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脾胃: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脾虛血虧、氣滯血瘀導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當歸能補血養血,活血化瘀,改善血流通暢,緩解痛經,同時還能調理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功能。
- 配伍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當歸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夠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當歸與白芍、川芎等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補血活血,緩解痛經;與黃芪、黨參等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補氣養血,改善脾胃虛弱。
綜上所述,當歸在和脾通經湯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能夠補血活血、調和脾胃,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以通過行氣理氣,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 健脾和胃,促進消化: 木香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患者,木香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促進營養吸收。
總之,在和脾通經湯中加入木香,可以通過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以及健脾和胃等作用,達到調理脾胃,改善氣血運行,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的效果。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丹參性味苦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清心除煩的功效。對於脾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丹參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血通暢,緩解疼痛。
- 佐助和脾健脾:丹參亦能起到健脾的輔助作用。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脾胃鬱熱,幫助脾胃運化,提升脾胃功能,配合其他藥材起到和脾通經的效果。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經: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症,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痛經,並有助於改善月經不調。
- 補腎益氣:川牛膝亦有補腎益氣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腎氣不足而導致的月經不調、經血量少等症狀。此外,川牛膝還可以改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腎虛症狀,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體質。
和脾通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故和脾通經湯以白朮健脾益氣,為補氣血、通經絡之根本。
- 燥濕化痰: 白朮亦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虛濕困、痰濕阻滯所致的經絡不通,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和脾通經湯中,白朮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起到燥濕化痰、通經活絡的作用。
中藥方劑[和脾通經湯]的組成中包含[續斷],因為續斷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續斷有助於強健脾胃,促進氣血運行,對於脾胃虛弱、經絡不暢等症狀有改善作用。它能夠促進經絡通暢,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整體體力和健康狀況。在[和脾通經湯]中,續斷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補腎固精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經絡阻滯、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
2. 調和脾胃: 紅花雖屬活血化瘀藥,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溫脾散寒作用。對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紅花可溫陽散寒,促進脾胃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從而達到和脾通經的效果。
因此,紅花在「和脾通經湯」中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以及溫脾散寒、調和脾胃的雙重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和脾通經湯」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是由於其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獨活味辛、性溫,入肝、脾經,能散寒除濕、舒筋活絡,對於脾虛濕困、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經絡不通、肢體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獨活還能疏通經脈、促進氣血循環,對於因寒濕阻滯經絡而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和脾通經湯」中加入獨活,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濕邪,通經活絡: 秦艽味苦性寒,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通經活絡,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經脈不通、血行不暢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配伍增效,協調藥性: 和脾通經湯以健脾益氣、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為治療原則,而秦艽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例如,秦艽與當歸、川芎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與白芍、茯苓等藥物配合,則可緩解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和脾通經湯中包含桑枝,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活血: 桑枝性味苦寒,入肝、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通經活絡之效。其疏散風熱可助於緩解經絡阻滯所致的疼痛,而通經活絡則能改善氣血流通,從而達到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
2. 祛風除溼: 桑枝亦具有祛風除溼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溼痹痛、關節腫痛等症。在和脾通經湯中,桑枝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除溼、緩解疼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桑枝在和脾通經湯中起到行氣活血、祛風除溼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止嘔逆。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生薑能起到溫胃止嘔的作用,輔助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
- 助藥力: 生薑辛溫,能行氣活血,促進藥物流通,加強藥效。和脾通經湯中常配伍一些寒涼藥物,加入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寒涼過度,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治療。
和脾通經湯中加入狗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腰,止痛通經:狗脊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腰、祛風除濕、止痛通經的功效。對於因腎虛腰痛、血瘀經閉、痛經等症所致的婦科疾病,狗脊能起到溫腎壯腰、活血化瘀、止痛通經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症狀。
- 健脾益氣,調理脾胃:狗脊亦能益氣健脾,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和脾通經湯本身就以健脾利濕、活血通經為主要功效,加入狗脊,能加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更好地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脾通經湯 」,主治功效是:龜背:背部彎曲似龜殼,形容背部增生畸形。
脾俞脊駝:脾俞穴位於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脊駝,指背部隆起。
兩旁作痛:背部兩側疼痛。
行則傴僂:走路時彎腰駝背。
腰背闆強:腰背僵硬,活動不便。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狗脊性微溫、味甘、辛,歸肺、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止血、祛風除濕、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等功效。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桑枝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燥濕、通經、除煩、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利咽止咳、和血止痛等功效。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綜上所述,中藥方劑「 和脾通經湯 」組成包括:當歸、木香、丹參、川牛膝、白朮、續斷、紅花、獨活、秦艽、桑枝、生薑、狗脊。具有龜背:背部彎曲似龜殼,形容背部增生畸形。
脾俞脊駝:脾俞穴位於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脊駝,指背部隆起。
兩旁作痛:背部兩側疼痛。
行則傴僂:走路時彎腰駝背。
腰背闆強:腰背僵硬,活動不便。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木香4分,丹參1錢5分,懷牛膝1錢5分,白朮1錢5分,續斷1錢5分,紅花5分,獨活8分,秦艽1錢,桑枝3錢,生薑2片,狗脊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脾通經湯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和脾通經湯, 出處:《馬培之醫案》。 組成:當歸2錢,木香4分,丹參1錢5分,懷牛膝1錢5分,白朮1錢5分,續斷1錢5分,紅花5分,獨活8分,秦艽1錢,桑枝3錢,生薑2片,狗脊3錢。 主治:龜背。脾俞脊駝,兩旁作痛,行則傴僂,腰背闆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