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毒錠
BA DU D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禧光緒醫方選義》引《良方集成》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拔毒錠中含有白芨,主要原因有二: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之功效。拔毒錠常用於治療瘡瘍感染,而白芨能有效控制感染部位的出血,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 清熱解毒: 白芨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生長,輔助拔毒錠消炎殺菌,加速病竈癒合。
因此,白芨是拔毒錠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它在止血生肌和清熱解毒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拔毒消腫、促進癒合的效果。
拔毒錠中加入白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解毒消腫:白蘞性涼,味甘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毒素,並對外傷、炎症等引起的腫痛有緩解作用。
- 利濕排毒:白蘞還具利濕排毒功效,能將體內積存的濕熱毒素排出體外,有助於改善因濕熱毒素導致的各種不適。
綜上,白蘞在拔毒錠中能發揮解毒消腫、利濕排毒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拔毒的目的。
拔毒錠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其成分之一的天南星,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使其在該方劑中的角色至關重要。
天南星的主要成分為薯蕷皁苷,具有抗炎、鎮痛及抗菌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促進血液循環。此藥材能夠減少炎症反應,抑制細菌生長,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天南星還被認為能夠化痰,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咳嗽或痰多症狀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在拔毒錠中,天南星的配伍可加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幫助患者更快地緩解病症,特別是針對由細菌感染或熱毒所引起的問題。其獨特的藥理特性使其成為中醫藥治療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拔毒錠」方劑中包含「豬牙皁」,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去污力和解毒作用。
豬牙皁,又稱豬苓,性味甘淡,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其含有多種皁苷類物質,能有效吸附毒素,並促進排泄。在拔毒錠中,豬牙皁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加強拔毒解毒的功效,並起到輔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拔毒錠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天花粉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 利尿消腫: 天花粉能利尿消腫,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減輕局部腫脹,對於拔毒錠治療癰疽、疔瘡等疾病,起到輔助作用,加速病程恢復。
拔毒錠中加入射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其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拔毒錠通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射干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藥物清除毒素,促進傷口癒合。
- 利咽開音: 射干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利咽開音的作用。其可以疏散肺經熱邪,解除咽喉部位的炎症,改善聲音嘶啞、喉嚨疼痛等症狀。拔毒錠中加入射干,可以提升藥物治療外傷感染的同時,緩解患者因感染導致的喉嚨不適,提高治療效果。
拔毒錠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有效抵抗外邪入侵,並消解毒素引起的腫脹。
- 散風止痛:白芷亦能散風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關節痛等,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同時,白芷的辛溫之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有助於傷口癒合。
「拔毒錠」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攻毒: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較強的解毒功效。其毒性可剋制蛇蟲毒、藥物毒,並能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瘡瘍腫毒、風濕痺痛等因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全蠍可通經絡、散瘀血,有助於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一些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病症,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全蠍也具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拔毒錠」中加入「全蠍」可以發揮其解毒攻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方劑整體療效。
拔毒錠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通常用於清熱解毒的療法。其中包含的雄黃,其主要成分是砷,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是一種能夠排毒和消腫的藥材。
雄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醫藥典籍,因其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消腫的功效,特別在對付某些熱毒性泉引起的疾病和皮膚病方面表現突出。雄黃中的有效成分能夠直接作用於病竈,促進炎症消退,改善病患的狀況。
不過,由於雄黃的毒性,其使用需謹慎,通常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最低有效劑量為宜,並注意不宜長期使用。總之,拔毒錠中的雄黃成分,是基於其古老的藥理研究及理論,雖然具爭議,但在一些臨牀症狀中依然被認為具有一定的療效。
拔毒錠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有二:
一、 通經活絡,消腫散結: 穿山甲性味辛、鹹,歸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並能消散積聚於體內的毒素,有助於拔毒消腫。
二、 活血化瘀,解毒止痛: 穿山甲亦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止痛的作用。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穿山甲能解毒散結,對於外傷感染或毒素積聚引起的病症,具有一定的療效。
拔毒錠是一種中藥方劑,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蟾酥,主要是因為蟾酥具有獨特的藥理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體內的毒素積聚問題。
蟾酥是從蟾蜍的皮膚和內臟中提取的物質,其成分包括多種生物鹼,具備良好的抗炎和抗菌效果。此外,蟾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能夠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這對於治療由各類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疾病尤為重要。
此外,蟾酥在傳統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解毒藥物,能夠針對各種毒素,如癤瘡、瘡痢等病症產生良好的療效。因此,將蟾酥納入拔毒錠的組成中,有助於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協助患者早日康復。
拔毒錠中添加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創傷、炎症等導致的疼痛和腫脹。拔毒錠常用於外傷、燒傷、燙傷等,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 生肌止血,拔毒生肌: 血竭還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幫助傷口快速癒合,防止感染。拔毒錠主要用於外傷的治療,血竭的止血生肌作用能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並防止感染。
拔毒錠中加入冰片,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解毒 和 消腫止痛 的功效。
冰片性寒,能清熱解毒,並可 散瘀止痛,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冰片還具有 開竅醒神 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神經系統損傷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拔毒錠中加入冰片,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拔毒錠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拔毒過程中,毒素入侵人體,可能會導致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而麝香可以幫助開竅醒神,緩解中毒症狀。
- 消腫止痛: 麝香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減輕局部腫脹疼痛。
拔毒錠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通利鼻竅: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利鼻竅的功效。拔毒錠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癰疽疔瘡等疾病,細辛可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的滲透吸收,增強療效。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細辛常與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物配伍,例如金銀花、蒲公英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拔毒止痛的效果。
拔毒錠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木通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其能清解外感熱毒,並利水消腫,有助於拔除體內毒素,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
- 通利水道: 木通可通利水道,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將體內毒素代謝排出體外,達到排毒的效果。
因此,拔毒錠中加入木通,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通利水道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達到拔毒之效。
拔毒錠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性燥,入心、胃、膽經。其苦寒之性可 清熱瀉火,對於熱毒熾盛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黃連還具有 燥濕止瀉 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溼熱下痢、泄瀉等症。
因此,在拔毒錠中加入黃連,能夠發揮其清熱解毒、燥溼止瀉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拔毒消腫、止痛止癢的療效。
「拔毒錠」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引發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拔毒消炎的效果。
- 涼血止血:梔子還具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抑制血熱妄行,促進血液凝固,有助於止血止痛。對於熱毒導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拔毒錠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解表散寒: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拔毒錠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防風能疏散風寒,使邪氣從體表排出,減輕風寒引起的症狀。
- 宣肺通竅: 防風還具備宣肺通竅的作用,能使肺氣通暢,有助於解除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因此,拔毒錠中加入防風,可起到解表散寒、宣肺通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諸多症狀。
拔毒錠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澤瀉能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濕毒排出,並可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導致的各種不適。
拔毒錠通常用於治療濕熱毒邪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疾病,澤瀉的加入,有助於消除病竈周圍的濕熱,並促進毒素的排出,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拔毒消腫的效果。
拔毒錠中加入山梅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 清熱解毒:山梅花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抑制體內毒素的擴散,並促進其排出,達到拔毒的效果。
- 抗菌消炎:山梅花中含有抗菌成分,可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並減輕炎症反應。因此,它可輔助治療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疾病,進一步增強拔毒錠的功效。
拔毒錠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拔毒錠所針對的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病症,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 行氣止痛,排膿生肌: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膿腫、潰瘍,乳香可以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乳香在拔毒錠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病症。
拔毒錠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拔毒錠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而沒藥能有效緩解創傷部位的腫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拔毒生肌: 沒藥的辛溫性可助於驅散外邪,並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拔毒錠中加入沒藥,有助於清除傷口中的毒素,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拔毒錠》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癰疽腫毒之火鬱實證」,即由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的化膿性瘡瘍,症見局部紅腫熱痛、腫硬未潰或已潰膿稠。其作用為攻毒化膿止痛、清熱解毒、提膿生肌,屬外科實熱證之峻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清熱解毒、瀉火散結
- 黃連、生軍(大黃)、山梔、二寶花(金銀花):直折火毒,清泄三焦實熱,兼涼血解毒。
- 射乾、花粉(天花粉):清熱生津,消腫排膿,針對熱毒熾盛之咽喉腫痛或瘡瘍。
(2)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乳香、沒藥、血竭:活血散瘀,通絡定痛,促進瘡毒消散。
- 全蠍、穿山甲(山甲):竄透通絡,攻毒散結,尤善治頑固性癰腫。
(3)攻毒排膿、提腐生肌
- 白及、白蘞、南星:斂瘡生肌,配合雄黃、蟾酥以腐蝕惡肉、拔毒外透。
- 麝香、冰片:辛香走竄,引藥透達,開竅活血,助膿液外潰。
(4)祛風化痰、通絡透毒
- 白芷、防風、細辛:辛溫疏散外邪,透發鬱火,兼止痛;牙皂化痰散結,輔助排膿。
- 木通、澤瀉、草梢(甘草梢):利尿導熱下行,使毒邪從小便而解。
(5)特殊配伍意義
- 白梅花:疏肝解鬱,防苦寒過度遏傷氣機;**江米(糯米)**打糊為錠,緩和藥性,便利外敷。
- 木瓜酒粘為錠:借酒性溫通,增強行散藥力,助藥透達病所。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清解熱毒」為本,結合「活血透膿」「腐蝕提毒」之法,針對癰疽腫毒之火毒壅盛、氣血瘀滯的病機,透過內外合治(或外敷為主)促使膿毒外泄、新肌生長。其組方側重攻邪,藥性峻猛,故適用於體實邪盛之證。
傳統服藥法
白及1兩,白蘞1兩,南星2兩,牙皂1兩5錢,花粉1兩5錢,射乾1兩,白芷2兩,全蠍3兩,雄黃5錢,山甲2兩5錢(炙),蟾酥1兩,血竭2兩,冰片5分,麝香3分,細辛1兩,生軍2兩,木通1兩,川連2兩,山梔2兩(炒),二寶花2兩,防風1兩,澤瀉1兩,草梢5分,白梅花3兩,乳香2兩,沒藥2兩,江米4兩(另研打糊)。
攻毒化膿止痛,清熱解毒,提膿生肌。
上為細末,用木瓜酒粘為錠。
若正氣巳虛,用之當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拔毒錠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拔毒錠,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引《良方集成》。 組成:白及1兩,白蘞1兩,南星2兩,牙皂1兩5錢,花粉1兩5錢,射乾1兩,白芷2兩,全蠍3兩,雄黃5錢,山甲2兩5錢(炙),蟾酥1兩,血竭2兩,冰片5分,麝香3分,細辛1兩,生軍2兩,木通1兩,川連2兩,山梔2兩(炒),二寶花2兩,防風1兩,澤瀉1兩,草梢5分,白梅花3兩,乳香2兩,沒藥2兩,江米4兩(另研打糊)。 主治:攻毒化膿止痛,清熱解毒,提膿生肌。主治:一切癰疽腫毒之火鬱實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