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不佳沒胃口?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2-08-05
關於食慾不振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是一種常見的症狀,長期沒胃口會出現體重減輕,並伴隨虛弱無力、憂鬱以及脂肪肌肉流失。造成食慾不振的原因非常多,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感冒,在感冒時最容易食慾不佳。

多數的時候,當一個人飲食不規律,一下子吃太多,一下子完全不吃(過度減肥、過度節食),或常常熬夜,體內的生物時鐘被打亂,引起內分泌失調,就會影響食慾。

「體力」或是「腦力」消耗過多時,會引起胃壁供血不足,胃分泌減少,使胃消化功能減弱,也是造成食慾不佳的主因。

情緒緊繃 (緊張、焦慮) 的人,由於胃酸分泌功能失調,消化減慢,也會失去食慾。懷孕時也經常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嗜睡現象。

食慾不振經常是許多疾病的症狀,尤其是許多慢性病,例如: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頭頸部癌、結腸癌、卵巢癌、胃癌、胰腺癌)、肝臟疾病、慢性腎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HIV/AIDS...等等。

不少藥物的副作用也會造成食慾不振。有時候食慾不振是嗅覺或味覺改變、口腔潰瘍和口腔疼痛、口乾、吞嚥困難所造成,就算有食慾也有困難性。

在多數的時候,食慾不佳的原因是不明確的,其實最適合運用中醫理論,因為中醫應付這個症狀的歷史至少有兩千年,已經累積相當豐富的解決方案!

從中醫的觀點看食慾不振


食欲不振是困擾中國人千年以上的症狀,遠從《黃帝內經》就有提到「不欲食」,《傷寒論》中稱「不欲飲食」,後代醫書典籍有很多類似的名稱。

中醫特別重視「食欲不振」這個症狀,因為這就是典型的脾胃病,脾胃為後天之本,這個本沒了,不論什麼病都別想要康復!

任何藥物治療如果無法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都難以改善病症。尤其是久病之人出現食欲不振是非常不好的跡象。因此改善食欲不振是非常重要,歷代可以改善食欲不振的中藥非常多!

最常見的食欲不振,可以歸納出中醫提出的以下幾種原因:

一、外感傷寒、感冒後遺症

《傷寒論》是古代中醫治療外感傷寒之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之專書,整本書探討食慾不振的內容遍佈各大篇章,因此可以明確的說,外感傷寒是造成食慾不振的一大原因

不論是寒證、熱證都會出現食慾不振,最常被探討的就是太陰、少陰病,因為「脾胃虛寒」或「脾胃虛弱」所造成的食慾不佳

脾胃虛寒的人食欲減退、飲食無味,用餐完之後還會肚子脹氣,吃一點就想吐、氣短懶言、疲勞倦怠少力、脘腹隱痛或陣痛,怕冷四肢冰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緩弱。

這樣的古書描述,其實可以運用現代經絡檢測加以印證,因為要看看食慾不振的經絡型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長達十幾年食慾不振的人,直接觀察他的經絡現象,不是最簡單嗎?

某會員Y先生長達十幾年沒食慾,每次大家與他吃飯時,看他一小碗飯可以吃很久,身高170的他體重只有45公斤,簡直是受到皮包骨。

過去3年內他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超過100多次,幾乎90%以上都會出現「脾經虛證」,這可以說是典型的脾胃虛弱。中醫說體寒,就是所謂的陽虛,在他身上完全可以印證這個現象。

脾胃虛寒沒有食慾的經絡現象
脾胃虛寒沒有食慾的經絡現象

傳統中醫說「脾胃陽虛」聽起來很抽象,而這張圖上顯示脾經虛證,腳部的陽經(膽經、胃經)又是虛證,那不就是「脾胃陽虛」嗎?這麼清清楚楚的數據與圖表,可以讓中醫辨證看起來很超級簡單!

通往腹部經絡虛證,也會沒有食慾
通往腹部經絡虛證,也會沒有食慾

有些人會問:「那手部也有陽經,是不是也一樣呢?」沒錯!有一定比例的人,脾經虛證也會伴隨手部陽經(三焦經、大腸經)虛證,這時候也是脾胃陽虛。而Y先生就是長年穩定脾經虛證,伴隨手部與腳部陽經交替虛證,這就是瘦到皮包骨的典型經絡型態

這種經絡現象尤其在冬天會非常明顯,因此有一定比例的人,到了冬天會出現食慾不振,就是這個道理!另外一位會員F小姐就曾經分享,以前她常常穿露肚臍裝、喝冰水而造成肚子虛寒,每次到了冬天就食慾不振,她的經絡圖與上面提到的腹部虛寒完全一致,大家可以自行觀察即可驗證。

由於上面提到的兩種經絡現象,通常都會伴隨「腎經虛證」,因此就會出現所謂的「脾腎陽虛」,這個時候更容易出現食慾不振。同時也會伴隨面色白、氣短懶言、疲乏倦怠、畏寒肢冷、腰痠腿軟或肢體浮腫、腹瀉、舌質淡舌體胖,脈沉細弱。

當一個人長期脾經、腎經以及其他陽經都虛證時,人生確定是黑白的,這種苦,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這是什麼狀態。

二、肝氣鬱結、肝氣犯胃

肝氣犯胃是造成食慾不佳的主要原因,這個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只要過度疲勞、熬夜、壓力大時就會出現。雲端中醫在許多文章中都有提到,可以參考「胃痛」專章討論。

這種食慾不佳,多數是從「心情」或「生活習慣」所造成的,會出現呃逆、噯氣、精神抑鬱、煩躁易怒、胸脅脹悶或脹痛、脈弦,依照情緒變化而嚴重或趨緩。大家只要去看看失戀的人有沒有食慾,就可以印證這個現象。

外感傷寒中的「少陽病」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肝病,食慾不振就是典型症狀,這時候只要服用「小柴胡湯」,就可以在很短的期間內恢復食慾,效果是很棒的!

三、外感風濕、脾胃濕熱

《傷寒論》中也提到,外感傷寒化熱後,伴隨體內的濕氣,會出現噁心、嘔吐、沒有食慾、腹脹、全身疲勞、大便溏瀉、尿黃而短、舌紅,苔黃白而膩,脈濡數或滑的症狀。

這種現象只要去除體內的濕氣,自然就會胃口大開。大家常說的感冒型腸胃炎,就是這種。尤其到了夏天,這種因為脾胃濕熱的症狀相當常見,整個夏天最典型的症狀也是脾經與膀胱經虛證,所以大家在夏天時普遍胃口不好

長久胃病或是外感傷寒後,容易出現「胃陰不足證」這也會出現食慾不佳,症狀是:肚子餓卻吃不下,口渴口乾、嘴唇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少、舌質紅,苔少,脈細略數。

肚子消化不良,一堆食物在肚子裡沒有消化,就會出現中醫所說的「傷食」,這也會出現食慾不振,是小孩子最常出現的症狀。

綜合以上,其實就只有一個主要原因:「脾胃虛弱」,不論是寒氣、濕氣、熱氣都會造成脾胃虛弱,因此好好保養脾胃,食慾就會好,體內營養與氣血就會充足,身體免疫力自然提升且健康!

相關的13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食慾不振的經絡型態,常見於脾經虛證的相關經絡型態,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現,列出幾種常見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改善食慾不振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食慾不振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食慾不振之相關中醫典籍


  • 《景岳全書.雜證謨》:「病後胃口不開,飲食不進者,有二證,蓋一以濁氣未凈,或餘火未清,但宜以小和中飲加減主之。一以脾胃受傷,病邪雖去而中氣未復,故或有數日不能食,或旬日不能開,或胸喉中若有所哽,如梅核氣者,此中本無停積,但以陽氣未舒,陰翳作滯,胃氣太虛,不能運化而然,輕則溫胃飲,甚則必加人參、附子,但使陽氣得行,則胃口自開也。」
  • 《雜病源流犀燭.傷食不能食源流》:「不能食,脾胃俱虛病也,…惟審知脾胃中或有積滯,或有實火,或有寒痰,或有濕飲而元氣未衰,邪氣力甚者,方可稍用消導,而仍以補益為主。」
  • 《雜病源流犀燭.傷食不能食源流》:「時病後,胃氣未和,知飢不納者,調養之。宜茯神、棗仁、川石斛、知母、鮮蓮子、鮮省頭草。」
  • 《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 《景岳全書.飲食門》云:「傷食者必惡食。」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