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花膏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潤肺止咳: 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白花膏多用於治療肺燥咳嗽、痰少咽乾等症狀,款冬花可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潤肺止咳的功效,緩解患者的不適。
二、清熱解毒: 款冬花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幫助清除肺熱,改善肺部炎症。白花膏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款冬花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白花膏中加入百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潤肺: 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白花膏多用於治療燥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百合的清熱潤肺之性可有效緩解症狀。
- 養陰安神: 百合還具有養陰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白花膏中加入百合,可增強其滋陰安神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花膏」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有血」,屬肺系疾患,常見於肺氣壅滯、痰熱內蘊或久咳傷絡之證。其症狀特點為咳嗽氣喘不止,甚則痰中帶血,反映肺失宣降、絡脈受損之病機。
二、組成與邏輯推論
主要藥物分類
- 潤膚生肌與賦形劑:香油(麻油)為基底,具潤燥、解毒之功;黃蠟、定粉(澱粉)增稠成膏,兼能收斂。
- 活血通絡止痛藥:乳香、沒藥、兒茶、白花蛇,共奏活血散瘀、消腫生肌之效。白花蛇更具搜風通絡之用,或針對久咳兼風痰阻絡。
- 芳香開竅藥:麝香、潮腦(樟腦),香竄透達,可開閉通滯,助藥力滲透,並緩解胸悶氣逆。
- 載體與輔助藥:青槐枝清熱涼血,熬油後取其性,或助涼血止血。
方劑配伍邏輯
- 外治透皮,直達病所:此方為外用膏劑,透過皮膚吸收,作用於胸背腠理,緩解肺系症状。其中麝香、潮腦之辛香,既能宣通肺氣,又可引藥透入。
- 痰瘀並治:乳香、沒藥、兒茶活血化瘀,針對痰中帶血之絡傷;白花蛇搜風痰,香油潤燥,共調痰瘀互結之病機。
- 標本兼顧:治標以止喘嗽(樟腦、麝香開竅平喘),治本以活血潤燥(乳沒、香油),適用於久咳耗氣傷津或痰瘀化熱者。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外治內病」為思想,透過活血通絡、芳香走竄之品,改善肺部氣血壅滯狀態。痰中帶血者,多因久咳肺絡受損,方中活血藥(乳沒、兒茶)斂瘡生肌,可能促進黏膜修復;麝香、樟腦之辛散,或能緩解支痙喘嗽。整體而言,其機制可能在於局部刺激與整體調節相結合,改善氣道不通與血絡損傷。
四、潛在應用延伸
從組成推測,此膏或適用於慢性咳喘伴胸悶胸痛者(如肺癰、肺脹),然古代記載簡略,需結合外治理論進一步驗證其適應範圍。
傳統服藥法
香油1斤, 青槐枝百段 , 黃蠟1兩半, 定粉1兩半, 淨乳香3錢, 兒茶3錢, 沒藥3錢,白花蛇3錢, 潮腦1兩, 麝香1錢。
青槐枝入油熬枯,去枝,至滴水不散,入黃蠟、定粉,離火,溫時再下淨乳香、兒茶、沒藥、白花蛇、潮腦、麝香,同油攪勻成膏,浸水內一宿。
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花膏,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款冬花、百合(蒸,焙)各等分。 主治:喘嗽不已,或痰中有血。
白花膏,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香油1斤,青槐枝百段,黃蠟1兩半,定粉1兩半,淨乳香3錢,兒茶3錢,沒藥3錢,白花蛇3錢,潮腦1兩,麝香1錢。 主治:癰瘍癢極見骨者,臁瘡孔內發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