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枝膏中加入香油,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增強藥效: 香油具有潤滑、滑利、通便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促進藥液滲透至肌膚,更有效地治療各種皮膚病。
- 輔助療效: 香油本身也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潤膚、止癢、消炎、生肌等功效,能改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輔助五枝膏治療皮膚疾病。
總之,香油在五枝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增強藥效,更能輔助治療,提高療效。
五枝膏中包含柳枝,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
柳枝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之效。在五枝膏中,柳枝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清泄風邪熱邪,祛風止痛之效則可緩解風熱所致的疼痛症狀。
此外,柳枝還具有疏風散熱、利濕消腫的功效,對於一些濕熱症候也有一定療效。
五枝膏方劑中包含桑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疏風散寒:桑枝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寒、宣通經絡之效。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桑枝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利濕通絡:桑枝還具有一定的利水通絡功效,能促進體內濕氣的排出,並改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桑枝在五枝膏方劑中起到疏風散寒、利濕通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五枝膏中包含蓖麻子,主要基於其強烈的通便作用。
1. 瀉下作用: 蓖麻子含有蓖麻毒素,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對於便祕等腸道疾病有顯著療效。
2. 消腫止痛: 蓖麻子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瘀血或炎症引起的疼痛。
然而,蓖麻子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中毒風險。
主治功效
五枝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奇效良方》、《瘍醫大全》、《古今醫鑒》以及《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等古籍的記載,五枝膏的主要功效為治療各種瘡瘍腫毒,並具有拔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藥材組成: 五枝膏的核心藥材為桃枝、柳枝、槐枝、桑枝、棗枝(或椿枝、楮枝),這些枝條均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 煎熬方式: 將枝條與麻油(或香油)一同煎熬,使其藥性充分釋放於油脂中。油本身具有潤滑作用,能幫助藥效滲透至患處。
- 作用機制: 瘡瘍腫毒多因熱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五枝能清解熱毒,疏通氣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拔毒生肌,促進癒合:
- 黃丹: 作為常用的收斂止血藥,黃丹能收斂瘡口,幫助瘡面乾燥,促進傷口癒合。
- 乳香、沒藥: 多種配方中加入乳香、沒藥,二者具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
- 膏劑形態: 將藥材熬製成膏劑,更利於藥物緩慢釋放,持續作用於患處,促進瘡瘍組織的修復。
3. 外治廣泛,用途多樣:
- 適用範圍: 從古籍記載來看,五枝膏適用於各種瘡瘍腫毒,包括癰疽發背、疔瘡、無名腫毒等。
- 不同配伍: 部分配方中加入其他藥材,如川烏、草烏、防風、白芷、當歸等,擴展了五枝膏的應用範圍,使其能治療腰痛、咳嗽、痞塊等症狀。
總結:
五枝膏利用多種枝條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性,配伍具有收斂生肌功效的黃丹,加上油劑的潤滑作用,達到外治瘡瘍腫毒的目的。 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疏通氣血,清熱解毒,促進瘡面癒合。不同配方加入其它藥材則可擴大其應用範圍,不僅止於瘡瘍。
傳統服藥法
香油1斤,桃枝,柳枝,橘枝,梅枝,桑枝,蓖麻子67粒(去殼)。
上各藥浸油中,同煎赤色,撈上5枝,用帛濾淨,下乳香1錢,次下沒藥3錢,逐旋下黃丹半斤,次下瀝青,不住手攪之,膏成為度。
外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枝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桃枝10寸,柳枝10寸,槐枝10寸,桑枝10寸,棗枝10寸,銀朱4兩。 主治:瘡毒,瘋氣痛。
五枝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三。 組成:香油1斤,桃枝、柳枝、橘枝、梅枝、桑枝,蓖麻子67粒(去殼)。 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疼痛不可忍。
五枝膏,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組成:香油1斤,黃丹5兩,槐枝1兩,梧桐枝1兩,柳枝1兩,桑枝1兩,桃枝1兩(長1寸者,銼)。 主治:一切惡瘡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