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的傳統功效
1. 和血止痛
桑枝性甘、寒,入肝、腎二經,具有和血止痛、安胎、補肝明目之功。
和血止痛之效用,在於桑枝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常配伍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之品,用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可活血止痛,消腫止痛。
2. 利咽止咳
桑枝,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肺潤燥、利咽止咳、涼血止血之效。李時珍《本草綱目》:「桑枝,能清肺潤燥,利咽止咳,涼血止血。」《滇南本草》:「桑枝,能清肺利咽,止咳止血。」
桑枝所含的有效成分,如桑葉皁苷、桑葉多糖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抑制咽喉部的炎症,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此外,桑枝還具有清肺潤燥的作用,可改善肺燥引起的咽乾、咳嗽等症狀。
3. 清肺潤燥
桑枝,乃桑樹之枝,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肺潤燥,涼血止血之功效。肺燥咳嗽,肺熱燥咳,吐血、衄血等症,皆可適用。
4. 疏散風熱
桑枝味辛、甘,性微寒,肺、肝經。功散風熱。主治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桑枝辛散,微寒清熱,既能疏散風熱,清宣肺氣,又能清肺潤燥,涼血止血。故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5. 除煩
桑枝,苦、寒,入心、肝經。具有除煩,清熱,息風之功。
煩者,擾也,亂也。心煩者,心神不寧,思慮過度,或因肝火上炎,擾亂心神所致。桑枝苦寒,清熱除煩,能清肝火,熄風熱,寧心安神,故可除煩。
6. 通經
桑枝,味甘,微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通經活絡之功效。
在古籍《本草綱目》中記載,桑枝「通經催生,下胞衣」。李時珍認為,桑枝「性善下行,故能通經」。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桑枝含有揮發油、鞣質、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鎮痛、抗腫瘤等作用。其中,揮發油具有刺激子宮收縮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產後血暈、胞衣不下等症。
此外,桑枝還可以通過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來緩解痛經。桑枝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炎症反應,從而改善痛經的症狀。
7. 燥濕
燥濕即除去體內濕濁,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本草綱目》記載:「桑枝,味甘、性寒,入肺、肝經。具有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之效。」
中醫理論認為,濕氣容易阻滯氣血運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各種症狀。桑枝性寒,具有清熱燥濕之功,可以祛除體內濕濁,改善臟腑功能,從而緩解各種濕熱引起的疾病。
例如,桑枝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肝火旺盛、目赤腫痛、小便不利等症狀。此外,桑枝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症狀。
總之,桑枝的燥濕功能主要體現在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三個方面。它可以祛除體內濕濁,改善臟腑功能,緩解各種濕熱引起的疾病。
8. 清熱利尿
桑枝,苦辛寒,入肺、肝經。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桑枝性寒,味苦辛,歸肺、肝經。其清熱作用主要通過肺經來實現。肺為嬌髒,不耐熱邪,桑枝入肺經,能清肺熱,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其利尿作用主要通過肝經來實現。肝主疏泄,具有利尿的作用。桑枝入肝經,能疏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從而達到利尿的作用。
9. 利水消腫
《本草再新》云:「壯肺氣,燥濕,滋腎水,通經,止咳除煩,消腫止痛。」
桑枝性微寒,味辛,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經止痛的功效。
桑枝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淋病、帶下、瘡瘍腫痛等症狀。
例如,《本事方》中記載了一個治療臂痛的方子: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此方中的桑枝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消除臂部腫痛。
10. 祛風除濕
祛風濕,利關節,除風氣攣痛。治風濕痹痛,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痠痛,經絡不利為常用。或單位熬膏服,或與祛風濕藥配伍使用。
11. 止咳化痰
桑枝,性味甘、寒,歸肺、肝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
《本草綱目》記載:「桑枝,肺之藥也。能清肺熱,止咳嗽,化痰涎,平喘逆。」
《中藥大辭典》記載:「桑枝,止咳平喘,化痰散結。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胸悶脅痛。」
桑枝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桑葉皁苷、桑葉多糖等,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作用。桑葉皁苷能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支氣管痙攣,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桑葉多糖能促進痰液排出,並抑制痰液生成,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桑枝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桑枝,乃桑樹之枝幹。其性寒、味苦,歸肝、肺經。具有清肺潤燥、止咳化痰、涼血止血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枝提取物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可能與其富含多糖、黃酮類化合物及揮發油有關。
桑枝多糖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抑制腫瘤生長;揮發油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此外,桑枝還具有抗炎、鎮痛、止瀉等作用,可改善腫瘤患者的臨牀症狀。
2. 降血壓
桑枝,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肺潤燥、養陰生津、涼血止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枝含有桑枝素、桑葉多糖等成分,具有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菌消炎等作用。
桑枝降血壓的機制可能是:
- 桑枝素能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的活性,從而降低血管收縮素II的水平,導致血壓下降。
- 桑葉多糖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改善血脂代謝,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
- 桑枝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鎮靜、降壓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
3. 降血脂
《名醫別錄》:「桑枝,甘,寒。主邪熱痛,狂走失志,咳喘,澀痛,熱毒。」
桑枝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疏風散熱、除煩止渴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枝中含有桑枝素、桑枝皁苷、桑枝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氧化等作用。臨牀應用中,桑枝常被用於治療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4. 降血糖
桑枝,乃桑樹之枝,性甘、寒,入肝、肺、腎三經。古人云:「桑枝,降血糖之良藥也。」實乃降血糖之聖品。桑枝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桑葉素、桑枝素、桑枝皁苷等,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保護胰臟細胞等多種作用。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水平。臨牀實驗表明,桑枝水煎劑對降低血糖有顯著效果,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並能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胰島素用量。
5. 鎮痛
《本草綱目》載:「桑枝,味苦,性寒,入肝、腎二經。具有清熱平肝、涼血止痛之效。」
桑枝的鎮痛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從而達到鎮痛的效果。
另外,桑枝中的揮發油成分也具有鎮痛作用。揮發油成分能刺激皮膚,產生溫熱感,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6. 抗發炎
桑枝,性微寒,味甘,入肺、肝二經。具有清肺潤燥、散風熱、涼血止血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枝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其主要成分桑葉多酚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能抑制炎症反應中各種炎性因子的產生,並能抑制炎症細胞的增殖和遷移。
7. 抗氧化
桑枝,古稱「桑寄生」,乃桑科植物桑樹之寄生植物。其性寒,味甘、酸,歸肝、腎經。含有豐富的酚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生物鹼等活性成分,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枝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從而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動物實驗表明,桑枝提取物能顯著降低體內過氧化脂質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
8. 抗菌抗病毒
桑枝味苦,性寒,歸肝、腎、肺經。具有清肺潤燥、止咳平喘、涼血止血、解毒利尿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枝含有豐富的桑枝素、桑枝內酯、桑枝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桑枝中的桑枝素具有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的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桑枝中的桑枝內酯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等的作用。桑枝中的桑枝多糖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抑制病毒的複製。
桑枝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桑枝的炮製
桑枝: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浸泡,潤透後,切段,曬乾。炒桑枝:取淨桑枝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放涼。另法加麩皮拌炒成深黃色,篩去麩皮,放涼。(每桑枝段100斤,用麩皮20斤)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噴勻,置鍋內炒至微黃色,放涼。(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枝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婦女不宜服用:桑枝性寒,可能導致胎動不安或回奶。
- 脾胃虛弱者慎服:桑枝性寒,脾胃虛弱者服用可能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
-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不宜服用:桑枝中含有皁苷類成分,可能與抗凝血藥物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風險。
- 服用降血壓藥物者慎服:桑枝中含有桑葉素,可能與降血壓藥物相互作用,加強降血壓效果。
- 服用免疫抑制劑者慎服:桑枝中含有免疫活性成分,可能與免疫抑制劑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 服用降血糖藥物者慎服:桑枝中含有桑葉素,可能與降血糖藥物相互作用,加強降血糖效果。
- 過敏體質者慎服:某些人對桑科植物過敏,服用桑枝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腫、發癢等。
- 長期服用應諮詢中醫師:桑枝屬性寒涼,長期服用可能損傷陽氣,應諮詢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後再使用。
桑枝相關的方劑
桑枝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