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黃餅
DI HUANG B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肺經 33%
心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餅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生地黃的滋陰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其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地黃餅多用於熱證,如陰虛火旺、燥熱傷津、血虛津虧等症狀。生地黃可滋陰降火,清熱生津,緩解熱證所帶來的口渴、便祕等症狀。
- 生地黃的潤燥作用: 生地黃具有潤燥生津之效,可改善口乾舌燥、便祕等燥熱症狀。地黃餅常用於熱病後期,因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生地黃可滋陰潤燥,補充津液,緩解燥熱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餅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出自古代典籍,主要用於治療「牙齒痛」,並兼具「生津液」與「烏鬚髮」之效。其製法強調反覆蒸曬(「九蒸九曬」之變法),結合生地黃汁浸潤,意在轉化藥性,強化滋陰、固齒、潤燥之功。含服之法,使藥效直接作用於口腔,緩解齒痛,同時通過唾液吸收以調理腎陰(齒為骨之餘,腎主骨)。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地黃單用之理
- 地黃為君藥,性甘寒,入腎經,自古為滋陰涼血要藥。《本草綱目》載其「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
- 生地用於「治齒痛」,可能與其「清虛熱、滋腎水」有關。齒痛若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致(如牙齦萎縮、隱隱作痛),生地可滋陰降火,治其本;而反覆蒸曬後,寒性稍減,更適合長期含服,避免涼遏之弊。
製法深意
- 蒸曬三次:模擬「九蒸九曬」工藝,使生地黃逐漸轉為熟地黃之性,兼顧滋膩與溫潤,利於補腎益精。
- 生地黃汁回浸:加強生津潤燥之力,針對「津液不足」之口乾、齒燥。
- 搗為餅子:便於含化,使藥效緩釋於口腔,直接作用於齒齦,兼顧局部與整體調理。
「烏鬚髮」之聯動機制
腎其華在髮,地黃通過補腎陰、充養精血,間接改善鬚髮早白。蒸曬後藥性溫潤,更利於精血化生,此功效可能需長期使用方能顯現。
三、邏輯推衍之現代應用方向
若以中醫理論延伸,此方可能適用於:
- 慢性牙周病:屬腎陰虛型,見牙根暴露、隱痛綿綿者。
- 口腔乾燥症候群:津液不足所致口乾、黏膜萎縮。
- 早衰性白髮:配合其他補腎藥以增強效用。
結論
地黃餅以簡馭繁,通過炮製工藝轉化藥性,集中於「滋腎陰—固齒—生津」三大方向,體現中醫「異病同治」與「藥隨法變」的思維。其含服設計尤具巧思,兼具局部與全身作用,可視為古代口腔緩釋劑型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地黃5斤。治齒,生津液,烏髭鬢。
上淨擇去苗後,於甑內蒸,先鋪布一重,以土一層密閉令熟,出曬乾,如此經三度,以生地黃汁2升灑之,卻曬乾,然後搗為餅子。
含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九。 組成:地黃5斤。 主治:治齒,生津液,烏髭鬢。主治:牙齒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