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漆方

蜀漆方

SHU QI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6%
腎經 11%
心包經 11%
心經 11%
肝經 11%
脾經
肺經
腎經
心包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蜀漆方以蜀漆為主要藥材,此乃因蜀漆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清熱解毒: 蜀漆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對於外感熱毒、癰疽瘡瘍、濕熱黃疸等病症有顯著的療效。
  2. 消腫止痛: 蜀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

因此,蜀漆方以蜀漆為主要藥材,充分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針對相關病症進行治療。

蜀漆方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止咳: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蜀漆方主要治療肺熱咳嗽,而桑白皮能清熱降火,緩解肺熱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2. 利水消腫: 桑白皮亦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多餘水分,減輕水腫。蜀漆方除了治療肺熱咳嗽外,還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桑白皮的利水作用可以輔助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蜀漆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石癰」及「癰疽結硬未成膿」,屬中醫外科癰腫範疇。「石癰」指癰腫堅硬如石、皮色不變、疼痛劇烈但尚未化膿之證,多因氣血瘀滯、熱毒壅結所致;「癰疽結硬未成膿」則強調局部腫塊尚未腐熟潰破。此方以「外敷」施治,目的在於散結消腫、活血止痛,促其消散或加速膿成。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蜀漆(半兩)

    • 性味:苦辛溫,有毒。
    • 功效:傳統用於截瘧、祛痰,惟其外用能破血消癥、散結消腫
    • 原理:辛溫行散,苦能瀉滯,可穿透局部氣血壅滯,攻散癰疽硬結,針對「石癰」之堅硬特性。
  2. 桑根白皮(二兩)

    • 性味:甘寒。
    • 功效:內服瀉肺平喘,外用則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 原理:甘寒清熱,緩解局部熱毒;其利水之性可導濕下行,減輕腫脹,與蜀漆溫散相配,調和寒熱。

配伍邏輯與治療機制

  • 辛溫與甘寒並用:蜀漆辛溫破結,桑白皮甘寒清熱,一散一清,共奏消腫散結之效,避免單用溫藥助熱或寒藥凝滯。
  • 酒與牛皮膠調敷
    • 行藥勢、活血通絡,助藥物滲透,加速氣血流通以散瘀。
    • 牛皮膠黏合藥物外敷,兼具滋潤護膚之效,緩解蜀漆毒性刺激。

總結

此方針對「癰疽未潰」之局部氣血瘀熱病機,以蜀漆為主破結消腫,桑白皮為輔清熱利水,佐酒與膠調和敷貼,體現中醫外科「結者散之」的治療思路,適用於癰腫初起、硬腫未化膿之階段。

傳統服藥法


蜀漆(乾者)半兩,桑根白皮2兩。
上為末。
每用適量,以熔牛皮膠及酒調和,外敷腫處,每日3-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蜀漆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蜀漆(乾者)半兩,桑根白皮2兩。 主治:石癰。癰疽結硬未成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