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丸

定喘丸

DING CHU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17%
心經 14%
胃經 11%
腎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定喘丸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其宣肺止咳、降逆平喘的功效。

紫蘇梗味辛、性微溫,歸肺經,具有宣散風寒、行氣解鬱之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擴張支氣管,促進痰液排出,有助於緩解氣喘症狀。同時,紫蘇梗還有助於降逆平喘,抑制氣逆上衝,使氣機通暢,達到止咳平喘之效。因此,定喘丸中加入紫蘇梗,可增強方劑整體的宣肺止咳、降逆平喘功效。

定喘丸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基於其 溫肺化痰、散寒止咳 的功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白芥子能溫肺散寒,使肺氣宣通,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此外,白芥子還具有化痰作用,能幫助痰液排出,減輕呼吸道阻塞,進一步緩解咳嗽喘息。

定喘丸中加入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肺降逆: 輕粉性寒,入肺經,具有瀉肺降逆之功,可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適用於肺熱壅盛,痰熱內盛,喘息咳嗽等症。

2. 開宣肺氣: 輕粉性燥,能開宣肺氣,有利於氣機宣暢,改善呼吸不暢,緩解喘息症狀。

然而,輕粉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定喘丸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其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藥性。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止咳化痰之效。其可疏散肺氣,使氣道通暢,並可清熱化痰,緩解痰液阻塞,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同時,桑白皮還能降低肺部的炎症反應,進一步改善呼吸道的通暢,有助於緩解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症狀。

定喘丸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1. 宣肺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宣散風寒、止咳化痰之效。其揮發油中的紫蘇醛、紫蘇醇等成分,能擴張支氣管,利於痰液排出,並能抑制氣管平滑肌痙攣,緩解咳嗽氣喘。
  2. 解表散寒: 定喘丸常用於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驅散寒邪,減輕寒邪對肺部的侵襲,從而緩解咳嗽氣喘症狀。

定喘丸中加入百合,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百合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伴隨哮喘發作。
  2. 寧心安神,改善睡眠: 百合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因哮喘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從而幫助患者更好地休息,提高身體抵抗力。

因此,定喘丸中加入百合,能夠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狀,並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定喘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一、止咳平喘: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能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對於因肺氣不降、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潤肺止燥:杏仁性潤,能滋潤肺燥,對於因肺燥引起的乾咳、咽喉乾燥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因此,定喘丸中加入杏仁,能夠有效地改善咳嗽、喘息等症狀,並起到潤肺止燥的作用,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定喘丸中包含萊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降氣化痰:萊菔子性辛溫,入肺經,具有降氣消痰之效。其能疏通肺氣,利氣降逆,對於痰濁阻滯肺氣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二、消食除脹:萊菔子亦能消食化積,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改善效果。對於痰多伴有食積者,萊菔子能同時達到化痰和消食的效果,促進整體病症的緩解。

定喘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化痰: 橘皮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其理氣作用可以疏通肺氣,使氣機通暢,並能幫助痰液的排出,有效緩解因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橘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橘皮可以通過降逆止嘔,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定喘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降逆止咳: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降逆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陰不足、燥熱上炎引起的喘咳,天門冬可滋陰降火,潤燥止咳,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定喘丸中通常還含有其他藥物,如麻黃、杏仁、甘草等,天門冬與這些藥物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功效。例如,天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可以減輕麻黃的燥性,防止其傷陰。

定喘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藥理作用: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味甘苦,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息,川貝母能有效化解痰熱,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涼潤,能滋養肺陰,潤燥止咳。對於肺陰不足、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乾咳,川貝母能滋潤肺部,減少咳嗽頻率,緩解肺燥症狀。

定喘丸中包含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降氣止咳: 知母性寒,味苦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降氣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熱壅盛、氣逆上衝所致的哮喘,知母可清熱降火,平息肺氣,緩解喘息。
  2. 潤肺生津,化痰止咳: 知母同時具有一定的潤肺生津功效,可以滋潤乾燥的肺部,使痰液稀釋,更易咳出,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總體而言,知母在定喘丸中,發揮清熱降火、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肺熱或燥熱引發的哮喘症狀。

定喘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其燥濕化痰作用能有效清除痰濕,而降逆止嘔作用則能緩解氣逆上衝所致的喘咳、氣促等症狀。

此外,半夏還能止咳平喘,對於痰多咳嗽、氣喘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定喘丸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喘咳、氣促等症狀,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定喘丸中加入紫菀,主要源於其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喘息症狀。

紫菀性溫,入肺經,能溫肺化痰,對於寒痰、氣喘、咳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其潤肺作用也能緩解肺燥咳嗽,改善呼吸道黏膜的乾燥狀態。此外,紫菀還能降氣止咳,平息喘息,使氣道暢通,有助於呼吸順暢。

因此,定喘丸中加入紫菀,可起到溫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是治療喘息症狀的重要組成部分。

定喘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降氣止咳: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對於因肺陰不足,虛火上炎引起的喘咳,具有清熱降火、潤燥止咳的作用,可緩解氣喘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定喘丸中通常還含有其他藥物,例如杏仁、款冬花等,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作用可以配合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定喘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降火,清熱潤燥: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潤燥之效。肺熱壅盛是哮喘發作的重要原因,生地黃能清肺熱,緩解氣道炎症,抑制痰液分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二、 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生地黃能養陰生津,潤肺止咳,改善氣道黏膜的乾燥狀態,減少刺激,減輕咳嗽,提高肺部抵抗力,進而改善哮喘症狀。

總之,生地黃在定喘丸中,發揮著滋陰降火、清熱潤燥、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作用,從多方面改善哮喘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定喘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肺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哮喘病症多由脾虛氣弱、肺氣不固所致,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進而固護肺氣,減少哮喘發作。
  2. 輔助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白朮性溫,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作用。例如,定喘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物,白朮能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同時也有助於溫補脾陽,增強藥物療效。

定喘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潤肺,改善氣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喘息病症往往與氣虛、血虛有關,當歸能補血益氣,滋養肺陰,改善氣虛導致的呼吸困難。
  2.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肺部氣血流通,緩解痰液淤積,有助於改善喘息症狀。

因此,在定喘丸中加入當歸,能有效改善氣血虛弱、痰濕阻肺等症狀,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定喘丸中加入何首烏,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補益肝腎,增強體質:何首烏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滋陰補血、烏髮強筋的功效。哮喘病症多因肺氣虛弱、腎氣不足所致,而何首烏可補益肝腎,增強體質,為肺氣提供充足的後天之本,從根本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緩解哮喘發作。
  2. 潤肺止咳,平喘化痰:何首烏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緩解哮喘發作時伴隨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同時,其還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有助於清除呼吸道內的痰液,促進呼吸道通暢,進一步緩解哮喘症狀。

定喘丸中加入阿膠,是利用其滋陰潤肺、補血止血的功效來緩解哮喘病症。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咳的作用。哮喘病常因肺氣虛弱,燥熱內盛,導致氣道收縮,痰液不易排出。阿膠能滋陰潤肺,補充肺陰,使肺氣降濁,有助於緩解氣道收縮,減少痰液生成。同時,阿膠還有止血作用,可治療因肺熱引起的咳血。

因此,阿膠在定喘丸方劑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改善哮喘病症,提高療效。

定喘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水,燥濕化痰: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喘息病症常因脾虛濕困、痰濕壅肺所致,茯苓能健脾化濕,使水濕運化通暢,從而達到利水消痰,改善喘息的效果。
  2. 寧心安神,輔助止咳平喘:茯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心神不寧、心悸不安而引起的喘息症狀。此外,茯苓還能輔助其他藥物,協同止咳平喘,增強療效。

定喘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哮喘病症多因肺氣虛弱,外邪乘虛而入,導致氣道阻塞、喘息不止。黃耆補氣固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從根本上減少哮喘發作。

二、益氣助陽,溫肺化痰:黃耆具有益氣助陽的作用,可改善肺部的氣血運行,溫肺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哮喘發作時,常伴有痰多粘稠、呼吸不暢等症狀,黃耆溫肺化痰,可緩解這些症狀,改善呼吸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定喘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肺虛氣虧,勞傷久嗽,喘咳痰盛,春秋舉發」,其病機核心為:

  1. 肺氣虛損:久咳勞傷,耗氣傷陰,尤以氣虛為甚,故見喘咳無力、易反覆發作。
  2. 痰濁壅肺:痰盛標實,因肺虛失宣,津停為痰,或脾虛生濕,上漬於肺。
  3. 本虛標實夾雜:虛(氣陰不足)與實(痰阻氣逆)並存,且好發於春秋,乃因風邪引動伏痰,或氣候變化誘發宿疾。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理氣化痰,降逆平喘(治標)

  • 蘇梗、蘇葉、蘇子(三蘇協同):蘇梗理氣寬中,蘇葉散風宣肺,蘇子降氣化痰,共解痰阻氣逆之喘嗽。
  • 白芥子、萊菔子:溫化痰飲(白芥子)與消食化痰(萊菔子),針對痰盛胸悶。
  • 杏仁、桑皮:杏仁肅肺降氣,桑皮瀉肺平喘,合用緩解氣逆喘咳。
  • 半夏、橘皮、紫菀、冬花:燥濕化痰(半夏、橘皮)兼潤肺止咳(紫菀、冬花),化痰中兼顧肺燥。

二、補肺益氣,固本培元(治本)

  • 黃耆、白朮、茯苓:補脾益氣,培土生金,助肺衛之氣固表。
  • 阿膠、生地、麥冬、天冬、百合:滋陰潤肺,治久咳傷陰之燥咳。
  • 當歸、首烏:養血柔肝,防木火刑金,兼潤腸通便(肺與大腸相表裏)。
  • 川貝母、知母:清潤化痰,針對痰熱鬱久化燥之勢。

三、特殊配伍與引經

  • 梨膏為丸:取梨汁甘寒潤肺,助藥勢直達肺絡,化燥痰而不傷津。
  • 龍涎香(微量):古用為「通竅利氣」之品,引藥入肺絡,開鬱散結,助化痰定喘之效。

綜論
此方標本兼治,組成多而不亂:

  1. 攻補並行:化痰降氣(蘇子、半夏)與補氣滋陰(黃耆、阿膠)並舉,契合「虛喘當補,實喘當瀉」之則。
  2. 臟腑同調:補脾(白朮、茯苓)以生肺金,滋腎(生地、首烏)以納氣歸元,兼顧肝血(當歸)防木鬱犯肺。
  3. 潤燥相濟:半夏之燥配麥冬之潤,白芥子之溫佐桑皮之涼,使化痰不傷陰,滋陰不助濕。

適用於慢性咳喘(如肺氣腫、久咳哮喘)屬氣陰兩虛兼痰阻者,尤宜春秋氣候劇變時預防性調理。

傳統服藥法


蘇梗12兩,白芥子(炒)12兩,蘇子(炒)12兩,桑皮15兩,蘇葉12兩,百合9兩,杏仁(去皮,炒)18兩,萊菔子(炒)2兩,橘皮18兩,天冬4兩,川貝母15兩,知母6兩,法半夏6兩,紫菀4兩,麥冬8兩,生地3兩,冬花4兩,白朮(炒)10兩,當歸6兩,首烏(炙)4兩,阿膠(炒珠)32兩,茯苓10兩,黃耆16兩。
理肺補氣,止嗽定喘。
上為細末,每20兩兌龍涎香3分,用梨膏為丸,重1錢,蠟皮封固。
每服2丸,溫開水送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肺氣、化痰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等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肺結核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定喘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七。 組成:麻黃(去節)3分,杏仁(去皮尖,炒)半錢,甘草(豬膽10個炙)3錢,梔子3錢。 主治:痰喘。

定喘丸, 出處:《金匱翼》卷七。 組成:人參2錢半,南星2錢,半夏2錢,苦葶藶5錢。 主治:虛人痰多咳嗽,胸滿氣逆,行坐無時,連年不已。

定喘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蘇梗12兩,白芥子(炒)12兩,蘇子(炒)12兩,桑皮15兩,蘇葉12兩,百合9兩,杏仁(去皮,炒)18兩,萊菔子(炒)2兩,橘皮18兩,天冬4兩,川貝母15兩,知母6兩,法半夏6兩,紫菀4兩,麥冬8兩,生地3兩,冬花4兩,白朮(炒)10兩,當歸6兩,首烏(炙)4兩,阿膠(炒珠)32兩,茯苓10兩,黃耆16兩。 主治:理肺補氣,止嗽定喘。主治:肺虛氣虧,勞傷久嗽,喘咳痰盛,春秋舉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