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Bulbus Lilii Hundred Meetings, Bulbuslilii, Lance Leaf Lily Bulb, Greenish Lily Bulblow
- 別名:中庭,蒜腦薯重邁,家百合,野百合,藥百合,山百合,重箱,強仇,百合蒜,白百合,中逢花,喇叭筒,蒜腦薯,摩羅,強瞿,夜合花
- 來源: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細葉百合的幹燥肉質鱗葉。秋季采挖,洗凈,剝取鱗葉,置沸水中略燙,幹燥。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細葉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屬多種植物鱗莖的鱗葉。秋、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泥土,剝取鱗片,用沸水撈過或微蒸後,焙幹或曬幹。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四川, 廣東, 山東, 西北地區,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陜西,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路旁, 山坡草地, 草叢, 林緣, 林邊, 山坡草叢, 石縫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百合的傳統功效
1. 滋陰
百合的滋陰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並非單純的「滋陰」,而是藉由清熱、瀉火、利氣等途徑,間接達到滋養陰液、平衡陰陽的效果。
從古代醫籍中可以看出,百合的功效涵蓋多個方面。《神農本草經》記載百合能「補中益氣」,但同時也「利大小便」,說明其並非單純的溫補之品,而是兼具清熱利濕的作用。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百合能治「浮腫臚脹、寒熱、通身疼痛」,這些都與體內熱邪、陰液不足相關。 《藥性論》提到百合能治「心下急滿痛、熱咳逆」,也指向其清熱瀉火的能力。
《本草綱目》將百合的功效概括為「清痰火,補虛損」,這較為精準地總結了其藥性。清痰火,說明它能清除體內鬱積的熱邪;補虛損,則指其能滋養因熱邪耗傷而導致的陰液虧虛。 《本草正義》更深入闡述:「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皆以清熱洩降為義」,說明其清熱洩降是主要的藥理作用。 百合通過清熱利濕,去除體內鬱熱,使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滋陰的效果。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百合「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這也說明百合的滋陰作用,是建立在去除邪氣、恢復正氣的基礎上。
綜上所述,百合的滋陰功效並非直接滋補陰液,而是通過清熱、瀉火、利氣等作用,間接達到陰陽平衡,從而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各種症狀。 其功效的發揮,與體內病邪的性質密切相關,並非所有陰虛證候都適用。
2. 清熱解毒
百合,歷代醫家皆肯定其清熱解毒之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清熱」,而是透過多種途徑達到清熱、解毒、以及調整臟腑功能的目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記載百合「主邪氣腹脹、心痛」,《神農本草經疏》更進一步解釋「邪氣」即「邪熱」,百合能清泄邪熱,從而消除腹脹、心痛等症狀。此處的清熱,是針對由邪熱引起的症狀,而非針對所有熱症。
多部典籍如《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等,均記載百合能治療各種熱症相關的病狀,例如浮腫、寒熱、喉痹、肺熱咳嗽等。這些記載說明百合的清熱作用涵蓋了不同臟腑系統的熱證。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正義》指出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其清熱洩降的作用是其主要功效。但同時,多數典籍也提到百合的補益作用,如《神農本草經》的「補中益氣」,《日華子諸家本草》的「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本草述鉤元》更精闢地指出百合「在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說明百合的清熱解毒作用並非單純耗損正氣,而是透過調節臟腑功能,使正氣旺盛,邪氣自然消退。
《本草綱目》的「清痰火,補虛損」,以及《本草從新》的「百合之甘斂,甚於五味之酸收也」,則說明百合的清熱作用並非單純的「瀉」,而是兼具斂陰的特性,尤其適用於陰虛火旺的熱證。
綜上所述,百合的清熱解毒功效並非單一、粗暴的「清熱」,而是透過其甘寒滑利之性,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清熱、解毒、補益的綜合效果,在治療邪熱引起的各種病症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其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才能更好地發揮療效。
3. 止血
百合,自古以來就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藥領域,其功效眾多,其中止血功效雖非其主要作用,但仍可從古代典籍中窺探一二。不同醫家對百合的論述,雖著眼點不同,卻也間接佐證了其在特定情況下的止血作用。
《本經逢原》指出百合「能補土清金,止嗽,利小便」,並提到「仲景百合病,兼地黃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此處「消瘀血」並非指百合單獨具有強力止血作用,而是指在治療「百合病」(傷寒病後餘熱未清,症見神志恍惚)時,百合與地黃合用,能幫助清除瘀血,促進身體恢復。此處的止血,應理解為輔助作用,而非直接止血。
《日華子諸家本草》記載百合「治產後血狂運」,這一點似乎直接點明瞭百合的止血功效。但需注意的是,「血狂運」指的是產後血熱妄行,而非一般的出血。百合在此處的作用,更可能是通過清熱涼血來間接控制出血,而非直接凝血。
《本草正義》則提到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並指出其功效主要在「清熱洩降」。其止血作用,可能與其清熱性質有關,通過清除體內熱邪,改善血液運行狀況,間接達到止血效果。這也暗示了百合止血的作用範圍有限,主要適用於因熱邪導致的出血情況。
綜上所述,古代典籍中關於百合止血的記載,大多並非強調其直接止血功效,而是通過其清熱、涼血、消瘀等作用,間接達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因此,單用百合止血效果有限,其止血作用應在特定病症下,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更佳療效。 需注意,此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4. 補中益氣
百合,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補中益氣」功效,並非單純的滋補,而是與其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的特性緊密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百合「補中益氣」,並提到其能治「邪氣腹脹、心痛」,《本經逢原》則進一步解釋:「其曰補中益氣者,邪熱去而脾胃安矣。」這說明百合的「補中益氣」,是建立在去除邪熱、恢復脾胃功能的基礎上。邪熱導致氣機阻滯,脾胃運化失常,則出現腹脹、心痛等症狀。百合清熱解毒,疏通氣機,使邪熱得以排出,脾胃功能恢復,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補中益氣」的效果。
《本草正義》也指出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其清熱洩降之性,是其功效的關鍵。《本經》及《別錄》記載百合主治邪氣、寒熱等症,皆與體內熱邪有關。百合能滑潤開結,通利洩導,將體內鬱積的熱邪排出,正氣自然恢復,此即「補中益氣」之理。 《本草述鉤元》更精闢地指出百合「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認為其為滲利和中之佳品,能有效處理邪正相干的病症。
總而言之,百合的「補中益氣」並非直接的補益,而是通過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等作用,去除阻礙氣機的邪氣,從而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氣血運行通暢,達到「補中益氣」的效果。這與現代醫學中“治本”的理念不謀而合,顯示出古代中醫的智慧。
5. 潤肺
百合,自古以來即被視為重要的藥材,其潤肺功效更為歷代醫家所推崇。細觀歷代本草典籍,其潤肺機理與臨牀應用,可從多個角度理解。
《神農本草經》記載百合「主邪氣腹脹、心痛」,《藥性論》則提及「除心下急、滿、痛,治熱咳逆」。這些記載暗示百合具有清熱解毒、利氣止痛的功效,而肺熱咳嗽正是其主要作用對象。肺熱往往伴隨咳嗽、胸悶等症狀,百合的清熱作用能緩解肺部的熱邪,進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本草綱目》中提到百合「清痰火,補虛損」,《上海常用中草藥》則指出其能「治肺熱咳嗽,乾咳久咳,熱病後虛熱,煩躁不安」。這些記載更進一步闡明百合的潤肺機理,它不僅能清熱瀉火,還能滋陰潤燥,針對肺陰不足所導致的乾咳、久咳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本草正義》一書則深入分析百合的藥性:「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皆以清熱洩降為義」。此書指出百合的甘寒性質,能清洩肺胃之熱,並通調水道,此即潤肺的關鍵。 《本草述鉤元》更強調百合「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說明百合不僅能滋潤肺部,更能調節肺氣,使其恢復平衡。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於百合潤肺功效的論述,皆指向其清熱、潤燥、利氣、養陰的多重作用。通過清熱瀉火,去除肺部的熱邪;通過滋陰潤燥,補充肺陰的不足;通過利氣化痰,疏通肺部的氣機;通過養陰益氣,增強肺部的機能。這些作用共同體現了百合潤肺的整體功效,使其成為治療肺熱咳嗽、乾咳久咳等症狀的常用藥材。
6. 安神
百合,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安神功效並非單一功能,而是與其清熱、利氣、潤燥等作用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雖未直接提及安神,但其記載百合「主邪氣腹脹、心痛」,《本草經疏》則進一步闡釋,「邪氣」即「邪熱」,百合能清熱解邪,從而緩解心痛及因熱邪導致的煩躁不安,間接達到安神效果。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明確指出百合「安心,定膽,益志」,這直接說明瞭其安神作用。其更提到百合能治療「癲邪啼位、狂叫,驚悸」,這些皆為神志異常的表現,顯示百合對於因熱邪或氣鬱導致的神志紊亂具有一定療效。
《本草正義》則深入探討了百合安神的機理:「百合病者,本為傷寒病後餘熱未清之證,所以神志恍惚,莫名所苦」。這說明百合能清洩肺胃之熱,解除因熱邪鬱結而引起的煩躁、失眠等症狀,從而達到安神之效。 《本草述鉤元》也指出百合「益氣而兼之利氣,在養正而更能去邪」,其安神功效來自於調和臟腑氣機,使邪去正安。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百合安神功效的記載,並非單純指其具有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的成分,而是透過其清熱利濕、潤燥止咳等作用,改善臟腑功能,從而達到調理身心,安神定志的效果。 其安神功效多見於因熱邪、氣鬱等導致的神志不安,而非所有失眠症狀皆適用。
7. 止咳化痰
百合其止咳化痰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綜觀諸多古代醫籍,百合的止咳作用主要體現在清熱潤肺,以及針對不同類型咳嗽的應用。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雖未直接提及止咳,但記載其能治「腹脹」、「心痛」、「寒熱」、「喉痹」,這些症狀在某些情況下與咳嗽相關,例如肺熱咳嗽常伴有胸悶、心煩等症狀。《藥性論》則明確指出百合能治「熱咳逆」,這是對百合止咳功效的早期記錄。
後世醫家對其止咳作用理解更加深入。《本草蒙筌》提到百合「除時疫咳逆」,指其能治療因時疫引起的咳嗽。這說明百合不只針對單一病因的咳嗽有效。《本草綱目》的「清痰火」更直接點明瞭其止咳機制:通過清除肺部痰熱來緩解咳嗽。
《上海常用中草藥》則進一步說明,百合適用於「肺熱咳嗽」、「乾咳久咳」、「熱病後虛熱」等情況。這表明百合的止咳作用並非單純針對某一類型咳嗽,而是針對不同病因、不同症狀的咳嗽都有效果。《本草正義》更深入闡述,百合雖屬甘寒滑利之品,但其止咳作用主要體現在清熱洩降,針對肺熱熾盛、氣火爍金所引起的咳嗽有效,而風寒咳嗽則應忌用。
《本草從新》指出百合「甘斂,甚於五味之酸收」,這說明百合的止咳作用除了清熱之外,還有收斂肺氣的作用,適用於肺氣虛弱的久咳患者。總而言之,百合止咳化痰的功效,並非單純依靠某一特定機制,而是通過清熱潤肺、斂肺止咳等多方面作用,以達到治療不同類型咳嗽的目的。其使用需結合患者體質和病症類型,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百合的現代功效
1. 護膚美容
百合,性微寒,味甘,歸經於肺、心。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為其護膚美容功效奠定基礎。
內服百合,首先得益於其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這些營養素是維持肌膚細胞健康與活力的重要基石。更關鍵的是,百合具有顯著的滋陰潤肺功效。中醫理論強調「肺主皮毛」,肺臟的滋潤與功能健全,直接影響皮膚的滋潤度與光澤感。當肺陰充足,肌膚便能得到充分滋養,減少乾燥、粗糙等問題,呈現水潤飽滿的狀態。此外,其清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調節內分泌,減輕因情緒壓力引起的肌膚問題,例如暗沉、痘痘等,使氣色由內而外散發自然光采。長期堅持服用,能使得肌膚達到白嫩細膩、富有彈性的狀態,面色亦呈現紅潤有光澤的健康美態。
除了內服,百合亦可外用,其花瓣搗爛成泥狀敷於面部,透過直接作用於肌膚表層,可望淡化或消除雀斑,原理可能與其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抑制黑色素形成或加速其代謝有關。同時,濕敷也能改善整體膚色不均,提升清透感,使肌膚更顯淨白無瑕。這種內外兼修的方式,使百合在護膚美容領域展現其獨特價值。
2. 降血糖
百合,性微寒,味甘,歷來被視為藥食同源之珍品。其傳統功效廣泛,涵蓋清肺潤燥、益氣養陰、清心安神諸多方面。然而,近年來的現代醫學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百合在調節血糖方面的顯著藥理潛力。
百合之所以能有效發揮降血糖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富含的兩種關鍵活性成分:百合多糖(Lily Polysaccharides)和百合苷(Lily Glycosides)。其中,百合多糖被證實具有強大的降血糖功效。它不僅能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更能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這對於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至關重要。此外,百合多糖對於胰臟細胞也顯示出保護作用,有助於維護胰島素的正常分泌功能。
另一方面,百合苷亦是重要的降血糖活性物質。其作用機制包括抑制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從源頭上減少血糖的來源;同時,它也能刺激胰臟β細胞,促進內源性胰島素的釋放。百合多糖與百合苷這兩種成分協同作用,共同促使血糖穩態的維持。儘管《本草綱目》等古籍多著墨於百合清肺養心之功,如「甘寒微苦,入肺經,主治肺熱咳喘,肺燥痰多,心煩失眠」,但結合現代科學探究,百合在輔助血糖控制方面的潛力不容小覷,為其藥用價值增添了新的維度。
3. 抗發炎
百合作為一種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的植物,其在抗發炎方面的藥理功效顯著,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多醣類、皁甙及多酚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其中,百合所含的多醣類是發揮其抗炎作用的核心要素。這類物質能夠精準調節並增強人體自身的免疫防禦系統,進而有效抑制過度或病理性的炎症反應。其作用機制不僅包括減少促炎因子和炎症介質的釋放,這些化學信號分子正是導致炎症級聯反應的關鍵驅動者,同時也能透過平衡免疫細胞活性來緩解炎症狀態。因此,百合多醣在舒緩多種常見炎症疾病的症狀上展現出應用價值,例如持續性的口腔潰瘍、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腸道炎症等。
此外,百合內的皁甙成分則展現出更為多元且強大的生物活性。皁甙不僅具有卓越的抗炎性能,能夠直接干預炎症通路,更有顯著的抑菌和抗病毒功效,使其成為對抗感染性疾病和調節過敏反應的潛力化合物。值得深入探討的是,部分百合皁甙已被證實能夠在體外或體內環境中,有效抑制特定腫瘤細胞的增殖與擴散,並能顯著減輕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複雜自體免疫性疾病所引發的炎症表現。這些複合成分的協同作用,共同賦予百合在對抗多種炎症狀態下的綜合潛能。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百合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功效。現代研究揭示,百合富含多酚類化合物與皁甙成分,這些活性物質是其對心血管系統保護作用的關鍵。
具體而言,百合中的這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同時減少三酸甘油酯的積聚,從而直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此外,它還能促使血管適度擴張,改善血管彈性,進而穩定並降低過高的血壓。百合另一重要作用為抑制血小板的過度凝集,減少了血管內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缺血性心臟病與腦中風至關重要。
不僅如此,百合也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質,例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些維生素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這些活性氧物質是導致細胞氧化損傷、加速血管老化的主要元凶之一。透過清除這些有害物質,百合有助於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氧化應激的損害,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與功能。綜合上述機制,百合透過多面向的藥理作用,為心血管健康提供全面支持,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5. 提升免疫力
百合在提升人體免疫功能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效益,其作用機制主要歸因於內含的活性成分。其中,百合獨特的多醣類化合物是核心所在。這些多醣體被證實為天然的免疫調節劑,能夠精準地作用於免疫系統,促進各類免疫細胞的生成,例如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並同時活化這些細胞的機能。透過增強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性,百合多醣有效提升了身體抵禦外來病原侵襲的能力,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此外,百合亦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優良來源。這兩種重要的抗氧化維生素,本身即具備強效的免疫調節特性。維生素C不僅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更是白血球功能不可或缺的支持者,有助於維持免疫細胞的正常運作與增殖。維生素E則透過其抗氧化作用,保護免疫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從而維持其活性,間接強化整體的免疫反應。兩者協同作用,進一步強化了百合在增強免疫力方面的表現。
現代醫學研究已累積大量證據,支持百合對於多種免疫系統相關疾病的正面影響。例如,在面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時,百合可能透過調節免疫平衡來緩解症狀;對於各類感染性疾病,其提升免疫力的特性有助於加速康復;而在腫瘤防治領域,百合的一些成分也展現出輔助性潛力,可能透過增強宿主免疫反應來抑制腫瘤生長。這些科學發現共同指出,百合不僅是日常飲食中提升免疫功能的天然選擇,更蘊藏著發展成為潛在免疫調節藥物的巨大潛力。
6. 抗氧化
百合的藥理功效,尤其在抗氧化方面,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多酚類化合物。百合中蘊藏著豐富的黃酮、花青素及單寧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天然成分是其發揮顯著抗氧化作用的核心。
抗氧化作用的機制在於有效清除體內過剩的自由基。這些不穩定的分子若在體內積聚過多,會攻擊細胞膜、蛋白質甚至遺傳物質DNA,導致細胞和組織遭受氧化損傷,進而加速細胞老化,並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百合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如同「自由基清道夫」,能有效中和並清除這些有害的自由基,從而保護細胞結構的完整性與功能,維護組織健康。
過量的自由基已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癌症)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百合透過其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減輕氧化壓力對身體各系統的潛在威脅,為細胞提供保護屏障,延緩因氧化損傷引起的生理功能衰退,對於維持機體穩態及預防相關疾病發生,具有積極的生物學意義。這種內源性的保護機制,有助於提升身體對環境壓力的適應性,並支持細胞層面的修復與再生。
百合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亦可蒸食、煮粥。外用:適量,搗敷。
百合的炮製
- 百合:
- 揀去雜質、黑瓣
- 簸除灰屑
- 蜜百合:
- 取淨百合
- 加煉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煉蜜6斤4兩)與開水適量,拌勻,稍悶
- 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不沾手為度,取出,放涼
- 《品匯精要》:百合,蒸熟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風寒痰嗽、中寒便滑者不宜服用:因百合性寒涼,會加重風寒痰嗽的症狀,也可能導致中寒便滑。
- 《本經逢原》:中氣虛寒、二便滑泄者忌之:因百合會耗損中氣,加重虛寒的症狀,導致二便滑泄。
- 《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因百合性滑潤,初期的咳嗽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痰濕。
- 體虛脾胃虛弱:百合性寒涼,過量食用可能損傷脾胃,不適合體虛脾胃虛弱者。
- 腹瀉和腹部脹滿:百合性滑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不適合腹瀉和腹部脹滿者。
- 孕婦:百合含有一些有潛在危害的成分,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孕婦應避免過量食用。
百合相關的方劑
百合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百合含有的化學成分
岷江百合甙 A(Regaloside A), 岷江百合甙 D(Regaloside D), 1-O-阿魏酰甘油(1-O-feruloylglycerol), 1-O-對-香豆酰甘油(1-O-p-coumaroylglycerol), 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奴阿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6-O-β-D-glucopyranosylnuati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奴阿皁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26-O-β-D-glucopyranosylnuati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 秋水仙鹼(Colchicine), 澱粉(Starch),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順花藥黃質酯(Cis-Antheraxanthin esters), 水分(Water), 灰分(Ash),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澱粉(Starch), 還元糖(Reducing sugars),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泛酸(Pantothenic acid), 維生素C(Vitamin C),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 麝香百合甙 C(Liliaside C), 葡萄糖(Glucose), 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 百合苷(Lilioside), 百合皁苷(Lily saponins), β1-澳洲茄邊堿(β1-Solasonine), 1-O-阿魏酰甘油(1-O-feruloylglyc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