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桑白皮

SANG BAI PI

  • 英文名稱:MorusalbaL. Mori Albae Radicis, Cortex Cortex Mori
  • 別名:白桑皮,桑皮,桑根皮,桑根白皮
  • 來源: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幹燥根皮。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幹。
  • 道地藥材:湖南, 浙江, 江蘇, 安徽, 河南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田野, 村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桑白皮的傳統功效


1. 散血

桑白皮,其「散血」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血液本身,而是間接地通過疏通經絡、清泄肺熱來達到止血的目的。古代醫籍對其功效的描述,主要圍繞著「瀉肺」和「利水」展開,而這兩個作用恰恰與某些出血性疾病的病機相關。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認為桑白皮能「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說明其能針對肺熱壅盛導致的咳嗽、咳血等症狀,通過瀉肺降火來緩解出血。此處的「瀉肺」並非單純耗損肺氣,而是調節肺氣的盛衰平衡,使其恢復正常運作。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述了桑白皮的利水作用。李時珍指出桑白皮「長於利小水」,能將肺中積聚的水濕之邪排出體外。許多出血性疾病都伴隨有水腫或痰濕,桑白皮的利水作用能消除這些病理產物,從而間接地達到止血的效果。書中也提及錢乙使用桑白皮治療肺氣熱盛導致的出血性症狀,佐以其他藥物清熱瀉火、養陰生血,說明桑白皮在治療過程中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從而達到散血止血的功效。

《藥品化義》則更強調桑白皮的「散熱」作用。它認為桑白皮能疏通肺氣,使鬱遏之邪得以排出,從而治療熱痰唾血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是肺熱壅盛,氣血瘀滯所致,桑白皮通過散熱通絡,間接地達到「散血」的效果。 總而言之,桑白皮的「散血」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血液,而是通過瀉肺、利水、散熱等作用,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間接止血的效果。其運用需謹慎,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及體質,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2. 止咳平喘

桑白皮單方在止咳平喘方面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瀉肺降火,兼顧補益。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指出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宰以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認為其既能補益元氣,又能瀉去肺氣鬱滯,達到止咳的目的。但同時也提醒桑白皮「性不純良,不宜多用」,強調用量需謹慎。

《本草綱目》則更詳細地闡述了桑白皮的功效。其「長於利小水」,說明其能通過利尿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肺中水氣及肺火旺盛引起的咳嗽、喘息有效。書中引述宋代醫家錢乙的瀉白散方劑,以桑白皮、地骨皮瀉肺火,配合甘草、粳米等藥物,達到清肺瀉火、養陰的功效,此方也成為後世治療肺熱咳嗽、喘息的參考。元代醫家羅天益則認為桑白皮能「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說明其瀉邪與補正並行的特性。但同時也強調「若肺虛而小便利看,不宜用之」,指出其不適用於肺虛患者。

《藥品化義》則從肺氣通暢的角度解釋桑白皮的功效。認為其能「散熱」,治療「喘滿咳嗽,熱痰唾血」,這些症狀皆因「實邪鬱遏,肺竅不得通暢」所致,桑白皮能「滲之散之,以利肺氣」。由此可見,桑白皮的止咳平喘作用,主要是通過瀉肺降火,疏通肺氣來實現的。 總而言之,桑白皮的運用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證,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3. 利水消腫

桑白皮,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的驗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利尿,而是與其瀉肺、清熱的功效密切相關。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認為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宰以瀉肺氣之餘而止嗽」。這說明桑白皮並非單純洩瀉之品,其兼具補虛瀉實的特性。它能瀉去肺氣之餘,而肺氣鬱滯往往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因此間接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李氏也指出其「性不純良,不宜多用」,提示其使用需謹慎,需根據病情調整用量。

《本草綱目》更詳細地闡述了桑白皮利水消腫的機理。李時珍認為桑白皮「長於利小水」,並指出其適用於「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文中提到錢乙的瀉白散,以桑白皮、地膚子等藥物瀉肺熱,從小便排出體內餘熱及水濕,達至消腫的效果。羅天益則認為其能「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說明桑白皮的利水消腫,是建立在調整肺氣平衡的基礎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也強調,若「肺虛而小便利看,不宜用之」,再次提醒了用藥需辨證論治。

《藥品化義》則從肺氣通暢的角度解釋桑白皮的功效。書中指出,桑白皮能「滲之散之,以利肺氣」,從而治療因肺氣鬱滯導致的喘滿咳嗽、熱痰唾血等症狀,而這些症狀也可能伴隨水腫。 其還能治療「皮裏膜外水氣浮腫及肌膚邪熱」,說明其利水消腫的功效,涵蓋了不同層次的體液代謝障礙。

綜上所述,桑白皮利水消腫的功效,並非單純的利尿作用,而是通過瀉肺、清熱,調整肺氣平衡,從而改善水液代謝,達到消腫的目的。其使用需謹慎,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而定。

4. 止咳化痰

桑白皮,其止咳化痰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功效機理,並非單純的「止咳」,而是與肺氣盛衰、水液代謝密切相關。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指出,桑白皮味甘能補虛,味酸能瀉肺氣,以此達到止咳的效果。他強調桑白皮瀉肺之性,但藥性不純良,用量需謹慎。此觀點突出了桑白皮的雙向調節作用:既能補益肺氣不足,又能瀉去肺氣過盛。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闡明瞭桑白皮利水的作用。其“長於利小水”的特性,使其能有效治療肺中水氣及肺火過盛導致的咳嗽。書中引述宋代醫家錢乙的瀉白散,即以桑白皮、地骨皮瀉肺火,佐以甘草、粳米以緩中清肺,此方成為瀉肺方劑的範例。元代羅天益則認為桑白皮能瀉肺中伏火並補益正氣,說明其瀉邪扶正的功效。但同時也指出,肺虛而小便不利者不宜使用。

《藥品化義》則從邪氣鬱遏的角度解釋桑白皮的止咳化痰作用。認為桑白皮能散熱,治療喘滿咳嗽、熱痰、唾血等症,皆因實邪阻滯肺竅,而桑白皮能滲透散邪,利通肺氣,使諸症自愈。此觀點與前述的瀉肺之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綜上所述,桑白皮止咳化痰的功效,並非單純抑制咳嗽,而是通過調節肺氣、利水消腫、散熱解毒等多方面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其藥性偏於瀉肺,但又能兼顧補益,使用時需根據患者的肺氣虛實而定。

桑白皮的古代典籍


桑白皮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桑白皮的抗發炎功效,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已獲詳細闡明,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多酚類、黃酮類及其他活性化合物。這些成分透過多重作用機制,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其核心作用包括顯著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細胞介素-1β (IL-1β) 和白細胞介素-6 (IL-6) 等關鍵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這些細胞因子是啟動與維持炎症級聯反應的核心。同時,桑白皮的活性物質能調節重要細胞信號通路,例如抑制核因子-κB (NF-κB) 的活化,進而下調環氧合酶-2 (COX-2) 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等炎症相關酶的表達。這導致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等主要炎症介質的生成減少,從而緩解炎症症狀。此外,桑白皮顯著的抗氧化能力亦是其抗炎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藉由清除過量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它能減輕氧化應激對細胞造成的損傷,而氧化應激常是炎症反應的驅動因素與放大器。總體而言,桑白皮透過抑制炎症介質生成、調控信號通路及抗氧化作用,從多面向發揮其抗炎特性,有助於減輕細胞損傷及疼痛。

2. 降血脂

桑白皮的降血脂作用,現代藥理研究指出,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活性成分,特別是桑白皮素(Morusin)、桑內酯(Mulberrofuran)及其他多種異戊烯基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成分能透過多重途徑調節脂質代謝。

其一,桑白皮的活性物質可能抑制膽固醇的生物合成,例如透過影響HMG-CoA還原酶的活性,從源頭減少體內膽固醇的產生。同時,它們或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進一步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

其二,研究顯示這些化合物能活化AMPK(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號通路。AMPK的活化會促進脂肪酸的β-氧化(即脂肪分解產生能量),並抑制脂肪酸與三酸甘油酯的合成,從而減少肝臟脂肪堆積和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

此外,桑白皮的成分也具備抗氧化及抗炎特性,有助於減少氧化應激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改善高血脂引起的血管病變。至於「增強體內脂肪代謝」,除了AMPK途徑外,一些成分可能還參與調節相關的脂質代謝酶或轉錄因子(如SREBP、PPARs),全面提升身體對脂肪的利用與清除能力,進而達到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效果。

3. 抗氧化

桑白皮的抗氧化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歸因於豐富的多酚類化合物。這些活性成分包含如白藜蘆醇,以及文獻中提及的「儲存多酚」等多種天然物質。這些分子具有卓越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有效中和體內的活性氧物質(ROS)和氮活性物質(RNS),從而顯著降低氧化應激對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損害。

其抗氧化機制不僅限於直接捕捉自由基,還可能透過上調內源性抗氧化酶系統,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及穀胱甘肽還原酶(GSH-Rx)的活性,共同維持細胞的氧化還原平衡。此作用對於防止細胞膜、DNA及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受到氧化損傷至關重要,有助於減緩細胞老化進程。桑白皮的抗氧化作用,對於改善機體對氧化壓力的耐受性、增強免疫功能,並在預防或輔助治療與氧化損傷相關的疾病方面,提供了堅實的現代藥理基礎。

桑白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桑白皮的炮製


桑白皮處理方法

  1. 桑皮:
    • 刷去灰屑
    • 洗淨
    • 潤透後切絲
    • 曬乾
  2. 蜜桑皮:
    • 取桑皮絲
    • 加煉熟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
    • 稍悶
    • 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變為黃色、不粘手為度
    • 取出,放涼
    • (每桑皮絲100斤,用煉熟蜂蜜30斤)

雷公炮炙論關於桑白皮

凡使(桑白皮)採十年已上嫩根,銅刀剝上青黃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撇青涎者,用銅刀鍛了,焙令乾,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藥力。此藥惡鐵並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桑白皮注意事項

  1. 肺虛無火力者忌服: 肺氣虛弱、火力不足者應避免服用桑白皮,以免加重身體虛寒症狀。
  2. 便多及風寒咳嗽者忌服: 腹瀉、便溏或因風寒引起的咳嗽者不宜服用桑白皮,以免加劇虛寒。
  3. 腹瀉和脾胃虛弱者慎用: 腹瀉或脾胃虛弱者應慎用桑白皮,以免加重腹瀉或消化不良。
  4.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避免使用: 為避免對胎兒或嬰兒造成不良影響,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桑白皮。
  5. 腎病、肝病等患者謹慎使用: 患有腎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桑白皮,以免加重病情。
  6. 注意使用劑量和時間: 長期或大量使用桑白皮可能導致腹瀉、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應合理控制使用劑量和時間。
  7. 藥物相互作用: 桑白皮與降血糖藥、利尿劑、降血脂藥等藥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響藥物效果,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桑白皮相關的方劑


桑白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腳氣病子宮崩漏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眼睛模糊皮膚顏色發黃吐血月經淋漓不止咳嗽頭痛黃疸腎炎損傷氣喘高血脂疼痛

桑白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桑素(Muberrin), 桑色烯(Mulberrochromene), 環桑素(Cyclomulberrin), 環桑色烯(Cyclo-mulberrochromene), 桑根皮素(Morusin), 環桑根皮素(Cyclomorusin), 化合物 A(Compound A), 氧化二氫桑根皮素(Oxydihydro morusin), 桑黃酮 A(Kuwanon A), 桑黃酮 B(Kuwanon B), 桑黃酮 C(Kuwanon C), 桑黃酮 D(Kuwanon D), 桑黃酮 E(Kuwanon E), 桑黃酮 F(Kuwanon F), 桑黃酮 I(Kuwanon I), 桑黃酮 K(Kuwanon K), 桑黃酮 L(Kuwanon L), 桑黃酮 Y(Kuwanon Y), 桑黃酮 Z(Kuwanon Z), 桑白皮素 C(Moracenin C), 桑白皮素 D(Moracenin D), 桑根酮 A(Sanggenone A), 桑根酮 B(Sanggenone B), 桑根酮 C(Sanggenone C), 桑根酮 D(Sanggenone D), 桑根酮 E(Sanggenone E), 桑根酮 F(Sanggenone F), 桑根酮 G(Sanggenone G), 桑根酮 H(Sanggenone H), 桑根酮 I(Sanggenone I), 桑根酮 J(Sanggenone J), 桑根酮 K(Sanggenone K), 桑根酮 L(Sanggenone L), 桑根酮 M(Sanggenone M), 桑根酮 N(Sanggenone N), 桑根酮 O(Sanggenone O), 桑根酮 P(Sanggenone P), 桑色呋喃 A(Mulberrofuran A), 桑色呋喃 B(Mulberrofuran B), 桑色呋喃 C(Mulberrofuran C), 桑色呋喃 K(Mulberrofuran K), 桑色呋喃 N(Mulberrofuran N), 桑色呋喃 O(Mulberrofuran O), 桑色呋喃 M(Mulberrofuran M), 桑色呋喃 P(Mulberrofuran P), 桑色呋喃 Q(Mulberrofuran Q), 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 東莨菪素(Scopoletin), 桑糖朊 A(Moran A), 乙酰膽鹼類似物(Acetylcholine analogu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