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暖膏藥

XIONG HUANG NUAN GAO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2%
腎經 11%
胃經 10%
大腸經 5%
膽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0%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鉛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鉛丹性溫,具有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與雄黃等藥材配伍,可增強其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並促進傷口癒合。
  2. 改善膏藥質地:鉛丹具有粘性,能使膏藥更易於黏附於患處,並增加膏藥的延展性和塑性,使其更易於塗抹和敷貼。

然而,鉛丹屬於重金屬,長期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需謹慎使用,並需遵循醫師指導。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麻油,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麻油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潤燥、止痛、消腫等功效,與雄黃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改善膏藥品質:麻油可以作為膏藥的基底,使其更易於塗抹和吸收,並有助於藥物成分的滲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麻油還可使膏藥更具柔軟性和延展性,避免膏藥過於堅硬,影響使用效果。

中藥方劑[雄黃暖膏藥]的組成中,包含豬脂膏,是因為豬脂膏具有潤膚保濕的作用。豬脂膏能夠有效緩解乾燥引起的皮膚問題,並且有助於舒緩皮膚炎症。其潤滑性質能夠改善由寒濕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增強方劑的舒緩效果,提升整體療效。

雄黃暖膏藥中添加松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黏性,固定藥物: 松香具有較強的黏性,能夠與其他藥物成分緊密結合,形成膏狀,方便敷貼於患處。同時,松香的黏性有助於藥物長時間停留於患處,持續發揮藥效。
  2. 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松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將松香加入藥膏中,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稠、固化作用: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和粘性,能有效地將藥物成分固定,形成膏狀,方便外敷使用。同時,蜂蠟能使膏藥在塗抹後迅速冷卻凝固,形成保護層,防止藥物流失,並延長藥效。
  2. 保護作用:蜂蠟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潮和抗菌作用,能保護藥物不受外部環境污染,延長藥效。同時,蜂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皮膚,避免藥物刺激或過度吸收,使藥物使用更安全。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雄黃性溫,味辛,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效。兩者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溫經散寒:當歸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助於驅散寒邪,消除疼痛。雄黃則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與當歸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的作用。

因此,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當歸,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效果,促進局部組織的恢復,減輕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烏梢蛇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雄黃暖膏藥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風寒濕痹等症,烏梢蛇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驅風散寒,止癢止痛:烏梢蛇亦具驅風散寒、止癢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溼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雄黃暖膏藥常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烏梢蛇的加入可增強其驅風散寒、止癢止痛的效果,起到協同作用。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生地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雄黃性燥熱,外用可散寒止痛,但同時也易傷陰耗血。生地黃性寒涼,入心、肝、腎經,有清熱涼血、養陰潤燥的功效。

加入生地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 緩解雄黃的燥熱之性:生地黃的寒涼之性,可以中和雄黃的燥熱,避免其過於傷陰耗血。
  • 滋陰補血:生地黃滋陰補血,可防止雄黃過度散寒傷血,維持氣血平衡。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可以使雄黃暖膏藥的療效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更好地發揮藥效。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膏藥中的熱毒,避免藥物刺激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2. 化瘀散結:雄黃本身具有殺蟲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而連翹則能促進血液循環,化瘀散結,二者相輔相成,增強膏藥的治療效果。

連翹的加入,不僅能提升雄黃暖膏藥的安全性,也能增強其療效,使其在治療皮膚病時更加有效。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續斷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的功效。膏藥中加入續斷,可有效增強藥物的補肝腎、強筋骨作用,緩解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2.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續斷的藥性溫和,能夠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物的療效。與雄黃等藥物配合使用,可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與雄黃等藥材搭配,可以加強其消腫止痛的效果,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白芷可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與雄黃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

總之,白芷加入雄黃暖膏藥中,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腫止痛: 露蜂房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雄黃等藥材配合,可增強其消腫止痛的效果,特別適用於外傷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露蜂房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與雄黃配合,可促進組織修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消腫止痛。

雄黃暖膏藥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烏頭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止痛功效。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塊根,性溫,味辛、苦,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其藥性溫熱,能深入經絡,驅散寒邪,對於風寒濕痺、疼痛、麻木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雄黃暖膏藥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烏頭的加入可以加強藥物的溫經散寒、止痛作用,提高療效。然而,烏頭屬劇毒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膏藥中加入細辛,可以增強藥物溫經散寒之力,對於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 細辛辛散通竅,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這對於膏藥所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具有積極意義。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在雄黃暖膏藥中,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同時,其行氣止痛的作用,也能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提高藥效。

因此,川芎在雄黃暖膏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消腫止痛、驅風散寒的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添加羌活,主要基於其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羌活味辛、苦,性溫,入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膏藥的溫熱性質,配合羌活的辛溫散寒之力,可有效驅散體內寒氣,緩解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

此外,羌活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雄黃暖膏藥中添加羌活,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提高藥效。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紫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紫草性寒,味甘,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解毒止痛的功效。配合雄黃的溫經散寒、解毒止癢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局部疼痛和炎症。
  2. 促進傷口癒合: 紫草中的紫草素具有抗菌消炎、促進組織再生作用,可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改善皮膚狀況。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外傷。

雄黃暖膏藥的組成中,包含虎骨,主要原因如下:

  1. 虎骨性溫,入肝腎經,有祛風濕、強筋骨之效。 膏藥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虎骨能溫經散寒,舒筋活絡,與雄黃相輔相成,增強膏藥的止痛消腫功效。
  2. 虎骨與雄黃相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雄黃性溫燥,善於祛風除濕,而虎骨則能溫補腎氣,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雄黃暖膏藥中添加刺蝟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刺蝟皮性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配合雄黃、其他藥材,能溫經散寒,消腫止痛,有效治療寒濕所致的關節疼痛、筋骨痠痛等病症。
  2. 活血化瘀: 刺蝟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瘀血,減輕疼痛。對於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引起的疼痛,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雄黃暖膏藥中添加莨菪,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痛消腫: 莨菪具有麻醉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其所含的莨菪鹼等生物鹼,可阻斷神經傳導,減輕疼痛。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具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 溫經散寒: 莨菪性溫,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配合雄黃等藥材,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因此,在雄黃暖膏藥中添加莨菪,可起到止痛消腫、溫經散寒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散寒止痛效果: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與雄黃等藥材配合,可加強膏藥的溫經散寒、止痛效果,對於寒邪侵襲導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促進藥物吸收: 吳茱萸含有揮發油、生物鹼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通經絡作用,有助於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滲透,提高膏藥的治療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白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白蘞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輔助雄黃的解毒作用,並減輕藥物對皮膚的刺激性。
  2. 活血化瘀: 白蘞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滲透,提高藥效。

白蘞與雄黃相配,相互協同,可有效緩解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病症,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雄黃暖膏藥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肉桂、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等多種藥材,而玄參亦是其中重要成分之一。玄參性寒,味苦、甘、咸,歸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在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玄參,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功能,以平衡方中其他藥材如雄黃的溫熱性質,防止使用後可能產生的燥熱副作用。此外,玄參還能滋養陰液,對於因熱毒所致的陰虛火旺有輔助治療作用,使該膏藥不僅能外敷消腫止痛,還能內調陰陽,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玄參在雄黃暖膏藥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精妙原則。

雄黃暖膏藥中添加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木通性寒,味苦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經下乳、行氣止痛的功效。雄黃暖膏藥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而木通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配合雄黃等藥物,共同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引藥下行: 木通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可引導藥物向下滲透,深入病竈,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在雄黃暖膏藥中,木通可以將其他藥物有效地導入患處,增強藥效。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杏仁,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潤燥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之效。雄黃性溫燥,若單用易傷津液,而杏仁可緩解雄黃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同時也能增強其止咳化痰的功效。

二、 消腫止痛: 杏仁亦具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配合雄黃驅除寒濕,消散瘀血,達到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杏仁在雄黃暖膏藥中,起到了潤燥止咳、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健脾: 白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能燥除濕氣,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膏藥的溫燥效果,並增強其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療效。
  2. 補氣固表: 白朮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膏藥的整體治療效果,並有助於防止外邪入侵,預防疾病復發。

因此,白朮在雄黃暖膏藥中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蔥白,主要是基於其溫通散寒、解毒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一致。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寒之效,可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疼痛。同時,蔥白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腫脹和疼痛。

因此,蔥白加入雄黃暖膏藥中,可以增強藥物的溫通散寒、解毒消腫效果,提高藥效。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柳枝,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柳枝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在雄黃暖膏藥中,柳枝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減輕雄黃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對皮膚產生過度刺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療效。

雄黃暖膏藥中添加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膏藥中添加防風,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局部疼痛,尤其對於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2. 通經活絡: 防風能通經活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防風在雄黃暖膏藥中發揮祛風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提升膏藥的整體療效。

雄黃暖膏藥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化痰之功效。配合雄黃的溫熱解毒,可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外傷感染、腫痛等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引藥深入: 桑白皮質地輕柔,有助於藥物深入病竈,提高藥效。與雄黃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雄黃暖膏藥本身具有一定的溫熱性,赤芍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熱,同時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防止局部感染。雄黃本身具有較強的毒性,赤芍的加入可以中和部分毒性,增加藥物的安全性,並減少藥物副作用。

雄黃暖膏藥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雄黃暖膏藥多用於治療寒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而香附可幫助舒緩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香附性溫,可緩解雄黃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陰。同時,香附的理氣作用可配合雄黃的祛風除濕功效,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雄黃暖膏藥 」,主要成分是:

  • 鉛丹,麻油,豬脂膏,松香,蜂蠟,當歸,烏梢蛇,生地黃,連翹,續斷,白芷,露蜂房,烏頭,細辛,川芎,羌活,紫草,虎骨,刺蝟皮,莨菪,吳茱萸,白蘞,玄參,木通,杏仁,白朮,蔥白,柳枝,防風,桑白皮,赤芍,香附,

主治功效是:

  • 所有跌打損傷。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虎骨:為名貴中藥,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代功效。但虎骨稀少,且為瀕危物種,應避免使用。
  •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紫草:性寒涼,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麻油:具有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等功效。
  • 露蜂房: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殺蟲、止癢、活絡止痛、清熱解毒、治眼疾、治毒蟲蜇咬等多種功效。
  •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

總結:

中藥方劑「 雄黃暖膏藥 」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接骨止痛。
以上藥,先將油豬脂、羊脂、野駝脂於鍋內煎為油,入柳枝,槐枝、棘針、蔥、紫草、露蜂房,先於脂油內,以慢火煎半日,濾去滓,其餘諸藥,細銼入於熟油內,慢火煎半日。次入松脂蠟,更煎半日,濾去滓,淨拭鍋內,細羅黃丹,炒令紫色,熱下藥汁中。以柳枝攪不令住。候色變紫成膏,住火,次入雄黃3兩(細研),丁香3兩,乳香4兩,沈香3兩,木香3兩,桂心3兩,麒麟血3兩,附子3兩(去皮臍)。以上搗羅為末,入膏中調令勻,用瓷盒中盛。
有患者,於絹帛上微火攤,貼於折損處,1日1度換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外用,不可內服。
  2. 孕婦慎用。
  3.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暖膏藥, 出處:《聖惠》卷六十七。 組成:黃丹48兩,麻油5斤,豬脂2斤,松脂1斤,羊脂10兩,蠟10兩,野駝脂10兩,當歸2兩,烏蛇2兩,生乾地黃2兩,連翹花1兩,續斷2兩,白芷1兩,露蜂房1兩,川烏頭1兩(去皮臍),細辛1兩,棘針1兩,川芎1兩,羌活1兩,人糞1兩(乾者,燒灰),紫草1兩,虎脛骨1兩,鲮鯉甲1兩,猬皮1兩,莨菪子1兩,吳茱萸1兩,白蘞3分,紫葛3分,玄參3分,桑木耳3分,木通3分(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青帛7尺,绯帛7尺(燒令煙盡),白朮3分,蔥和根3-7莖,槐樹枝4兩,楊柳枝4兩,防風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3分,赤芍藥3分,香附子3分。 主治:接骨止痛。主治:一切傷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