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Radixampelopsis, Japanese Ampelopsis, Japanese Ampelopsis Root
- 別名:鐵老鼠,白漿罐,野紅薯,母雞抱蛋,山栗子,兔核,野著薯,貓兒卵,人卦牛,崑崙,地老鼠,山地瓜,山慄子,白根,母雞帶仔,鵝抱蛋,穿山老鼠,八卦牛,白水罐,山葡萄秧,見腫消,老鼠瓜薯,癩痢茶,五爪藤,昆侖,狗天天
- 藥品來源: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 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的乾燥塊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及細根,切成縱瓣或斜片,曬乾。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陝西,四川,陜西,華東地區,中南地區,寧夏,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3-30
白蘞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白蘞被歸為清熱解毒類中藥,可以用來治療熱毒、火熱、瘡疹、瘡瘍腫毒;瘰癧;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研究顯示,白蘞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白蘞素、白蘞醇、白蘞酸等,這些成分能夠抑制細菌、病毒等的生長和繁殖,發揮著明顯的抗炎、抗菌、解毒等作用。因此,白蘞可以被用來治療各種因熱毒、火熱等引起的疾病,如口腔潰瘍、皮膚瘡疹、急性咽喉炎、急性腸炎等。
- 《金匱要略》:「白蘞,性寒解毒,敷腫瘍瘡,有解散之功,以其味辛也。《本經》治目赤驚癇溫瘧,非取其解熱毒之力歟?治陰腫帶下,非取其去濕熱之力歟?《金匱》薯蕷丸用之,專取其辛涼散結以解風氣百疾之蘊蓄也。世醫僅知癰腫解毒之用,陋哉。同地膚子治淋濁失精,同白及治金瘡失血,同甘草解狼毒之毒,其辛散之功可知。 」
2. 斂瘡
治癰腫:白蘞二分,藜蘆一分。為末,酒和如泥,貼上,日三。(《補缺肘後方》)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搗末篩,和雞子白敷上。(《普濟方》白蘞散)
斂瘡:白蘞、白芨、絡石各半兩,取乾者。為細末,乾撒瘡上。(《雞峰普濟方》白蘞散)
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者:黃柏、白蘞各半兩。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香油調塗。(《仁齋直指方》白蘞散)
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參、木香、赤芍藥、川大黃各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以醋調為膏,貼於患上,乾即易之。(《聖惠方》白蘞散)
3. 活絡止痛
治療外科炎症: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炎症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為度。對於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
治療扭挫傷: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4. 散結
白蘞具有一定的散結作用。在中醫理論中,白蘞被歸為清熱解毒類中藥,可以用來治療熱毒、火熱、瘡疹等病症。
白蘞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散結、消炎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減輕腫塊、腫痛等症狀。白蘞還具有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受損細胞的作用,有助於加快損傷部位的修復和康復。
- 《神農本草經》:「《本經》: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 」
5. 化腐生肌
白蘞具有一定的化腐生肌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白蘞被歸為清熱解毒類中藥,可以用來治療熱毒、火熱、瘡疹等病症。
白蘞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促進細胞再生和修復受損細胞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皮膚再生。此外,白蘞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抑制自由基的生成,有助於保護細胞和組織不受氧化損傷,促進身體的健康。
6. 清熱瀉火
白蘞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白蘞被歸為清熱解毒類中藥,可以用來治療熱毒、火熱、瘡疹等病症。
白蘞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熱病症狀。此外,白蘞還具有一定的瀉火作用,能夠調節機體內部的陰陽平衡,減輕燥熱和火熱的症狀,如口渴、口腔潰瘍、便秘等。
7. 解毒
白蘞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在中醫理論中,白蘞被歸為清熱解毒類中藥,可以用來治療熱毒、火熱、瘡疹等病症。
研究顯示,白蘞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白蘞素、白蘞醇、白蘞酸等,這些成分能夠促進機體代謝、解毒,加速有害物質的排泄,保護和修復受到損害的細胞和組織。因此,白蘞可以被用來治療由于中毒引起的疾病,如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
白蘞的現代功效
1. 預防腫瘤或抗癌
白蘞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對於預防和治療某些類型的癌症具有一定的作用。以下是一些相關研究:
-
抗腫瘤作用:研究表明,白蘞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和其他成分可以抑制多種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特別是對於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等類型的癌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
抗氧化作用:白蘞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減緩自由基的生成和損傷,有助於預防多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
免疫調節作用:白蘞中的有效成分能夠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癌症。
2. 降血脂
白蘞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血脂指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脂肪成分。當血脂過高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風險。
白蘞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調節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水平。研究顯示,白蘞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和其他活性成分可以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和脂肪酸代謝等機制,降低血脂的含量,對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等相關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抗氧化
白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白蘞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包括多酚、黃酮、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
抗氧化作用是指能夠清除自由基的一種生物活性物質。自由基是一種極其活躍的分子,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當體內的自由基過多時,就會對細胞和組織造成氧化損傷,從而引起多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4. 止痛功效
白蘞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研究表明,白蘞中的有效成分能夠減輕疼痛和發炎反應,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白蘞中的白蘞素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可以緩解各種疼痛,如頭痛、牙痛、關節痛、肌肉疼痛等。此外,白蘞還含有多種具有消炎和鎮痛作用的成分,如黃酮、生物鹼等,對於腹痛、經痛等疼痛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白蘞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 《本草經集註》:代赭為使。反烏頭。
- 《本草經疏》:癰疽已潰者不宜服。
- 《本經逢原》: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
- 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應避免使用白蘞。
- 白蘞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胃腸不適、腹瀉等副作用。
- 白蘞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糖尿病患者和低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用量,避免影響身體健康。
- 白蘞含有一定的鉀離子,因此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慎用。
- 白蘞也有一定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因此血小板過低或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使用。
白蘞相關的方劑
白蘞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白蘞含有的化學成分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延胡索酸(fumaric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