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丸

SHU Y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一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20%
肺經 18%
脾經 15%
腎經 11%
胃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薯蕷丸

整體功效: 安神定志,益氣健脾。

主治: 因驚恐所致病久不癒,乃致神不內守,魂魄飛揚

薯蕷丸由山藥、人參、沙參、遠志、防風、珍珠、紫石英、茯神、虎骨、龍齒、細辛、石菖蒲、五味子、丹參等中藥組成,具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驚恐所致病久不癒,乃致神不內守,魂魄飛揚。

文獻參考:

方劑組成解釋


  • 山藥: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的功效。
  • 沙參:具有養陰清肺、益氣生津的功效。
  •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開竅醒心的功效。
  • 防風:具有祛風除濕、解表散寒的功效。
  • 珍珠:具有清熱解毒、明目安神的功效。
  • 紫石英:具有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功效。
  • 茯神: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
  • 虎骨: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
  • 龍齒:具有鎮驚安神、益氣補腎的功效。
  • 細辛:具有發散風寒、溫肺散寒的功效。
  • 石菖蒲: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散結的功效。
  • 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
  •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安神養心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薯蕷丸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薯蕷丸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薯蕷丸有收斂作用,便秘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耳聾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五十肩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薯蕷丸, 出處:《雞峰》卷七。 組成:薯蕷6分,遠志6分,熟乾地黃6分,天門冬6分,茯神6分,龍齒6分,地骨皮6分,防風6分,茯苓6分,麥門冬6分,人參6分,桂6分,五味子5分,車前子5分。 主治:安魂魄。主治:健忘。

薯蕷丸, 出處:《本事》卷一。 組成:薯蕷1兩,人參1兩,沙參1兩,遠志1兩,防風1兩,真珠母1兩,紫石英(研,水飛)1兩,茯神1兩,虎骨1兩,虎睛1對(2味須真),龍齒1兩,華陰細辛1兩,石菖蒲1兩,五味子1兩,丹參1兩。 主治:因驚恐所致病久不癒,乃致神不內守,魂魄飛揚。

薯蕷丸, 出處:《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組成:薯蕷28分,桂心7分,大豆黃卷7分,鹿角膠7分,當歸10分,神曲10分,人參10分,乾地黃10分,防風6分,黃芩6分,麥門冬6分,芍藥6分,白朮6分,甘草20分,柴胡5分,桔梗5分,茯苓5分,杏仁5分,川芎5分,白蘞3分,乾薑3分,大棗100枚(取膏)。 主治:頭目眩冒,心中煩鬱,驚悸犯癲。

薯蕷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薯蕷1兩,車前子3分,韭子1兩(微炒),菟絲子1兩(酒浸1宿,曬乾,别搗爲末),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3兩(酒浸,刮去粗皮,炙乾),白龍骨1兩半,山茱萸3分,五味子1兩,牡丹皮3分,白茯苓1兩,石斛1兩(去根),牛膝1兩(去苗),熟乾地黃2兩。 主治:虛勞。腎臟虛弱,小便白濁,腿膝無力。

薯蕷丸,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薯蕷30分,當歸10分,桂枝10分,曲乾地黃10分,豆黃卷10分,甘草28分,人參7分,川芎6分,芍藥6分,白朮6分,麥門冬6分,杏仁6分,柴胡5分,桔梗5分,茯苓5分,阿膠7分,乾薑3分,白蘞2分,防風6分,大棗100枚(爲膏)。 主治:調理脾胃,益氣和榮。主治:虛勞,氣血俱虛,外兼風邪。頭暈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氣短,肌肉消瘦,不思飲食,微有寒熱,肢體沉重,骨節痠痛。

薯蕷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薯蕷2兩,石龍芮1兩,覆盆子1兩,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1兩,萆薢1兩(銼),蛇床子、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遠志1兩(去心),菟絲子1兩(酒浸1宿,曬乾,别搗羅爲末),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1兩,杜仲1兩半(去皺皮,炙微黃,銼),山茱萸1兩,人參1兩(去蘆頭),防風1兩(去蘆頭),五加皮3分,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狗脊1兩,黃耆1兩(銼),秦艽1兩(去苗),白朮1兩,石南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巴戟1兩。 主治:補虛益血,調榮衛,進食,潤肌膚,去風冷。主治:冷熱不調,食飲無味,四肢羸瘦。五勞七傷,手足疼痛,肢體倦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