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建中湯

DAN GUI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內補當歸建中湯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肝經 17%
胃經 15%
心經 15%
肺經 14%
膀胱經 5%
腎經 5%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建中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中益氣,溫通經絡: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其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效,能溫補脾胃之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功效:當歸建中湯以當歸、白芍、甘草等滋陰補血、養血柔肝之藥為主,桂枝的溫陽散寒作用可與之相輔相成,既能避免滋陰過度,又能促進藥力流通,更好地發揮補中益氣、和血止痛的效果。

當歸建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當歸建中湯以當歸、黃芪、芍藥等藥物為主,偏於溫補氣血,但同時也可能帶有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避免燥性過強而傷陰。
  2. 增強療效: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與當歸、黃芪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補氣益血、緩解疼痛的功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總之,甘草在當歸建中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當歸建中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當歸建中湯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加入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增強補氣血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當歸建中湯中包含黃芪、桂枝等藥材,性偏溫熱,加入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溫燥,造成副作用。

當歸建中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原因如下:

  1. 補中益氣: 大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與當歸、黃耆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氣血虛弱。
  2. 調和藥性: 大棗性溫和,能調和藥性,緩解當歸等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

因此,大棗在當歸建中湯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能補益脾胃,更能調和藥性,提高藥效。

當歸建中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疼痛,調和營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 斂陰止痛、柔肝止痙、養血調經 等功效。當歸建中湯主治 脾胃虛寒,氣血不足 所致的 腹痛、腹瀉、四肢冰冷、面色蒼白 等症狀。白芍能 緩解疼痛,並與當歸、桂枝等藥物共同作用, 調和營衛,溫補脾胃
  2. 收斂止汗,固澀止瀉:白芍還有 收斂止汗、固澀止瀉 的功效,有助於 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並配合其他藥物 改善氣虛自汗 的症狀。

總之,白芍在當歸建中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既能緩解疼痛,又能調和營衛、收斂止汗,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當歸建中湯」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方中以當歸為君藥,能補血活血,改善氣血不足,使氣血充盈,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當歸與其他藥材如黃芪、白芍、甘草等配合,可協同作用,增強補氣養血、和中健脾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當歸建中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藥物功效:

當歸建中湯由六味中藥組成,分別是: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桂枝: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陽散寒。
  • 白芍:平肝養血,緩急止痛,調和陰陽。
  •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養心,緩急止痛。
  • 生薑:散寒止痛,發汗解表,健胃消食。
  • 大棗:補脾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主治與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多部古籍的記載,當歸建中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婦人血氣虛損,產後虛羸不足,腹中㽲痛,少腹拘急,痛引腰背: 這是當歸建中湯最主要的適應症。產後婦女氣血大虛,或素體血氣不足,容易出現腹痛、腰背痛等症狀。當歸補血活血,桂枝溫通經脈,白芍養血緩急止痛,三藥合用,可溫補氣血,緩解疼痛。
  2. 營虛、營衛不和所致的腹痛、脈遲身痛: 營虛指營血不足,營衛不和則氣血運行不暢,可導致疼痛、脈遲等症狀。當歸建中湯補益營血,調和營衛,故可治療此類病症。
  3. 飢傷脾絡所致的腹痛: 因飢餓過度損傷脾之經絡,導致腹痛,但進食後疼痛可暫時緩解。當歸建中湯中的飴糖、甘草、大棗可甘緩養脾,配合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可修復受損脾絡,緩解疼痛。
  4. 風傷營衛所致的頭痛、咳則閃爍筋掣: 風邪侵襲人體,傷及營衛,可導致頭痛、咳嗽、筋骨掣痛等症狀。當歸建中湯中桂枝可疏散風邪,當歸、白芍養血和營,緩解疼痛。
  5. 吐血病症(努力傷血)的調補: 當歸建中湯可作為吐血病症的善後調理方劑,因其具有和營通絡理虛的功效,避免使用凝澀藥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治療原理:

當歸建中湯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 溫補氣血,調和營衛,緩急止痛

  • 溫補氣血: 當歸、桂枝、大棗是方中的主要補益藥物。當歸補血活血,桂枝溫陽通脈,大棗補益脾氣,三藥合用,可溫補氣血,改善虛弱狀態。
  • 調和營衛: 桂枝與白芍相配,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
  • 緩急止痛: 白芍、甘草、飴糖均有緩急止痛的功效。白芍養血柔肝,緩解痙攣;甘草、飴糖甘緩補中,緩解疼痛。生薑則溫中散寒,協助止痛。

總結:

當歸建中湯是中醫經典方劑,其以溫補氣血、調和營衛為主要治療原則,廣泛應用於婦科、內科等多種虛性疼痛病症,尤其擅長治療產後虛弱、腹中疼痛等症狀。方中藥物配伍精妙,既能補虛,又能止痛,是中醫臨床常用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月經腹痛胸悶脹上半身側邊痛產後腹痛暈眩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下腹部痛腰骶痛子宮崩漏梅尼爾氏病肺結核胰臟炎身體容易出汗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全身酸痛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建中湯,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當歸2兩,桂心1兩半,揚芍藥2兩,黃耆1兩半。 主治:血滯身疼及勞傷虛羸腹痛,呼吸少氣,小腹拘急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