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

血竭

XUE JIE

  • 英文名稱:Daemonorops draco Daemonorops draco bl. Dragon's Blood
  • 別名:麒麟血,木血竭,麒麟竭,海蠟,血竭花
  • 藥品來源:棕櫚科常綠藤本植物麒麟的樹脂,果實滲出的樹脂經加工製成。
  • 道地藥材:廣東, 台灣, 印度, 印尼, 馬來西亞, 伊朗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血竭的傳統功效


1. 斂瘡

血竭,作為其斂瘡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肯定。其作用機理,與其獨特的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特性密切相關。

《新修本草》記載血竭能「金創生肉」,已點明其促進傷口癒合的能力。《日華子諸家本草》則強調其治療「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者」的功效,但同時也提示其藥性急烈,用量需謹慎。 這暗示血竭雖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但其藥力強勁,需控制用量,避免產生副作用。

《本草綱目》李時珍詳細闡述血竭的藥性:「騏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說明其與人體血液有著密切的關係,故能「散滯血諸痛」。 並引述河間劉氏的觀點,認為血竭是「和血之聖藥」,能有效治療血瘀引起的疼痛。此處也暗指血竭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與乳香、沒藥相比,血竭更專於血分,更能直接作用於傷口組織,促進其再生。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血竭的功效:「甘主補,鹹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藥」。 其甘鹹的藥性,能涼血除熱,進而促進傷口癒合。 書中更指出血竭能治療「金創」,說明其在治療外傷方面的顯著療效。 而《海藥本草》也記載血竭能治「打傷折損,一切疼痛」,進一步佐證其斂瘡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血竭斂瘡功效的記載,多從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角度切入。 其藥性峻烈,但用之得當,確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良好的斂瘡效果。 古人對血竭的應用經驗,為現代中醫藥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2. 化腐生肌

血竭,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具有卓越化腐生肌功效的珍貴中藥。其功效之詳述,可從多部古代醫籍中窺見一斑。

《新修本草》記載血竭能「金創生肉」,點明其促進傷口癒合的特性。《日華子諸家本草》則進一步指出其能治療「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者」,但同時也提醒其藥性急烈,用量需謹慎。《本草綱目》李時珍更精闢地闡述:「騏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認為其甘鹹之味,能走血分,尤其針對肝與心包絡,具有補益血的作用。 河間劉氏更盛讚其為「除血痛,為和血之聖藥」,強調其獨特的和血功效,與乳香、沒藥相比,更專注於血分調理,避免氣滯血瘀。

《神農本草經疏》深入剖析其藥理,認為其「甘主補,鹹主消」,能散瘀血、生新血,故能治療「破積血金瘡,止痛生肉」。 它能治五臟邪氣及帶下,也源於其清熱涼血的特性,能化解濕熱瘀阻,促進傷口癒合和組織再生。《湯液本草》則從補益角度看待血竭,認為其能「補心包絡,肝血不足」,說明其在修復受損組織的同時,也能增強心肝功能,從根本上促進機體的自我修復。《海藥本草》則強調其在治療外傷方面的功效,如「打傷折損,一切疼痛」。《本經逢原》則將血竭與乳香、沒藥並列,指出其能「調和血氣,而無留滯壅毒之患」,進一步說明其在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方面的作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血竭化腐生肌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功效機理,共同指向其在治療外傷及促進組織修復方面的卓越療效。其補血、活血、散瘀、生肌等多重功效,使其成為傳統醫學中治療傷口的一味重要藥物。

3. 止血

血竭,作為其止血功效自古以來便備受重視。從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止血機理與應用。

《新修本草》提及血竭能「破積血,金創生肉」,暗示其具有活血化瘀、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這也正是其止血作用的基礎。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散滯血諸痛」,說明血竭能疏通經絡,消除瘀血引起的疼痛,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李時珍更精闢地指出血竭「如人之膏血,其味甘鹹而走血,蓋手足厥陰藥也」,認為其性味甘鹹,能直接作用於血分,尤其針對肝與心包經(主血)。 河間劉氏更譽其為「除血痛,為和血之聖藥」,充分肯定其在止血方面的卓越療效。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血竭「甘主補,鹹主消」,能散瘀血、生新血。其止血作用並非單純凝血,而是通過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修復損傷組織,最終達到止血的目的。 《海藥本草》則強調其在「打傷折損,一切疼痛,內傷血聚」等情況下的應用,佐證其在創傷性出血方面的療效。 《本經逢原》更指出,血竭與乳香、沒藥相比,更「專於血分」,避免了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瘀滯。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血竭止血功效的論述,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在活血化瘀、促進組織再生方面的作用,其止血機理並非單純的凝血作用,而是更為複雜的整體調理,這也正是其獨特價值所在。

4. 活血化瘀

血竭,作為一味獨特的活血化瘀中藥,其功效自古以來便為醫家所重視。從歷代本草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其作用機理。

《新修本草》記載血竭能“主五臟邪氣,帶下,心痛,破積血,金創生肉”,已點明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並能治療因瘀血導致的多種病症,如心痛、帶下等。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強調其治療惡瘡疥癬的效用,但也提醒其“性急,亦不可多使”,說明其藥性較為峻猛。

《湯液本草》中王好古提及血竭“補心包絡,肝血不足”,這一點與《本草綱目》李時珍的論述相呼應。李時珍認為血竭“如人之膏血,其味甘鹹而走血,蓋手足厥陰藥也”,說明其藥性直接作用於血分,尤其與肝、心包絡相關,因肝藏血,心包絡主血脈運行。他更引用河間劉氏的觀點,將血竭譽為“除血痛,為和血之聖藥”,強調其在活血化瘀方面的獨特地位,並指出其與乳香、沒藥相比,更專注於血分,作用更為直接。

《海藥本草》也記錄血竭能治療“打傷折損,一切疼痛,補虛及血氣攪刺,內傷血聚”,再次佐證其在跌打損傷方面的應用價值。《本經逢原》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血竭的特性,認為其能“調和血氣,而無留滯壅毒之患”,說明其活血化瘀之效並非峻猛傷正,而是溫和調和。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性角度分析,認為血竭“甘主補,鹹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藥”,從其甘鹹的藥性解釋其活血化瘀、生新血的機理。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血竭的活血化瘀功效有著高度的認同,其藥性峻而不烈,能有效治療各種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並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活血良藥。

血竭的古代典籍


血竭的現代功效


1. 預防心血管疾病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血竭中的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從而起到預防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 抗凝血

血竭活血化瘀,消滯止痛。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崩帶下,瘡瘍腫毒,跌撲損傷,瘀血疼痛,外傷出血,吐血衄血,經閉腹痛,瘡毒腫痛。血竭活血化瘀,消除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故有預防血栓形成之功效。

3. 止痛功效

血竭具有活血行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等症。

中藥血竭具有止痛功效,其原理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從而減輕疼痛和不適感。與血竭具有類似止痛功效的中藥包括延胡索、紫背天葵、桃仁等,這些中藥都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可以消除瘀血,從而減輕疼痛和不適感。

血竭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研末,1-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入膏藥內敷貼。

血竭的炮製


拭去灰塵,敲成小塊,於冬季乾燥天氣,放在石除去雜質,灰壇內使燥,然後乘脆研末。《雷公炮炙論》:騏驎竭,欲使,先研作粉,重篩過,勿與眾藥同搗,化作飛塵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血竭注意事項重點

  1. 無瘀血者慎服。
  2. 孕婦禁用。
  3. 出血症患者禁用。
  4. 皮膚損傷嚴重者禁用。
  5. 過敏體質者禁用。
  6. 具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血竭相關的方劑


血竭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白帶甲狀腺腫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腹痛痔瘡疥癬動脈損傷氣喘動脈粥樣硬化月經不調無名腫毒疼痛吐血

血竭含有的化學成分


血竭紅素(Dracorubin), 血竭素(Dracorhodin), 去甲基血竭紅素(Nordracorubin), 去甲基血竭素(Nordracorhodin), (2S)-5-甲氧基黃烷-7-醇((2S)-5-methoxyflavan-7-ol), 血竭黃烷A(Dracoflavan A), 血竭二氧雜庚醚(Dracooxepine), 海松酸(Pimaric acid), 異海松酸(isopimaric acid), 松香酸(Abietic acid), 去氫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 山達海松酸(Sandaracopimar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