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百合洗方中包含百合,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潤肺:百合性微寒,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效。其甘寒之性可清泄肺熱,滋養肺陰,緩解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狀。
2. 安神定志:百合性甘,味甘入心經,具有養心安神、寧心安神的功效。其甘潤之性可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等症狀。
因此,百合洗方中加入百合,可有效發揮其清熱潤肺、安神定志之功效,改善患者的肺熱咳嗽、心神不寧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百合洗方」載於《金匱要略》,主治「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病屬情志失調、陰虛內熱之證,以精神恍惚、飲食行為異常為特徵。若病延一月未癒,陰虛熱鬱加重,津液虧耗而「變成渴」,顯示內熱傷津已深。此時非僅內服藥物可解,故以外洗法配合飲食調理,透達腠理、清熱滋陰。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單藥組成:
- 百合1升:百合性甘微寒,《神農本草經》言其「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能養陰潤燥、清心安神。外洗時,其滋陰清熱之效透過肌表透入,緩解陰虛內熱之渴。
煎漬與外用法:
- 「水一斗漬一宿」:長時間浸泡使百合有效成分溶出,水液得百合滋陰之性,外洗時經皮膚腠理吸收,疏通經絡鬱熱,間接調和內在陰陽。
- 「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外洗後輔以淡食(無鹽豉之煮餅),避鹹味助火劫陰,進一步固護津液,內外兼治。
三、治療原理探討
外治法之機理:
- 百合煎液外洗,類同「藥浴」原理,藉皮膚吸收藥物性能,清解鬱熱。肌表與肺氣相通,肺主皮毛,百合入肺經,可間接調節上焦氣機,助津液輸布以止渴。
- 此法避開脾胃運化,直達病所,適用於陰虛熱鬱日久、服藥難效者,體現張仲景「隨證治之」的靈活性。
飲食配合之深意:
- 「煮餅」為小麥製成,性平益胃;「勿以鹽豉」因鹹味入腎,恐助火耗陰。淡食能養胃生津,強化外洗療效,防熱邪復熾。
綜觀之,「百合洗方」以簡馭繁,透過外洗與飲食調攝,針對陰虛內熱之渴,體現中醫「內病外治」與「藥食同調」的整體思維。
傳統服藥法
百合1升。
以水1鬥,漬之1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
宜淡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妄想狀態
相同名稱方劑
百合洗方,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百合1升。 主治: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