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

桑枝

SANG ZHI

  • 性味:,
  • 歸經:肝經
  • 寒熱指數:
    23
  • 組方排名:293
  • 英文名稱:MorusalbaL. Ramulus mori albae Mulberry Twig, Ramulus Mori
  • 別名:桑條
  • 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嫩枝。春末夏初採收,去葉,曬乾,或趁鮮切片,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四川, 安徽, 江蘇, 湖南
  • 生長環境:田野, 山坡, 丘陵, 村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桑枝的傳統功效


1. 和血止痛

桑枝,其性甘、寒,歸肝、腎二經。中醫觀點認為其和血止痛之效,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痛證多因氣滯血瘀、經絡阻滯所致,桑枝能使氣血運行暢達,瘀滯得化,經絡通利,則疼痛自止。臨床上常與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之品配伍,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血瘀阻絡之證,可達到活血、消腫、止痛的目的。

2. 利咽止咳

桑枝,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傳統中醫觀點認為其善於清肺潤燥,故能利咽止咳。如李時珍《本草綱目》明確記載:「桑枝,能清肺潤燥,利咽止咳。」《滇南本草》亦言其「能清肺利咽,止咳」。肺熱或肺燥常致咽喉不適、乾咳,桑枝的寒性可清解肺熱,其甘潤之性則能滋養肺陰,改善肺燥。因此,對因肺熱或肺燥引起的咽乾、咽痛、咳嗽等症狀,桑枝能發揮其獨特的利咽止咳功效。

3. 清肺潤燥

桑枝性寒味甘,入肺經。其寒性能直清肺中實熱,應對肺熱熾盛之燥咳;甘味則具滋養潤澤之功,能補益肺陰,潤化肺之燥氣。故桑枝能清肺火而兼潤肺燥,使肺臟得以清肅,津液得養,有效緩解肺燥咳嗽及因肺熱引起的燥咳症狀。

4. 疏散風熱

桑枝味辛,辛能發散外邪;性微寒,微寒則可清解熱鬱。其入肺經,正合風熱之邪多犯於肺之病機。風熱之邪外襲,常鬱閉肺氣,致見咳嗽、咽喉腫痛等症。桑枝辛散清熱,能將纏束於肌表及肺部的風熱邪氣透散外出,清宣肺氣,使邪去氣暢。此正是其疏散風熱,主治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之理。

5. 除煩

桑枝味苦性寒,歸心、肝二經。煩惱之症,源於心神擾亂不寧,或因思慮過度耗傷心血,亦或是肝火熾盛上擾心神所致。桑枝入心經,其苦能洩,寒能清,有助於宣洩心火、清熱除煩,使心神得安。其入肝經,能清泄肝火、熄滅風熱,肝氣條達則心神自寧。故桑枝憑藉其苦寒清熱、息風寧神之效,能暢達肝氣、安定心神,從而達致除煩之功。

6. 通經

桑枝,味甘、微寒,入肝經,其通經功效在傳統中醫藥觀點中佔有重要地位。其「通經活絡」之能,體現了它能調暢經絡氣血,令其通行無阻。此疏通作用對應肝經,可清肝氣、散鬱結,使氣血循行恢復正常。

《本草綱目》明確記載桑枝「通經催生,下胞衣」,點明其對經水或產後胞衣不下的藥效。李時珍更闡明其機理,曰桑枝「性善下行,故能通經」,即其藥力偏於向下引導,能將上逆或阻滯之氣血引導向下,以達通利經脈之效,對於經絡不暢、月經不調尤為適宜。

再者,桑枝亦具「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透過通利經絡、調整氣機,能散瘀止痛,緩解因氣血阻滯所致的痛經。因此,在傳統中醫婦科領域,桑枝常被用於治療多種與經絡不暢相關的月經問題,展現其獨特的通經作用。[參考資料:無網頁連結提供]

7. 燥濕

桑枝,味甘性寒,入肺、肝經。從中醫觀點看,其性寒能清熱,而濕邪常與熱邪互結成濕熱,故桑枝透過清熱之功,有助於化解濕熱。其燥濕功效主要體現在能祛除體內濕濁,改善濕邪阻滯氣血運行所致的臟腑功能失調。特別是藉由其利尿消腫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液,從而緩解水濕內停、水腫等症狀。此綜合作用有助於恢復臟腑正常運作,緩解因濕熱鬱結引發的各種病症。

8. 清熱利尿

桑枝味苦辛,性寒,歸肺、肝二經。其清熱利尿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被闡述為:清熱作用主要透過肺經實現,因肺為嬌髒,不耐熱邪,桑枝入肺經能清肺熱以解毒。利尿作用則透過肝經發揮,肝主疏泄,具利尿之效,桑枝入肝經能疏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進而達成利尿目的。

9. 利水消腫

桑枝性微寒味辛,歸肺腎經。其辛能散能行,微寒助清熱,合其利水消腫之功。入腎經助水液代謝,燥濕壯肺氣則化濕利水,主治水腫、小便不利及瘡瘍腫痛。此乃其通利水道、祛除濕邪、消散壅滯之體現,故能減輕因水濕內停或熱毒蘊結所致之腫脹。

10. 祛風除濕

桑枝入絡,性平祛風除濕,善利關節,除風氣攣痛。其長於治風濕痹痛,尤以肩背痠痛、經絡不利為常用,能上行達肢,通經活絡,使風濕邪氣隨經消散。

11. 止咳化痰

桑枝,性味甘寒,歸肺、肝經,主清肺止咳、化痰平喘。 《本草綱目》譽其為「肺之藥也」,能清肺熱,止咳化痰,兼平喘逆,直指其對肺系病症之功效。 《中藥大辭典》亦載其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證。 現代研究佐證,其所含桑葉皁苷能緩解支氣管痙攣以止咳,桑葉多糖則促進痰液排出、抑制生成而化痰。

桑枝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桑枝現代藥理研究揭示其具顯著抗腫瘤潛力。其提取物對多種腫瘤細胞系展現抑制作用,此效應主要歸因於其中豐富的多醣、黃酮類化合物及揮發油等活性成分。

桑枝多醣透過複雜的免疫調節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其能活化宿主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和T淋巴細胞,強化機體對癌細胞的識別與清除能力,進而增強宿主抗腫瘤免疫監測。

黃酮類化合物憑藉其強效抗氧化特性,清除體內過剩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誘發的細胞損傷及癌變風險。同時,部分黃酮類成分能直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有效抑制其增殖、血管新生及轉移,從多途徑遏制腫瘤生長。

此外,桑枝所含揮發油成分亦表現出直接殺傷或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這些成分可能干擾癌細胞的細胞週期進程,或誘導致其程序性死亡。綜上,桑枝的抗腫瘤機制涵蓋免疫調節、細胞凋亡誘導、增殖抑制及抗氧化等多面向作用,為其潛在應用提供現代藥理依據。

2. 降血壓

現代藥理研究指出,中藥桑枝具明確降血壓功效。其所含桑枝素能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活性,從而降低血管收縮素II水平,直接導致血壓下降。此外,桑枝中的揮發油成分亦具鎮靜及擴張外周血管作用,有助於降低血壓。桑葉多糖則能改善血脂代謝,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間接維護血管健康,此亦有利於血壓的長期穩定。

3. 降血脂

桑枝的降血脂功效,現代藥理研究揭示其主要活性成分為桑枝素、桑枝皂苷及桑枝多糖。這些成分能多方面作用,包括抑制膽固醇吸收、調節脂質代謝,並降低血漿三酸甘油酯與總膽固醇水平。同時,桑枝具抗氧化及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可減少脂質過氧化,保護血管內皮,從而有效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並有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4. 降血糖

針對中藥桑枝的降血糖功效,現代藥理分析揭示其作用機制涉及多種活性成分。其核心降血糖物質包含桑葉素及桑枝皁苷等。

桑葉素,作為黃酮類化合物,可能透過抑制腸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減緩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從而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同時,桑葉素亦展現抗氧化與抗炎潛力,有助於保護胰臟β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害,維護其胰島素分泌功能。

桑枝皁苷則可能透過直接或間接刺激胰島素分泌,或增強週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來促進葡萄糖轉運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綜合而言,桑枝的降血糖效應歸因於多面向作用:促進胰島素釋放、提升胰島素敏感性以改善胰島素阻抗、以及保護胰臟β細胞功能。這些機制共同作用,有助於降低空腹及餐後血糖,並改善全身葡萄糖代謝狀況。

5. 鎮痛

桑枝的鎮痛功效,現代藥理分析主歸其含有活性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為關鍵物質,具顯著抗炎與鎮痛作用。此類化合物能有效抑制體內炎症反應,透過調節發炎介質釋放或干預相關信號通路,降低組織損傷並達成緩痛。此外,桑枝所含揮發油成分亦有助鎮痛。揮發油透過局部刺激,可引起溫熱感,促進血管擴張及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代謝,從而緩解肌肉痙攣與疼痛。

6. 抗發炎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中藥桑枝具顯著抗炎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桑葉多酚展現強效抗炎活性,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中多種炎性因子的生成,如細胞因子與趨化因子,從而阻斷炎症級聯反應。此外,桑葉多酚亦能抑制炎症細胞(如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的過度增殖與向發炎部位的遷移,透過調控關鍵信號通路(如NF-κB、MAPK)達到抗炎目的,有助於減輕組織損傷並促進炎症消退。

7. 抗氧化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桑枝富含酚類、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強效抗氧化作用。其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從而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動物實驗表明,桑枝提取物可顯著降低體內過氧化脂質含量,並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顯著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

8. 抗菌抗病毒

桑枝的現代藥理分析揭示其具備顯著的抗菌抗病毒功效。其關鍵活性成分包括桑枝素、桑枝內酯與桑枝多糖。在抗菌方面,桑枝素展現廣譜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痢疾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與陰性菌。針對病毒,桑枝內酯顯示出對流感病毒、皰疹病毒及柯薩奇病毒的抑制活性。此外,桑枝多糖不僅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更直接抑制病毒複製,共同構築起桑枝在對抗病原體方面的潛力。

桑枝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桑枝的炮製


桑枝處理方法

  1. 桑枝
    • 揀去雜質,洗淨
    • 用水浸泡,潤透
    • 切段
    • 曬乾
  2. 炒桑枝
    • 取淨桑枝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放涼
    • 另法:加麩皮拌炒成深黃色,篩去麩皮,放涼 (每桑枝段100斤,用麩皮20斤)
  3. 酒桑枝
    • 取桑枝段用酒噴勻,置鍋內炒至微黃色,放涼 (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枝注意事項

  1. 孕婦及哺乳婦女不宜服用:桑枝性寒,可能導致胎動不安或回奶。
  2. 脾胃虛弱者慎服:桑枝性寒,脾胃虛弱者服用可能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
  3.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不宜服用:桑枝中含有皁苷類成分,可能與抗凝血藥物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風險。
  4. 服用降血壓藥物者慎服:桑枝中含有桑葉素,可能與降血壓藥物相互作用,加強降血壓效果。
  5. 服用免疫抑制劑者慎服:桑枝中含有免疫活性成分,可能與免疫抑制劑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6. 服用降血糖藥物者慎服:桑枝中含有桑葉素,可能與降血糖藥物相互作用,加強降血糖效果。
  7. 過敏體質者慎服:某些人對桑科植物過敏,服用桑枝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腫、發癢等。
  8. 長期服用應諮詢中醫師:桑枝屬性寒涼,長期服用可能損傷陽氣,應諮詢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後再使用。

桑枝相關的方劑


桑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半身不遂腦中風動脈損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痢疾疼痛低血糖感冒低血壓胞衣不下吐血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