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醫學衷中參西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醫學衷中參西錄[1],又名《衷中參西錄》,是張錫純所著的綜合性醫書。全書[2]共三十卷,初刊於1918-1934年間,共7期(相當於七個分冊)。張錫純是近代醫家,學驗俱豐,在中西匯通方面貢獻尤大。本書是作者多年學術經驗的總結。書中結合中西醫理論和醫療實踐闡發醫理,頗多獨到的見解;並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劑,臨床醫家多所遵循。

修定本的內容分為醫方、藥物醫論、醫話[3]醫案五部[4]分,刪去了某些重覆和有明顯錯誤的內容。書名「衷中參西」,以國醫為體,西醫為用,意在初步嘗試溝通中、西醫學。但限於歷史條件,也有不少片面或牽強之處。現存幾種近代及1949年後的鉛印本。

以下是《醫學衷中參西錄》原文:

醫學衷中參西錄

卷一

醫學之道,原無中西之分,但由於地理環境、文化背景、歷史傳承等因素的差異,中西醫學在理論、方法、手段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然而,中西醫學並非水火[5]不容,而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的。

《醫學衷中參西錄》是張錫純先生在中西醫學各自的優勢基礎上,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創立的一種新的醫學體系。該書以中醫為體,西醫為用,強調中西醫學的相互補充和協調,在當時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醫學衷中參西錄》內容豐富,涉及中醫內科、外科[6]、婦科、兒科等各個領域,其中尤以中醫內科為著。書中對中西醫理論、方法、手段等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研究,並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例如,張錫純先生認為,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西醫講究局部觀念,二者可以相互補充;中醫重視辨證論治,西醫重視經驗總結,二者可以相互借鑒;中醫講究藥物配伍,西醫講究藥物單用,二者可以相互融合。

《醫學衷中參西錄》的出版,為中西醫學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重要貢獻。它不僅對中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西醫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啟示。

卷二

中醫學概論

中醫學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它以整體觀念為指導,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以辨證論治為方法,運用各種中醫藥手段,防治疾病,保證人體健康。

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陰陽兩種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構成。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臟腑經絡、氣血等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當人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陰陽失衡、五行失調時,就會發生疾病。

中醫學的診斷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種。望診是通過觀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脈象等,來了解患者的病情;聞診是通過聽患者的聲音、呼吸等,來了解患者的病情;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症狀等,來了解患者的病情;切診是通過按壓患者的脈象,來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服藥、外用藥、針灸推拿等。內服藥是

參考資訊


  1.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微信读书

  2. 六法全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 慈濟醫話 - jicheng.tw

  4. 五部:佛學,更多,五部的持念,_中文百科全書

  5. 水火同源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6. 普通外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