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Salvia miltiorrhiza Bge.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Salvia Root, Cinnabar Root, Danshen Root
- 別名:紫丹參,赤參,紅丹參,精選酒壺根,木羊乳,奔馬草,紫黨參,野蘇子根,朵朵花根,活血根,山參,山蘇子根,亦參,紅根,山紅蘿蔔,蜜罐頭,紅參,郄蟬草,血參根,大紅袍,靠山紅,燒酒壺根,蜂糖罐,逐馬
- 藥品來源: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生用或酒炙用。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四川, 廣西, 遼寧, 山東, 西北地區,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寧夏
- 生長環境:草地, 溝邊, 山坡, 路旁, 灌叢, 林緣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丹參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丹參,其活血化瘀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籍記載中,我們能窺見其功效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丹參「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已點明其能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諸多症狀,如腹痛、腸鳴、寒熱交加等。 《本草經集註》的陶弘景雖對其藥性有所質疑,但後世醫家多認其具有活血功效。
《本草綱目》李時珍則更進一步闡述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認為其功效與四物湯相似,甚至能兼具補血、活血之效。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指出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並列舉了丹參治療多種婦科疾病的功效,例如月經不調、產後出血等,皆與活血化瘀息息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經絡角度解釋丹參的功效,認為其能入心、肝、腎三經,通過疏通經絡,去除瘀血,從而治療各種因氣血凝滯而引起的疾病。 《本草求真》則認為丹參諸多功效,皆源於其破瘀之效,強調其活血化瘀是根本。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丹參活血化瘀功效的認識,從最初的治療腹痛、腸鳴等症狀,逐步深入到其在婦科、心血管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並從不同角度,如藥性、經絡、病機等方面進行闡釋,體現了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丹參活血化瘀的功效,得到了歷代臨牀實踐的驗證,並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得到了部分證實。
2. 活絡止痛
丹參,其「活絡止痛」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活血化瘀息息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丹參「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已點明其治療痛症的功效與祛除瘀血的關聯。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指出丹參治療的諸症皆因「瘀血內滯而化為水」,強調瘀血是導致疼痛的重要因素。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認為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並指出其功效類似四物湯,能調經脈,治婦人諸病,說明丹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說明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能治療因瘀血導致的各種疼痛,如「百節攻疼」、「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等。 《名醫別錄》也記載丹參能「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再次印證其活絡止痛的功效,尤其針對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痹痛。
然而,丹參的藥性在不同醫籍中有所爭議。《本草經集註》陶弘景認為丹參性熱,與後世多數認為其微寒或平性有所不同。《神農本草經疏》則認為丹參味苦平微溫,並詳細闡述其通過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來治療各種疼痛的機理。 《本草求真》則認為丹參的各種功效,皆源於其「破瘀」的功能,而非單純的補益作用。
綜上所述,丹參活絡止痛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的作用上,通過改善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古代醫家們對其藥性的理解雖有差異,但其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的臨牀應用則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3. 安神
丹參,其安神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則因時代而異。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丹參「止煩滿,益氣」,已提及其舒緩情緒、改善心神不寧的作用。《滇南本草》更明確指出丹參「補心定志,安神寧心」,主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直接點明其安神功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也提到丹參「養神定志」,進一步佐證了其安神作用。
然而,古代醫家對丹參的藥性存在不同觀點。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曾質疑丹參的寒性,認為其服用過量會導致眼赤,推測其性可能偏熱。 《神農本草經疏》則認為丹參味苦平微溫,入心、肝、腎三經,能通過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安神的作用。 其認為心虛、肝虛、腎虛皆可導致煩躁不安,而丹參能針對不同臟腑虛弱,調理氣血,最終達到安神效果。
《本草求真》則提出丹參安神並非直接作用於心神,而是通過「破瘀」來實現。 它認為丹參的許多功效,例如安胎、調經、除煩等,都是因為其能活血化瘀,排除體內瘀滯,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間接地達到安神的作用。 《重慶堂隨筆》也持類似觀點,認為丹參安神是因其能清血中之火,使心火降平,神志自然安寧。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丹參安神功效的記載,既有直接作用於心神的說法,也有間接通過活血化瘀來調節氣血,最終達到安神效果的觀點。 這些不同觀點反映了古代醫家對丹參作用機理的不同理解,也說明中醫理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4. 通經絡
丹參,其「通經絡」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活血化瘀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丹參「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已點明其能疏通經絡,解決氣血瘀滯所致的諸多病症。其「腸鳴幽幽如走水」的症狀,正是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而丹參能有效改善此症狀,說明其具備通利經脈的作用。《本草經疏》進一步闡述,丹參入心、肝、腎三經,能有效治療因心虛、肝虛、腎虛而導致的氣血凝滯,諸如煩滿、症瘕、腰脊強、腳痹等,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都是經絡不通。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說明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認為其功效與當歸、地黃、川芎、白芍等活血化瘀藥相似。李時珍甚至指出丹參「活血,通心包絡」,直接點明其通經絡的作用與心包絡相關。
《本草匯言》更直接地指出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能治療因血瘀導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經閉、痛經、產後瘀血等,這些都與經絡瘀阻密切相關。《本草求真》則認為丹參的諸多功效皆源於其破瘀之效,瘀去則病自除。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丹參具有通經絡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在活血化瘀,疏通氣血運行,從而解決因經絡不通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不同醫家對其寒溫之性略有不同看法,但其活血化瘀,通經絡之效則無庸置疑。
5. 補氣
丹參,其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關於其「補氣」作用,則需細緻分析。 從所提供的古代醫籍來看,丹參的補氣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活血化瘀功效的間接結果。
《神農本草經》即記載丹參「益氣」,《本草經疏》則進一步解釋,丹參能治心腹邪氣、腸鳴、寒熱積聚等症,皆因其能疏通氣血,去除瘀滯。 書中認為丹參味苦平微溫,能入心、肝、腎三經,通過疏通經絡,消除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各種病症,從而達到「益氣」的效果。這並非直接的氣虛治療,而是標本兼治的策略。
《本草綱目》中提到丹參「破宿血,補新血」,說明其能去除舊有的瘀血,促進新血的生成。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指出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強調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只有當瘀血去除,氣血運行通暢,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才能間接達到「益氣」的目的。
然而,部分醫籍也對丹參的溫寒性質存在爭議。《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即質疑丹參的微寒之說。 而《本草正義》則總結了歷代醫家對其溫寒性質的爭論。 這也提醒我們,丹參的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單純依靠其「益氣」功效而忽略其活血化瘀的主治方向。 總而言之,丹參的「益氣」作用並非直接的氣血雙補,而是通過其強大的活血化瘀功效,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間接「益氣」的功效。 其補氣之效,更應理解為「氣血雙調」後的結果。
6. 止血
丹參,其止血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及適用範圍則有不同解讀。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丹參「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積;破症除瘕,止煩滿,益氣」,已暗示其能止血,並將止血作用與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聯繫起來。文中「腸鳴幽幽如走水」描述的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出血性腸炎,丹參能改善此症,說明其具備止血作用。
《本草綱目》李時珍認為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止崩中滯下」,說明丹參既能清除瘀血,又能促進新血生成,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他並將丹參的功效與四物湯相提並論,認為其具有調經、安胎、落死胎等作用,這也間接佐證了其止血能力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
《本草匯言》則強調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認為其能治療男婦吐衄、崩血等出血症狀,其止血機制是通過活血化瘀,使淤積的血液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本草求真》則認為丹參的各種功效,例如生新安胎、調經除煩等,都源於其破瘀之功,並非丹參本身具有這些直接的功效。這說明丹參的止血功效,主要是通過去除瘀血來實現的。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丹參止血功效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其活血化瘀的特性上。丹參並非單純收斂止血,而是通過疏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最終達到止血的目的。不同醫家對其寒熱溫平的歸屬略有不同,但其活血化瘀,從而止血的功效則得到了廣泛認可。
7. 調經
丹參,其調經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來看,丹參調經的機制主要圍繞著其活血化瘀、理氣通絡的作用展開。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並認為其功效與四物湯類似。 此處強調了丹參在處理經血運行異常上的作用,無論是經血過多或過少,甚至產前產後,皆可應用,反映了其在調和血氣方面的全面性。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闡述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並列舉了許多婦人病症,如經閉、痛經、崩漏等,均可應用丹參調理,再次印證其在調經方面的廣泛應用。
然而,丹參的藥性歸屬歷代醫家存在爭議。《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認為丹參性熱,與後世多認為其微寒或微溫的說法有所不同。《神農本草經疏》則認為丹參味苦平微溫,並從其主治症狀推論其藥性,認為其並非純熱藥。 《本草正義》也提及了這種藥性上的爭議,並指出歷代醫家對其藥性的不同理解。
《重慶堂隨筆》則從更精細的角度闡述了丹參調經的適用範圍,指出丹參適合血熱瘀滯導致的經期問題,例如經期提前或經血量少等情況,而不適用於經血過少或血虛不能養胎的情況。 此外,該書也指出丹參雖能安神定志,但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清血中之火來達到,而非直接滋補心氣。
總體而言,丹參調經的功效,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理氣通絡的藥性,但其藥性歸屬及適用範圍仍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其他藥物,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 不同醫家對丹參藥性的不同理解,也提示我們應以辯證論治的思維,謹慎應用此藥。
丹參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丹參之抗氧化作用,根源於丹參酮Ⅱ-A之強大活性,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護衛細胞免於氧化損害。此酮亦促進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環,緩解心腦缺血症狀。更兼丹參能調節免疫系統,抑制炎症因子釋放,減緩炎症反應。
經由多途徑的抗氧化功效,丹參可延緩衰老,預防疾病,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等疾患亦有所療效。其藥理基礎乃抗氧化作用,開發潛力深遠,有待進一步探究。
2. 保護心臟健康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丹參還具有保護心臟健康的功效。
丹參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心肌供血,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丹參還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丹參還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丹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和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3. 抗發炎
丹參以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特性而聞名,並且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丹參酮ⅡA能夠抑制環氧合酶-2(COX-2)的活性,從而減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此外,丹參還能夠降低白細胞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進一步增強其抗炎效果。丹參的抗炎機制可能與其對COX-2活性和炎症因子產生的抑制作用有關。因此,丹參在治療各種炎症性疾病,如關節炎、腸炎和胃炎等方面,展現了良好的療效。
4. 降血壓
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清心除煩、安神益智之效。現代醫學證實,丹參還具有降血壓、抗心律失常、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丹參降血壓之功效,主要體現在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及調節血脂等方面。一般服用丹參3-6個月後,血壓可以明顯下降,但需注意,丹參有活血化瘀之效,若有出血傾向者不宜服用,且丹參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服用時需注意監測血糖水平。
5. 抗心律失常
丹參,中藥材,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近年發現,丹參有效成分丹參酮能抑制心肌細胞自動性、異位性心律失常,延長有效不應期,抗心律失常。丹參亦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之微循環,增氧含量,保護心肌。臨牀上,丹參可治各類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顫動、撲動等。丹參抗心律失常作用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6. 降血脂
古云:「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現代研究發現,丹參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丹參中的丹參酮ⅡA可抑制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降低血脂水平;丹參酚酸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丹參水煎服,一般為3-6g,孕婦慎用。
7. 防癌抗腫瘤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之功。丹參中之丹參酮ⅡA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血管生成與微環境形成,進而抑瘤。丹參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抑制炎症反應,有助預防腫瘤。
8. 抗凝血
丹參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以活血化瘀和涼血止血的藥效著稱。近年的研究發現,丹參含有丹參酮和丹參酚酸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丹參的抗凝血作用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其次,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再者,有助於血液流動暢通;此外,還能保護血管,並改善心血管功能。但在使用丹參期間,需注意避免加劇出血情況。丹參的藥效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現,且在停藥後,其藥效會逐漸消退。
9. 預防心血管疾病
現代研究顯示,丹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循環的能力,並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暢、降低血壓及血脂水平,有效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此外,丹參還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保護心血管細胞,改善心肌缺血狀況,增強心肌收縮力,並提升心臟功能,從而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孕婦、月經期間女性及出血性疾病患者則不宜使用丹參。
10. 降血糖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等功效。近年來,研究發現丹參還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丹參中的活性成分丹參酮,能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同時,丹參還能降低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炎症反應,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
臨牀研究表明,丹參能夠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丹參的降血糖作用安全有效,目前尚未發現明顯的副作用,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丹參。此外,丹參也可能會與一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服用丹參之前,應諮詢醫生。
11. 止痛功效
- 丹參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丹參抗炎,抑制炎症因子釋放,緩解炎症疼痛。
- 丹參鎮痛,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疼痛信號傳導。
- 丹參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
丹參的止痛功效明顯,適用於頭痛、牙痛、胃痛、腹痛、痛經等。服後1-2小時起效,持續6-8小時。連續服用3-5天後改善,10-15天達最佳效果。
丹參活血化瘀,出血傾向者慎服;抗凝血作用,服用抗凝血藥或有血栓傾向者慎服;降血壓,低血壓者慎服。
服用丹參前應諮詢醫師,以防不良反應。
丹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5g,大劑量可用至30g。
丹參的炮製
- 揀淨雜質,除去根莖,洗淨,撈出,潤透後切片,晾乾。
- 炒丹參:取丹參片放入鍋內,以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放涼。《品匯精要》:去蘆,銼碎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丹參注意事項
- 無瘀血者慎服: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若非瘀血證狀,應慎用。
- 孕婦忌用:丹參活血化瘀,孕婦使用恐對胎兒造成影響。
- 月經期間忌用:丹參活血化瘀,月經期間使用恐加重月經量。
- 腹瀉者忌用:丹參促進腸道蠕動,腹瀉者使用恐加重病情。
- 血壓過高者忌用:丹參擴張血管,血壓過高者使用恐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
-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丹參活血化瘀,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恐加重病情。
丹參相關的方劑
丹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丹參含有的化學成分
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 紫草酸(lithospermicacid), 咖啡酸(Caffeicacid), 異阿魏酸(isoferulicacid), 熊果酸(Ursolic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