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疔膏

BA D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目屢驗良方》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肝經 18%
脾經 17%
大腸經 12%
心經 10%
胃經 9%
腎經 8%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拔疔膏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功,能有效抑制疔瘡毒邪,並消散腫脹。同時,菊花亦能疏風散熱,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紅腫熱痛,亦有明顯療效。

此外,菊花兼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膿液排出,有助於疔瘡的癒合。故在拔疔膏中加入菊花,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力,促進疔瘡的痊癒。

拔疔膏中加入山慈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山慈菇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毒所引起的紅腫熱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拔毒生肌:山慈菇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從而加速瘡瘍的癒合,促進組織再生。

因此,山慈菇在拔疔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治療疔瘡腫毒,幫助患者快速康復。

拔疔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升麻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毒,熱毒熾盛,紅腫疼痛者,升麻能清熱解毒,消散腫毒,緩解疼痛。
  2.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升麻亦可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對於因風熱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疔瘡,升麻可協助驅散毒邪,促進瘡瘍的消退。

總而言之,升麻在拔疔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散風熱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疔瘡腫毒。

拔疔膏中添加血竭,是基於其活血化瘀、生肌止痛、消腫止血的功效。

血竭性味甘、微溫,入心、肝經,其樹脂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血腫的吸收,並有止痛作用。同時,血竭能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疔瘡腫毒的消腫止痛、生肌拔毒具有顯著效果。

因此,拔疔膏中加入血竭,可以促進瘡毒的排出,消腫止痛,並加速傷口的癒合,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拔疔膏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疔瘡毒熱,迅速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天花粉亦具利尿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促進傷口排膿。

因此,在拔疔膏方劑中加入天花粉,能有效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疔瘡的康復。

拔疔膏中加入紫花地丁,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性。

紫花地丁性寒,味苦,歸心、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疔瘡、癰腫、丹毒、乳癰、咽喉腫痛等症狀,均有顯著療效。

在拔疔膏中,紫花地丁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拔除疔瘡,促進傷口癒合。

「拔疔膏」中加入「木耳」的用意主要有兩點:

  1. 清熱解毒: 木耳性涼,味甘,具清熱解毒之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減輕疔瘡的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 木耳富含多醣體,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清除積血瘀血,加速疔瘡的癒合。

此外,木耳的膠質亦能吸附體內毒素,減輕疔瘡的疼痛和腫脹。總體而言,木耳在拔疔膏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的多重作用。

拔疔膏中加入皁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皁刺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毒引起的紅腫熱痛,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拔除疔毒。
  2. 活血化瘀:皁刺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組織的修復。對於疔瘡腫毒引起的瘀血阻滯,皁刺可起到活血化瘀、消散瘀血的作用,有利於傷口癒合。

拔疔膏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疔瘡腫毒引起的紅腫熱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化腐生肌: 硃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抑制病菌的繁殖,同時也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潰瘍的修復。

因此,拔疔膏中添加硃砂,能有效地清熱解毒、化腐生肌,達到治療疔瘡腫毒的目的。

拔疔膏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腫之效。疔瘡多因熱毒蘊結,導致局部紅腫熱痛,而川貝母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並能化解痰濁,促進膿液排出,進而達到拔除疔瘡的目的。

此外,川貝母還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對於伴有咳嗽、喘息的疔瘡患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拔疔膏方劑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疔瘡多因熱毒蘊結所致,知母可清解熱毒,緩解局部紅腫熱痛。
  2. 滋陰潤燥:知母兼具滋陰潤燥之效,可滋養陰液,防止熱毒傷陰,保持瘡瘍部位的濕潤,促進癒合。

總之,知母在拔疔膏中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疔瘡,促進傷口癒合。

拔疔膏中包含蟾酥,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毒消腫: 蟾酥性寒,味苦,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疔瘡腫毒,化解毒素,消散腫脹。
  2. 拔毒外出: 蟾酥能將毒素引至體表,使其外泄,達到拔毒外出之效,減輕病竈的毒性,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拔疔膏中加入蟾酥,可增強其解毒消腫、拔毒外出的功效,對於治療疔瘡腫毒效果顯著。

拔疔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的功效,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避免傷及正氣,更有效地達到拔毒消腫的效果。
  2. 增強療效,保護肌膚:甘草含有甘草酸,具抗炎、抗菌作用,可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滋生,促進傷口癒合。同時,甘草還能滋潤肌膚,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防止藥物灼傷,保護皮膚。

「拔疔膏」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消腫: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效。疔瘡為毒邪入侵所致,而麝香能迅速穿透肌膚,直達病竈,消散毒邪,減輕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促進血液循環:麝香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幫助機體抵抗感染,加快傷口修復。

因此,拔疔膏中加入麝香,有助於迅速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拔疔膏是一種常用於治療皮膚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蓖麻子,主要是因為蓖麻子具有多種療效。首先,蓖麻子含有的主要成分——蓖麻油,具有潤滑和軟化皮膚的作用,能促進瘡傷癒合,減少疼痛感。其次,蓖麻子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長,從而預防感染。此外,蓖麻子被認為能夠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淤血和腫脹,提升局部的免疫力。

在拔疔膏的配方中,蓖麻子的使用不僅提升了藥膏的療效,還增強了其他成分的互補作用,使得整體方劑更為有效。因此,蓖麻子在拔疔膏中的加入,可以說是一個基於其藥理特性和臨牀需求的明智選擇。

主治功效


拔疔膏

主治功效: 疔瘡:指皮膚化膿性疾病,可分為癰、瘡、癤、疽、膿瘡、癘瘡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3.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4.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功效。
  5.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6.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7.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8.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9. **皁刺:**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10.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
  11. **蟾酥:**性寒、味甘、辛、鹹,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
  12. **紫花地丁:**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功效。

總結: 拔疔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益氣血等功效,可有效治療疔瘡等皮膚化膿性疾病。

傳統服藥法


野菊花1錢5分,山慈姑1錢5分,升麻(瓦炙)1錢5分,血竭1錢5分,天花粉1錢,七葉1枝花,紫花地丁3錢,木耳3錢,皂角刺(各瓦炙)3錢,朱砂(水飛,淨)3錢,川貝母(去心)3錢,知母(瓦炙,或用黃酒煮透,焙乾亦可)3錢,蟾酥3錢(酒化,不見火),生甘草5分,麝香5分,蓖麻子肉1兩(去殼衣,搗爛用)。
上藥除麝香、蟾酥、血竭、蓖麻子 肉、朱砂、生甘草六味,余概用瓦炙存性,同 前藥為極細末,同蓖麻肉搗爛成膏。如乾,加 山東胭脂,如無,麻油亦可。
用時先將銀針刺破疔根,入此膏少許,掩以膏藥1對。周時疔自拔出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拔疔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銀朱、荔枝肉、蝸牛、鮮蝦肉。 主治:疔瘡。

拔疔膏,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七集。 組成:去油乳香2錢,去油沒藥2錢,血竭2錢,人言2錢,兒茶2錢,飛淨青黛2錢,蟾酥2錢,象皮(焙燥)2錢,麝香6分,冰片4分。 主治:一切紅絲、蛇頭疔,及諸疽毒。

拔疔膏, 出處:《經目屢驗良方》。 組成:野菊花1錢5分,山慈姑1錢5分,升麻(瓦炙)1錢5分,血竭1錢5分,天花粉1錢,七葉1枝花,紫花地丁3錢,木耳3錢,皂角刺(各瓦炙)3錢,朱砂(水飛,淨)3錢,川貝母(去心)3錢,知母(瓦炙,或用黃酒煮透,焙乾亦可)3錢,蟾酥3錢(酒化,不見火),生甘草5分,麝香5分,蓖麻子肉1兩(去殼衣,搗爛用)。 主治:疔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