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Salvia Root, Cinnabar Root, Danshen Root,
其他名稱:紫丹參,赤參,紅丹參,精選酒壺根,木羊乳,奔馬草,紫黨參,野蘇子根,朵朵花根,活血根,山參,山蘇子根,亦參,紅根,山紅蘿蔔,蜜罐頭,紅參,郄蟬草,血參根,大紅袍,靠山紅,燒酒壺根,蜂糖罐,逐馬
藥品來源: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根及根莖。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均有。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生用或酒炙用。
道地藥材:山西,河北,甘肅,陝西,西藏,雲南,四川,廣西,遼寧,山東,西北地區,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寧夏,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15
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心絞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瘡瘍腫痛等。
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本品功能活血化瘀,善調婦女經水,為婦科要藥。《婦人明理論》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
可單味為末,酒調服;亦常配當歸、川芎、益母草等同用,以加強療效。現代臨床還常以本品為主,治子宮外孕:若急性期腹腔內大量出血者,配赤芍、桃仁;若慢性期腹腔內血液已凝成包塊者,更加三稜、莪朮。
用於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瘕積聚,風濕痹痛等。本品為活血化瘀之要藥,廣泛用於各種瘀血證。治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常配檀香、砂仁等同用,如《醫學金針》丹參飲。臨床上治冠心病心絞痛,常配降香、川芎、紅花等同用,亦可單用,如以本品提取物製成的丹參舒冠片。治癥瘕積聚,常配三稜、莪朮以祛瘀消徵。治風濕痹痛,則配防風、秦艽等祛風濕藥同用。
《本草匯言》謂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丹參常與木香、川椒伍用,治療胸痹心痛;與紅花、香附、當歸、益母草伍用,治療經帶胎產諸證,如婦女痛經丸等;常與杜仲、獨活、當歸、川芎伍用,治療跌打損傷;與清熱解毒藥伍用,用於涼血活血、消腫散瘀;與生地黃、柏子仁、酸棗仁伍用,治療心悸怔忡、驚悸不寐,如天王補心丹等。
近代用於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治療冠心病,用丹參提取物制成片劑(每片含提取物0.2克)內服,每次2片,每日3次(每日量相當原生藥2兩)。以兩周至一個月為一療程。觀察323例,服藥1~9個月不等。結果心絞痛的總有效率為82.3%,其中顯效率為20.3%。
治經血澀少,產後瘀血腹痛,閉經腹痛:丹參、益母草、香附各三錢。水煎服。
治腹中包塊:丹參、三棱、莪術各三錢,皂角刺一錢。水煎服。
用於熱病煩躁昏迷及雜病心悸失眠等。本品能涼血安神,治熱病邪入心營,配生地、黃連、竹葉;治雜病血不養心,心火偏旺之心悸失眠,則配生地、酸棗仁、柏子仁等。
近代臨床還以本品治缺血性中風、動脈粥樣硬化、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防治支氣管哮喘、慢性肺心病等,均有一定療效。
治神經衰弱:丹參五錢,五味子一兩。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本草求真》: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症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症,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神定志也。
《吳普本草》:治心腹痛。《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雲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內服:煎湯,5-15g,大劑量可用至30g。
揀淨雜質,除去根莖,洗淨,撈出,潤透後切片,晾乾。炒丹參:取丹參片放入鍋內,以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放涼。《品匯精要》:去蘆,銼碎用。
無瘀血者慎服。《本草經疏》:妊娠無故勿服。不宜與藜蘆同用,無瘀血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