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當歸建中湯

DAN GUI JIAN ZHONG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內補當歸建中湯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2%
肝經 17%
心經 15%
胃經 15%
肺經 13%
膀胱經 5%
最後更新日:2022-09-04

主治功效

本方是小建中湯加當歸而成,故補氣血功效更優於小建中湯,要理解當歸建中湯,必須先理解「小建中湯」,可點選連結開啟

當歸建中湯功效溫補氣血,緩急止痛。本方與小建中湯均有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功,用於中焦脾胃虛弱,陰陽氣血不足之證。

《千金》中提到內補當歸建中湯,此方治婦人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

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之,于火上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若無當歸,以川芎代之。若無生薑,以乾薑代之。

現代應用於:產後腹痛、貧血、慢性胃腸炎,見腹中疼痛不止,少氣,或小腹拘急攣痛引腰背,脈細弱者。

傳統服藥法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大棗性甘、溫。主治補中益氣、解藥毒、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相關證候

小建中湯類方證

小建中湯類方證

黃耆建中湯證,當歸建中湯證,,歸耆建中湯證

相關疾病

背部中部位痛月經腹痛胸悶脹側腰痛產後腹痛暈眩經常疲勞想睡背部中部位痛食慾不振下腹部痛(小腹痛)腰骶痛子宮崩漏梅尼爾氏病肺結核胰臟炎手部疼痛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腹痛頭痛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建中湯,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當歸2兩,桂心1兩半,揚芍藥2兩,黃耆1兩半。 主治:血滯身疼及勞傷虛羸腹痛,呼吸少氣,小腹拘急連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