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百合地黃湯中含有百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潤肺,寧心安神: 百合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潤肺、寧心安神的作用。方中地黃滋陰補腎,容易出現陰虛火旺,導致心煩不寐、口燥咽乾等症狀。百合加入其中,可以清熱潤肺,滋陰降火,緩解心煩不寐等症狀,達到陰陽平衡。
- 滋陰生津,潤燥止咳: 百合具有滋陰生津、潤燥止咳的功效。地黃滋陰補腎,容易出現津液不足,導致口乾舌燥、咳嗽痰少等症狀。百合的加入,可以滋陰生津,潤燥止咳,補充津液,緩解乾燥症狀,使藥效更全面。
百合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百合性甘微苦,功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二者合用,能滋陰潤燥,清熱解毒,適用於陰虛燥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咽乾鼻燥、咳嗽、失眠等症。
- 養心安神:生地黃入心經,能滋養心陰,而百合則能清心安神,二者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達到養心安神之功效。
主治功效
百合地黃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 百合:七枚
- 生地黃汁:一升
主治功效
綜合多部古籍的記載,百合地黃湯主要用於治療百合病,特別是未經汗、吐、下等法治療,病狀如初者。
百合病是一種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飲食、睡眠、行動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類似現代醫學的精神情志類疾病。其病機多為心肺陰虛,虛熱內擾。具體症狀包括:
- 精神情志異常:沉默寡言、精神恍惚、坐臥不安、時喜時悲、心神不寧。
- 飲食異常:食慾不振、或食不知味、或飲食喜好不定。
- 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或多夢易醒。
- 行動異常:想走不能走,想坐不能坐。
- 其他症狀:口苦、小便赤、身形如和(或如寒無寒,如熱無熱)、脈微數。
治療原理
百合地黃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滋陰清熱、養心安神。
百合:
- 滋陰潤肺:百合甘寒質潤,能滋養肺陰,清虛熱,潤肺燥,止咳喘。
- 清心安神:百合入心經,能清心除煩,安神定志,改善精神恍惚、失眠多夢等症狀。
- 緩解諸症:通過滋陰清熱,間接改善飲食、行動等異常表現。
生地黃:
- 滋陰涼血:生地黃甘寒,入心、肝、腎經,能滋陰養血,清熱涼血,是滋陰清熱的要藥。
- 清熱生津:生地黃能清熱生津,改善口苦、小便赤等症狀。
- 協同百合:與百合同用,增強滋陰清熱之效,使心肺之陰得復,虛熱得清,神志得安。
方劑配伍分析
百合與生地黃配伍,一清一滋,標本兼顧。百合清心肺之虛熱,生地黃滋心腎之真陰,二藥合用,滋陰清熱之力更強,能夠有效改善百合病陰虛內熱的病機,使陰液得復,虛熱得清,神志得安,諸症自愈。
古籍論述精要
-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金匱要略方論》等: 明確指出百合地黃湯主治“百合病不經發汗、吐下,病形如初者”。
- 《退思集類方歌注》: 解釋了百合病的病機為“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並指出百合地黃湯的適用情況及服用標準。
- 《本經疏證》: 指出百合地黃湯可“除寒熱、積聚”,並認為其適用於“百衇一宗,悉致其病,無氣血上下之偏”的病症。
- 《金匱方歌括》、《金匱要略淺註》: 強調百合地黃湯“泄熱救陰”的治療目的,百合清泄氣分之熱,地黃滋潤泄血分之熱。
- 《古今醫案按》、《續名醫類案》: 認為百合病的病機是思慮傷脾,脾陰受困,導致厥陽之火歸於心,擾亂百脈而致病,並指出百合地黃湯為專藥。
總結
百合地黃湯是治療百合病的經典方劑,其通過百合與生地黃的配伍,達到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的功效。此方藥味精簡,配伍嚴謹,療效確切,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
傳統服藥法
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內地黃汁,煎取300毫升,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相關疾病
婦人臟躁妄想狀態
相同名稱方劑
百合地黃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百合7枚(擘),生地黃汁1升。 主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