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子

蓖麻子

BI MA ZI

  • 英文名稱:Ricinus communis L. Castor Bean
  • 別名:大麻子,萆麻子,蓖麻仁,紅大麻子
  • 藥品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種子。採收和儲藏:當年8-11月蒴果呈棕色、未開裂時,先晴天,分批剪下果序,攤曬,脫粒,揚淨。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蓖麻子的傳統功效


1. 通絡利竅

蓖麻子,卻在古代醫籍中屢被提及其「通絡利竅」之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瀉下,更體現在其獨特的走竄之力與消散腫痛的能力上。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詳細記載蓖麻子「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這說明瞭其具有瀉下作用,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然而,李時珍更強調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並舉例說明其治療偏風、口噤、頭風等經絡痹阻之症的功效,指出其作用並非僅限於排出液體,更能疏通經絡,解除痺阻。此外,文中還提到蓖麻油外用能「拔病氣」,用於治療腫痛、頭痛等症,顯示其外敷能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蓖麻子的作用:「其力長於收吸,故能拔病氣出外」。此處的「拔病氣」並非單純指排出邪氣,而是指其能將體內瘀滯之氣,引導至體表排出,達到通絡的目的。

《醫林纂要》中提到蓖麻子「通關竅,正經絡,調上下」,更加明確地指出其通絡作用。其「瀉肺氣之下行」也暗示了其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之效。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的蓖麻子「通絡利竅」功效,並非單指其瀉下作用,而是包含了其疏通經絡、消散腫痛、促進氣血運行等多方面作用。其獨特的走竄之力,使其能深入經絡,達到治療痺證、腫痛等病症的效果,但需注意其內服的風險,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古代醫師們的臨牀經驗,為我們理解蓖麻子功效提供了豐富的佐證,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2. 消腫拔毒

蓖麻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消腫拔毒的功效,主要來自其特殊的藥性與作用機理。

《本草綱目》記載蓖麻子「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說明其具有通利、瀉下作用,能將體內鬱積的水濕排出,從而達到消腫的效果。「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則指出其藥性活躍,能迅速到達病竈,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消腫止痛。更重要的是,該書特別強調蓖麻油「能拔病氣」,故多用於膏藥中,用於治療偏風、腫痛等症狀,皆取得良好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其功效:「其力長於收吸,故能拔病氣出外;其性善收,故能追膿取毒。」這說明蓖麻子既能將體內病邪引出體外,又能將膿毒吸收排出,達到拔毒消腫的目的。

《本草正義》則對蓖麻子消腫拔毒功效的機理做了更細緻的分析,認為其「性善定善散」,能消散紅腫,而非像某些學說所認為的那樣,能直接「拔出血絡經脈之風邪」。其消腫作用,更多的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使鬱滯之氣得以宣洩,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療「丹瘤、湯火傷、針刺入肉」,說明其在治療外傷性腫痛方面也有一定功效。

綜上所述,古籍中記載的蓖麻子消腫拔毒功效,並非單純的「拔毒」,而是通過其通利、瀉下、活血化瘀等多重作用,來達到消腫止痛、排出病邪的目的。其作用機制,現代醫學仍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3. 利水消腫

古代醫籍中,蓖麻子屢屢提及其利水消腫之效,其機理並非單純利尿,而是多方面作用的綜合結果。

《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蓖麻子「其力長於收吸,故能拔病氣出外」,這暗示其利水消腫的作用,與其排除體內病邪、促進體液循環有關。 並非單純利尿排水,而是通過疏通經絡,排除體內淤積的病邪,從而達到消腫的效果。

《本草綱目》記載蓖麻子「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指出其與巴豆相近,具有瀉下作用,可排出體內積聚的水分。此外,更強調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說明其利水消腫機制,還包括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消散水腫。書中更以臨牀案例佐證,例如以蓖麻油治療偏風導致的手足不舉,以及以蓖麻子膏治療手臂腫痛,都顯示其消腫止痛之效。

《醫林纂要》則指出蓖麻子「瀉肺氣之下行,能決至高之水而下之」,這說明其作用不限於下焦,也能影響上焦的水液代謝,從而達到全身性的利水消腫效果。 此處的「瀉肺氣」應理解為調節肺氣的宣降功能,而非單純瀉肺。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蓖麻子可治療「水脹腹滿」,直接點明其利水消腫的應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蓖麻子利水消腫功效的記載,並非僅僅停留在單純的利尿作用上,而是從其疏通經絡、排除病邪、調節氣血等多個層面闡述其機制。 其效果與病症、使用方法等因素密切相關。 需注意的是,古籍中亦多次強調內服蓖麻子需謹慎,其應用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4. 瀉下

蓖麻子,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其瀉下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走竄」、「通利」的藥性。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蓖麻子「其力長於收吸,故能拔病氣出外」,說明其具有引導病邪外出的能力,此能力也體現在其瀉下作用上,將體內滯留的水分或其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其「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明確指出其瀉下作用類似巴豆,能治療水腫。 其「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的特性,也使得它在瀉下的同時,能疏通經絡,有助於體內氣血運行暢通,從而促進毒邪的排出。

《醫林纂要》則提及蓖麻子「瀉肺氣之下行,能決至高之水而下之」,說明其能瀉下肺部積聚之水氣,對於肺部水腫有治療作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其能「治水脹腹滿」,更直接點明其瀉下功效在於治療水腫腹脹。 《本草衍義補遺》則強調其「能出有形質之滯物」,說明蓖麻子的瀉下作用並不僅僅針對水液,也包含其他體內積滯的物質。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中對蓖麻子瀉下功效的描述,並非單純的腹瀉作用,而是基於其藥性特點,能針對不同部位、不同性質的體內積滯,例如水腫、腹脹、以及其他有形之滯物,產生瀉下通利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各典籍均提及蓖麻子內服需謹慎,其強烈的瀉下作用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蓖麻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調敷。內服:入丸劑,1-5g;生研或炒食。

蓖麻子的炮製


1.敲碎種子外殼,揀取種仁用。
2. 《雷公炮炙論》:凡使蓖麻子,先須和皮用鹽湯煮半日,去皮取子研過用。
3. 《本草蒙筌》:蓖麻子,修制忌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及便滑者忌服。《本草經疏》:脾胃薄弱、大腸不固之人,慎勿輕用。

蓖麻子相關的方劑


蓖麻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貝爾氏癱瘓乳腺炎乳房腺體瘤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甲狀腺腫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顏面神經麻痺舌頭腫大耳聾衝動損傷疼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