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薄

BAI LIAN B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四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蘞薄方劑中之所以選用白蘞,主要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效。白蘞性寒味甘,歸肺、胃經,擅長清熱解毒,尤其適用於治療各種膿腫、瘡癰。在中醫理論中,白蘞能入血分,有效清除血中毒熱,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愈合。此外,白蘞還具有利尿通淋作用,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亦有良效。在白蘞薄方中,白蘞與其他藥材相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內外兼治,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調理氣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因此,白蘞作為此方的重要成分,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白蘞薄方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熱通便:白蘞薄方主治熱結便祕,大黃性寒,苦降泄熱,能通腸瀉下,清除腸道積熱,使大便通暢。
  2. 活血化瘀:白蘞薄方中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而大黃有破血逐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其他藥物,更能發揮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總之,大黃在白蘞薄方中起著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白蘞薄方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白蘞薄方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之證,而黃芩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瀉火,可解毒消炎,與白蘞、薄荷等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
  2. 燥濕止瀉:黃芩具燥濕止瀉之功,可配合白蘞、薄荷等藥物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泄瀉。黃芩的燥濕作用能抑制濕邪的滋生,止瀉作用則能減輕腹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燥濕、止瀉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白蘞薄 」

組成:

  • 大黃: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適應症: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
  • 黃芩: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適應症: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白蘞:
    • 功效: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
    • 適應症:中毒性疾病、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

主治功效:

  • 癰疽

用法用量:

  • 煎服,每日 1 劑,分 2 次服用。

注意事項:

  • 孕婦、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 3 天症狀無改善,應立即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 白蘞薄 」主要由大黃、黃芩、白蘞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癰疽等熱毒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白蘞薄, 出處:《鬼遺》卷四。 組成:白蘞、大黃、黃芩各等分。 主治:癰疽。

白蘞薄, 出處:《肘後方》卷五。 組成:白蘞4分,黃連4分,大黃4分,黃芩4分,菵草4分,赤石脂4分,吳茱萸4分,芍藥4分。 主治:癰腫瘰癧,核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