、 協調藥性: 當歸四逆湯本身偏溫,加入吳茱萸可以進一步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同時吳茱萸的辛味可以緩解當歸的甘潤,使藥性更加協調,提升藥效。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劑中添加生薑,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散寒止瀉的功效。此方用於治療四肢厥冷、腹痛、嘔吐、腹瀉等寒邪客胃、脾胃虛寒證,生薑可溫中散寒,緩解寒邪對胃腸的影響,進一步止嘔止瀉。
  2. 調和藥性: 方中當歸、桂枝等藥性偏溫燥,吳茱萸性溫燥而苦,生薑可調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使藥效更為平和。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中加入通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通利水道,溫陽散寒: 通草性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宣肺通竅之效。本方以通草配伍當歸、桂枝等溫陽散寒藥物,有助於溫通經絡,利水消腫,改善寒邪阻滯所致的四肢厥冷、小便不利等症。
  2. 疏通經絡,促進藥效發揮: 通草的通竅作用,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運行,進一步提高本方溫陽散寒、通利水道之效。

方劑介紹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是《傷寒論》中的經典方劑,主要功效是「溫經散寒、養血通經脈、溫中止痛」。

主治寒性陽虛、血虛體質的人,手腳冰冷、麻木疼痛、手腳關節疼痛、身體冷痛、脈細欲絕,內有久寒又感受到新的寒氣外邪,出現頭痛、頭頂痛,噁心乾嘔、吐白痰涎沫、疝氣疼痛、胃脘冷痛、脈微細、舌淡苔白等症

從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是「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生薑,所以要了解這個方劑之前,必須要理解「當歸四逆湯」。

在《傷寒論》條文中提到:「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351)」

體內久寒者手腳冰冷,脈細欲絕
體內久寒者手腳冰冷,脈細欲絕

一個人之所以會「脈細欲絕」,因為脈細是血虛、厥陰肝血不足的現象。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血虛會導致全身各個臟腑器官的功能下降,包括經絡的運行功能。

寒氣鬱結會阻礙血液運行,使經絡更加不通暢。脈搏是血液運行的反映,脈搏細弱微微,甚至有要斷絕的危險,說明血液運行已經非常不暢,甚至已經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

如果是陽氣不足的體質,寒氣在體內停留很久,或寒氣凝滯在子宮,導致月經不調、白帶清稀、宮寒不孕。

這時候就要運用當歸四逆湯來「養血活血、溫經散寒」,可用於治療血虛、寒凝等症。

然而,有一種人長期受到深重的寒氣入侵臟腑,就必須運用「當歸四逆湯」加上吳茱萸、生薑。

就組成而言,當歸四逆湯在本質上,就是「桂枝湯去生薑」,倍用大棗,加當歸、細辛、通草而成。

而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就是再加上吳茱萸、生薑,將這九味藥以水六升,清酒九升的比例煮後去渣,以溫熱時服用,分五次服用。

有些人在研究中醫的人會感到很奇怪,如果是體內寒邪久伏,陽氣不足,為什麼不用「四逆湯」(附子、乾薑)呢?

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溫陽藥性燥烈,恐怕會耗傷陰氣,可能會導致陰陽失衡,反而加重病情。

體內久寒者服溫藥性燥烈,恐耗傷陰氣
體內久寒者服溫藥性燥烈,恐耗傷陰氣

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用吳茱萸、生薑等溫經散寒、止痛的藥物,配合清酒溫中散寒、行氣活血,可以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緩解厥逆的症狀。

古書 《傷寒貫珠集》也提到,手足冰冷,脈搏細弱微微,甚至有要死亡的危險,是陽氣不足的表現,是應該使用「四逆湯」等方劑治療。

然而,經絡是血液的府,而陽氣是陰氣的先導,因此要讓經絡暢通,必須先補充血液溫通經絡。

所以方劑中使用當歸、芍藥滋潤血液。甘草、大棗養血。桂枝、細辛溫通經絡。通草入經通脈,以續接脈絡,改善四肢冰冷厥逆。

所以體內有久寒的人,一定要用吳茱萸、生薑之辛以散之,配合清酒即可散發體內久寒。

運用吳茱萸、生薑、清酒散發體內久寒
運用吳茱萸、生薑、清酒散發體內久寒

當代中醫大師倪海廈曾經提出,「內有久寒」一般是指患者體內寒氣積累已久,導致胃寒。而在《傷寒論》的「厥陰篇」中,提到了「肝主筋,筋主四肢」,因此肝寒會導致四肢厥寒。因此,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要改善體內「肝胃太寒」的現象。

現代臨床常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慢性蕁麻疹、凍瘡等;亦可用於慢性消化道疾病而疼痛嘔吐較劇者、頭痛、潰瘍病、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炎、痛經、閉經等。

傳統服藥法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有一定比例的寒性體質的人,肝經會出現虛症,胃經虛證。尤其在每年的冬季與隔年的初春最為明顯,這是體內久寒的特徵。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當歸3兩,芍藥3兩,甘草2兩(炙),通草2兩,桂枝3兩(去皮),細辛3兩,生薑半斤(切),吳茱萸2升,大棗25枚(劈)。 主治:散寒滌飲,降逆溫中,養血通脈。主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內有久寒者。現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慢性蕁麻疹、凍瘡等;亦可用於慢性消化道疾病而疼痛嘔吐較劇者、頭痛、潰瘍病、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炎、痛經、閉經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